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和閱讀心得
心理學和閱讀心得(通用10篇)
心理學和閱讀心得要怎么寫,才更標準規(guī)范?根據多年的文秘寫作經驗,參考優(yōu)秀的心理學和閱讀心得樣本能讓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心理學和閱讀心得(通用10篇)】,供你選擇借鑒。
心理學和閱讀心得篇1
本學期報選了趙永忠老師的《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學》選修課,真是十分慶幸。如今已接近尾聲,一學期學下來,感受頗深。起初,我只是對心理學有種莫名的好奇與興趣,不知其是怎樣的一門學科,怎樣的學習方式,但通過趙老師一學期的講解,才發(fā)現,既有幫助又有樂趣!
泛泛的講,老師在每節(jié)課都傳達了一種做事方式,那就是注重小節(jié),我們很多時候都會忽略的細節(jié),卻會在別人心中留下不好的影響,相反的,我們細致的認識到很多細節(jié),就會在別人心中產生不可估量的效應。畢竟,在這個不再單純與直接的社會,他人心中的波瀾并不會在表情中流露,卻會在今后的行動中默默耕耘。所以,我個人認為,這不是時代的變質,而是社會的進步,是一個人與人之間深層次交流的平臺。既然如此,我們不能改變,必要接受。例如,送走朋友時,望其走遠。家人回家時,多句問候。有人傾訴時,多些耐心。進出門時,照顧他人。等等。如此細微的事情,并不會花去我們多少時間和精力,但在他人心中,自身的形象,可能就會因此變得不同。
印象中最深刻的一課,是感恩的話題。一個男孩成為父親后的醒悟,讓我深深陷入了沉思,父母的愛總是那么透明,透明到我們有時根本發(fā)現不了,使我們不理解,不接受,以至于堅決拒絕。愛為何變得使人反感,是我們不愿被束縛的心。然而在我們受到傷害之前,永遠也想不到那束縛就是幸福,就是避風的港灣。當我們可以成為下一代的港灣的時候,才體會到,做港灣并不是那么容易,自以為是的小船總在拼命的駛離自己,沒有實際的纜繩,只等風浪促歸航。于是,感慨。曾經的自己,不也是如此倔強與固執(zhí)?于是,感嘆??蓱z天下父母心啊!明白這透明的愛,原來是空氣般無力卻又廣博的如此偉大。
過程中,我微微觀察了周圍的同學們,全都陷入了沉思。我想,在為某些辜負了家長的事情自責吧。為什么我們總是在發(fā)生后才去追悔,影響到才去深思呢?我們何嘗不能在24小時并不滿負荷工作的過程中,擠出一點時間來思考行為呢?這個問題也使我不解:行為上的懶惰已在公交地鐵中,遲到考勤中得以體現。如今思想的懶惰起因何在呢?“無所謂”、“懶得想”、“管他呢”變成了我們的口頭語,而我們每時每刻在想的又是什么呢?我們都在走思想的極端,小事不睬,大事無措。在事情的發(fā)生時,斷其原因,在事情的發(fā)展中,思前考后,在事情的結束時,總結過程。做一個時刻頭腦清醒,思維理智,而不是像用感官判斷對錯與否的動物一樣的人,可否?
答案是:很難!
究其原因,我認為很大程度上是外界各種各樣的思想侵蝕。戶外傳媒、花邊新聞、網絡游戲等等,創(chuàng)意層出不窮,招式千變萬化,其吸引力之大,傳播力之廣,談論性之高,使得他們成為了思想的核武器,加之青年人思想束縛力微薄,跟潮流愿望迫切,必然讓“核武器”的威力大大增強,甚至不知翻了多少倍,于是成就了那個因網絡游戲而跳下高樓的男孩。
話已至此,無心再說,講破紅塵,才為自甘墮落!只愿天下未醒之人,早日睜開明事之眼。僅此愿望而已。
以上是我對于本學期選修《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學》的心得體會,趙老師講課的幽默風趣,生動活潑,讓我對十多年的教育有了新的感受,對今后的國家教育事業(yè)也重新燃起了希望。使我印象深刻的趙永忠老師以及他的授課方式,進一步增加了我對心理學的興趣與重視,由此給了我學習心理學的一個美好的開始。在此衷心感謝您的啟蒙之恩!謝謝您!
