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鄉(xiāng)村音樂歌手盤點
著名鄉(xiāng)村音樂歌手盤點
鄉(xiāng)村音樂經(jīng)過了多年了發(fā)展,給我們留下了一位又一位才華橫溢的歌手。今天學習啦小編就為大家推薦幾位鄉(xiāng)村音樂的代表歌手。
鄉(xiāng)村音樂的代表歌手:約翰·丹佛 John Denver
丹佛的原名為小亨利·約翰·得奇道夫,于1943年12月31日出生于新墨西哥州的勞斯威爾。在他8歲時祖母給了他一只1910年制造的吉布森吉他,他玩得很好,在上了德克薩斯技術(shù)學院學建筑以后,丹佛到了洛杉機開始從事音樂。
在一次查得·米切爾·崔奧小組的招聘中,他去試唱,并在250名申報者中被選中。他在這個小組中呆了將近4年。1969年他作為獨唱歌手與RCA唱片公司簽約,發(fā)行了專輯《有根有據(jù)》。專輯中的一支歌《噴氣式飛機》成了彼得、保爾和瑪麗這些民歌手們的保留節(jié)目,并在1969年年底榮登Billboard單曲排行榜的榜首。
1971年丹佛以《詩歌、祈禱與允諾》這張專輯第一次在最流行40首歌曲榜上榜,名列第15,在這之前,他還出過兩個專輯:《帶我到明天》和《這是誰的花園》?!稁一丶遥l(xiāng)間大道》是一首轟動一時的歌,這是丹佛和比爾·丹勞夫和塔貝·納維特合寫的。這張唱片銷售百萬張,丹佛第一次擠身鄉(xiāng)村歌曲排行榜(第50)和流行歌曲排行榜(第2)。在接著的一張專輯《高高的落基山》中,丹佛演唱又有改進,獲得1972年排行榜的第4,其中的題名曲在流行歌曲榜上排名第9,贏得在流行音樂王國中的一席之地。
70年代中期是丹佛的一次突破。開頭是一首流行歌曲的榜首歌《陽光灑在我肩上》,這首歌很快成為他的代表作。1974年年中的一張專輯《又回到家》也榮登榜首,其中主要的一支歌《安妮之歌》進入最流行歌曲100首,并獲得首位,這張專輯的題名曲也獲取了鄉(xiāng)村音樂排行榜的首席。
這種勢頭延續(xù)到1975年,影碟《約翰·丹佛之夜》贏得了鄉(xiāng)村和搖滾雙第一的成績。而此后的《謝謝上帝,我是一個鄉(xiāng)村男孩》、《我很抱歉》、《卡里索》,也獲得流行歌曲排行榜的一些佳績。
他的頻繁活動又轉(zhuǎn)到電視娛樂界,他在74年和75年主持了“約翰·丹佛專場”,并在 75年的節(jié)目獲得最佳音樂專場艾米獎,77年,丹佛又成功地打入電影界,在《啊,上帝!》一片中與喬治·布恩斯演對手戲。
丹佛除了唱歌還積極參加社會工作和環(huán)保事業(yè),他加入了“地球之友”、“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和“饑餓者工程”等組織,并參加了紀錄片《約翰·丹佛之阿拉斯加:美國孩子》的拍攝,有時還會在美國國會唱一支關(guān)于環(huán)境保護的歌:《走向荒野》。
1975年以后,丹佛在單張排行榜上名次下降,而他的專輯繼續(xù)走紅:從1971年到1982年在最流行40首歌曲榜上,他的歌曲總共上榜15次。
在80年代,丹佛在鄉(xiāng)村歌曲排行榜上比在流行歌曲排行榜上更為成功,他的一些主要唱片是與別人合作的:和歌劇明星普拉多. 多明戈合作了《也許是愛》,是1982年流行歌曲排行榜上的第59名;和艾米羅·哈瑞斯合作了《一望無際的蒙塔那天空》,獲得1983年鄉(xiāng)村歌曲排行榜的第14名;和尼迪·格瑞迪·得特樂隊合作了《于是就這樣了》,是1989年鄉(xiāng)村歌曲榜的第14名。
約翰·丹佛至今已獲得21次金唱片獎和4 次白金唱片獎,他也是中國觀眾最為熟悉的美國鄉(xiāng)村歌手之一。1997年10月他在一次飛行中不幸墜機遇難。
鄉(xiāng)村音樂的代表歌手:肯尼.羅杰斯(Kenny Rogers)
肯尼·羅杰斯,1938年8月21日出生于得克薩斯州的休斯頓。在上高中時,他便學會了吉他和小提琴,并在一支叫"學者"(The scholars)的山區(qū)搖滾樂隊里演奏。1966年,他自己組建了一支名?quot;首版"(First Edition)的樂隊,1972年樂隊解散。1976年,羅杰斯從偏向"嬉皮式"的風格走向平穩(wěn)的鄉(xiāng)村音樂道路,成為一名鄉(xiāng)村音樂的改良者。他將大量的流行音樂元素融入鄉(xiāng)村音樂之中,使兩者得到完美的結(jié)合。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期間,羅杰斯一直忙于慈善事業(yè)、音樂會、電視節(jié)目、電影、攝影和他的快餐連鎖店等事務(wù)。
肯尼·羅杰斯的嗓音渾厚,表情灑脫,他愛唱節(jié)奏輕快自由、略帶敘述性的歌曲,有時還將鄉(xiāng)村音樂和城市溫和搖滾融合在一起。代表作品有:《露西爾》(Lucille,1977)、《女士》(Lady,1980)、《瘋狂》(Crazy,1983)等。 喬治.斯雀特(George strait)
