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xué)習啦 > 實用范文 > 心得體會 > 心得體會大全 >

孟子讀書心得1000字

時間: 新華0 分享

孟子讀書心得1000字篇1

孟子是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是儒家的理想主義流派。孟子非常重視民心民意,所以才會大膽提出“民為貴,社稷其次,君為輕”的理念,以彰顯民心的重要性,他在政治上推行“法先王,行仁政”;在學(xué)說上有推崇孔子,攻擊楊朱,墨翟。從這里也足以看出孟子對于平民百姓的熱愛之心。

孟子繼承了孔子,并提出了“憂患”的概念,他認為人的生命之所在,事業(yè)之興敗,國家之存亡,都與是否具有憂患意識相關(guān)聯(lián)。憂國憂民之心也便是責任意識與承擔意識的重托。“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其意為:君主若把百姓的憂樂當作是自己的憂樂,這樣百姓也會把君主的憂樂當作是自己的憂樂。這也是孟子對于君主寄以希望,可以仁政為國,愛民如子?!睹献印芬还财咂?,主要的兩個方面內(nèi)容,一為孟子與君主討論政治,另為孟子與儒家其他門人、弟子相互交流行事為人知道?!睹献印返奈墓P犀利,富有說服力,奈何孟老夫子的良方,和戰(zhàn)國各諸侯國所走的霸道路線合不到一起,因而不受歡迎,這也是“學(xué)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的真實寫照。

“以意逆志”便是孟子在《萬章·上》中所提出對于詩理解的方法?!罢f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痹u論詩的人,既不能根據(jù)詩的個別字眼就斷章取義,曲解詩句,也不能有辭句的表面意思曲解詩句的真實含義,而因根據(jù)作品的全篇立意,來探索作者的所思所想?!爸苏撌馈币脖闶窃u論他人作品的原則。對于孟子,我們并不能以三言兩語概括全部,因為他的思想,使我們根本無法理解透徹的,他的精神和氣魄,猶如撥開云霧的萬丈光芒,哪怕他存在的時代已經(jīng)距離我們1723年了,但我們局限于世的視野和眼識,亦能感受到他散發(fā)出的耀眼光芒。

孟子讀書心得1000字篇2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聽說過《孟子》這本書,這是一本能教育我們怎樣做人的書,同時也是一位良師益友。所謂聞名不如見面,今天,我就有幸讀到了這本能讓我們終身受益的書。

關(guān)于教我們怎樣做人的書我讀的不多,但也涉獵過一些,比如《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等。但這本書對我影響比較大。這本書主要寫了戰(zhàn)國時期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身邊發(fā)生的一些故事,我讀后受益匪淺。

在這本書里有幾個故事深深地記在我的腦海里,其中有一個故事叫做《師友之道》。這個故事主要講的是交友要做到“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孟子說過“父子有親,群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心”,這“仁、義、禮、智、信"五常之道則是處理人際關(guān)系的基本法則,為政治應(yīng)率先垂范,身先士卒,才能維持社會的穩(wěn)定和人際關(guān)系的和諧。

通過這個故事讓我知道,交友不能看這個人的財產(chǎn)和地位,重要的是看這個人是否有才能,值不值得讓你學(xué)習,這樣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

在這本書里還有一個讓我受益匪淺的故事,這個故事就是《成熟自己》。在這個故事里講的是仁義,這個經(jīng)常聽到的詞,在孟子看來,就好像良好的種子一樣,種下去以后生根發(fā)芽,耐心呵護,最終使之成熟收獲。如果種下去了,但沒有收獲,那和雜草沒什么區(qū)別了。

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每個人都要追求人生目標,都要追求自己理想的人格,如果半途而廢,那自己付出的再多努力也就沒有什么意義了。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蔽彝ㄟ^讀《孟子》這本書,使我真正的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我愛這本書,我不會忘記它的。

孟子讀書心得1000字篇3

甲午年,一個秋葉繽紛,金黃銀杏葉滿地周末,我走進熟悉的泰達圖書館,無意間看見門口放著濱海讀心書友會的張貼宣傳,準確寫著《孟子》一書的各章名稱和閱讀計劃。順著這個小小的告示,我走進一個全新的天地-《孟子》和濱海書友會。對于《孟子》并非完全陌生,知道它是儒家經(jīng)典,是科舉考試四書五經(jīng)之一,上學(xué)時也曾在教課書中學(xué)過幾個章節(jié)。但也僅此而已,對于孟子其人和《孟子》這本書并沒有更多的了解,心中更多的是神秘感。對書友會這個新事物也充滿好奇。好奇心加神秘感驅(qū)使我走進圖書館五樓的濱海書友會,短暫接觸后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全新的讀書方式,書友們輪流講解,互相交流自己的意見和感受,也有幾位水平很高的老師予以點評、答疑和總結(jié)。從此后我就一發(fā)不可收,跟隨書友會每周末學(xué)習孟子。

