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秋水觀后感5篇
莊子秋水觀后感范文5篇
《莊子秋水》中,秋水時至,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盡在己”。順流東行,遇北海若,河伯望洋興嘆“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自身的渺小也暴露無遺。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莊子秋水觀后感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莊子秋水觀后感篇1
秋水讀后感莊子是道家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文章寫得出_,善于用寓言來說明一個道理,《莊子》是莊子及其后學所著,我讀了《莊子·外篇》中的《秋水》,深有感觸。
故事的內(nèi)容是這樣的:秋雨應時而來,百川流入黃河,黃河主流加寬,兩岸和河中沙洲之間,辨不清對岸是牛是馬,于是河伯欣然自喜,認為天下之壯美盡在于此了。河伯順流東行,到達北海,向東望去,看不見水的盡頭。于是河伯改變了沾沾自喜的面容,對海神感嘆道:“俗語有這樣的說法,‘聽到過上百種道理,便以為沒有人比得上自己’的話,說的正是我啊。而且我曾聽說有人認為孔子學問少,還看輕伯夷的義行,起初我不信,如今我目睹了這無邊無際的大海,我若不來,那可就危險了,我將貽笑大方啊。”
河伯少見多怪,知識淺薄。后來,看到了_波浩淼,水天相接的大海,才自知不足,認識到自己的渺小、知識淺陋。河伯是仙,都會因為小有成就而沾沾自喜,何況我們是普普通通的人呢?宇宙無窮,而我們只懂得了很少的知識,知道了極其有限的道理,所以我們應該更加努力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去了解。世界如此之大,我們卻如此渺小。因此,我們不能坐井觀天,不能因其環(huán)境所困,不能因其所受教育束縛。河伯從河岸邊出來,看到了海,才望洋興嘆,而我們則要向遠處看,走更長的路,長更多的見識,千萬不可以滿足于現(xiàn)狀。
可是,許多人因不明白這個道理而因小失大。比如說明末的李自成起義,起義_殺敵勇猛,于公元1644年農(nóng)歷三月_日攻進_城。明朝滅亡了,但是李自成和起義_被這勝利沖昏了頭腦,將士們不再像以前那么守紀了,整天吃喝玩樂,聽歌賞舞,他們好像忘記了他們的對手--一直想打進山海關的清_。后來,吳三桂聯(lián)合清_向起義_發(fā)起進攻,竟沒有一位將士肯應戰(zhàn),李自成只好親自出馬,倉促應戰(zhàn),最終以失敗告終。前前后后,李自成只在_住了四十二天。短短的時間內(nèi),就使這支強大的隊伍失去了戰(zhàn)斗力,原因在于起義_和李自成自以為已經(jīng)勝利,有了榮華富貴,不用再擔心什么,只管享樂,放松了_惕,最終敗在清_手里。
從古至今,驕傲的人是永遠不能成功的,這是真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所以,我們在做成功一件事后,應該記住如何成功的經(jīng)驗,不可以輕視比你差的人,也許有一天他會跟上你,甚至超過你。還要向比你更優(yōu)秀的人學習,在他們眼中,你的成功只是九牛一毛,所以我們要學無止境。做到了這些,那么你才會取得豐碩的成果,才能成為一個知識淵博、懂得大道理的人。
莊子秋水觀后感篇2
《莊子秋水》中,秋水時至,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盡在己”。順流東行,遇北海若,河伯望洋興嘆“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自身的渺小也暴露無遺。
滿招損,謙受益。勿以己之長而比人之短,勿以己之短而妒人之能。須知五岳之外,別有他山之尊,我們應該保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學習態(tài)度,只有這樣,人生之旅才能受益無窮。
滿招損,驕傲的人是永遠不能成功的。河伯在有限的環(huán)境里,以為“天下之美盡在己”。主觀片面的認識,使河伯過于自負,這是一種見識的淺陋。如果河伯沒有改掉自己驕傲的心態(tài),那么他將永遠看不到大海,永遠不知道自己的渺小,那將是多么悲哀啊。在我們的學習中,我們不能為自己取得的一點點小成績而驕傲自滿。我們要跳出自身主觀的狹隘圈子,開闊視野,只有不斷地學好_課程,多看一些有意義的好書,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才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
