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鬼子來了觀后感
鬼子來了講述了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一個村子的農(nóng)民看管照顧日本俘虜卻招來日本軍隊屠殺的故事。本文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電影鬼子來了觀后感,僅供參考。
電影鬼子來了觀后感篇1
姜文無疑是中國電影界的大腕,他作為演員和張藝謀、謝晉、凌子風、謝飛等國內(nèi)著名導演合作拍攝過很多獲獎影片,和他搭檔演戲的女演員也是國內(nèi)頂尖的女演員如鞏俐、劉曉慶、趙薇等。他自己導演的第一部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也獲得空前的成功,當人們的都在期待他導演的第二部電影《鬼子來了》時,卻等到的是此部電影被禁止公映。很多人都為此抱不平,認為姜文是一個才華橫溢的導演,《鬼子來了》這部片子也是一部非常優(yōu)秀的片子,但畢竟最終還是沒有公映,只是通過DVD等發(fā)行。一部片子完成后,不能公映不知道算不算是一部好片子,而大家有幸觀賞后,覺得確實不能公映,這算不算作是一部成功的影片?我在看完此部電影時,我有一個困惑,導演是在為誰拍攝這部電影的。
長期以來,我們國家藝術(shù)工作的指導方針就是“文藝要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各種藝術(shù)只有受到老百姓的喜愛,才能算作是成功,電影同樣也是要服務于人民大眾才對。電影服務于大眾,也不是過去極左的那一套“教條主義”的教育影片,這種“教條主義”的影片老百姓不喜歡,所以要爭取“百花齊放”、“百花爭艷”的方式,但并能由此否認文藝(包括電影)的教化百姓的作用。而姜大導演的《鬼子來了》這部電影,他要表達的是什么樣的思想內(nèi)容?他想向廣大人民群眾說明什么道理?可以說,姜大導演將敵占區(qū)老百姓的奴性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這里的老姓完全沒有一點國破家亡的悲哀,甚至讓人覺得這敵占區(qū)的小村莊掛甲屯是“大東亞共榮”的典范。這種電影不要說是中國人拍攝的,就是外國人拍攝的,華人華僑也要群起而攻之。
整部電影中,敵占區(qū)掛甲屯的老百姓原本是幸福地生活著,而貫穿整部電影的主題“如何處置日軍俘虜”,也成為打亂小村莊平靜生活的唯一麻煩,而這個麻煩并不是日本占領軍帶來的,是抗日的中國軍人強加的,最后小村莊的滅頂之災,究其源頭還是抗日的部隊引起的。也就是說如果沒有抗日軍隊無端送上兩個俘虜?shù)綊旒淄?本身這種假想,就是對中國抗日軍人的污辱,中國抗日的軍隊有必要在撤退丟下兩個俘虜給無辜的百姓嗎?),最終日本投降時,小村莊會平安無事的。電影中最后一個情節(jié),日本軍人對掛甲屯的屠殺,被解釋為因日本戰(zhàn)敗的緣故,反之如果日本沒有戰(zhàn)敗,小村莊也就不會被屠殺,照樣可以“歌舞升平”,和日本人和平相處而無憂地生活了。在這部片子中,敵占區(qū)的老百姓完全是麻木不仁,整個就是“有奶便是娘”,中國人的骨氣、民族氣節(jié)絲毫不見,唯一的反抗就是那個終日躺在床上的瘋子,這里不知道是姜大導演又有什么好的寓意。