秋去冬來,飛雪送走最后一片秋葉,不知不覺中,三個月過去了,在輕松歡快的氣氛中,已經(jīng)讀完《孟子》全部十四章節(jié),自己也樂在其中,收獲頗多,但千頭萬緒,說來都話長,總結(jié)讀書感受絕非容易。眾所周知,儒家思想是中華文化的根,而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圣人孔子和亞圣孟子則是儒家思想的奠基人。如果說孔子《論語》是記錄儒家思想的一些基本原則的話,《孟子》則是對具體實踐中如何操作進一步闡述,同時也和一些不同觀點進行辯論。孟子一書內(nèi)容龐大精深,論述的孟子的仁義禮智哲學(xué)思想,涉及歷史、政治、經(jīng)濟、教育等多方面內(nèi)容。書中許多經(jīng)典語句在今天依然被大家耳熟能詳,本來《孟子》一書就是用凝練優(yōu)美的古漢語寫作,兩千三百年后的今天,想用白話文更簡要總結(jié)更是難乎其難。只能談?wù)剬ψ约河|動較深的一些感受。

根據(jù)《孟子》一書的內(nèi)容,結(jié)合自己的想法,以下從三個方面與大家交流,包括如何看待生死,如何看待名利,和自己對孝、仁、義的一些淺薄的理解。

其一,如何看待生死。

“人生幾何?譬如朝露”。人能活多少歲?話題說來有點沉重,也許許多人懶得去想,但確實每個人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問題。人都會老去,壽命長短或長或短,雖然我們無法掌控自己的壽命,但可以控制自己的心態(tài)和行為,以積極的心態(tài)過好每一天,提高有限生命之中的生活質(zhì)量,做點有意義的事情。孟子早就認識到這一點,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yǎng)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壽不貳,脩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贝笠馐潜M自己的身心,體味生命的真諦,以此來對待天命。至于壽命長短,那不是你能掌控的。

雖說人終將一死,毫無疑義。但死亡的方式卻是多種多樣,有頤養(yǎng)天年、親人陪伴的自然老去,有得病多方求治而無奈逝去,也有飛來橫禍造成意外死亡。生活中充滿各種不確定性,有各種各樣的意外和事故。但縱觀各種事故,意外之中也有規(guī)律,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規(guī)章、酒后不開車,吸煙有損健康、少去危險的地方等等。我們要做的,積極主動地規(guī)范我們的思維、行為和習慣,規(guī)避各種意外?!痹谄髽I(yè)常講的:“一起意外事故都是可以預(yù)防的”。如孟子所講,“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已矣”。 孟子也講:“莫非命也,順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巖墻之下。盡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北M管死亡終將來臨,但也不得順其自然,聽之任之,聽天由命,而應(yīng)該積極主動避免各種意外死亡。

世界如此美麗,生活豐富多彩。傳說中的天堂雖然美好,但人們都不愿去那里到此一游。人們都熱愛生命,畏懼死亡,此乃人之常情。但在世界任何國家、民族,都有那么一些人,他們熱愛生命,愛自己的親人,但為了民族大義、為了他人,為了保護更多人的利益,他們視死如歸,毫不畏懼。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我們的文化忠也不乏對這些人士的歌頌。孟子早就給這他們一個最崇高的尊稱叫“舍生取義”。孟子原文如此:“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其二,如何看待名利。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人們常常為了生存和名利疲于奔命,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名利對許多人而言是追求也是無極限,乃至“鳥為食亡,人為財死”。到底該如何看待名利呢?

