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項羽的個人評價范文應該如何去寫
對于項羽的個人評價范文應該如何去寫
項羽給我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力大無窮,全身具有無可匹敵的力量,大部分人對項羽的看法是這樣的,那對項羽又還有其他什么看法呢?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搜集的對于項羽的評價,歡迎大家參考借鑒!
項羽個人評價范文1
他并非不想如秦始皇一般統(tǒng)一天下,而是實力不足,根本做不到。所以,才玩驅虎吞狼之計,攪得天下大亂。
史書以為項羽當時在咸陽本可以憑所謂的四十萬大軍(絕大部分根本不屬于他),直接繼承秦始皇的帝業(yè),君臨天下。事實上,全無可行。
批判項羽分封是開歷史倒車、對抗大一統(tǒng)的歷史洪流等等,更是后人不顧及當事人所屬軍政集團的實際利益的妄言。
項羽親手覆滅了大秦帝國,斬殺秦軍將士超過四十萬人,更是為了徹底斷絕秦國死灰復燃的可能性,盡滅秦王室宗族,摧毀其貴族世家。因此,秦遺民對其恨之入骨,不可能擁戴他。他也難以御使親人為己用,更勿論在關中立足。
項羽的楚軍戰(zhàn)力精良,冠絕天下,是項羽爭霸的根本。軍心思歸人之常情,身為主帥也不得不俯仰麾下將士的意志,所以才有“衣錦夜行”之嘆。
鴻門宴后,項羽的頭號大敵并非劉邦,而是義帝為首的六國舊王族們。甚至,從項羽的角度看來,劉邦非但不是敵人,還有可能作為一定程度上的盟友,和三秦王彼此牽制。 畢竟,兩人從前在項梁賬下關系甚好,同甘共苦,并肩作戰(zhàn)。以項羽的“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的為人,感情并非虛假。
項羽的分封方式,其后亦被劉邦全盤繼承,甚至連延綿四百年的漢朝國號,也來源于項羽分封的“漢王”。
項羽個人評價范文2
西漢時成書的《史記》將項羽列入本紀,并非因作者對項羽的偏愛,而是源于項羽的這次分封,是漢王朝的上溯法統(tǒng)。
劉邦的漢王,既非自封,亦非名義上的天子“義帝”所封,而是“政由羽出”的西楚霸王項羽所直接封授。同理,亦將陳勝這個在后世王朝史書中只會享受反賊待遇的草莽,列入世家,表彰張楚政權的首義反秦之功。
隨著幾百年后漢王朝政權鞏固,就不再認項羽的法統(tǒng)了。東漢班固修《漢書》就只將項羽和陳勝合傳,秉承“秦朝滅亡后,漢王劉邦和楚王項羽都是楚義帝熊心的臣子,項羽弒君,劉邦討逆”的歷史觀。
項羽個人評價范文3
劉邦起兵時48歲,比剛歸天的秦始皇小3歲。項羽起兵24歲。
作為年紀比項羽大了一輩、人生閱歷遠非項羽可比的長者,劉邦當然有一肚子的人生經驗可以教育項羽這個年輕人。
除了個人勇武、軍事指揮能力不及項羽外,其余用人識人、智謀權術、政治聲望,劉邦都不在項羽之下。最后得以龍飛在天,是他自己的雄才偉略、理所當然。
楚漢戰(zhàn)爭中,項羽采取的斬首劉邦的戰(zhàn)略完全正確,也曾多次將劉邦逼入生死一線的絕境。
如彭城之戰(zhàn)大勝,本可一戰(zhàn)擊殺劉邦,卻被突起的沙暴所阻;兩破滎陽,劉邦均在城破后幸運逃脫。天意如此,實非人力所能抗,絕非項羽“婦人之仁”。
項羽個人評價范文4
盡管如此,在理性之外,我們仍然有抒情的需求,清醒得太久,誰不想有一場放縱的迷醉,想擊碎靈魂里那些粘連的含混的東西,擺脫各種戒備束縛,活他一個痛痛快快,殺他一個干干凈凈?管他對還是不對——為什么戀愛令人愉快,因為在其中我們可以理直氣壯地反智啊。
項羽因此格外迷人,直脾氣的張飛也因此討喜,殺人如麻的李逵,都有人覺得他很可愛,反智比政治正確更令人放松。這一點,似乎也為某些政客所察覺,相對于緊繃和謹慎的對手,他們會有意無意地夸大自己粗魯、放肆、浮夸、無節(jié)操的一面,強調當下多過遠景,看似口無遮攔,其實不過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公關技巧,是他們向這世界賣的一個破綻。
項羽個人評價范文5
所謂應該,有兩個意思。一個是情理上理當如此,比如人應該孝順。另一個是估計情況必然如此,比如這個任務應該可以完成。今天辯題中的應該,明顯是第一個意思,即在我方看來,結合人格特征和當時的情況,項羽選擇死亡是情理之中的。
楚漢戰(zhàn)爭期間,劉邦雖然在正面戰(zhàn)場無法與項羽匹敵,但厚積薄發(fā),最終在垓下之戰(zhàn)擊敗項羽,逼迫其自刎于江邊。
具體到當時江邊的情境,面對烏江亭長的一葉扁舟,當項羽選擇留下的一刻,就是選擇了死亡。項羽英雄氣概,投降絕無可能。因此本題的爭議,應該是逃亡和尋死對于項羽而言,哪個更符合情理。我方認為,項羽選擇死亡是情理之中的,理由如下
首先,結合史實,項羽即使逃到江東也改變不了失敗的命運。
垓下之戰(zhàn)時,劉邦已經控制了全國絕大部分地區(qū)。即使項羽東渡烏江,面臨的也是以江東兩郡對抗劉邦將近30個郡的局面,嫡系部隊全軍覆沒再加上陰殺楚懷王,屢次屠城等行為早已大失民心。因此才有王安石所謂“百戰(zhàn)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所以,項羽即使逃走,也絕無翻盤可能。
1.項羽的評價有哪些
6.給項羽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