河伯至于北海,感嘆自己的渺小。人,有自知之明,才能清醒地學習和工作。人生,要經(jīng)常反省自己,不能囿于自己有限的見識而自滿自足。在知識的海洋中,我們應當時刻有“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钡膶W習態(tài)度。追求真知,追求一種更積極向上的人生,讓人生變得更加有意義。
謙受益,謙虛使人進步?!爸圮囍?,谷食之所生,人處一焉。”相對于宇宙萬物,人是很微小的。世界之大,個人所作所為,都是渺小的。人生有涯而學海無涯,一個人不管知識多么淵博,也不過是滄海一粟。我們只有保持謙虛的學習態(tài)度,保持“三人行,必有吾師”的求學人生,才能實現(xiàn)人生理想。
莊子秋水觀后感篇3
《秋水》中,“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至于北?!笙蛉魢@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
《尚書》曰:“滿招損,謙得益”人們無論身處何種狀態(tài),面對人或事,都應該本著謙遜的態(tài)度??裢源?,驕傲自滿,是人_劣根的體現(xiàn),不宜提倡。
文章開始,河伯驕傲自滿的情緒達到了極至。一個“盡”字充分體現(xiàn)了此時的河伯片面的、絕對的、主觀的看問題、看這繁復的大千世界!孰不知,此時的河伯只是身處無數(shù)_河之一的黃河……河伯在有限的空間里,以為“天下之美盡在己”。使河伯過于自負,這是一種見識的淺陋。
我們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無論觀察人或物都要用全面的、客觀的,發(fā)展的觀點。只站在個人主觀的、狹隘的立場上看問題,就會犯河伯那樣的錯誤。我們更不能驕傲自滿。為自己取得點滴成績而得意忘形。要跳出自身主觀的狹隘圈子,開闊視野。驕傲的人是難以有所作為的。
河伯至北海,面對無垠的大海,在現(xiàn)實面前慚愧自責。這種勇于糾正自己錯誤,謙虛的態(tài)度是可貴的。今天更應提倡。畫家齊白石,當看到明代徐渭的畫作時,佩服得五體投地,遂刻了一方_“甘為青藤門下走_”其虔誠、謙虛的態(tài)度令人敬仰。通過他不懈的努力,終于成為前無古人的一代國畫宗師。如果河伯沒有改變驕傲的心態(tài),那么,他將永遠看不到大海,永遠不知道自己的渺小,那將是更加悲哀的!
宇宙之大,人是渺小的,人生是有限的。但是,人類討論價值判斷的無窮相對_,既人類應該如何認識外部事物的認知行為是無限的。這也是莊子《秋水》留給后人的中心課題。我們應該懷著膜拜的心,謙虛的向大自然求教,去探討發(fā)現(xiàn)真理。
我們只有保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態(tài)度,人生之旅才能受益無窮,才能實現(xiàn)人生的理想。虛心學習世界上先進的科學技術,才能鞏固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成果。才能建設好真正的_社會。
莊子秋水觀后感篇4
《秋水》一文意在說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對的,暫時的,變化莫測的,莊子是借這篇文章來宣揚他的相對主義和不可知論,這種認識事物的方式雖有辯證的因素,但它屬于主觀唯心主義體系,是不可取的。
而莊子在表達自己的思想時,很少作抽象的概述或理論性的邏輯論證,喜歡用寓言來說明道理,寄哲理于形象之中,人們對寓言的理解往往超出莊子本身的寫作意圖。
課文節(jié)選的是《秋水》全文的開頭一段,作者本是通過對河伯看到黃河的壯闊而驕傲自滿,見到北海后卻自嘆不如的情節(jié)描寫,來說明事物的大小是相對的這一道理,但把它作為一個單獨的寓言故事來看,帶給我們的啟迪卻是多重的,如: ①不要拘泥于一己之見而固步自封; ②要保持謙虛的美德,謙受益,滿招損; ③人貴有自知之明; ④有比較才有鑒別; ⑤知恥而近乎勇; ⑥站得高才能看得遠; ⑦自大是由于無知; ⑧只有不斷地超越自己,才會有所發(fā)展; ⑨要有廣闊的胸襟和遠大的志向; ⑩個人的見識是有限的,要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應該努力學習不斷上進; …… 你能說這些寓意不符合寓言本身嗎