看看兩千多年前的孟子如何解答。首先孟子并不像道家那樣排斥名利,但要取之有道??鬃釉?jīng)講“不義而富且貴 與我如浮云”。孟子進一步講:“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義忠信,樂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狈g成白話,就是功名利祿,這些都是外在的東西,是別人給你的。既然別人可以給你,那也可以拿走。而精神世界的耕耘,內(nèi)心深處的淡定,根植于血液的仁義禮智,這些永遠屬于你,是別人不能拿走的。

總而言之,只要要取之有道,追求財富無可厚非。但在追求物質(zhì)的同時,別忘了精神修養(yǎng)。但現(xiàn)實總是殘酷的,人生路上,有的人生財有道,富可敵國;有的人則比較貧窮。這兩類人該怎樣優(yōu)雅地活在世間呢?孟子講:“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就是說當你較窮時,不能失去志氣和理想;當你富有時,應(yīng)該惠及天下所有人。當然,在當今社會,不乏一夜暴富。當你突然富有,該如何看待這些財富呢?孟子曰:“附之以韓、魏之家,如其自視欿然,則過人遠矣?!本褪钦f有再多的財富,都有棵平常心,這些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更何況,兒孫自有兒孫福。

其三,關(guān)于孝、仁、義、

雖然孟子生活在離我們兩千多年前的戰(zhàn)國時代。但孟子的仁義禮智等思想在千年來一直做為中國人的道德規(guī)范,在當代中國社會中仍閃耀著智慧的光芒,具有很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以下談?wù)勎覍πⅰ⑷恕⒘x的感受。儒家提倡百善孝為先。孟子講“大孝終身慕父母”,要終身愛父母、孝順父母。如果不能善待父母,談何仁義禮智,孝順父母不僅僅要養(yǎng)體,供其物質(zhì);還要養(yǎng)志,給他們精神享受。

仁,我理解就是要心懷愛,慈悲為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思想的核心就是仁?!睹献印烽_篇,孟子見梁惠王時,剛一見面, 二人有很生動的對話,孟子開門見山把他的仁政思想講給梁惠王?!巴踉?“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翻譯今天的白話,就是梁惠王問孟子,“老頭,你大老遠過來,能給我國帶來什么利益呢?”,孟子回答:“大王您何必談啥錢呢? 我只給你帶來仁義”。

義,是《孟子》一書關(guān)鍵詞之一,書中多次提到義,但各個地方的義的含義又各有不同。孟子講,羞惡之心,義之端也。曰:“仁,人心也;義,人路也。舍其路而弗有,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孟子也反駁告子曰:“何以謂仁內(nèi)義外也?”結(jié)合實際,我的理解義包含三方面內(nèi)容。其一,古代兄弟之義,如舜對其弟象的寬恤,桃源三結(jié)義,這一點今天的人可能有不同看法;其二,道理,正道的意思。如舍生取義,大義滅親等。其三,表示責任、義務(wù)、做事盡心盡力的意思,如義不容辭。

值得一提的是,學(xué)習《孟子》一書的收是多方位的,絕不僅僅是孟子書中的內(nèi)容。通過學(xué)習,進一步收獲了許多歷史知識,讀孟子之前我所理解的古代大概是從秦統(tǒng)一中國算起,讀完《孟子》,那我的視野立即往前推了一千年,了解了堯舜禹、夏商周,我也順便讀了《史記》的相關(guān)章節(jié)。也知道了伊尹,伯夷,柳下惠,周公、文王、武王等等一些儒家推崇的圣人;了解了孟子的學(xué)生公孫丑、萬章等,也了解了梁惠王、齊宣王、滕文公等與孟子同時代人物,這些從前只是個名稱,通過孟子與它們對話變成活靈活現(xiàn)的人物。

孟子讀書心得1000字篇4

今天早上煉完功,我重溫了孟子的經(jīng)典。

孟子曰:

一個人使人覺得他可愛便叫做好;

他自己的確有那些值得人愛的優(yōu)點便叫做實實在在;

那些優(yōu)點確實充于他本身便叫做美;

不止是充實,而且表現(xiàn)出光輝燦爛便叫做大;

不但是大,而且融化為一體,找不出他大的痕跡便叫做圣 ;

圣人德廣,以至到了神妙不可測度的境界,便叫做神!

張毅平總結(jié):

我最喜歡看孟子的書,他的辯解是我要學(xué)習的。

好----實實在在----美----大----圣----神,一層層地往上剖析,講的實在是太妙了,太有哲理了!

一個人首先要‘真’,只有率真的人才可愛、才實在。真實率真是一個人做人最基本的基礎(chǔ)。所以,當一個人被孩子都人為是可愛的人,那么他的行為就做到了真。

被常人稱為是傻的人,就做到了實實在在。這才是正常的普通人啊!