姜文本人在此片中的表演,可以說是無可挑剔的,就算是其特有的黑白風格設計、最后男主人公被砍頭才出現(xiàn)色彩,也是獨具匠心、震撼人心,但作為導演,他導演的這部片子無疑是失敗的。一個好的電影導演在拍攝一部片子之前,應該最先考慮好你要告訴觀眾什么,要觀眾看了電影后能夠明白什么道理,而不是看完電影后稀里糊涂的一頭霧水。就算是你不為老百姓的需求拍電影,你至少也應該為投資者考慮考慮,不知道《鬼子來了》這部片子的投資者,是不是一開始就準備將投下的錢讓我們姜大導演自己娛樂娛樂的?這部片子最后不能公映,損失的不是電影觀眾,也不是姜文姜大導演(相反拍出禁片后,導演的名氣有可能變的更大了,所以才有些不良導演在不停地拍攝禁片,如田壯壯、張元、王小帥等),損失最大的是那些影片的投資者,他們成了姜大導演玩“藝術(shù)”的犧牲品。
不論姜文承認不承認,《鬼子來了》這部影片的被禁,對他自己的影響還是巨大的,到目前為止他還沒有辦法用更多的片子來證明自己是一個優(yōu)秀的導演,這么多年來他只導演了三部電影,還是不得不干自己的老本行,繼續(xù)演電影。也許他只有在弄清楚“電影是為誰而拍?”這個問題后,才會有投資者請他拍電影了。
電影鬼子來了觀后感篇2
前幾天,看了姜文自導自演的電影《鬼子來了》,心情自今不能平息。
從網(wǎng)上的資料來看,這部影片獲得了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評審團大獎、夏威夷電影節(jié)Netpac獎、日本每日電影獎最佳外語片等多項國際榮譽,但作為一部以抗日戰(zhàn)爭為背景的影片,《鬼子來了》在立意取向、價值觀念方面與國產(chǎn)主旋律電影嚴重不合拍,所以一直沒有公映。但是,我覺得這部片子是我看過的所有國產(chǎn)抗日題材電影中最震撼人心的一部了。
故事是這樣的:在一個深夜,一個神秘人物給掛甲屯的村民馬大三(姜文飾)送來了裝在麻袋里面的兩個俘虜:一個日本兵和一個翻譯官,讓他先看管著,并說過幾天來把人領走。誰知道,神秘人物走了以后就再也沒出現(xiàn)。村民們想殺了這兩個俘虜,卻又沒有膽量,結(jié)果一養(yǎng)就是大半年。最后,村民們決定把俘虜送還給日本軍營,結(jié)果卻招來了殺身之禍……
電影也像《辛德勒名單那樣》被處理成了黑白色。但是前四分之三的情結(jié)卻是非常的幽默詼諧。一直圍繞者村民想殺卻不敢殺,心里雖然很狠日本鬼子,卻還得好吃好喝養(yǎng)著他們展開故事??吹梦胰滩蛔」笮Α?墒?,我一邊笑,心里一邊犯嘀咕:難道這是一個喜劇片?!看到日本鬼子竟然很守信用的答應給村民六車糧食,我就更迷惑了!直到日本軍官讓馬大三通過電話通知村里人晚上一定都要到場分糧食時,我才隱隱感覺到,這決不是一個喜劇片!果然不出所料,在酒足飯飽之后,在已經(jīng)得知日本宣布投降的情況下,日本軍官還是下令屠殺了所有的村民,并放火燒了整個村子。而馬大三由于去接自己的相好的回來分糧食而逃過一劫??吹竭@里使我的心情一下冰到了極點!因為這跟前面的情節(jié)反差太大了!而這種手法更反映了日本鬼子的兇殘!
誰知道,更加震撼的還在后面。
馬大三為了給村民們報仇,獨自一人沖進了戰(zhàn)俘營,用一把斧頭砍翻了N個日本鬼子。這一段看得我是熱血沸騰,連呼殺的好。可是馬大三卻因為違反和平條約而被捕。最后竟然被接受日本投降的國民黨軍官判處死刑,而他竟然命令日本戰(zhàn)俘來行刑。而行刑的那個日本戰(zhàn)俘正是被馬大三好吃好喝的養(yǎng)了大半年的那個日本鬼子。行刑的時候,周圍是冷漠麻木的圍觀人群。還有人因為想看清楚點兒而從城墻上掉下來而引起一陣哄笑。他們想看的僅僅是殺頭而已,至于被殺的是漢奸還是砍翻N個日本鬼子的馬大三,他們并不關心。這不禁讓我想起魯迅在《藥》里面對殺頭時圍觀的人的描寫:“頸項都伸得很長,仿佛許多鴨,被無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著。”真是可悲呀!
