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國學經(jīng)典讀書心得體會(實用8篇)
心得體會是指一種讀書、實踐后所寫的感受性文字。一般分為學習體會,工作體會,教學體會,讀后感,觀后感。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硇W生國學經(jīng)典讀書心得體會范文,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小學生國學經(jīng)典讀書心得體會范文1
讀國學學經(jīng)典,從我個人來說,有不少的收獲和體會。收獲可以從兩方面來說:一:提高自身素養(yǎng),為教育工作打好基礎。我從國學與經(jīng)典中學習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學以致用。二:從國學經(jīng)典中學到做人的道理,處世的哲學。
現(xiàn)代社會知識更新快,自己在學校里學到的知識太有限,根本趕不上時代的變化。要做好新時代的教師,能適應時代的需求,現(xiàn)代教師必須有活到老學到老的觀念。而學習,應該海納百川,應該博而精。新時代的知識技能固然要學。而我國古文化博大精深,更應該是學習的寶庫,知識的海洋?!墩撜Z》中說“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眹鴮W經(jīng)典里的知識也一樣,就像陳年佳釀,越品越有味道。
而且也只有國學經(jīng)典才經(jīng)得起推敲,經(jīng)得起品味?!墩撜Z?述而》中還說過:“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边@句話對我影響很深,讀書時我是個自信得有些自負的人,莫名其妙的盲目地自傲。工作后利用業(yè)余時間粗略地看了《論語》,現(xiàn)在,在工作的環(huán)境中才知道那句話說得太對了?!叭送庥腥耍酵庥猩??!蓖轮腥瞬艥鷿?,讀大學出來的她們基本功非常扎實,書法、繪畫,音樂樣樣都懂。而且教學多年的她們經(jīng)驗非常豐富,面對問題學生都能輕松應對。原本認為自己能像他們一樣應付自如,但是結果卻出乎意料。真是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也下定決心虛心向有經(jīng)驗的同事請教,并利用假期練習書法,爭取把自己的基本功練得更扎實。收效還挺不錯,在工作上我也慢慢積累了一些自己的心得。
在對學生的觀念上,《論語》里說:“因材施教?!闭媸墙?jīng)久不衰的真理。剛參加工作時,由于沒有經(jīng)驗,對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我自認為做到了人人平等。其實卻是違背學生發(fā)展規(guī)律的。由于沒有重點,也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導致教學結果很不理想。事后,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學行為存在那些不足,也向其他同事征詢建議。
最后得出結論:要根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比如我教畢業(yè)的幾個孩子有什么問題經(jīng)常跑來和我說。例如,到中學學習壓力大,厭學等等。我就不再像以前一樣,要求她們必須死記硬背文化知識。而是建議一個身體素質比較好的孩子朝體育方面去發(fā)展,一個愛繪畫并且很有天賦的孩子朝美術方面去發(fā)展、、、、、、使她們找到自己的特長,重新樹立學習的信心。
小學生國學經(jīng)典讀書心得體會范文2
孔子是我國春秋時代的大教育家,他教過的學生不下三千,人們把他和學生上課時的交流記載了下來,這就是《論語》。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句話講的是學習的方法,它讓我們在學習后再溫習一遍,好好溫習了舊知識后,就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新的體會,就可以當老師了。我想起每到課間或回家后,我都會復習一下當天的內容,每次復習后,就會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體會,可總覺得還是有一些沒想到,所以以后我要常常復習,這一點是很重要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話告訴我們不要把自己討厭的東西給別人,不要讓別人來做自己所討厭的事。我想起有一次媽媽在我的碗里舀了很多紅苕,我不想吃,就趕給了爸爸,讀了這一句話后,我在也沒有偷偷地把紅苕趕給爸爸了。我覺得我們應該學習魯迅先生,為自己想的少,為別人想的多,嚴于利己,寬以待人。如果人人都能學習魯迅先生,這世界該多么的美好,多么的和諧啊!