今天,重溫學(xué)習了孟子的這段話,讓我的內(nèi)心更加敞亮和光明。知道了率真是只有在可愛和實在的人身上才會具備的優(yōu)秀品質(zhì),是需要經(jīng)過磨難和修行才能達到的豁達的境界。

9月份開始,我要加大煉功的時間和力度。每天要煉精、煉氣、要到公園去唱頌《楞嚴咒》和練習古典舞身韻基本舞姿。當我在唱《楞嚴咒》時的神韻,能夠達到天尊之相時,我就能把《楞嚴咒》的音質(zhì)和旋律唱出天籟之音。當我把《楞嚴咒》能過跳出敦煌飛天的景象,那么我內(nèi)丹功的境界也就達到了還虛得道的境界。

我的金丹也就煉成了;我的修行也就功德圓滿了;我的弘法利生的愿望就一定可以實現(xiàn)了!

結(jié)果:我的果報就可以做到內(nèi)心和外形和諧之美;

就可以做到在實現(xiàn)這一愿望的過程中所表現(xiàn)的大;

就可以將自己在原創(chuàng)的《楞嚴咒》音樂舞蹈中和神咒溶為一體做到圣;

當我在活在這種由自己創(chuàng)建的極樂世界中,就可以達到神圣的境界。

因此,我每天會樂此不彼地煉內(nèi)丹功、唱《楞嚴咒》、寫文章,這其實是三種最高境界功夫。這功夫的名字叫做《定、靜、慧》。

定功:

我可以在《楞嚴咒》中獲得楞嚴大定,得到佛力的加持。那么一切的妖魔鬼怪都不能誘惑我,五蘊十魔將從我的心里徹底地驅(qū)除。從大定中讓我產(chǎn)生出靜。

靜功:

在煉內(nèi)丹功中我可以做到三靜:1、身靜 2、心靜 3、念靜。很快使我進入煉精化神的境界。不僅可以延緩我生命的長度和質(zhì)量,而且從靜中可以讓我的右腦得以開發(fā)、左右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得到平衡、打通中脈與宇宙接軌、吸收到宇宙的能量、將真陽重新回到體內(nèi)返老還童開出智慧。

慧功:

在每天寫文的過程中,可以開發(fā)我的文字般若。我將通過修煉后開發(fā)的大腦,再有計劃地用于訓(xùn)練腦細胞。把在日常的繁瑣小事中悟出的大道理,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表達出來。告訴眾生大道就在自己的身上的真理;告訴眾生大道至簡的真理;告訴眾生應(yīng)該如何去面對生老病死的真理?并將這些文章的版權(quán)全部貢獻給全人類留給人間。即延緩了自己腦細胞的衰退,又為人類做了貢獻積了無量的功德,給自己添了無量的壽數(shù)。

我的這種行為在常人的眼光中是不可思議的,也是不可理喻的。但且不知這正是實實在在的,讓我的生命發(fā)出了與眾不同絢麗光芒的奧秘。

我不僅要繼承中華民族的文化,并且還要發(fā)揚光大這一文化、要讓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為廣大的眾生所知、所用。

孟子讀書心得1000字篇5

《孟子》是我國思想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孟子的仁政思想在《孟子》一書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讓我體會頗多。

孟子一生都在追求仁義,字里行間無不體現(xiàn)出孟子對“仁”的重視。在第一章第一節(jié),孟子初會梁惠王時,對王“曰利”的行為進行了批判,強調(diào)了“仁”的重要性:“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后其君者也?!痹诘诙?jié),我們便認識了周文王這個人物。他就是以“仁”來行王政的典范?!睹献印窌卸啻翁岬竭@位偉大的君主。他建臺子,挖水池,老百姓都很樂意幫忙,在文王說不著急時,竟還愈加賣力,還將臺稱為“靈臺”,將池稱為“靈沼”。麋鹿魚鱉都可以在其中快樂地生活。各國老百姓都愿意成為文王的子民,在其治理下過上幸福的生活;面對蠻橫無理的昆夷,文王還可以放下架子,做到有禮有節(jié),不跟他們一般見識……所以,他深得民心,成為百姓“引領(lǐng)而望之”的君主。這才會有后來孟子的一句“仁者無敵,王請勿疑”,這就是仁德的魅力,有仁則王。

“仁”的力量代代相傳,延續(xù)至今。不論何時何地,得民心者得天下,為民謀利的君主和官員,永遠受到老百姓的擁護。漢文帝在位時,躬行節(jié)儉,勵精圖治。采取了“薄稅斂”、“省刑法”、“以德服人”等有利于國計民生的政策,使社會經(jīng)濟得到了快速發(fā)展,國力日益強盛,百姓富裕,天下小康。焦裕祿為蘭考群眾的利益鞠躬盡瘁、積勞成疾,去世后成為官員們學(xué)習的優(yōu)秀楷模,他的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干部和群眾……

