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在線閱讀>觀后感>

2022《榜樣6》黃大發(fā)事跡觀后感心得(15篇)

時間: 嘉欣4575 分享

《榜樣》專題節(jié)目用平凡故事講述深刻道理,用先進典型模范事跡詮釋黨的崇高理想,生動展示了優(yōu)秀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抒發(fā)了共產黨人對人民永遠赤誠的真摯情懷。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挠嘘P2021《榜樣6》黃大發(fā)事跡觀后感心得(15篇),希望大家喜歡!

2021《榜樣6》黃大發(fā)事跡觀后感【篇1】

黃大發(fā),男,1935年11月生,中共黨員,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qū)平正仡佬族鄉(xiāng)原草王壩村黨支部書記。

他一心為民、埋頭苦干、百折不撓。為解決草王壩村山高石多、缺水嚴重的問題,他帶領村民歷時36年,靠著鋤頭、鋼釬和鐵錘,建成一條跨3座大山、大小9個懸崖,主渠長7200米、支渠長2200米的“生命渠”,兌現(xiàn)了“水過不去、拿命來鋪”的錚錚誓言,為改善山區(qū)群眾用水條件、實現(xiàn)脫貧致富作出巨大貢獻,被譽為“當代愚公”。他堅守初心使命,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無論是在村干部任上,還是離任后,他心里始終裝著群眾,千方百計帶領村民發(fā)展生產。村里缺什么,他就帶頭干什么;群眾期盼什么,他就謀劃推動什么。村里通水后,他又先后組織了通電工程、通路工程,徹底改變了村民用電和出行問題。他說:這是我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使命。在黃大發(fā)精神的感召下,近年來,村“兩委”班子帶領村民發(fā)展中藥材,種有機稻米、有機高粱,發(fā)展精品水果產業(yè),養(yǎng)殖肉牛、生態(tài)豬、蜜蜂等,群眾的生活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2019年底,該村順利脫貧出列,全村建檔立卡人口全部脫貧。

曾榮獲“全國勞動模范”、“時代楷?!钡确Q號?!捌咭粍渍隆鲍@得者。

2021《榜樣6》黃大發(fā)事跡觀后感【篇2】

“我的肉體生命在其(去)哪一天,就干其(去)哪一天。不驕傲,不自滿,再多的困難我都不怕。只要人民能得到好處,我愿意用命來換……”

《榜樣6》錄制現(xiàn)場,一個并不算高大的的身影,在初心臺前宣讀著自己的《入黨志愿書》,聲如洪鐘,鏗鏘有力。

即便操著一口不易懂的貴州話,現(xiàn)場的每一個人還是被他的情緒所感染。

他便是用36年時間,在懸崖峭壁上鑿出9400米“救命渠”的黃大發(fā)。

他是“七一勛章”獲得者,是“時代楷?!保恰案袆又袊宋铩?,是“最美奮斗者”……

而在這些閃耀的榮譽之下,他也是——

團結村的老支書,永遠的共產黨員,以及,一位可愛的“80后”。

走路兩步并作一步、上臺階小跑著……如果無人告知,很難相信眼前這位精神抖擻、步伐穩(wěn)健的老人家已經86歲。

“老支書修渠這么多年,上上下下,已經習慣了。”同行的團結村村民說——他們都是黃大發(fā)看著長大的,兩位稍年長一些的村民還曾跟著黃大發(fā)一起參與修渠工作。

即便已經卸任村支書近17年,大家也依然親切地稱呼他為“老支書”,因為他帶領著村民們一步步走出了曾經貧窮、困頓的生活,讓村民們過上了有白米飯吃、有水喝的日子。

現(xiàn)在的團結村,彼時的草王壩,曾是遠近聞名的窮村子。

“‘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坡,一年四季苞谷沙,過年才有點米湯喝。’那時候的草王壩,沒水、沒電、沒路,群眾一年到頭吃苞谷飯?!秉S大發(fā)這樣說道。

草王壩屬于喀斯特地貌,海拔1250米,山高巖陡。雨水剛一落地,就順著空洞和石頭縫流走,很難留存。村民經常要走兩三公里才能找到一個河溝,來回走兩個小時挑水吃。

“第一遍淘米洗菜,第二遍洗臉洗腳,第三遍喂豬喂牛,一盆水,村民要用三遍?!?/p>

水,是草王壩人的窮根,也是他們日日夜夜的期盼。

1995年,一條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險崖,主渠長7200米、支渠長2200米的水渠竣工。

這條由黃大發(fā)帶頭開鑿的、被鄉(xiāng)親們親切地稱為“大發(fā)渠”的天塹之渠,跨過了3個村、10余個村民組,不僅解決了數(shù)百戶村民人畜飲水難的問題,還滿足了田地灌溉用水等,徹底結束了草王壩滴水貴如油的歷史。

渠修好后,黃大發(fā)又帶著村民們改造了400多畝梯田,種上了水稻。此后,即便遭遇旱情,有“大發(fā)渠”的滋潤,村里的水稻也能保證豐收,徹底實現(xiàn)了“旱澇保收”。近些年,隨著產業(yè)發(fā)展,更是形成當?shù)靥厣放啤疤烨竺住薄?/p>