通過學習《論語》,使我明白了:學習要講究方法;遇到困難,就得去克服它;還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钡鹊览?。
小學生國學經(jīng)典讀書心得體會范文3
在為人處世上,我也從國學經(jīng)典中學到不少。曾學到過孟子的這樣一句話:“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痹诋斀襁@個物欲橫流的社會,更應該以此做為自身的行事標準。人可以窮,但是要有骨氣,要有奮斗的決心,現(xiàn)在這個時代,只要勤勞,就能創(chuàng)造財富。做為一個農民的孩子,我從小就是吃苦長大的。但是我卻很感激少年時的貧窮,它就是一筆財富。它讓我知道一切都來得不容易,更懂得珍惜。
它讓我早早地體會到父母的艱辛,從而成為一個孝順的孩子。它更讓我從小就知道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靠自己的勞動去創(chuàng)造財富。讓我成為一個正直,勤勞的人?,F(xiàn)代社會機遇很多,造就了很多驟富的人,但是,由于來得太容易,所以一切都顯得那么不塌實。作為發(fā)展中國家,我國才過上好日子沒幾年,不能滿足。我想不只是那些富二代,處在這個太平盛世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以“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來要求自己。
隨著中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引起了眾多外國學者的關注。她們來中國旅游,來中國留學。那些哈韓、哈日、學Hip-Pop的孩子們都睜開眼好好看看吧。我們雖然不能像晚清時期的滿洲貴族那樣妄自尊大、閉關鎖國。但是當京劇、武術、中醫(yī)等國粹漸漸遠離我們的視線的時候,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是不是應該把自己的經(jīng)典都拿出來品好了,再去學其他的好東西,甚至去教那些外國人。我們有很多好的東西,很多值得學的東西,個人認為把我們的根本學好了,才不愧為一個中國人。
小學生國學經(jīng)典讀書心得體會范文4
雅言傳承文明,經(jīng)典浸潤人生;誦讀經(jīng)典,爭做博學少年。”
揮汗如雨,金桂飄香,在這個喜悅的季節(jié)里,讓我們掀起誦讀經(jīng)典的高潮,弘揚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發(fā)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讓我們更好地認識經(jīng)典文化,重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傳統(tǒng)經(jīng)典的傳承。
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的文明家園。中華傳統(tǒng)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寧死不屈的民族精神,記載著中華民族的思想美德,是民族經(jīng)典文化的結晶,是建設文明社會先進文化的寶貴資源。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燦爛的文化。其中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精神;“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無私奉獻情操;“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白x萬卷書,行萬里路”中國國學經(jīng)典,文化蘊含豐厚,蘊藏著豐富的文明禮節(jié)和做人道理。如《論語》中所記載的孔子的許多循循善誘之言,至今仍被世人奉為至理;也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
