學(xué)習(xí)啦 > 語文學(xué)習(xí) > 國學(xué)知識 > 古代知識 > 關(guān)于中國古代知識--出行忌諱

關(guān)于中國古代知識--出行忌諱

時間: 嘉洛1198 分享

關(guān)于中國古代知識--出行忌諱

  古代生產(chǎn)力水平較低,人們對外出旅行充滿畏懼。不管是帝王,還是平民百姓,外出旅行之前一定要占卜,挑選吉日出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古代人的出行忌諱

  古代生產(chǎn)力水平較低,人們對外出旅行充滿畏懼。不管是帝王,還是平民百姓,外出旅行之前一定要占卜,挑選吉日出行。天子即位、帝王出行、軍隊出征這樣的國家大事,也會事先占卜,以測吉兇。比如漢文帝在即位之前猶豫不決,特意派人占卜,得到吉兆后才即位。

  在古代有專門的書籍記載出行避諱的事項。1975年湖北云夢睡虎地出土秦簡《日書》,總共423支簡,有關(guān)“行規(guī)宜忌”有151支。如“丁卯日不以可船行”;正月丑日、二月戌日、三月未日等“凡此日不可以行,不吉”,等等。《日書》甲種和《日書》乙種是記載出行禁忌的專書,也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術(shù)數(shù)書。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jìn)步,出門之前事事占卜必然麻煩,于是在民間形成了一系列約定的習(xí)俗。這些習(xí)俗一般包括選擇吉日出門,忌諱兇日出門,還有測出行方向。避諱兇日出門是指“逢十三不可出遠(yuǎn)門”,“十三”與“失散”諧音不吉利。每月的初五、十五、二十五都不可出門。在山東有些地區(qū),出行的吉日是三、六、九,忌雙日出門。但是在河南地區(qū)卻流行“七不出門,八不歸家”,意思就是逢“七”的日子不可出門,寧可延期;逢“八”的日子不能回家,寧愿在外多呆一兩天。如《后漢書·郭躬傳》中記載其鄉(xiāng)人陳伯敬出行時,一旦占卜結(jié)果為兇,便立即下馬止步;回來時如果犯忌,則在鄉(xiāng)亭中投宿,不急于回家。

  此外,還有一種“楊公忌”,是專門避諱出行的日子。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五月初五、六月初三、七月初一、七月二十九、八月二十七、九月二十五、十月二十三、十一月二十一、十二月十九這些日子都不能離家出門,而且還不能進(jìn)行開張、動工、婚喪嫁娶等大事。

  出門之前有測算方向的習(xí)俗,民間俗語有“老不上北,少不上南”的說法。出門不僅忌日,還有忌月,盡量減少在六月和臘月出門。不僅如此,出門還要選擇好出行的時間,通常是在一天的上午或者凌晨。

  沿湖河海川地區(qū)的居民,在船出行之前或行駛過程中也有許多忌諱,由此形成了水神崇拜的交通習(xí)俗。古代水神有很多,河有河神,湖有湖神,海有海神。這些水神各司其職,有時也混淆職責(zé)。比如,新船造好后要將酒菜放置船頭,點燃香燭,祭拜魯班;然后放鞭炮,新船方可下水。

  古代人乘船時的忌諱也很多。船神是專門保護(hù)船上行人安全的,人們上船前要先祭拜船神。唐代段公路《北戶錄》卷二提到一船神名叫“孟公孟姥”,舟人在行船前要“以肉祠船神”。船起航后,各船之間要保持沉默,不能打招呼,以防說出不吉利的話語而沖犯了水神;乘船過程中更忌諱說“翻”“沉”等字眼。在行船途中最忌諱有病死的人。北宋朱彧在《萍州可談》卷二:“舟人忌諱病人死于船上,往往在病人還未斷氣時便用席子卷起,投入水中。”

  祖道儀式

  祖道是指祭祀行神(路神)以保旅行安全的一種宗教儀式,出行之人以此獲得心理上的安慰。祖的來源不確定,大體分有三種說法:一說是共工之子。漢代應(yīng)劭《風(fēng)俗通義·祀典》記載:“共工之子脩,喜好遠(yuǎn)游 ”;二是黃帝之子。漢代崔寔《四民月令》 “正月”條注解為:“祖,道神?;实圩永圩?,喜好遠(yuǎn)游,死于旅途”; 三是及黃帝之妻。不同的傳說反映了中國信仰的多元化特征。隨著宗教信仰觀念的變化,古代先民逐漸創(chuàng)造出了人格化的路神,認(rèn)為如果怠慢了路神,就會帶來不幸,導(dǎo)致路途不順,甚至帶來危險。因此,對路神的祭祀十分認(rèn)真虔誠。

  在古代,人們行前祭神的習(xí)俗通稱之為“祖道”。祖的地點一般在家門、城門、河畔、橋邊?!豆攀骂愒贰肪戆耸囊旁娫疲?ldquo;步出城東門,遙望江南路。前日風(fēng)雪中,故人從此去。”

  祖道風(fēng)俗在先秦時期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如《詩經(jīng)·大雅·韓奕》曰:“韓侯出祖。”有關(guān)先秦祖道儀式,《儀禮·聘禮》有明確記載:“出祖,釋軷,祭酒脯,乃飲酒于其側(cè)。”祖道的大致程序是:先進(jìn)行軷祭,通過祭道神以求得道神保佑旅途平安;后飲餞,主要是餞送行人,表達(dá)送行者的不舍,并對出行者給予安慰,亦即表達(dá)別情。[1]為了取悅路神,在祭祀路神之時,先要委土成山,再放上一只牲畜,由使者進(jìn)獻(xiàn)酒和脯以祈禱。然后,大家在旁邊飲酒餞行。禮畢,乘車從牲畜身上碾過,寓意行道之人前路無艱險。祭祀之人身份尊卑有別,軷祭所用牲畜因而各有不同,天子用犬,諸侯用羊。如《史記·刺客列傳》記載,荊軻在離開燕國去秦國刺秦王前,“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

  荊軻別易水

  到了漢代,祖道之風(fēng)依然盛行,甚至還能借助祖道是否順利來預(yù)測禍福。根據(jù)《漢書》記載,廢太子劉榮被景帝征召時,臨行之前“祖于江陵北門,既上車,軸折車廢”,江陵父老因而流涕竊言:“吾王不反矣。”后來劉榮果然畏罪自殺。

  魏晉南北朝時期,出行要選擇吉日,拜求路神,,祈求平安。不過,這一時期祭祀的已不再是祖,而是各地自己的路神。這樣,魏晉以后,祖道祭祀行神的意義逐漸淡漠,轉(zhuǎn)而注重對人的惜別之情,成為會親聚友抒發(fā)離情別緒的一種禮俗,有關(guān)祖道活動的詩歌也慢慢興盛。曹植在《圣皇篇》中曾寫道:“武騎衛(wèi)前后,鼓吹簫笳聲。祖道魏東門,淚下沾冠纓。”這一時期,祖道儀式不僅有音樂伴奏,而且在各個階級中都比較流行。到南北朝隋唐時期,“祖道”詩就比較少見,唐代很盛行送別詩,這其實是對祖道詩歌的繼承與發(fā)展,成為唐詩中的重要分支,在我國文學(xué)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關(guān)于中國古代知識--出行忌諱相關(guān)文章:

1.古代知識

2.戶外旅行裝備種類戶外知識 戶外旅行注意事項

3.2018年的時候去印尼旅游安全嗎

4.初中歷史知識點總結(jié):中國古代史

5.關(guān)于中國古代文體常識

4045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