“1996年通電,2008年通路,現(xiàn)在我們家鄉(xiāng)正在修高速路,明年就完成了!”黃大發(fā)驕傲地說道,言語之間滿是欣慰——那個他為之奮斗了一輩子的村落,已經脫貧摘帽,正大踏步走在鄉(xiāng)村振興的路上。

2021《榜樣6》黃大發(fā)事跡觀后感【篇3】

“要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p>

“不要為自己著想,要為人民著想?!?/p>

“做每一行事我們都要帶頭?!?/p>

“我們作為一個黨員的話,就是要多做事,不管你怎么說,如果一件事沒做,就沒得意思?!?/p>

……

這是記者問到黃大發(fā)對青年黨員有什么寄語時,黃大發(fā)提到的。

而實際上,這也是這名有著62年黨齡的老黨員一直踐行著的初心與擔當。

在那個物資緊缺、技術落后的年代,“大發(fā)渠”的開鑿可謂困難重重。一錘錘鑿、一釬釬撬,前后兩次動工,跨越整整36年,最終引得活水來,憑的就是“一錘一釬干革命,愚公移山志如鋼”的精神,靠的就是“我們共產黨員不講虛的,就是要帶頭干,干出來讓老百姓看到”的勁兒。

1958年,黃大發(fā)被推選為草王壩大隊長,次年,24歲的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我決心為村民干三件事:引水、修路、通電。”這是黃大發(fā)當時立下的“軍令狀”。雖然在村民看來無異癡人說夢,但黃大發(fā)心里卻有底:“草王壩缺水,但幾公里外的野彪村水源富足,只要劈開阻隔兩村的靈寶山,水就能流進草王壩?!?/p>

那個時候,一千五百公里外的河南林州“紅旗渠”工程火熱進行,黃大發(fā)備受鼓舞,第一時間響應號召,帶著鄉(xiāng)親們開始修建草王壩的“紅旗水利”,計劃將附近一條水量豐富的螺絲河水引進村里,工程總計15公里。

“我們修的渠一開始也準備叫‘紅旗渠’?!币晃淮迕裥χf。

不過草王壩的“紅旗渠”最后以失敗告終。

“那個時候不懂技術,測量豎起竹竿用眼睛瞄;沒得水泥,溝壁直接糊上黃泥巴作數(shù),錘子鋼釬靠蠻力鑿,進度特別慢,洪水一來,溝渠被沖得稀巴爛……修修補補十幾年,辦法想盡,可水就是進不來?!?/p>

“我當時很難過,但我覺得,我們黨員必須遇事堅定,不能動搖,渠總有一天要修成功。”黃大發(fā)并沒有就此被嚇倒。

1992年春天,修渠工程再次啟動。因為有上次的失敗,村民們對這個修了十幾年都沒修通的水渠還是持懷疑態(tài)度,黃大發(fā)堅定地回應:“我是黨員,我是拿生命去換水,我用我的黨籍來保證?!?/p>

修渠開始后,從材料運輸?shù)綄嵉厥┕?,年近六旬的黃大發(fā)總是沖在最前面?!澳菚何覀兙透现?,早出工晚收工,穿草鞋上工地,手腳都磨出了血泡?!薄坝龅揭恍┪kU陡峭的地方,老支書自己綁著繩子就去干了……”

放炮需要的炸材,是他來回步行36公里到鄉(xiāng)鎮(zhèn)背回來的。筑渠需要的水泥,是他親自到縣城“押運”回來的。有一次運水泥車行至半路突遇暴雨陷入泥潭,黃大發(fā)擔心水泥被偷,硬是在水泥包上睡了一夜。

如今的“大發(fā)渠”已是熱門景點,渠道邊上修建了木棧道,黃大發(fā)的老房子也被改造成“黨代表工作室”,各地前來參觀學習的人絡繹不絕。

“我接待我們的游客,能講一下我們修渠的故事,講一些共產黨人的精神。我很高興啊!”

2021《榜樣6》黃大發(fā)事跡觀后感【篇4】

“這個是杜富佳,杜富國的姐姐,現(xiàn)在在貴陽?!薄斑@個是山東電視臺的記者,她之前來采訪過我”……在讓記者輸入自己的手機號后,黃大發(fā)開始邊翻手機里的通訊錄,邊向記者一一介紹。

“您記性真好!”“那是,我記性好得很!”看著記者震驚的眼神,黃大發(fā)有點“小傲嬌”地說道。

生活中的黃大發(fā),就如同鄰家的老爺爺一般,真實、質樸、親切、可愛。

“吃飯沒得?不拍了不拍了,先坐下吃飯。”

“我不累,我不累,你們辛苦了?!?/p>

看到記者吃飯時候還在拿著照相機拍照,他會招呼記者趕緊入桌吃飯。

緊張錄制之余,面對記者的詢問,也一直表示狀態(tài)良好。

交流過程中,黃大發(fā)會提出殷切期望,“要好好工作,精益求精”“要多傳遞好人好事,要講好我們的中國故事”。

也會叮囑記者“要好好吃飯,注意身體”“找朋友不要慌,要合適才行,要對你好”……如同家里的長輩,言談間盡是關切。

聊到興起時,甚至還老頑童般地跟記者比起了手勁。那雙手握起來溫暖、有力,手上的“一溝一壑”都是常年勞作、開渠墾地的見證。

《榜樣6》錄制結束的第二天,一行人就要返回貴州。臨別的時候,黃大發(fā)反復向記者發(fā)出邀請:“一定要來看我,一定要來找我耍哈!”