電影的結(jié)尾變成了彩色,馬大三的腦袋滾了九圈,最后終于看清了殺他的那個日本鬼子,被破布堵住的嘴角也露出了一絲笑容。這樣的死法在電影的前半部分有過交待--含笑九泉。我想,在馬大三看來,他為村民們報了仇,可以笑著去面對慘死的他們了。
這部電影之所以給我那么大的震撼,是因為它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那場打了8年給中國帶來N多苦難的抗日戰(zhàn)爭。沒有軍隊之間的正面沖突,故事就發(fā)生在一個小村莊里面。前面四分之三的喜劇效果更加烘托了結(jié)局的悲慘,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以馬大三為首的村民們看起來是有些愚昧,但是這正是因為他們太淳樸,太善良了。如果他們一開始就殺了那兩個俘虜,就什么事兒也不會發(fā)生了??墒撬麄儾桓?,不是因為怕日本鬼子的報復而不敢,僅僅是因為下不了手。在馬大三的眼里,日本鬼子也是人,不能像殺雞一樣那么就輕易的殺掉。可是,他們哪里知道日本鬼子是一點兒人性都沒有,殺人的時候連眼睛也不會眨一下的。
其實,我對這部片子里面的那個漢奸翻譯官倒是挺同情的,他也只是用自己的所學混口飯吃而已,到死手上也沒有沾過一滴血?,F(xiàn)在國內(nèi)有那么多日企,有那么多中國人在這些企業(yè)里面打工,難道他們也是漢奸?……
縱觀整部電影,死的人里面除了被馬大三砍翻的那N個日本鬼子(說實在的,他們也稱不上是人)外,全部都是中國人--漢奸翻譯官,無辜的村民,馬大三。這也更加反映出,無論是什么戰(zhàn)爭,真正受苦受難的還是手無寸鐵的老百姓。
電影鬼子來了觀后感篇3
當我從讓子彈飛被姜文感染之后,我不禁對他曾經(jīng)拍過的三部電影產(chǎn)生了極大的興趣,像這樣一個特立獨行,才華橫溢的人他所拍攝的電影到底是什么樣的,引起了我極大的好奇,在聽到李萍老師及室友的強烈推薦之后,我觀看了《鬼子來了》,繼而在姜文的讓子彈飛給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之后,我又一次被打動、被折服。雖然它不是一部令人愉悅的電影,盡管影片中不乏令人發(fā)笑的情節(jié),但是它所留給我們品嘗的苦澀,留給我們體味的悲傷,留給我們痛定思痛的空間,是每個看過的人都不得不深思的。雖然它遭到封禁,但是它帶給人的深思考和姜文所追求的真史實、真情感無疑對我們的教育意義是無比巨大的。正是因為有了這部電影,才使我明白了"戰(zhàn)爭與人"的殘酷,才使我對人性有了更深的了解。
劇情(簡介):抗日戰(zhàn)爭期間,北方偏僻鄉(xiāng)村掛甲臺的村民馬大三(姜文)某日遇上了一個平生未遇的難題。一個陌生的"我"將兩個黃麻袋放在他家,并聲明年三十會取走,麻袋里裝著一個日本鬼子和一個漢奸翻譯,厚道的馬大三不知該如何處理這兩個敵人。6個月過去了,"我"沒來取人,如何精心看管這兩個俘虜,又防止鬼子查覺的問題難壞了大家。村民們要求馬大三解決掉這兩個鬼子,但馬大三卻下不了手。一番波折,長期受到精心照顧的鬼子,漸漸消除了敵意,鬼子表示愿意以幾車糧食來換取自由,這樣既可以救濟正陷于饑荒中的村民,又可以免去大家的苦惱。