心理學和閱讀心得篇2
心理健康,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詞語。在我沒有學習心理學的時候,我一直對這個概念似懂非懂,自認為對"心理"有不小的心得體會,但恐怕還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時至今日,在老師的講座下,對其認識不知不覺中已是不同往日。對普通人而言,一件事物最值得關心的莫過于其價值。同樣,我們最關心的就是在大學里開展心理衛(wèi)生工作的意義了。
總體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是在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需要,是促進意志、個性、氣質等非智能結構發(fā)展的需要,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需要,是適應未來社會競爭的素質教育的需要, 是探究一個人的心理活動與行為紀律的科學。學習心理學,對于維護自身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有著重要意義,同時對于關注他人,幫助他人也有重要意義。一個人的內心情感——喜怒哀樂憂傷悲會直接表現為外在行為上,一種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會使外在的生活充滿愉悅之感。 學習心理學之后,會逐步了解自己的性格特點和心理健康狀態(tài),同時也會更加關注周圍的人。以前會厭煩電話里父親母親隔山隔水的嘮叨,會因為同學之間處事不快而大動干戈,會覺得似乎受委屈的總是自己卻很少從對方立場去考慮問題。而在學習護理心理學之后,才學著多多關注他人。也許那些是我們的至親至愛,是我們的同學朋友,又或者只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當我們用公正、公平的心態(tài)去考慮問題后,才能讓自己的生活過的和諧,與環(huán)境相和諧,與社會相和諧。
其次,進入大學后,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較多,因而需要有較強的自控能力,學習自覺自己主性,否則要么因方法不當,不得要領而事半功倍,要么自控力不好,浪費時光.
克服自卑 我們周圍有不少人有自卑心理,也就是不愿意接受自我。對青年來說,正確評價自我、接受自我至關重要。它關系到建立正確的自我觀念,適應環(huán)境,促使性格健康發(fā)展。接受自我,去除自卑感,是精神健康的重要保證。怎樣才能增進自我接受感呢?只要我們做到真正了解自我、樹立符合自身情況的奮斗目標、不斷擴大自我的生活經驗、誠實坦率、平心靜氣地分析自我,找出問題之所在,就能及時予以補救,化失敗的打擊為增進自我接受感的動力,由主觀因素造成的心理動機的種.種沖突都可能讓大學生產生挫折感,如學生所學專業(yè)與本人不相符合,班集體中人際關系不協(xié)調,生活上不適應以及個人的外貌,身高,經濟狀況,家庭狀況不佳等等.
正確走好感情之路,學習 心理學讓我們的氣質類型粗略地歸納為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和抑郁質四種。同學們在戀愛過程中,不同氣質類型的人常有不同的表現。但由于氣質本身并無優(yōu)劣之分,故其表現也都有積極的一面和消極的一面。各種氣質類型的人都可能嘗到愛情之果的酸甜苦辣。戀愛的不順利,原因很復雜,但氣質方面的消極因素無疑也起了作用。有的固然失之于古板遲滯,而有的卻恰恰受害于過分的靈活通便。但擁有心理健康方面的心理知識的同學,每個人都能走好自己的感情之路:擁有膽汁質的人,在戀愛過程中盡可能發(fā)揮自己胸懷坦蕩之長,不猶豫地向你真正所愛者吐露衷情,但切忌急躁,且應注意方式。另外,對性知識,性行為的不適當的認識和理解,也會形成心理壓力,從而進一步發(fā)展心理問題............