“仁者愛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僅僅是為政者,我們每個人都要將孟子主張的仁義藏于心間,處處為他人著想,將心比心,以仁處事,這個社會才會和諧美好。孟子的仁義主張在當時雖不得賞識,但是卻能夠經(jīng)受漫長歲月的考驗,我們現(xiàn)代人應(yīng)深刻領(lǐng)悟,將其發(fā)揚光大。

孟子讀書心得1000字篇6

一翻開《孟子》這本書,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因為在看書時,歷史知識就像永不干枯的泉水源源不斷地涌入我的大腦??粗粗液孟襁M入了古老的春秋時代,仿佛看見孟子兒時逃學(xué)孟母臉上生氣的表情;又猶如聽見兩軍交戰(zhàn)時人喊馬嘶的聲音,看見一個個青年將領(lǐng)浴血奮戰(zhàn),九死一生,甚至為不能幫上忙而感到遺憾……那個時代的諸侯國的成敗興衰仍然在我的腦海里不斷地重現(xiàn),令我感嘆不已。我還對春秋時代的禮儀制度加深了一層了解,也更清楚地了解了孟子的為人?!犊鬃印泛汀秾O子》我也看過,但對我來說,卻沒有《孟子》給我的震撼力那么大。我要好好保存這本書,并把孟子列入我最敬佩的人當中去,予以紀念。

篇四:孟子讀書心得300字以上

只讀《論語》是不夠的,還要多讀古人、圣人留給我們的精髓思想。

讀臺灣學(xué)者傅佩榮的《孟子的智慧》,是為了在孟子的思想里找尋自信的快樂。引用傅教授的一句話,“現(xiàn)代人最重要的不是快樂嗎?現(xiàn)代人最缺乏的不是自信嗎?那么,為何不向孟子請教呢?真正的快樂不是源自外在的成就,而是來自內(nèi)心的真誠?!睂W(xué)習孟子,可以明白人類之所以偉大,人性之所以可貴,從而使我們加倍珍惜時光,進行自我成就的修煉之旅。在這一過程中,自信的快樂就會泉涌而出。

孟子認為,一個人,只要足夠真誠,就能發(fā)現(xiàn)內(nèi)心的一種自我要求的力量,并能督促提醒自己去努力完成他應(yīng)該做的事情。該做的事情總稱為“善”,其內(nèi)容是需要教育來界定的。所以,人們在接受教育后,始終會以真誠的態(tài)度面度自己的責任,勇于實踐,擇善固執(zhí),最后止于至善。

教育這件事。誰有資格當老師?四點要求。

第一:要自我修煉。

第二:要開拓心胸。

第三:要知行配合。

第四:要有教無類。

自我修煉:當然很重要,好老師要用自己覺悟的道理去讓別人覺悟。兩點:1、要廣博得學(xué)習攝取知識,把學(xué)問構(gòu)成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2、要詳細的闡述。把自己領(lǐng)悟的道理,學(xué)到的知識,清楚完整的表達出來。

開拓心胸: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笨鬃拥堑綎|山上,魯國變小了,登到泰山上整個天下都變小了。所以孟子說:“故觀滄海者難為水,游于圣人之門者而難為言,”看見了大海,就不會被別的水所吸引,在圣人的門下學(xué)習過,就不會被別的言論學(xué)說所吸引了。老師和學(xué)生一樣要開闊心胸,老師要比學(xué)生更用功!否則,幾年后,就沒有材料可發(fā)揮了。

知行配合:知識要與行動配合。講的是言行身教的重要,理論與實際一致。

有教無類:先生開設(shè)課程,只要是誠心來學(xué)的,都接納,學(xué)生中途離開也不追問。

其實,孟子是一個偉大的思想家,也是一名偉大的政治家,只是,孟子的一生是飽受委屈的,他的偉大的才能未能被當時的國君所引用,甚至,兩千多年來,孟子被當時的人們,乃至被后世一再誤解、誤讀!

因為,對“仁、義”的追求,對人生價值的終極追求,所以,孟子現(xiàn)在被我們所理解,所推崇,所喜愛!亞圣孟子的一生是偉大不朽的,他把儒家的思想與精髓完整清晰的著書立作,流傳后世!