在《孟子》卷十二的“丹之活水”中,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孟子否定了他的說法。曰:“子過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為壑。令吾子以鄰國為壑。水逆行,謂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惡也。”這件事講了白圭總自以為是,自私自利,只圖個人利益,把困難或禍害轉嫁到別人身上,自私自利的表現(xiàn)。孟子則用和藹的態(tài)度、尊敬的言辭批評了白圭自以為是、以鄰國為壑的錯誤做法,體現(xiàn)了孟子的仁愛思想。主要啟示我們在生活中要有一顆仁愛的心,處理事情的時候既要有利于自己,又要有利于鄰居,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的一首《游子吟》體現(xiàn)了母愛的偉大、無私。母愛如空氣,陽光和水,擁有他就擁有了世上的珍寶,什么也不能換取,她卻讓平凡的生活充滿色彩。但沒有她,即使有世上的珍寶,也不過是一堆貨物而已。母愛神圣、淳樸,只求給予,不求回報。但我們一次次的辜負她,只求索取,不求報答??蓯旱奈覀儏s將母親一聲聲甜蜜的問候當做一次次煩躁的嘮叨,將母親一次次的關心當做是一種施舍、、、蒼天無情,世間萬物,唯獨將母親漸漸變老。
“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如此孝順的孔融,一個只有四歲的小孩都知道孝順和謙讓。孝順是一個人的品德,謙讓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當今社會發(fā)展較快,但隨著社會的迅速發(fā)展,人們的素質越來越低,都遺失了自己的思想品德?,F(xiàn)在一個比孔融大三四倍的青少年也不一定會做到孝順和謙讓。好聽的話語誰都會說,但又有多少人可以去做呢?語言在行動面前往往都是蒼白的。經(jīng)典文學都是易學難行。放眼望去,在我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古代詩人雖然生活貧困,但精神的財富戰(zhàn)勝了生活的貧寒。這一切的一切都讓我明白了只有精神財富才能托起民族的骨氣。
經(jīng)典誦讀可以提高我們自身文化品味和人文素養(yǎng),通過誦讀經(jīng)典可以使我們了解中華文化歷史,豐富我們的文化知識,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讓經(jīng)典浸潤人生,傳承國學文明。
小學生國學經(jīng)典讀書心得體會范文5
前不久,我們上了一節(jié)禮儀課,內容是:“饒人不是癡漢,癡漢不會饒人。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讓我知道了寬恕他人的不是傻子,傻子才不會寬恕他人。要用責怪別人的心來責怪自己,用寬恕自己的心來寬恕別人。
這則《增廣賢文》讓我改變了許多,也讓我學會了許多。以前我很愛因為一點小事就和別人斤斤計較,現(xiàn)在我不會為一點小事而追究。今天中午我到教室時驚訝的發(fā)現(xiàn)我的凳子不見了,我不知道是誰拿了我的凳子,就跪在地上上了一節(jié)課,后來才發(fā)現(xiàn)是程新宇同學端去了。以我以前的脾氣非痛罵他一頓不可,不過我想想還是算了吧,也許是他沒注意吧。最好是以后我也能寬恕別人吧!
我們是炎黃子孫——龍的傳人,世世代代我們都誦讀著千古流傳經(jīng)典的文化遺產(chǎn)。其中《三字經(jīng)》、《百家姓》、《千字文》是古代每個兒童必不可少讀的經(jīng)典著作。
《三字經(jīng)》是燦爛的中華文化的精華,是國學經(jīng)典之一。它易讀、易記、易解?!度纸?jīng)》內容豐富多彩,有自然常識、有歷史故事、有道德常規(guī)、也有人生哲理。它教會我們知識,也教會我們做人做事,還教會我們要認真讀書以及如何讀書。
從小爸媽就教育我們,要多讀書。五歲時,爸媽就特地給我買了一本《三字經(jīng)》和《唐詩三百首》。我一打開,天啊!全是字,我的頭都大了!上小學的時候,我才知道要用閱讀來充實自己,當我打開書柜,拿出《三字經(jīng)》時,上面有一層厚厚的灰塵。打開第一頁“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边€挺有趣的:三字一句,兩字一韻,使人讀起來瑯瑯上口。
我開始背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再看意思:“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長過程中,后天的學習環(huán)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飽含人生哲理,我心想:這么好的文章,我一定要看完!
其中“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笔俏易钕矚g的一句。對于學習,最重要的條件就是專一。所謂“一心不能二用”。古時,有“江南才子”之稱的唐伯虎。幼時,也因“心不?!倍艿嚼蠋煹慕陶d,但最終當他悟出其中的道理時,技藝已經(jīng)超過了他的老師。是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為什么有成績好壞之分呢?仔細想想最根本還是自己的心思問題,是不是花心思學習了,是不是“用心專一”了。當機會從身邊溜走的時候,要想想當時為什么不用心一點兒呢?