我們一定會去看您的,看看您生于此長于此奮斗于此的團結村,走走凝結您畢生心血的“大發(fā)渠”,嘗嘗清冽的泉水和它孕育的“天渠大米”,最后,再聽您跟我們講講共產黨員的精氣神!

2021《榜樣6》黃大發(fā)事跡觀后感【篇5】

20世紀60年代,草王壩人在政府的支持和黃大發(fā)帶領下,第一次大規(guī)模修渠,卻因技術等原因,耗時10多年也沒修成。

不少人打起了退堂鼓,但黃大發(fā)不肯服輸。1989年,年過半百的他到附近的水利站,一邊幫工一邊學習。3年多時間里,只有小學文化的他從基礎學起,下苦功夫,硬是掌握了許多水利知識。

1990年臘月,天寒地凍。為了修渠資金,黃大發(fā)趕了兩天山路。等找到原遵義縣水利局領導時,已滿身是泥,一雙舊解放鞋磨破了,露出凍得發(fā)紫的腳趾?!安萃鯄未蠛担乩镱w粒無收,我要帶領群眾修渠引水?!秉S大發(fā)從破爛不堪的挎包中掏出立項申請報告。

當時,遵義縣一年的水利資金不過20萬元。據(jù)初步測算,從水源地取水到草王壩要經過大小9處懸崖、10多處峻嶺,水渠需要從離地幾百米高的大土灣巖、擦耳巖和灰洞巖的懸崖峭壁上,打出半幅隧道,需要五六萬個工時。草王壩才一兩百個勞力,怎么完成這么大的工程量?

黃大發(fā)撂下一句話:“一年修不成,修兩年;兩年修不成,修三年。哪怕我用命去換,也要干成!”

2021《榜樣6》黃大發(fā)事跡觀后感【篇6】

1992年春,引水工程終于開工,57歲的黃大發(fā)帶領200多名鄉(xiāng)親,浩浩蕩蕩奔赴工地。有次炸山出現(xiàn)啞炮,黃大發(fā)準備前去查看,有人突然大喊“要炸了”。情急之下,他用隨身的背篼罩住自己,碎石塊剎時滿天飛。萬幸的是,碎石只擊破了背篼,擦破了他的手臂。

1993年,工程進行到異常險峻的擦耳巖,垂直300多米高,放炮非常危險。黃大發(fā)第一個站出來,帶幾名黨員上到山頂,把繩子拴在大樹上,再系到腰上,順著石壁慢慢往下探,尋找放炸藥的合適位置。

“共產黨員怕犧牲能行嗎?先烈們拿身體去堵槍眼,我們做事就要有這種精神。”黃大發(fā)說。

1994年,水渠的主渠貫通。清澈的渠水第一次流進草王壩,村里的孩子跟著水流跑,村民們捧著渠水大口地喝:“真甜啊,真甜……”從沒見過黃大發(fā)流淚的村民發(fā)現(xiàn),老支書躲在一個角落里,哭了。

1995年,一條跨三重大山、10余個村民組,總長9400米的水渠全線貫通,草王壩徹底告別了“滴水貴如油”的歷史。村民以黃大發(fā)的名字命名這條渠,叫它“大發(fā)渠”。

2021《榜樣6》黃大發(fā)事跡觀后感【篇7】

“大發(fā)渠”通水后,黃大發(fā)馬不停蹄地帶領村民“坡改梯”。村民徐國樹記得,自家“坡改梯”后有了4畝梯田,全部種上了水稻。1996年,畝產達到1000多斤。和徐國樹一樣,草王壩的村民從此吃飯不愁。

接下來,是修路、通電。黃大發(fā)每天帶領100多名村民上工,大家齊心協(xié)力,4公里的通村公路很快鋪通。1996年,村里通電工程啟動。黃大發(fā)帶頭拿出100元,村民湊錢1萬元。一圈上百斤重的電線,村民挽在肩頭往前拉……草王壩村,終于亮起了電燈。

黃大發(fā)又商量著修學校。沒有老師怎么辦?黃大發(fā)要求村里幾個上過中學的年輕人回來當代課老師,其中就包括他在外打工的小兒子黃彬權。拗不過父親的黃彬權回村里教書,一干就是十幾年。迄今,草王壩走出30多個大學生。

昔日的草王壩,如今已更名為團結村。近年來,在黃大發(fā)的精神感召下,團結村兩委班子帶領村民發(fā)展起中藥材、有機稻米、有機高粱、精品水果,養(yǎng)起了肉牛、生態(tài)豬和蜜蜂,解決就業(yè)1100多人,人均年收入突破萬元大關。2019年底,團結村順利脫貧出列,全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清零。