心理學和閱讀心得篇3
這是我第一次閱讀關于心理學的書,對于我這個對心理學沒有什么認識的人來說,確實是一件艱難的事情。書上有太多心理學上的術語,使我對書本的理解加大了難度。
我閱讀的作品名叫《面對——鏡子里的自己》,這是一本在非典期間,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咨詢中心開通了全國公眾的“非典熱線”,對非典患者與醫(yī)務人員的心理干預以及種.種困惑進行了解,并通過一些故事情節(jié)總結出具有代表性、普遍性的15對心理矛盾:
內控與外控
我們是生活的泥瓦匠,有的人只知道忌日地砌磚頭;有的人明白自己是在蓋樓。當摩天大樓豎立起來的時候,有的人和有的人就不同了。一種是內控型的人,他們認為自己的收獲與幸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自己的決定和自己付出的努力。因此,認為自己是個人行為的主宰,自己可以影響行為的結果。外控型的人則認為人們不管怎么努力都無關大局,他們認為自己不能左右或控制自己行為的結果。
自卑與自信
自卑感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能力、品質等做出偏低的評價,總是覺得自己低人一等,并因此而悲觀、慚愧、羞怯等復雜情感。過度的自卑會使人脫離現實,造成生活適應困難、阻礙人格健康發(fā)展。而自信會鼓舞一個人的行為,它會影響人們對任務選擇、付出努力的多少、遇到困難時的堅持性等。
樂觀與悲觀
看見半杯水時,有的人覺得有水喝,而有的人覺得不夠喝。不是對與錯的問題,而是我們處事心態(tài)不同。樂觀與悲觀的產生源自矛盾和壓力,矛盾無時不有,壓力無時不在。因此,我們應以樂觀的態(tài)度對待生活中的壓力。
沖擊與防御
在我們的心里,有一種類似于隱身的東西,我們不知不覺地在使用。但是,我們更多地用它來騙自己,讓我們自己不能看到自己的內心。經典的心理分析理論認為個體內心的沖突是心理活動的核心,為了適應這些沖突,自我發(fā)展出防御機制,它的作用是減少沖突、減低緊張、保持內心平衡、調節(jié)自尊,并對于應對焦慮有重要作用。
孤獨與充實
一個人一生中不可避免地都會經歷孤獨,是孤獨著孤獨,還是充實地孤獨,這是完全取決于我們自己的選擇,能夠在獨自一個人的時候,不覺得孤單;在冷清的時候,不覺得寂寞;在空閑的時候,不覺得無所事事,這些所靠的正是內心的豐富與充實。
真誠與虛偽
真誠與虛偽不僅是一個人對待他人的性格特點,也是一個人對待自己內心的特點。然而,真誠是一件需要勇氣的事。當一個人選擇虛偽時,就是人在軟弱的時候用來保護自己的方式。如果我們能真誠,我們就能把握住實在的自己,就能感到一種滿足和愉快。
自私與利他
自私是指人以損害他人、社會的利益為代價來滿足自己利益要求的行為。而利他行為則是指毫無回收報酬的前提下,表現出志愿去幫助他人的一種行為,完全沒有個人的意圖在里面的。
熱情與冷漠
熱情和冷漠,所體現出的含義和境界大相迥異。熱情往往與樂善好施、周到服務相關聯,冷漠卻總是與事不關己、拒絕提供幫助相提并論。而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在“經營”自己的感情,他們都希望把自己保護得嚴嚴實實的,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受到傷害,導致社會中的人越來越冷漠。
狹隘與寬容
寬容是一種心理能力,而狹隘是一種心理殘疾。在生活的點點滴滴,我們都可以看到寬容和狹隘的表現。在日常生活中,寬容可以表現在接受他人有和自己的不同的行為。我們知道只關心自己是一種狹隘,而不知道只關心自己所愛的某些人、某些群體也是另一種狹隘。因此,我們需要用寬容的心去對待在我們身邊出現的人。
責任與逃避
沒有誰能夠逃脫自己的角色去當人純粹的觀眾,每一個人都必須扮演著各自的角色,這種.種角色的背后就是我們的責任。責任是個體經過認知、判斷之后采取的一種行為,而這種行為與社會和他人的利益是一致的,是我們無法逃避,必須面對的責任。
安全與風險
安全感對一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安全感才能有自信、有自尊,才能與他人建立信任的人際關系,而缺乏安全感的人可能導致精神障礙。安全總是相對的,風險總是絕對的,做任何事情,風險都會存在。我們需要以沉著的心態(tài)去應對風險,克服猶豫,堅定果斷,讓風險化險為夷。
壓力與沖突
壓力是在當事有發(fā)覺到環(huán)境刺激超過自身應付能力時所發(fā)生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全身性反應。而沖突也是人們生活中一個很常見的心理現象,在一些不可避免的矛盾之間就會產生沖突,并成為壓力的一個重要來源。
封閉與開放
人們在受到某種刺激時,會對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有不同有表現方式。一種是封閉,由于某種刺激造成的傷害導致他們把自己封閉起來,不與外界接觸,從而導致焦慮、妄想等現象的出現;另一種上開放,就是把自己的情感表現出來,向美好的一方面想。
從眾與獨立
從眾與獨立是行為的表現與結果,個人在自己沒有信心、缺乏知識或不占優(yōu)勢的領域內,往往更容易從眾;在自己有信心、有知識或者占有優(yōu)勢的領域內,更容易表現出獨立性。總之,從眾與獨立都是一個正常的人發(fā)展成熟過程中的兩個方面。
迷茫與信念
