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軍訓心得體會
教師軍訓心得體會
身為新老師的你,是不是還在為寫軍訓心得體會而煩惱呢?一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教師軍訓心得體會,歡迎閱讀!
教師軍訓心得篇一
今天是新教師軍訓的第一天。短短一天的軍訓讓我們收獲頗多,我們學到的不僅僅是站軍姿、走正步、練隊形,更重要的是我們學到了堅強的意志和正確的態(tài)度。這正是區(qū)領導讓我們新老師在走上自己的工作崗位之前首先要學習的必修課。堅強的意志和正確的態(tài)度將對我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幫助,它們是無形之寶。
早上,我們首先進行分組,我們的教官姓孫,二十多歲,從他臉上我看到了軍人的堅毅與成熟。我小時候的夢想就是做一名對祖國有用的軍人,雖然由于種種原因我沒有成為令人驕傲的軍人,但是今天看到站在面前的教官,我心里肅然起敬,對他們充滿敬佩。
開始訓練時,也許是教官想讓我們先慢慢適應,一開始都是練習“立正”、“稍息”,慢慢的我們進入狀態(tài)了就開始練習“向右”、“向左”、“向后”轉。也許是大家很久沒有參加軍訓了吧,剛開始就是這些很簡單的動作都經常有人做錯,報告聲不斷,而教官也很嚴厲,大家做不好就繼續(xù)做,做到好為止。一個上午就是在這樣的練習中很快就過去了??创蠹乙彩怯X得很累,可是沒有一個人說放棄軍訓,大家都是堅定的要參加完軍訓。中午講評收操后,我們吃飯,休息一個多小時之后又繼續(xù)參加軍訓。今天下午的任務就是訓練隊形。
先是訓練隊形,有了上午的一點點基礎,下午訓練起隊形來大家做得好很多了,雖然還不是很整齊,但是出錯的已經很少了。在這次軍訓中,最開始我們無組織無紀律,集合的時間,集合的速度都體現了我們的態(tài)度,但經過一天的軍訓后,我們好多了,在這次軍訓中,我有以下感想。
從軍訓中得以啟示
從“站軍姿”、“向左轉、向右轉”、“行進立定”、這些具體訓練項目中,給予我很多啟示。“站軍姿”,不僅要求我們擁有鐵的紀律,還要求我們擁有良好的精神風貌。“行進立定”展現的是我們的團隊作戰(zhàn)意識,一個團隊只有互相配合步調一致,才可實現目標作好工作。“向左轉、向右轉”,講求的是配合與協調,一個團隊不僅要有配合,還要配合好,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從軍訓中得以收獲
“稍息、立正”是一個軍人最基本的東西,也是我們在軍訓中做得最多的動作。軍訓給我們講述了一個做人最基本的道理,那就是要守規(guī)則,接受約束。細想一下,現實生活中,就是這樣的。在家有家規(guī),在單位有制度,在社會上有國家的法律。你若違反了這些規(guī)則,你將受到懲罰和制裁。所以不論我們處在什么地位,從事什么工作,都應該養(yǎng)成自覺遵守規(guī)則,自覺接受約束的習慣,決不能馬馬虎虎,更不能視規(guī)則于不顧。
認識軍訓的目的
態(tài)度決定一切,我們今天的訓練從早上的無組織無紀律到下午的有模有樣,正是說明這一點,因此這次軍訓的目的是告訴我們在日常工作中,要用正確的態(tài)度去面對。
通過13天的訓練和學習,確實讓我收獲不少,感慨頗多。其實,一個人的年齡并不是工作和生活的障礙,好的心態(tài)才是工作的動力和源泉。軍訓,讓我感悟到,如何去面對生活和工作,如何用智慧去工作,如何在工作中用正確的態(tài)度去面對,去處理工作中事。
教師軍訓心得篇二
伴著似火的驕陽,伴著學生們臉上流淌的汗水,為期5天的軍訓生活到此已經圓滿結束,回顧這5天的軍訓生活,學生有如下收獲:
一、收獲了堅強的意志,并培養(yǎng)了吃苦耐勞的精神。
軍訓生活教會了學生們很多東西,不僅學會了怎么站軍姿、怎么跑步、怎么疊被子,甚至是怎么吃飯,還學會了怎樣面對困難,學會了忍耐,學會了堅強……
在軍訓的5天之間,我班有4位同學曾經想家想給家里打電話,我安慰她們說,進入初中是一個嶄新的開始,應該有所進步,有所飛躍。要做一名堅強的中學生,與其把你脆弱的一面亮給同學看不如用你堅強的精神讓同學贊嘆。每天起床,睜開眼睛的第一件事,在心里自己對自己說一句我是最棒的,我會努力的。經過我一番的安慰和鼓勵,這5位同學都一直堅持到最后。
后來,在他們的軍訓日記中,我也看到這樣的文字:“我不會倒下的”、“我要堅持下去”、“我會堅持到最后的”、“我不會給媽媽打電話讓媽媽擔心的”。這些同學堅強的意志鼓舞著全班同學。
二、培養(yǎng)了集體榮譽感。
耕耘的好,收獲就會好,在全班同學的共同動力下,我班獲得了精神文明獎,同學們都非常高興,我曾經跟同學說過,自從你踏進5班的第一步開始,你就是一名5班的學生了,你們就像十根手指一樣,缺一不可,只要雙手緊握,就是力量十足。他們真的像我說的一樣,在匯報演出的時候擰成一股繩,同心協力。
除此之外,軍訓的第4天晚上有個軍訓文藝匯演,第3天晚上是班級自己的才藝比拼,雖然班級自己的才藝不夠好,出現一些無厘頭搞笑劇,但是到年級表演的時候有5位同學非常出色,主動表演,利用午休時間抓緊時間排練,為班級爭得了榮譽。其中有2位同學下臺了覺得自己表現不好傷心地流下了淚水,我安慰這兩名同學說,你們敢為班級站到科迪中學最大的舞臺上就是勝利,為了班集體的榮譽在努力著,你就是最棒的,班里面沒有人會嫌你表現的不好的。經過安慰,這兩名同學均下定決心,下次還要為班級爭光。