在團結村,民宿、露營、農旅基地等旅游項目陸續(xù)入駐。預計2022年7月通車的仁遵高速在團結村設了下道口。屆時,從遵義城區(qū)到團結村只需半小時車程,團結村的致富路將越走越寬。

2021《榜樣6》黃大發(fā)事跡觀后感【篇8】

1959年初冬,黃大發(fā)在入黨志愿書上鄭重寫道:我要求入黨是為人民全心全意服務到底,幫群眾當好勤務員,不怕犧牲,不怕困難,不怕流血……

“共產黨員就是要干一輩子,不干半輩子?!庇兄?2年黨齡,當了46年村干部、38年村支書的黃大發(fā)說。

如今,早已退休的他每天佩戴著閃亮的黨徽,仍在為村里的事忙前忙后?!八枷臊R不齊,想想大發(fā)渠”,已成為團結村干部群眾團結奮進的精神動力。

2018年,團結村建成“大發(fā)渠黨性教育陳列館”,黃大發(fā)的老屋成為黨員政治生活館。來自全國各地的黨員干部到這里聆聽黃大發(fā)講黨課。同時,他也被邀請為各地領導干部講黨課。

“愚公移山就是為人民服務,讓我再活一次,我還做‘愚公’?!秉S大發(fā)說。

2021《榜樣6》黃大發(fā)事跡觀后感【篇9】

鼠年剛到,這場規(guī)模浩大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氣勢洶洶地來臨,連地處大山深處的團結村也感受到了它的兇猛。

“這個疫情防控工作很重要,不要認為我們沒有事就不放在心上,疫情防控人人都有責任,不準打牌、不準辦酒。”時代楷模黃大發(fā)說。

自疫情發(fā)生以來,黃大發(fā)主動當起了村里疫情防控的義務宣傳員,成立了黨員志愿服務隊,勸導鄉(xiāng)親們按上級要求科學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黃大發(fā)告訴記者,他是一名共產黨員,全國道德模范,宣傳疫情防范知識,要傳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告訴群眾,要勤洗手、多通風、戴口罩,不要走家串戶,打掃好周圍環(huán)境衛(wèi)生。

在黃大發(fā)的帶動下,團結村的退伍軍人、返鄉(xiāng)農民工也紛紛行動起來,成立了返鄉(xiāng)農民工志愿服務隊,在村支兩委的統(tǒng)一調度下,積極投入到團結村疫情防控工作中。

“疫情就是命令,我們發(fā)動百余名黨員、志愿服務者參與,每天戰(zhàn)斗到村到組,嚴格落實網(wǎng)格包保責任到組到戶到人,做到宣傳全覆蓋。”平正仡佬族鄉(xiāng)人大主席敖文紅說。

此外,團結村支兩委根據(jù)工作實際,研究制定了“重、宣、查、管、堵、巡、殺、導”八字措施,全面深入、周密細致地防控疫情。

平正鄉(xiāng)團結村黨總支書記王朝海介紹:“我們主要以八字措施為抓手,一是“重”高度重視,二是“宣”大力宣傳,三是“查”地毯式巡查,四是“管”監(jiān)督管理,五是“堵”對出境的交通、進入的車輛進行攔堵和對人員的攔堵,六是“巡”24小時進行巡查,七是“殺”在我們村的每個密集場所進行消毒殺菌,第八是“導”引導群眾輿論?!?/p>

據(jù)了解,團結村成立了5個臨時黨支部、組建了3支志愿服務隊、出動了10臺宣傳車,動員黨員、村民組長、護林員、公益崗位就業(yè)人員、熱心人士等近200人,每天進村入戶向群眾不間斷地做好宣傳、勸導、排查和清掃公路,共發(fā)放、張貼宣傳資料6000多份,拉宣傳標語100多條,入戶包保宣傳排查724戶2997人。

2021《榜樣6》黃大發(fā)事跡觀后感【篇10】

貴州遵義草王壩村(現(xiàn)播州區(qū)團結村),一個被層巒疊嶂的大山遮得嚴實的村莊,缺水是草王壩的窮根。千百年來,這里的人祖祖輩輩吟唱著一首民謠:“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坡,一年四季包沙飯,過年才有米湯喝……”

村里有一位老人叫黃大發(fā),他不甘心、不信命,偏和大山較勁,他用36年的時間干了一件事——修水渠。

黃大發(fā),1935年出生于草王壩村,23歲光榮入黨,這一年,他被全村推選為大隊長。意氣風發(fā)的黃大發(fā)撂下了“狠話”:修水渠。于是,在黔北的莽莽深山里,黃大發(fā)帶領草王壩村民修渠,這是一條遵義的“紅旗渠”。

可現(xiàn)實無比殘酷。他們不懂技術,測量僅靠豎起竹竿,兩邊人用眼睛瞄;缺少水泥,溝壁上直接糊上黃泥巴作數(shù);沒有導洪溝,溝渠不蓋板,洪水一來,脆弱的溝渠被沖得稀巴爛……

壯志未酬誓不休。為此,黃大發(fā)四處求教,自學水利技術。一聽說哪里有在建的水庫溝渠工程,就立刻背著干糧匆匆上路,前去“取經”。

1992年的春天,黃大發(fā)帶領村民一頭扎進深山開工鑿渠。日復一日不停歇,黃大發(fā)每天帶著200多人的隊伍進山,施工隊在前面鑿壁打槽,村民們在后面挑土砌堡。

苦心人,終不負。1995年,這條主渠長7200米,支渠長2200米,地跨3個村10余個村民組,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險崖的“生命渠”通水了!