人類面前的路卻永遠是未知,我們的心靈也不時的縈繞在無知、無奈與恐懼之是,迷信的想法與行為也正是產生于人尖的無知和無奈之中。這時,信念是人類生存的基礎,沒有信念,人類將無以生存。
在閱讀完這本書后,讓我懂得了人們所面對有事情都是多方面的,人們有能力改變自己的行為、思想、命運,只要我們作出正確的選擇,向好的一方面想,我們的生活將會變得更加的美好、幸福。
心理學和閱讀心得篇4
3月14日,我校對全體班主任教師進行了心理學培訓。這次培訓不同于一般的培訓,是針對我們教育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或是影射一些問題的培訓。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對人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擁有健康的心理是現代人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在當今的學校里,如教師和學生的心理健康的問題同樣重要。這一次的培訓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
一、通過學習,我認識到了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系,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師的心理健康從根本上說還得由教師自己維護。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系--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優(yōu)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于壓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身為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盡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fā)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tài)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
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yōu)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特別是對低年級學生更是如此,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什么都懂,什么都會,教師是很神圣的。教師的言談舉止,以及待人接物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chuàng)造一種和諧與溫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松愉快。反之,只能在課堂上造成一種緊張的氣氛,使學生如坐針氈,惶惑不安。所以,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和人格,是構成良好師生關系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發(fā)點和首要原則,新的教育實踐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從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二、通過學習,我也認識到了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對其一生有極為重要的影響。我們總能在報紙或新聞中看到學生自殺的事例,為學習,為人際關系等等,且有增長的趨勢,這就說明現代學生承受心理壓力的能力值得引起我們的關注。在層出不窮的新現象、新問題面前,心理教師力求“對癥下藥”,從心靈上給予學生鼓勵和信心,了解學生的不良心理的成因,既包括學校因素,如單調枯燥的學習生活,也包括家庭、社會因素,如家庭的生活環(huán)境、撫養(yǎng)環(huán)境,社會風氣等??上?,我們無力擺脫社會風氣的困擾,我們也只能勸說學生家長有科學地教育子女,無法改變社會,就改變自己,我們惟一能做的是改善自身。例如,我們可以盡量創(chuàng)設健康的教育環(huán)境、可以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可以與學生家長溝通思想,相互配合,根本的出發(fā)點就是要將其全面滲透到學校教育的全過程。
總之,教師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首先,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熏陶與教化作用,真正作到為人師表。其次,只有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齊抓共管,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著健康的方向發(fā)展。