大家相信了這個在他家住了多時的鬼子,同意了交換,但出乎意料的是,在為歡慶舉辦的宴會上,日本兵對村民展開了殘忍的大屠殺并放火燒毀村莊,只有馬大三和魚兒幸免于難,當他們搖船回來的時候,沖天的火光映在馬大三的眼中只剩下了空洞。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國民黨軍隊接管了日軍大部俘虜,一個雨天,馬大三假扮成煙販手持利斧沖進日軍俘虜營,見人就砍,鬼子死傷數(shù)人,而他最終被國民黨士兵所擒,被判處死刑。執(zhí)行死刑的正是那個與村民們曾經(jīng)朝夕相處的鬼子花屋小三郎,當花屋手起刀落的時候惻隱之心無法壓抑,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刀下得利索一些。馬大三的腦袋就這么滾落了,在地上轉(zhuǎn)了九圈半,眼珠子沖花屋眨了眨,嘴角子上翹如劉爺形容自己殺人一樣--"含笑九泉"了。從總體上來說,鬼子來了的敘事既復雜荒誕出人意料又不失緊湊流暢與真實,在故事的每一處發(fā)展與轉(zhuǎn)折中都隱匿著極為豐厚而繁雜的人性內(nèi)容,正是因為他對人性的深刻剖析,才使我由衷的喜愛拜服這部電影,在此表達我的一些感受。
影片中的"我"這個形象,應該說在電影中并不是那么重要,在我看來,他只是起到了引出離奇的故事,并使電影的某些段落能夠銜接的作用。而真正重要的則是以馬大三為首的那些村民以及那些日本人的形象,通過中國人和日本人的碰撞,從而讓我們挖掘出隱藏在其中的人性。曾經(jīng)體驗過農(nóng)村生活的人會知道,農(nóng)民大體上都是淳樸而安于現(xiàn)狀的,從古至今,農(nóng)民一直都是受壓迫的對象,久而久之使他們形成了溫順賢良的品格,所以當日本人侵略中國的的時候,農(nóng)民學會了忍讓,為了贏得生存他們學會了妥協(xié),當鬼子沒有燒殺擄掠的時候,他們便不會奮起反抗。影片中掛甲臺的村民對這一史實做了真實的闡釋,在那個被日軍牢牢把持的小地方,鬼子對村民實行"和平"的奴役,習慣了被壓迫的村民麻木了,他們?yōu)榱松嬤@樣的眼前利益而過分樂觀的活著。小鎮(zhèn)上唱曲的在集市上宣揚著皇道樂土,教育眾人中日"八百年前是一家"。人們見了鬼子一口一個"森塞"。馬大三等村民膽小的不敢殺掉被俘的鬼子,費盡周折請劊子手代勞,卻得到鬼子命不該絕的結(jié)論,最后村民與鬼子達成了一致--用人換糧,歡天喜地的換來了一場屠殺的盛宴,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對那段時期的歷史實事求是的反映,對人性真實的刻畫,看過之后,讓我觸目驚心,氣憤非常,尤其是影片中花屋小三郎的那句"我現(xiàn)在終于明白了你們這么長時間打不贏這場戰(zhàn)爭的原因了。"深深的刺痛了我,然而現(xiàn)實就是如此,我無法亦不能否認。姜文欲還人們一個他所認同的真實歷史的記憶,他正是通過對真實歷史的再現(xiàn)警醒我們?nèi)ブ泵嫖覀円恢痹诨乇艿臇|西,他的良苦用心讓我備受感動。