孟子讀書心得1000字篇7

在讀《孟子》之前,只知道孟母三遷的故事,知道母子很會教育孩子,對孟子卻知道的甚少。后來通過誦讀《孟子》,才發(fā)現(xiàn)孟子的高明之處和他不平凡的人生。

孟子主張“仁政”,他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在“民有饑色,野有餓殍”的戰(zhàn)亂時代,孟子重視普通百姓的生存權(quán)利,提出了“省刑罰、薄稅斂”、“不違農(nóng)時”、“取于民有制”等一系列主張。他認為先使人民有產(chǎn)業(yè),然后再以“禮儀”來教導(dǎo)人民。要實現(xiàn)仁政,重要的是統(tǒng)治者能夠以仁治國。以仁愛之心施政,才是仁政,這樣才能使民眾歸附,也就擁有了天下。才能達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的理想社會。

孟子認為“性本善”,孟子主張人對自身良知的發(fā)掘,肯定人性之善。他在《告子上》中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至大至剛”“塞與天地之間”的”浩然之氣“很形象的表現(xiàn)出了內(nèi)心充實,道德完滿的精神狀態(tài)。也只有不斷地完善,當遇到困難、挫折的時候我們常用孟子的這段話來激勵自己:“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弗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每一次讀這鏗鏘有力的警句都讓我頭腦清醒,使我渾身充滿力量。感謝古圣先賢的智慧滋養(yǎng)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

總之,通過誦讀《孟子》我收獲了很多很多,但我深深的知道經(jīng)典不厭不回讀,每讀一遍就會增加一分對《孟子》的理解。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要常讀《孟子》,向“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品格學(xué)習。

孟子讀書心得1000字篇8

最近,我有幸拜讀了被列為“四書”之首的《孟子》,深深地被該書暢達的說理,充沛的氣勢所感染。

孟子提出“仁政”“王道”,主張德治。其“仁者無敵”、“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薄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等思想都是我們耳熟能詳?shù)?。其“仁政”觀點,被歷朝歷代封建統(tǒng)治者長期奉為正統(tǒng)思想、治國良策。宋朝以后直到清末,《孟子》一直是科舉考試必考內(nèi)容,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最感興趣的還是《孟子》一書中有關(guān)教育方面的內(nèi)容。出自《孟子》一書的成語“揠苗助長”,曾經(jīng)被改寫為一則寓言故事編入小學(xué)教材。這則寓言通過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客觀事物的發(fā)展自有它的規(guī)律,光靠良好的愿望和熱情是不夠的,很可能效果還會與主觀愿望相反。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都有其規(guī)律性,不可違背規(guī)律。要想使地里的幼苗長得好,只能勤于耕耘。不愿耕耘,拔苗助長,最終必然失敗。教學(xué)和植物生長一樣,也必須遵循學(xué)生學(xué)習的客觀規(guī)律。學(xué)生是學(xué)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教學(xué)設(shè)計必須以學(xué)生為中心,時刻關(guān)注學(xué)生主體的體驗。必須根據(jù)學(xué)生身心發(fā)展和學(xué)科學(xué)習的特點,關(guān)注學(xué)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xué)習需求,愛護學(xué)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xué)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通過學(xué)生自身的努力去汲取營養(yǎng),學(xué)會知識,提高成績。切不能揠苗助長,急于求成。

這則寓言故事也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欲速則不達”。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發(fā)展的速度和方向,我們應(yīng)該遵循規(guī)律、順其自然。當我們急于求成的時候,往往顯得過于浮躁,一味冒進反而更容易迷失方向,適得其反。

《孟子.告子下》中說“教亦多術(shù)矣,予不屑之教誨也”。““教亦多術(shù)”反映孟子主張教育要依據(jù)學(xué)生的不同情況,從實際出發(fā),注重差異,因材施教?!安恍加诮獭笔且环N獨特的教育方式,不屑于教,亦是教之?!安恍贾獭钡膴W妙在于,我之所以不屑于教誨他,是讓他羞愧而奮發(fā)向上。也就是說,不屑于教誨只是不循規(guī)蹈矩,不一味地從正面講道理,而是故意冷落、疏遠被教育對象,從反面激發(fā)他的自尊心,促使他改變自己,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在教學(xué)實踐中,當正面教育效果不理想的情況下,適當?shù)夭捎谩安恍加诮獭钡姆椒?,可以達到優(yōu)化教育的目的,不失為一劑“良方”??磥恚寮蚁荣t教學(xué)很是注意教育心理學(xué)原理的運用,雖然他們當時并不一定概括出了這些原理。

孟子認為君子有三大快樂,“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為其中一條。他認為通過教育使學(xué)生成為英才,是教育者的育人之樂。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面對的是一群活生生的個性迥異,興趣、需求不同的新生代。要想把他們培養(yǎng)為一代英才,就要心懷所有學(xué)生,尊重個性差異,因材施教,快樂施教,讓每一位學(xué)生都能健康、茁壯地成長。 “一切為了學(xué)生發(fā)展”,“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教師理應(yīng)具有的精神境界,也是教師應(yīng)該追求的人生快樂的最高境界!