通過這次學習,只能說無論在理論知識上,還是方法技巧上我都對心理教育有了初步的了解,我的了解也只是皮毛而已,為了自身人格魅力的提高和孩子們真正的健康快樂,我會繼續(xù)努力地學習,并將所學運用在教育教學上,希望我能夠成為照亮孩子們內心深處的一縷暖陽。
心理學和閱讀心得篇5
有幸能在這學期修讀藺老師的《變態(tài)心理學》課程,讓我對變態(tài)心理學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我認為變態(tài)心理學是與實際生活關系很密切的一門學科,他能夠讓我學會辨別出一些異常心理障礙,以便及時的采取自助或助人的舉措。作為一名師范生,今后即將走向教師崗位,首先個人需要學會自我覺察,保持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同時,在與學生交往過程中,需要積極關注每位學生的狀態(tài),及時發(fā)現可能存在的問題并做適當的輔導。而通過學習《變態(tài)心理學》這門課程,讓我具備了一定關于這方面的專業(yè)技能,我想,在今后的生活里,我將終身受用。
對于《變態(tài)心理學》這門課程,內容比較多,一些心理障礙極容易混淆,且有的內容較難以理解,但是通過老師用一些簡單的語言,以及生動實際的例子,深入淺出,讓我們不僅記憶的快,而且更容易理解。上課過程中時不時放一些關于課程知識的錄像,通過生動的影像讓我們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時在通過課前發(fā)放案例的方式,讓我們在學習某一障礙之前就對其有了初步的理解,對我們后面的學習有極大的幫助。很喜歡老師每章節(jié)給我們推薦的關于某一知識點的電影,雖然有些影片已經看過,但是那時看的狀態(tài)與學習《變態(tài)心理學》后再去看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狀態(tài)?,F在的我能夠以一些心理學的視角去分析影片中某一現象的原因,同時從一些影片中學到關于一些心理學知識的實際應用,突然發(fā)現,原來觀看電影有時也能學到很多有關心理學的一些知識與應用。
關于這門課程的最后一次大作業(yè),我們選擇了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這一主題,雖然上課過程中老師對其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講述,我們對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已經有了基本的了解。但是通過小組的方式查閱文獻,并對文獻內容進行分析以及小組內部的討論交流,我們對這一障礙有了更詳細以及更深入的理解。同時課堂上也有很多小組選擇了這一障礙進行研究并在課堂上進行了展示與分享,從他們的分享中我們又學到更多更深入的內容。
總之,通過這一學期科課程,讓我學習到了很多知識,同時這一學期與老師同學的相處是愉快的,我想,這一切都將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心理學和閱讀心得篇6
1、據一項調查研究統(tǒng)計,在心理學中消極研究和積極研究的對比是21:1,鼓勵個人的成長,增進個人的健康比治愈自己的強迫行為和強迫觀念容易,也遠比治愈真正的心理障礙或精神疾病容易的多。消極研究多用于心理治療,是為了解除痛苦,把人從心理障礙和精神疾病中解放出來,恢復健康,但是難度比較大,占用了過多的精力和資源。積極研究多用于預防和心理障礙或精神疾病康復后的積極恢復,促成人向健康的方向變化,增強了應對挫折和不良情緒的能力,但是對已經陷入心理障礙的人作用有限。只關注消極研究會讓人只看到人性中消極的、黑暗的一面,而積極研究關注人性中美好的、善的一面,同時從這兩個角度看問題才會對人性有一個合理的認識。積極心理學讓心理學從只關注補救生活中最糟糕的事,到同時建立生活中最美好的事情,形成了一種平衡。
2、目前現實中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障礙增加的原因是什么?
因為一方面人們的意識程度提高了,對于不良情緒障礙的認識水平、診斷水平和相關知識的普及程度提高了,也就是說以前不良情緒障礙同樣存在,只不過
由于以上原因人們沒有意識到存在的問題是不良情緒障礙,沒有診斷出來而已,并不是不存在。另一方面不良情緒障礙在客觀上確實增加了,1、隨著社會和文明的進步,人們對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的要求提高了,也就是說對于生活的滿意度標準提高了,而滿足需求資源的有限和匱乏特別是優(yōu)質資源的稀缺始終存在,因此滿足需求的難度也提高了,需要的受挫容易導致不良情緒的產生。2、社會競爭壓力的增大和對物質、精神追求的不平衡導致不良情緒的產生,對舒適安逸生活方式的過度追求和對未成年人的不合理培養(yǎng)方式降低了我們的適應能力。3、信息的泛濫和傳媒的發(fā)達等原因讓未成年人在還沒有做好準備,沒有有效應對方法的時候就受到了不良文化信息的影響,辨別能力不夠容易被誤導,應對方式不合理容易導致不良情緒的產生。
3、為什么應該研究和推廣積極心理學?
