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西琵琶的樂理知識
納西琵琶,是納西族彈撥弦鳴樂器,流行于云南省麗江納西族自治縣,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納西琵琶的樂理知識,畢竟這是我們不常接觸到的樂器。下面就讓學習啦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納西琵琶的相關樂理知識吧!
納西琵琶的樂理知識(一)
相傳,明代萬歷年間(公元1403年—1424年),漢族的佛教、道教絲竹樂經四川傳入云南,嗣后廣為傳播、遍及全省,發(fā)展成為民間器樂樂種——洞經音樂。傳入麗江納西族后,樂隊所用的弦鳴樂器有琵琶、二簧(似京胡)、中胡和小三弦等。此外,在麗江縣大研鎮(zhèn),著名納西古樂藝人張奎光使用著一面清代的傳世琵琶。由此可見,琵琶在納西族地區(qū)流傳已有200余年的歷史了。
勤勞質樸、能歌善舞的納西族人民,生活在滇西北玉龍雪山腳下,聚居于清水繞街的麗江古城,這里有著名的明代建筑,保存著珍貴的壁畫和雕刻。納西族在吸收漢、藏兩族文化的同時,也保留著許多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遺產,如公元8世紀創(chuàng)造的、現(xiàn)今尚存的人類唯一的以圖畫和象形文字為載體的東巴文化,以及古風猶存的清悠而典雅的白沙細樂和納西古樂。
納西琵琶的樂理知識(二)
外觀與漢族地區(qū)琵琶相似,但體積較大,音箱較為扁薄,保留著古老的形制。由共鳴箱、琴頸、琴頭、弦軸、縛弦和琴弦等部分組成,全長110厘米。
共鳴箱呈半梨形,用一整塊紅木或核桃木等硬質木料雕鑿出琴的腹腔,其上蒙以桐木或楸木面板而成,面寬35厘米左右。琴頸較細,直項。琴頭用紅木或梨木制作,長約16厘米,頂端雕刻為如意形,寬約8.6厘米。弦軸黃楊木制,軸柄刻直條瓣紋,分列弦槽兩側,左右各二,呈放射狀安裝,與今之琵琶水平安裝弦軸區(qū)別很大。山口下方、琴頸表面不設相位。在琴頸和面板上方設有十二個竹制品位,其中九至十二品為高音品,只為演奏高音而用。高音品兩側的面板上,開有兩個對稱的彎月形出音孔。面板下端膠有紅木或竹制縛弦,其上雕刻有云紋裝飾。張四條絲弦,分別使用子弦、中弦、老弦和纏弦。除這種直項十二品琵琶外,納西族還流傳有曲項五品琵琶。
納西琵琶的樂理知識(三)
演奏時,多采用坐姿,奏者將琴立于胸前,琴頭斜向左上方,琴尾置于右腿根部,左手持琴,主要用食指、中指、無名指按弦取音,右手用五指均可撥彈,其中以拇指、食指、中指為主。定弦:A、d、e、a,音域A—d2。音色低沉渾厚,經常使用兩條外弦演奏旋律,而用兩條內弦作八度或同度和音伴奏,演奏技巧有彈、挑、輪、掃、滑等??捎糜趶棾?、獨奏、 重奏或器樂合奏,是演奏納西古樂(洞經音樂)的主要樂器之一。
著名琵琶老藝人有黎作廷、張奎光、和漢吉,青年琵琶演奏者有牛世光、牛之君等。
琵琶與蘇古篤重奏曲有《到春來》等,用琵琶演奏的納西古樂的樂曲有《步步佳》、《水龍吟》、《一江風》和《山坡羊》等 。
猜你感興趣:
1.導游綜合基礎知識
3.6月云南旅游攻略
5.納西族的風俗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