《孟子》是儒家學(xué)派的重要典籍,閱讀它,可以開闊眼界,增長知識;閱讀它,可以啟迪心智,提升境界。與經(jīng)典為友,與圣賢神交,不失為人生一大樂事。

孟子讀書心得1000字篇9

孟軻的文字,已經(jīng)是論點論據(jù)俱全,長于說理,不若《論語》般讀整書方知邏輯,也不若《道德經(jīng)》玄妙牽強,讀起來萌化感比較強。《孟子》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先從一般事物說起,再慢慢引出道理,讓別人不知不覺間承認自己的錯誤。

孟子說:“我的力氣足以舉起三千斤的東西,卻舉不起一片羽毛;我的視力足以看清秋天野獸毫毛的尖端,卻看不見一車子的柴禾。大王會相信這話嗎?”話中所說的顯然不符合常理。宣王說:“不會?!泵献诱f:“顯然,一片羽毛舉不起來,是因為不肯用力氣;一車的柴禾看不見,是因為不肯用目力;百姓不被您愛撫,是因為不肯施恩德啊。所以大王未能做到用仁德統(tǒng)一天下,是不去做,而不是不能做啊。”就這樣,孟子讓君主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比起直話直說的諫臣,孟子所說的讓至高無上的君主更容易接受。道理層層遞進,就像是設(shè)下了圈套,一步一步地讓人不知不覺走進去。又如“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譯:稱一稱,然后才知道輕重;量一量,然后才知道長短。萬物都是這樣,人心更是如此。這樣地向人說明道理,能讓人不服嗎?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是孟子的重民思想。真是啊,廣大的人民群眾又怎么能忽視的呢?《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沒有人民群眾的支持,多大的江山也能保住嗎?“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弊g:君主把百姓的快樂當作自己的快樂,百姓也就會把君主的快樂當作自己的快樂;君主把百姓的憂患當作自己的憂患,百姓也就會把君主的憂患當作自己的憂患。這個思想一直延續(xù)到現(xiàn)在。以人為本,“三個代表”,黨的宗旨,無不是“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體現(xiàn)。

《孟子》中有許多具有哲理性的句子?!皠谛恼咧稳?,勞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弊g:動用心思的人治理別人,動用體力的人被人治理;被人治理的人養(yǎng)活別人,治理人的人靠別人養(yǎng)活。

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則天下之商皆愿藏于其市矣。關(guān),譏而不征,則天下之旅皆愿出于其路矣。跟耕者助而不稅,則天下之農(nóng)皆悅而愿耕于其野矣?!?、”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多助之至,天下順之?!?、”民為貴,社稷次這二,君為輕?!薄ⅰ比收邜廴?,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闭f到底,仁政也是兩個字:”保民”。作者并椐此得出結(jié)論:仁者無敵。

應(yīng)該說,孟子的”仁政”觀點,在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里,被歷代統(tǒng)治者奉為經(jīng)典,并被當作科舉考試的重要內(nèi)容,長期處于思想領(lǐng)域的統(tǒng)治地位。

但是,為什么”仁政”說并未能讓歷代統(tǒng)治者真正去實現(xiàn)”仁政”,更多的時候,老百姓依然處于水深火熱之中?關(guān)鍵是”仁政”說只是提出了或描繪了大同社會的美好藍圖,但未從制度層面解決封建社會存在的弊端。從這個方面說,孟子的工作只完成了一半。

我們可以來回顧一下中國歷史上的皇帝們。

從中國歷史上看,真正能實行仁政的君王有幾個?漢朝有漢高祖、漢文帝、景帝而已。就連漢武帝我看都還算不上是好皇帝,雖然有人把他吹上天去。唐朝也就高祖、太宗時期尚可稱得上是仁政,則天和玄宗時雖然出現(xiàn)了盛世,但那是因為祖宗給他們打下基礎(chǔ),他們在不少方面都還算不上仁政,就連個人生活作風都還存在很多問題,就別說任用奸佞和酷吏了。宋朝基本上就沒有能稱得上施行仁政的皇帝,連太祖和神宗都說著吧,他們的積分也還不夠。元朝是少數(shù)民族入主中原,為了保住自己的政治地位。