雖然軍訓對于學生來說是一件苦事,但是對班集體的迅速形成,對鍛煉學生的意志起到促進作用,班級的概念也初步形成了。
三、養(yǎng)成了終身受益的良好習慣
通過軍事化的管理,學生初步掌握了如何收拾宿舍,如何安靜吃飯,如何睡覺等習慣。細節(jié)決定成敗,讓學生有條理的學習生活。
男生從剛進宿舍的“沒地下腳”變成了井井有條,床褥從“老太太臉上的褶子”變成了“豆腐塊”。
除此以外,學生初步適應了科迪的生活作息,從早鍛煉,到午休,再到熄燈安靜睡覺。 5天的軍訓生活,我和學生們一起共同上了一節(jié)人生哲理的“大課”,衷心的希望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他們能把這次軍訓中所體現的精神發(fā)揚下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描繪美好燦爛的明天。
班主任主要工作:
1,認真觀察學生對軍訓的態(tài)度并督促其要刻苦堅持,并對有進步的同學進行鼓勵。
2,注意學生身體上的不適(中暑、磕碰、發(fā)燒等)
3,注意學生心理上的動態(tài),及時了解學生的情況,并對有問題的(不認真,想家等)學生進行談心。
3,注意學生軍訓日記中的心理感受,對其進行認真的批改和點評。
4,利用談心、表揚等方式激勵學生要繼續(xù)努力,為班爭光
開學繼續(xù)鞏固:
1,生活作息時間:養(yǎng)成學生早起的習慣,晨煉的習慣,午睡的習慣,晚熄燈后安靜入睡的習慣等。鞏固學生在軍訓中養(yǎng)成的站姿、坐姿、吃飯不浪費、不說話的習慣。
2,開學教師強調的班級紀律:不亂說話、不插話、不接下茬、排隊安靜等習慣。
教師不足:
1,要和學生同甘共苦,讓學生知道老師和學生在共同奮斗。(擋太陽問題,聊天問題)
2,并沒有做到在軍訓中和每一位學生進行交流溝通,要讓學生感覺老師在關注著關心的每一位同學。(只做到和大多數學生交流過)
3,軍訓中,應對學生訓練要求再嚴格些,才會更好的起到軍訓的目的。
教師軍訓心得篇三
軍訓,是教育部規(guī)定的高中生必修課。早在今年暑期,學校就成立了軍訓工作領導專班,制訂軍訓工作方案。“方案”指出,要精心策劃,科學運作,嚴密組織,責任到人;嚴格的訓練,狠抓落實,確保軍訓質量。新生入學后,9月6日至12日,學校聘請縣人武部官兵來校擔任教官,以班級為建制,進行隊形隊列、內務整理等內容的軍事訓練。期間恰逢夏秋之交,天氣炎熱,但在教官及班主任的精心組織下,同學們斗志昂揚,精神飽滿,展示了當代中學生良好精神風貌。
國防教育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必不可少的基本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內容。從國內外高等教育的實踐看,在高校開展以學生軍訓、軍事理論課教學和多種軍事體育活動相結合的國防教育,是提高學生全面素質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從適應國家人才培養(yǎng)戰(zhàn)略和國防后備力量建設的需要出發(fā),緊緊圍繞校園文明建設和加強校風校紀的轉變,培養(yǎng)學生的堅強意志品質,幫助學生增強紀律觀念,從2011年9月19日至23日,對七年級的320余名學生進行了以隊列動作、作風養(yǎng)成、整理內務、軍事常識為主要內容軍訓,通過5天訓練,圓滿完成了預定計劃,取得了顯著效果。
(一)、軍訓可以促使學生健康成長。
通過軍訓,可以使同學們掌握一些基本的軍事知識和軍事技能,拓寬知識面,改善同學們的知識結構,提高其身體、智力素質,培養(yǎng)同學們團結互助的集體主義觀念。軍訓中規(guī)律性的生活,緊張的訓練,嚴格的紀律約束,可以有效地增強同學們的組織紀律性,特別是現在的中學生和大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一向被家庭寵為“小皇帝”、“小公主”、“小太陽”,客觀上都有吃苦能力差、自護自理能力弱、依賴心理強等特點。要解決這個問題,對學生進行軍訓是最有效的手段。嚴格集中的軍訓生活,能顯著激發(fā)學生們的自我生存能力、主動發(fā)展意識、環(huán)境適應能力、抗挫折能力和吃苦耐勞精神,形成受益終身的良好生活習慣與工作作風,促使他們健康成長。
(二)、軍訓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國防意識和觀念
國防教育是國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中學教學的內容之一。對中學生實行軍訓,可以提高同學們的思想政治覺悟,激發(fā)愛國熱情,增強國防觀念和國家安全意識,培養(yǎng)良好的組織紀律觀念和艱苦奮斗的作風;也可以讓同學們全面地了解中國過去有國無防,任人欺凌的歷史,以激發(fā)你們的愛國熱情。使同學們樹立起有國必有防,有國才有家的國防意識,增強學生依法履行兵役義務的觀念。
此次活動讓學生在充分展示軍訓成果的同時,培養(yǎng)了團隊協作意識,增加了紀律觀念和集體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