通水那天,山崖上、水溝邊,人山人海,鞭炮聲、鼓掌聲,不絕于耳,殺豬擺席、搭臺慶功,好不熱鬧!這是草王壩村民們最高興的一天,千百余年的夢終于實現(xiàn)了!大伙簇擁著黃大發(fā)上臺講話,站在臺上的他沉默良久,欲言又止,一個字都說不出口,眼淚順著黝黑、皺褶的臉龐直往下流。

“不怕山高石頭多,苦干就能把貧脫,打巖引水造梯田,窮村變成金銀窩?!比缃竦牟萃鯄危迕竦暮砂鼭u漸鼓了起來,幸福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2021《榜樣6》黃大發(fā)事跡觀后感【篇11】

暮色正近,水汽順著草根兒往上爬,月兒懸在半空。月下一壁山崖,如一把刀平切下來,草木不生。再往下,隱約有一個人影從山腰向那壁上緩慢挪動。

“那個就是黃大發(fā)。”同行的遵義市播州區(qū)委組織部的一位同志笑道,一行人便從山腳追將上去,沒幾步,露水便將鞋面打得濕透。抬頭看黃大發(fā),他卻已經駐身,一支煙噙在唇間,噴出的煙霧使他的面目更加模糊。

及至近前,黃大發(fā)未等眾人喘口粗氣,復又轉身向上攀去,只隔著幾人看見他頭發(fā)灰白。再行十幾分鐘,竟見到一片稻田,如階梯般層層疊在這陡坡上,正訝異間,卻見稻谷掩映間一條石渠蜿蜒曲折。

溯渠而上,便到壁立處,這渠便從這絕壁中穿鑿而來,如一條鏈子掛在人脖頸處。 “這就是大發(fā)渠。”同行者介紹,“這是草王壩的救命渠!”

老人蹲下身去,撩一捧清水起來,招呼記者,“這水能喝嘞!”話匣打開,老人講起這渠的來歷?!啊礁呤^多,出門就爬坡,一年四季包谷沙,過年才有點米湯喝?!@首民謠一直唱到1995年,那時候的草王壩,沒水、沒電、沒路,群眾一年到頭吃包谷飯?!?/p>

與草王壩缺水的窘境相比,幾公里外的野彪村卻水源富足。只可惜兩村之間被大山絕壁隔斷,草王壩只能望水興嘆。1959年,23歲的黃大發(fā)被推選為村里的大隊長,立誓修渠引水。

然而,10余年的修渠,測量靠豎起竹竿,兩邊人用眼睛瞄;沒有水泥,溝壁直接糊上黃泥巴?!爱敃r根本不知道什么導洪溝、分流渠?!焙樗粊恚瑤紫伦泳桶褱锨_垮了。修修補補十幾年,水就是進不了草王壩。村民們心灰意冷了,紛紛打起退堂鼓,修渠的事情一擱就是十幾年。

在一次全鄉(xiāng)大會聚餐時,一個干部打趣黃大發(fā):“黃書記,是大米飯好吃,還是你們草王壩的包谷沙好吃呢?”1989年,已是53歲的黃大發(fā),向組織申請到鄉(xiāng)水利站跟班學習?!叭陼r間,掌握了修渠的技術,摸清了其中的奧妙?!?/p>

回村再開動員會,有村民抵制,為首的就是黃大發(fā)的舅公楊春發(fā)。“大發(fā),你要把水引過來,我拿手板心給你煮飯吃。”但會散后,楊春發(fā)還是悄悄將39元錢塞進黃大發(fā)的手里。

幾斤黃豆、幾只雞、幾斤蜂糖,陸陸續(xù)續(xù)湊到村干部手中,以便黃大發(fā)和村干部們拿到場口賣了換錢買材料。1992年春,水渠動工。

每天,200多人的隊伍浩浩蕩蕩開到山崖,施工隊在前面用油鉆機鑿石壁打槽,村民在后面跟著填土方,干得熱火朝天。

道路不通,是制約修渠的一大困難。有一次,黃大發(fā)去城里拉水泥回來,到離草王壩30公里的地方突然下大雨漲水,車陷入泥潭。天又黑了,黃大發(fā)怕水泥被偷,就睡在水泥上,淋了一整夜的雨水。第二天,黃大發(fā)在附近通過當?shù)卮逯襾硎鄠€人幫忙,才把車推出了泥潭。水泥運到村里,村民們又用背夾,一袋袋步行六公里爬坡上坎背上大山。