孟子讀書心得1000字篇10

說到孟子,我們還會想起"孔孟之道",他對孔子和儒家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使后世將其與孔子并稱為"孔孟",且稱其為"亞圣"。孟子三歲喪父,孟母艱辛地將他撫養(yǎng)成人,孟母管束甚嚴,給后世留下了孟母三遷,孟母斷織的千古美談,成為母教之典范。孟子是戰(zhàn)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繼承并發(fā)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孟子曾仿效孔子,帶領(lǐng)門徒游說各國。但不被當時各國所接受,退隱與弟子一起著書。其學(xué)說出發(fā)點為性善論,提出"仁政"、"王道",主張德治。

孟子提倡"仁、義、禮、智",并認為,"仁、義、禮、智"四者之中,"仁、義"最為重要。仁,就是寬厚,指同情、關(guān)心和愛護的心態(tài),即"仁愛之心"。義,就是正直,指正當、正直和道義的性格,即"正義之氣"。禮,就是謙讓,指禮儀、禮貌和禮節(jié)的規(guī)矩,即"禮儀之規(guī)"。智,就是才能,指明辨是非、善惡分明和明理睿智的能力,即"智謀之力"。信,就是誠實,指誠實守信、堅定可靠、相互信賴的品行,即"誠信之品"。

孟子是一個慨然以天下自任,富有使命感的大丈夫。"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處身于戰(zhàn)國亂世,他希望用自己的一套仁政理想輔佐諸侯統(tǒng)一天下。然而現(xiàn)實是殘酷的,在一個分崩離析,中央集權(quán)淪喪的時代,武力才是解決爭端,爭取利益的最有效途徑,孟子倡導(dǎo)的"仁政"必然難以被統(tǒng)治者所接受。雖然不能在政治上有一番作為,但他并沒有自暴自棄,"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行,增益其所不能。"他仍以天下為己任,"正人心,息邪說,距诐行,放淫辭,以承三圣",即他仍要把他的思想學(xué)說宣布于天下,以此來影響并匡正世風世俗。

除了像"孟母三遷"、"孟母斷機杼"這樣家喻戶曉的故事外《孟子·公孫丑》中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站在正義方面,會得到多數(shù)人的支持和幫助;違背正義,必陷于孤立。關(guān)于這一點,告訴我們做事情的出發(fā)點要正確,才能得到別人的支持和幫助,得到大家的肯定和承認,才能獲得最后的勝利。否則,即是你通過一些手段使自己占據(jù)了有利形式,但最后還是會失敗。正所謂"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之所以能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取得最終的勝利,就是因為我們的行為是正義的,得到了絕大多數(shù)人的贊成和支持。

《孟子·盡心上》:"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觀于海者難為水,游于圣人之門者難為言"孔子登上魯國的東山,整個魯國盡收眼底;在圣人門下學(xué)習過的人,便難以被其它言論所吸引了。表面上指泰山之高,實際指人的眼界。這一點告訴我們要不斷尋求突破,超越自我,不斷積淀,使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形成更開闊的視野和人生境界。在生活和事業(yè)的征途上,我們經(jīng)常都只能看到眼前的事物的發(fā)展,或者"一葉障目",被一點小障礙阻擋了視線。為眼前利益的迷惑而看不到長遠的發(fā)展呢,為視野不夠開闊而錯失了機遇。因此我們要努力登上人生的"泰山",觀到事業(yè)的"大海",摒棄"井底之蛙"的心態(tài),做一只向往"井外世界"的"青蛙",向著更高更遠更開闊的境界靠近。

所以孟子說:"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縱觀能成大事者,貴在目標與行為的選擇,也就是他們懂得選擇什么放棄什么。如果沒有目標,或者做多了無用的事情,必然陷入忙忙碌碌之中,成為碌碌無為的人。如果"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到頭來只能是揀了芝麻丟了西瓜,終無所成。"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和"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是一樣的道理,所以,一定要舍棄一些事不做,去做該做的事,具有"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的寧靜胸懷。然后才能有所作為。在這個社會里,有些人做著自己做不了或不喜歡的事而一事無成,有些人做著自己不想做的事而痛苦不堪。

2124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