喬治·斯雀特于1952年5月18日出生于德克薩斯州的普迪特(Poteet),是80年代最有影響的鄉(xiāng)村歌手之一。
斯雀特從小在父親的牧場里長大,有時幫父親做些傳籬笆、放牲口等工作。十幾歲時,他就開始玩音樂。1971年,斯雀特應(yīng)征入伍,1973年駐扎在夏威夷?;厮玖顔T想建立一支軍隊鄉(xiāng)村樂隊,這件事吸引了斯雀特,他買了一把便宜的吉他,開始模仿漢克·威廉姆斯的唱片,并給樂隊起了個名字叫"浪漫鄉(xiāng)村樂隊"(Rambling Country),常在營地外進行演出。
1975年他回到家鄉(xiāng),為了滿足父親的期望,進了"西南德克薩斯州綜合大?quot;(Sounthwest Tesxas university),在攻讀農(nóng)學學位的同時,他組織了一支樂隊。1979年,他在MCA唱片公司錄制了他的第一張專輯。此后,斯雀特長期占據(jù)排榜上的高位,將近30次榮登榜首。到了90年代,許多歌手(包括加思·布魯克斯)都把他當作榜樣。斯雀特不愿露面,比其他著名歌手接受采訪要少得多,但在1992年,他參加了電影《純鄉(xiāng)村》(Pure Country)的演出,這部電影中的四首歌曲上榜,使斯雀特站到了鄉(xiāng)村樂壇的前列。
斯雀特成了鄉(xiāng)村音樂中的焦點人物。他的事業(yè)仍在不斷地發(fā)展,但他現(xiàn)在每年只花半年的時間去錄制唱片和巡回演出,而其余的時間他則隱居在德克薩斯的家鄉(xiāng),騎馬、爬山、和家人共度美好時光。
鄉(xiāng)村音樂的代表歌手:文斯.基爾(Vince Gill)
文斯·基爾,1957年4月12日出生于奧克拉荷馬州的諾曼(Norman),原名文斯·格蘭特·基爾(Vince Grant Gill)。他的父親是一名聯(lián)邦法官,會彈班卓琴?;鶢?0歲開始學習吉他,上中學時就參加過當?shù)匾恢Ы?quot;山霧"(Mountain Smoke)的鄉(xiāng)村搖滾樂隊。中學畢業(yè)后,他得到高爾夫運動員獎學金,到肯德基州的路易斯維爾(Louisville)上大學,很快便參加了一支叫"南方聯(lián)盟"的樂隊。此時他除了會彈奏吉他外,還會演奏曼陀林、小提琴和班卓琴。
1979年,基爾來到納什維爾并很快的成了音樂節(jié)上的紅人。1984年,他的歌曲第一次進入鄉(xiāng)村歌曲排行榜前40 名。此后,他的歌曲不斷地在排行榜上取得佳績。
進入90 年代,基爾留下了輝煌的足跡,除了錄制唱片外,他還是音樂會上的十大明星之一,兩次獲得鄉(xiāng)村音樂協(xié)會的最佳藝人獎。他說:"我希望有人記住我,我曾經(jīng)關(guān)心過鄉(xiāng)村音樂的完整性。我也喜歡當演員、當作曲家、做事業(yè)。同樣,我關(guān)心歷史,它從什么地方開始,他往哪兒發(fā)展。"
文斯·基爾的代表性專輯有:《我仍崇拜你》;1988年與Capitol唱片公司簽約,年底,他的首張專輯制作完成,于1989年出版。
鄉(xiāng)村音樂的代表歌手:加思.布魯克斯(Garth Brooks)
布魯克斯踏上歌壇兩年,便成為大紅大紫的鄉(xiāng)村歌星。在1991年第25屆鄉(xiāng)村音樂頒獎大會上,他囊括了四項大獎。繼而又被評為1992年最佳鄉(xiāng)村歌手和"越界"獲得了最佳流行歌手,同時獲這兩項殊榮的歌手是史無前例的。
加思·布魯克斯的代表性專輯有:《加思·布魯克斯》(1989)、《沒有遮攔》(No fences,1990)、《徒勞》(Ropin’ the wind,1991)、《狩獵》(The chase,1992)、《碎片》(In Pieces,1993)、《精選》(The Hits,1994)、《新馬》(Fresh horses,1995)。
鄉(xiāng)村音樂的代表歌手:仙妮亞.唐恩(Shania Twain)
仙妮亞·唐恩,1965年8月28日出生于加拿大的安大略省,是90年代中期繼加思·布魯克斯之后最受歡迎的現(xiàn)代鄉(xiāng)村音樂代表歌手。唐恩從小學習吉他、學習創(chuàng)作和演唱,早期,她在各地的酒吧、俱樂部演出,偶爾也出現(xiàn)在地方電臺。1993年推出首張專輯《仙妮亞·唐恩》,1996年以一首《我的男人》(Any man of mine)獲得格萊美最佳鄉(xiāng)村女歌手獎。
雖然唐恩取得了卓越的成績,但是因為她的音樂中硬搖滾風格的加入,同時也因她在MTV中大膽的性感出境,經(jīng)常遭來評論界的冷眼。作為一名鄉(xiāng)村歌手,唐恩是第一個以性感取得成功的典范。
仙妮亞·唐恩的代表歌曲有:《是什么讓你說起那些》(What Made You Say That,1993)、《我的男人》(Any Man Of Mine,1996)、《你是我的唯一》(You’ar Still The One,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