擦耳巖是水渠最艱險的一段,壁立千仞,看著就叫人兩腿打顫。黃大發(fā)們硬是靠著風鉆和鋼釬、二錘這些簡單工具,在離地面高近300米的懸崖上開鑿出一條長170米的水渠。

就這樣克服重重困難,經過兩年多難以想象的艱苦努力,一條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險崖,主渠長7200米、支渠長2200米的大渠終于竣工。那天,全村殺豬擺席,隆重地舉行慶功宴,黃大發(fā)和村民們都流下了熱淚。

汩汩清水流到草王壩,不僅解決了數(shù)百戶群眾人畜飲水難,還可滿足稻田灌溉用水。草王壩從此旱澇保收,徹底結束了滴水貴如油的歷史。有了水渠保障,黃大發(fā)又帶領群眾開展“坡改梯”,稻田從240畝增至720畝。昔日草王壩的荒山荒坡,如今變成了良田。

如今的草王壩,雖然還沒有脫貧,但是百姓的荷包卻日漸鼓起來。養(yǎng)殖成了每家每戶的產業(yè),少則一兩頭豬,多則二三十頭牛、百多只羊。黃大發(fā)自己家,每年最少養(yǎng)兩頭大肥豬。“單是賣豬,一年少說也能掙個四五千。”黃大發(fā)咧開嘴,稀稀落落的牙卻難掩笑容。

2021《榜樣6》黃大發(fā)事跡觀后感【篇12】

草王壩村,還是那個貧窮、落后、愁苦的草王壩村。窮到有的人全家只有一條褲子穿,窮到村里很多男人娶不上媳婦……

“好個草王壩,就是干燒(指干旱)大,姑娘個個往外嫁,40歲以上的單身漢一大把?!毙⌒〔萃鯄未澹裰{可真不少,仔細一琢磨,個個因“窮”而起。

想想也是這個理,沒有水,沒有錢,沒有白米飯,哪能留得住人?哪里富得起來?哪有姑娘愿意嫁過來?多少次,黃大發(fā)徘徊在螺螄水旁,聽著“嘩嘩”流水聲,想著水過不來,飯吃不上,村里的光棍一大把……

他何嘗不難過?他何嘗不想再修一次?他何嘗甘愿就這樣聽從于命運的安排?

“黃書記,是大米飯好吃,還是你們草王壩的包沙飯好吃啊?”在一次全鄉(xiāng)大會聚餐時,干部不經意間的一句戲謔,深深刺痛了他。當時的他坐立不安,蒼老的臉顯得尷尬,嘴里的飯難以下咽,心里酸楚得想哭,“聽了我很難受,我恨啊,可淚水只能往肚子里掉?!?/p>

“沒有文化就沒有方向,光靠蠻干,注定修不成功?!敝挥行W文化的黃大發(fā),在第一次修渠失敗后痛心疾首,他暗自下決心:學技術。

壯志未酬誓不休。那些年來,黃大發(fā)四處求教,自學水利技術。一聽說哪里有在建的水庫溝渠工程,他背著干糧就匆匆上路。無論路途多么遙遠,無論要翻幾座大山、要蹚幾條大河,他都徒步過去,一邊走、一邊看、一邊學。

只因為,還有一腔沸騰的血,還有一顆不甘的心,還有一個未圓的夢。

1989年,楓香區(qū)水利站迎來一位五旬老漢,54歲的黃大發(fā)申請跟班學習水利技術??此昙o一大把,又是老先進,水利站給了他一個輔導員的身份。說是學習,其實就是在工地遞上傳下,給技術員打雜。

“印象中,他上課總是很積極,不懂就問,從不怕別人笑話。”時隔多年,當時一起在水利站學習的劉關剛對那個執(zhí)著的五旬老漢記憶猶新。

“當時他甚至連20公分是什么都不知道,也不明白水準儀上的正、負刻度代表什么含義,整個白紙一張?!钡拇_,黃大發(fā)鬧了很多笑話,但正如劉關剛所說的那樣,他不怕別人笑話。不識字,他就一個字一個字地臨摹;不懂測繪,他就纏著技術員就著圖紙講解;不會用工具,他就在一旁專心看別人怎么用……捧著一顆心來,這位五旬老漢謙遜得像個小學生。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三年的時間,他從零起步、從頭開始,掌握了許多修渠的知識,知曉了什么是分流渠、什么是導洪溝,還學會了開鑿技術。

看上去,這位老人還想與天再斗一次。

2021《榜樣6》黃大發(fā)事跡觀后感【篇13】

蟬喘雷干,焦金流石,100多天,草王壩村滴雨未下。龜裂的大地仿佛歷經風霜后老人臉上的皺紋,清晰而深刻,無奈又哀傷。

“撐不住了,孩子們沒水喝一直哇哇叫”“沒糧食沒水,連包沙飯都難吃得上”“這是老天爺把咱們往死路上逼”……

難道草王壩人只能安于宿命,甘心祖祖輩輩受窮?黃大發(fā)手一揮,腳一跺,心一橫:“再修一次渠!”