我為什么要拍"鬼子戲"?姜文說:這部電影不僅是再現(xiàn)日本軍隊當年的暴行,更是出于一種警世的責任。在這部影片里,日本軍屠殺的是真正的中國老百姓、中國平民。而事實上,當年日本軍也確實殺過很多中國老百姓。我的老家唐山就發(fā)生過這樣的慘案。我想通過這部影片告訴日本觀眾:你們要真正面對這段歷史,別想再否認。我也想以此告誡中國觀眾:面對惡人,我們不能無端地報以善良。面對這些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實,中國人和日本人都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才能避免這種事再發(fā)生(《姜文關于日本的十個為什么》)。影片中有兩個場景真實的刻畫了鬼子的暴行:一是炮樓里的兩個鬼子溜出來想吃雞,老兵教新兵如何粗暴的對待中國人,如何利用自己手中的刺刀,并說"對付支那豬就只有用這種辦法";二是小三郎在鬼子和百姓的聯(lián)歡中得意忘形,對中國人大聲說著"大哥大嫂過年好,你是我的爺,我是你的兒",然后他在隊長激將下,獸性大發(fā)對養(yǎng)活了他半年的村民們舉起了屠刀。姜文將鬼子們的武士道精神和對中國人的殘忍施暴的一面生動形象的刻畫出來,由此讓我們真切看到其人性極其匱乏和陰暗的一面,體會到這樣深刻的人性剖析,我不能不被他折服。
"日人花屋小三郎,去年臘月來吾鄉(xiāng)。挾風帶雪,神色驚惶,衣容不整,兼有槍傷,何人送之,我等不詳。六月有余,寒來暑往,我等村民,仁義心腸,鼎力相幫,節(jié)衣縮食,悲苦難當,著急上火,沒齒不忘。花屋感恩,允我口糧,兩大車整,報答有方。我等笑納,各得所償。花屋漢臣,歸還日方,自此之后,兩不相傷。立下此約,中日兩方。"當我聽到這段契約時,真有一種想哭的沖動,中華文化的精粹,中國世代相傳的美德,"以心換心"的"仁心",用在了這樣一個諷刺的場合,不能不讓人感到悲哀。掛甲屯村民自以為善待(不殺,借白面給他們包餃子,寧愿自己挨凍而把棉被裹在'囚室'的柱子上,以防花屋撞頭自殺)了鬼子,便期望得到禮尚往來的回報,這是何等的可笑,中國人傳統(tǒng)觀念里的以德報怨,到了這里便不折不扣的成為了軟弱和愚昧,又是何等的可悲。"中國的老百姓,向來不憚于反抗的。只要你給他們地種,讓他們活,他們就像陷入沼澤的人,只要鼻子還露在外面,能喘氣,就不愿意動一動。中國人,只要做穩(wěn)了奴隸,就知足了。真是萬劫不復。"魯迅先生的這段話一針見血,再加上"好死不如賴活著"的傳統(tǒng)的死亡觀念,想要"活著"的現(xiàn)實追求,壓抑的實在是讓人難以忍受,可悲、可憐、可嘆!
當馬大三在花屋的屠刀下人頭落地、"含笑九泉"時,當那一幅黑白鮮明的畫面轉(zhuǎn)換成最終的鮮紅時,鬼子來了迎來了它最悲壯的結(jié)局。為什么姜文將整部電影拍成了黑白,唯有結(jié)局那一抹鮮紅,不是因為形式,而是因為內(nèi)容,我們可以理解那紅為紅色的血或紅色的旗幟,姜文借助紅警醒我們,讓我們認清了現(xiàn)實的殘酷,這是不容抹殺的。鬼子來了猶如一個關于我們民族性格與命運的寓言,它呈現(xiàn)出一種前所未有的真實性與普遍性,并由此引發(fā)出我們對中日民族性格冷峻的剖析與思考,當我們認識到我們民族的精神弱點,深刻的了解了人性,更深的體會了對恐懼、對愛、對死亡的感受,我們才真正看懂了鬼子來了,而它的全部意義也就在于此。感謝姜文,感謝"為了忘卻的紀念"。
鬼子來了觀后感相關文章:
1.讓子彈飛觀后感
4.小小新四軍觀后感
5.雞毛信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