而這么多的啟迪正是我們對《秋水》斷章取義的結果。
其實人們對莊子其他的一些文章的理解也多采用這種方式,如《養(yǎng)生主》一文中,用庖丁解牛的故事闡述避開一切矛盾的養(yǎng)生處世之道,這是一種消極的人生哲學,但單獨來看這則故事,我們又可以得到如下啟示: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觀規(guī)律,只要反復實踐,不斷積累經(jīng)驗,就能像庖丁一樣,認識和掌握事物的規(guī)律,做到“游刃有余”;他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這一句名言千百年來一直激勵著人們爭分奪秒地學習,盡可能地在有限的生命中掌握更多的知識,而實際上這句話的后面還有“以有涯隨無涯,殆矣;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把整個一句話連起來的意思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識的海洋卻是浩瀚無邊的,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是危險的,既然如此,還要不停地去追求,那就陷入更加危險的境地而難以自拔了。
”原來他的意思是叫人不要去追求知識,跟我們的理解剛好的背道而馳
總之,特殊情況下的斷章取義會給我們帶來意外的收獲,只要我們學會從中汲取積極的有益的成分,它一樣地使我們從中明白事理,感悟人生,提升我們的思想境界。
莊子秋水觀后感篇5
滿招損,謙受益。勿以己之長而比人之短,勿以己之短而妒人之能。須知五岳之外,別有他山之尊,我們應該保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學習態(tài)度,只有這樣,人生之旅才能受益無窮。
滿招損,驕傲的人是永遠不能成功的。河伯在有限的環(huán)境里,以為“天下之美盡在己”。主觀片面的認識,使河伯過于自負,這是一種見識的淺陋。如果河伯沒有改掉自己驕傲的心態(tài),那么他將永遠看不到大海,永遠不知道自己的渺小,那將是多么悲哀啊。在我們的學習中,我們不能為自己取得的一點點小成績而驕傲自滿。我們要跳出自身主觀的狹隘圈子,開闊視野,只有不斷地學好專業(yè)課程,多看一些有意義的好書,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才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
河伯至于北海,感嘆自己的渺小。人,有自知之明,才能清醒地學習和工作。人生,要經(jīng)常反省自己,不能囿于自己有限的見識而自滿自足。在知識的海洋中,我們應當時刻有“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钡膶W習態(tài)度。追求真知,追求一種更積極向上的人生,讓人生變得更加有意義。
謙受益,謙虛使人進步。“舟車之所通,谷食之所生,人處一焉?!毕鄬τ谟钪嫒f物,人是很微小的。世界之大,個人所作所為,都是渺小的。人生有涯而學海無涯,一個人不管知識多么淵博,也不過是滄海一粟。我們只有保持謙虛的學習態(tài)度,保持“三人行,必有吾師”的求學人生,才能實現(xiàn)人生理想。
富蘭克林曾說:缺少謙虛就是缺少見識。牛頓說過,“我不知道人家怎樣看我,但是在我自己看來,我就像一個在海灘上的小孩子,偶爾拾到較為光滑的圓石,而真理的大海我并未發(fā)現(xiàn)?!边@種謙虛的胸懷,不正是牛頓取得不朽成就的基礎嗎?
在今天這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chǎn)力的年代,認識自身的有限,更加謙虛、勤奮地學習,尤為重要。進入了大學,并不代表有一個美好的未來。人才造就未來,社會需要人才,但不需要庸才。做社會有用之才,需要每日的堅持,每日的進步,用知識豐富自己,提高個人修養(yǎng)。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一個自滿的人,是不會知禮,知義的。懂的自謙,才會明白禮義廉恥。
滿招損,謙受益。
莊子秋水觀后感相關文章:
★ 莊子秋水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