《三字經(jīng)》的經(jīng)典語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們心中種下一粒思想的種子,慢慢生根、發(fā)芽。
小學生國學經(jīng)典讀書心得體會范文7
話說,道是不可以片刻離開的,如果可以離開那就不是道了。
在中庸里,有兩種人,一種受中庸思想的洗澈,做什么事學會合度適中,做事有底線、有原則,這種人道德修養(yǎng)高“君子”。一種違背中庸思想反向而行,做什么事不小心、猜忌心重、不穩(wěn)重最后一事無成“小人”。
難以把持的中庸德行。中庸思想的熏陶是一個很長的過程,通過學習、反思而得到,學習中庸思想,獲得中庸品行。行是實踐,明是認知。中庸之道,聰明的人過頭自以為是,愚蠢的人智力不及。世間萬物都是理開頭,有理當先,無理當后,做事的時候,要給自己自信,不要太過自卑,對于消極的思想要去除,對于積極的思想要推薦。
善于向人學習,光明正大發(fā)揚正能量。一個人在學習上遇到問題不懂時,向他人請教,經(jīng)長時間積累,知識便加多,這才是成功之人。懂得欣賞別人的人,往往是勝利的人。中庸的立身之道。聰明的人不是智慧過高的人,而是做事小心翼翼,懂得保護自我,自己的利益大于一切,首先守護自己的利益,再去管他人。有的人說自己很聰明,可是,最后聰明反被聰明誤,做了太多的誤事。
一個人,做事以道德原則,往往可以使他走明確的路;一個人,做事以道德原則,往往可以使他有明確的方向;一個人,做事以道德原則,往往可以使他心靈開闊。懂得牢牢抓住,這種抓住是有道理的,沒有違背道德是有益的。中庸之道,不是輕易可以做到的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能以取巧之心去面對。中庸之道,是遙不可及的、深遠的。
通過讀《中庸》我知道了中庸是人心、道心的把持者。帶著虔誠的心,學習中庸之道吧!
小學生國學經(jīng)典讀書心得體會范文8
《三字經(jīng)》是大家都熟悉的一本書,這本書,雖然字數(shù)不多,但它教給了我們許許多多做人的道理。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p>
戰(zhàn)國時,孟子的母親為了能使孟子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曾三次搬家。一次,孟子逃學,孟母為了教育孟子,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廢,否則之前所付出的所有努力全部都是徒勞,便剪斷了正在織著的一匹布,要知道,在那個時代,織出一匹布要用多少的時間和精力啊。
這句話告訴我們,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堅持到底,一定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然后,就是不斷地努力,向著自己心中的目標不斷前行?!白硬粚W,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毙『⒆迂澩?,不好好學習,是非常錯誤的,一個人小的時候,是應該學習吸納各種知識的時候,這樣才能為以后打下更堅實的基礎,如果我們小時候不好好學習,等到年齡大的時候,還是對任何事情都一無所知,那就真的是白白浪費了大好時光,變成一個一事無成的人了。
正所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年青的時候不付出努力,后果是不堪設想的,只有年幼時的汗水,才能換來以后豐收的果實?!跋憔琵g,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zhí)?!?/p>
東漢人黃香,九歲的時候就知道孝敬父親,他怕父親晚上睡覺的時候冷,于是,每天都在父親上床睡覺之前先鉆進父親的被窩,用自己的身體把父親的被子暖熱,然后再讓父親睡覺。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以孝為先的民族,古語說得好,百善孝為先,如果一個人小時候就能做到孝敬父母,尊重長輩,那長大以后,他必定也是一個善良的,有所作為的人。
“融四歲,能讓梨,悌于長,宜先知。”東漢人孔融在四歲的時候,就知道把最大的梨子讓給年長的哥哥吃,這種尊敬兄長的道理,是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的?!度纸?jīng)》中告訴我們全部都是做人的道理,我們不僅要看懂,琢磨會,還要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書中的道理體會人生。
小學生國學經(jīng)典讀書心得體會(實用8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