1990年冬天,寒風怒號,折膠墮指。從草王壩村通往縣城的崎嶇小路上渺無人煙,可有一個矮小佝僂的身影在這條小路上走了整整兩天——這條路他走過一次又一次——黃大發(fā)要去縣水電局給飲水工程立項。這一路懷揣著的是草王壩人千百年的夢,是草王壩村家家戶戶的命。

徒步跋涉了兩天的黃大發(fā),下午終于走到了縣水電局。此時,瘦弱的身軀已經沒幾分人樣,可眼神并不改當初,一樣鏗鏘、堅定。不巧的是,水電局領導當天下鄉(xiāng)了,不在單位。黃大發(fā)就打聽到縣水電局副局長黃著文的家庭住址……

晚上7點,黃著文回到家。在家門口,他看見一個瘦弱的身影在寒風中瑟瑟發(fā)抖,身上穿著破爛單薄的衣服,臉上凍得紅一塊紫一塊,一雙磨破了的解放鞋,露出臟臟的腳趾……

“我是草王壩村的村支書黃大發(fā),來找你給我們村的飲水工程立項。”

“這么冷的天,你怎么來了,快進屋說?!?/p>

“我想著天氣這么冷,領導應該在單位或者在家里,沒想到下鄉(xiāng)了……”

終于,經過專業(yè)測繪和精心謀劃,草王壩水利工程批復了!縣、鄉(xiāng)政府從當時拮據(jù)的財政里劃撥了6萬元資金和19萬公斤玉米。可水利站要求:如果村民們能在第二天早上湊齊1.3萬元作為規(guī)劃押金,技術人員就能馬上到位。

明知籌錢很難,但黃大發(fā)一聲沒吭,當天就火急趕回村里開動員會,挨家挨戶做工作,“盡管很難,但只要有一絲希望,我就要緊緊抓住?!?/p>

1.3萬元,全村一起集資??蛇@對于當時窮得叮當響的草王壩村,談何容易?被貧窮和干渴沖散的人心還能聚齊嗎?還有人愿意跟著黃大發(fā)一塊兒做夢嗎?

果不其然,在動員會上有村民發(fā)難,為首的就是黃大發(fā)的舅公楊春發(fā)?!按蟀l(fā),你要是能把水引過來,我拿手心板煮飯給你吃”“你要是能修好渠,我買煙花給你放”……但散會后,楊春發(fā)還是悄悄地將錢塞進黃大發(fā)手里,黃大發(fā)激動地說:“舅公,你這是逼我立軍令狀啊!”

草王壩人到底是被干旱折磨得太久了!盡管失敗了一次又一次,可當黃大發(fā)再次提出要動工修渠引水時,村民們還是興奮得像炸開了鍋。

“黃支書,我們跟著你干!”

湊不出錢的就借錢,借不到錢的就賣東西換錢。豆子、雞蛋、蜂糖……樸素的草王壩村民走到80里外的甘溪集市,吆喝聲一陣接著一陣。當天晚上,鄉(xiāng)親們打著火把,拿著皺巴巴的零錢,交到黃大發(fā)手里。

看著大伙兒湊來的救命錢,盯著鄉(xiāng)親們質樸的眼神,黃大發(fā)流著眼淚立下了軍令狀——“修不好我把名字倒過來寫,我拿黨籍來作保證,我拿命來換!”

1992年,那是一個春天,黃大發(fā)帶領村民一頭扎進深山開工鑿渠,沉寂數(shù)十年的大山再次沸騰了。

2021《榜樣6》黃大發(fā)事跡觀后感【篇14】

在沒有水的地方修水利,怎么修?和水泥灰沙得用水,澆濕渠基得用水,怎么辦?只好將水引一截修一截……

在懸崖峭壁上修水渠,怎么修?人在腰間拴一條纜繩,從山頂一尺一尺試著往下放。人懸在半空中,從谷底看,像極了一只撲騰的鴨子……

故事遠不止這么簡單,而是充滿了曲折和辛酸。

開工第一天,頭炮就打“啞”了。石頭砸爛了山下村民家的香火位,“村民罵我,要打我,還要拉著我跳崖?!秉S大發(fā)只好挨家挨戶賠笑臉、賠損失。

放炮需要炸材,黃大發(fā)就去很遠的李村買了背回來。腳底磨破了皮,汗水濕透了衣,無論磕絆摔跤,不管刮風下雨,他都堅持如一。

修渠需要水泥,得去城里拉回來。有一次行至途中,天降暴雨,車陷入泥潭,進退不得。天黑了,黃大發(fā)叫司機到人家里找睡處,而自己卻睡在水泥包上,被蚊蟲咬了一夜——他是真心怕這“寶貝”被偷啊!

絕壁鑿渠,每一處都充滿未知和危險。擦耳巖是最險的一段,壁立千仞,巖壁中間有個凸起,擋住了視線看不到前面情況,懸崖上沒有樹枝,全是禿巖,稍有不慎便一命嗚呼?!疤kU了,給多少錢都不干?!睕]人敢動工,連請來的施工隊也停下了手腳,黃大發(fā)就用大繩把腰拴著,自己帶頭翻了過去……

日復一日不停歇。每天,黃大發(fā)帶著200多人的隊伍進山,施工隊在前面鑿壁打槽,村民們在后面挑土砌堡。早上出門,提一罐包沙飯,中午撿點刺刺草草點火燒熱,囫圇吞下去,渴了就舀兩碗河水,碗一甩、罐一扔,轉身又往工地去。為了搶進度,他們不分晝夜寒暑,每天堅持苦干到天黑,才打著燈籠火把手牽手地回家。有的干脆就睡在石窩里,看星星眨眼,等日出天明。

水渠一尺一米延伸,清澈的河水爬上了懸崖、峭壁、陡坎。千百雙手,一顆顆心,水每向前流一寸,草王壩人的夢就更進一步。

苦心人,終不負。

2021《榜樣6》黃大發(fā)事跡觀后感【篇15】

1992年底,新上任的鄉(xiāng)長商順模十分奇怪,為何草王壩村一半以上的戶數(shù)姓徐,這么多年卻選擇一個姓黃的人做支書?

“是公心!”每每談起老支書,70多歲的老黨員徐開倫都豎起大拇指?!皩λ麃碚f,公家的事怎么硬都行,自家的事怎么軟都成?!弊窳x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吳剛平跟黃大發(fā)打過幾次交道。

計劃經濟時代,農民頭上壓著糧、油、煙、豬、人五大指標。“鄉(xiāng)、村干部為了完成任務到農戶家里牽牛牽豬、揭瓦拆房比較普遍,黃大發(fā)不肯這么干,在鄉(xiāng)里是有名的‘刺頭’,敢對我和書記拍桌子?!鄙添樐Uf。

修渠那幾年,車子拉來的水泥堆得像山一樣高,車廂里灑落一丁點,黃大發(fā)都要清掃入庫。有一次老伴兒掃了多半碗水泥,想著補補家里破損的灶臺,黃大發(fā)一把拉住?!澳鞘俏业谝淮慰匆姼赣H對母親急吼。”二兒子黃彬權說。

“那時候買炸藥水泥,過他手的錢有二十來萬,硬是沒出過一分差錯?!蓖職v歷在目,村里的老會計楊春有拍著手說,“摳啊,他真的是摳得很。”修渠時工地上天天要錢付賬,三天兩頭倆人就往鎮(zhèn)財政所跑。住,3塊錢一晚的旅社;吃,就將就一碗飯,不然就一塊泡粑。

“溝是我修的,我放心不下,隨時都牽掛著?!睍r光逝去,但初心不變、本色不改,退職后黃大發(fā)仍然帶領村民修溝補渠?!爸灰屈S支書帶頭決定的事情,我們二話不說就跟著干?!? 一呼百應,村民們將渠取名為“大發(fā)渠”。

2014年10月,照習俗,黃大發(fā)提前一年過八十大壽。問他有什么愿望,他說:“活了80歲,最遠的地方就去過遵義市,我想有生之年去省城看看?!?/p>

去省城的當天,黃大發(fā)和妻子特地穿了一身新衣服,帽子洗得一塵不染。陪同的鄉(xiāng)干部徐飛還沒到,老兩口就早早等在路邊。

到了貴陽,黃大發(fā)既沒去景點,也沒去商場,而是要求直接去省委?!袄现谑∥邢嘧R?”徐飛心里一陣嘀咕。進了省委大院,黃大發(fā)卻不進大樓,根本沒有找人的意思。“就見他挺起腰,注視著大樓,還有遠方飄揚的五星紅旗,一言不發(fā)……”

這是一個老共產黨人的初心!在黔北深山當了幾十年村支書的黃大發(fā),在耄耋之年,想來省委看一眼,看看黨組織到底是什么模樣。

當天,黃大發(fā)就回草王壩了。回途車上,徐飛問:“老支書,落心了沒得?”

“落心了?!?/p>

多少年滴水貴如油,如今一渠春水流入草王壩家家戶戶。

多少年天黑孤村閉,如今這里夜晚如同掉下星星一片。

多少年山深人絕音,如今通村路將草王壩與外面緊緊相連。

青山不負英雄志,流水有情入心田,奔騰不歇的渠水悠悠長長,拍得懸崖直作響,崇山峻嶺再難阻隔。陽光下的草王壩,像一只振翅欲飛的雄鷹。


2021《榜樣6》黃大發(fā)事跡觀后感心得(15篇)相關文章

2021年《榜樣6》觀后感10篇

央視2021《榜樣6》觀后感心得精選10篇

2021《榜樣6》觀后感10篇

2021《榜樣6》個人觀后感

2021央視榜樣6觀后感心得最新(9篇)

2021榜樣6觀后感個人感悟

2021央視《榜樣6》個人觀后感(5篇)

2021最美大學生觀后感心得體會6篇

2021央視榜樣6觀后感最新5篇

向黃大發(fā)學習心得體會

2022《榜樣6》黃大發(fā)事跡觀后感心得(15篇)

《榜樣》專題節(jié)目用平凡故事講述深刻道理,用先進典型模范事跡詮釋黨的崇高理想,生動展示了優(yōu)秀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抒發(fā)了共產黨人對人民永遠赤誠的真摯情懷。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挠嘘P2021《榜樣6》黃大發(fā)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123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