因為首先集中研究有用的東西至關重要,會變成現實,在世界上起更大的作用。其次積極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領域的研究學科是重要的,這是因為快樂并非對痛苦的否定,擺脫我正在經歷的抑郁或者焦慮并不意味著我同時就變得快樂了,情況并非是這樣,問題不會這樣被解決。最后預防在今天來說非常重要,預防困苦,不管是抑郁還是焦慮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通過專注于培養(yǎng)積極心態(tài)來解決。
4、專注于有效方法的重要性:積極心理學的目標是促成一種變化,讓心理學從只關注補救生活中最糟糕的事,到同時建立生活中最美好的事情。專注于研究有效的東西至關重要,不管是對我們自身,還是對我們的關系,對于其他人和社會,因為只有這樣才可以獲得更多有效的東西。問題的關鍵是如何專注于研究有效的東西?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在于我們提出的問題的本身,好的問題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問題可以引領我們去探索未知,讓我們去關注我們忽略了的重要的東西。
5、幫助高危人群的研究,開始時是消極研究,考慮的問題是為什么這些人會失敗?健康的文化造就健康的個人,病態(tài)的文化造就病態(tài)的人。這些人的失敗中的確有文化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但是要改變對人造成不良影響的環(huán)境和文化因素難度很大,付出巨大收效甚微,甚至情況還會繼續(xù)惡化。后來出現了范式轉移,也就是問了一個相反的問題,同樣是面對不理想的現實環(huán)境,為什么有的人成功了?把關注的焦點從環(huán)境轉向個人,對成功的原因進行研究,這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找到了問題的實質研究出了有效的東西才能模仿和推廣,對大家起作用。
心理學和閱讀心得篇7
在暑假期間我閱讀了《學前心理學》它是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的是陳幗眉老師主編,全書供13章,其中三、五、六和十三章,有山東師范大學教授程學超編寫,第十一十二,有遼寧師范大學副教授鄒曉燕編寫,其余各章,有北京師范大學陳幗眉編寫。我從這本學前心理學的學習上汲取了許多東西。在未接觸心理學之前,我對她敬畏和景仰有加。雖然,現在的我也只是為了考試,但是,我它給我?guī)砹撕艽蟮氖斋@,不管在教育我在教的孩子上,還是對教育幼兒方面讓我學到了很多。
學前兒童心理學是研究從出生到入學前心里發(fā)生發(fā)展有關規(guī)律的科學,幼教工作者只有掌握了學前兒童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基本規(guī)律可以提高自己了解孩子和教育孩子的能力,特別是他們的心理發(fā)展特點和學習活動規(guī)律。才能使自己“快速”了解 “幼兒”的內心世界呢?學前心理學這一學科,本書將幫助我們了解學前兒童的發(fā)展,以及如何運用于教學實踐。如,它闡述學前兒童發(fā)展過程;;圍繞“學前兒童心里發(fā)展的年齡特征”、學前兒童注意到發(fā)展”、“學前兒童的記憶發(fā)展”等,簡述學前心理學的學科發(fā)展;
讓我感觸最深的還是學前兒童注意發(fā)展,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性和集中性,它是一種心理狀態(tài),特別是小班的小朋友我們平常也會說我們班某某幼兒的注意真是差,總是在抱怨怎么會這樣那樣的,我學了這章后我知道了3—6歲的幼兒兒童的注意發(fā)展的特征仍然主要是無意注意占優(yōu)勢,有意注意初步發(fā)展。有意注意處于發(fā)展的初級階段水平底,穩(wěn)定性差而且依賴成人的組織與引導,注意的選擇有賴于知識經驗好認真水平。
總之,通過這次學習,我受益非淺,掌握了許多學前教育的理論知識,我一定在工作中不斷實踐,利用空余時間繼續(xù)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
心理學和閱讀心得篇8
1、我們從外界所獲得的信息或者學到的知識必須在生活中合理應用才能顯示它們應有的力量。知識本身無法決定我們的幸福感,我們的成功和自尊水平等,可見光有知識是不夠的,我們還應該充分的理解它,能夠合理的解讀它,同時對知識應用所涉及的現實情況有一個客觀全面的認知,兩者相結合就為我們把知識應用于實踐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2、我們應該學會主動學習而不是被動的接受,主動學習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充分理解所學知識,至少能夠用自己的語言或文字把所學內容的實質表達出來,也就是說出來或者寫出來,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表明我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達到了一定程度。在學習的過程中把自己感興趣的或者感覺可以應用的地方寫下來,進行重點的挖掘和探索,讓自己對這些內容的理解更深入和充分。第二階段是制定知識的應用方案,安排練習時間,通過實踐檢驗自己的構想,檢驗自己對于知識的解讀是否合理,對解讀的不合理的地方進行思考糾正,重新修改應用方案進行驗證,在這種實踐過程中對所學知識進行升華,只有完成了這兩步才算達到了我們學習知識的目的。
3、我們應該學會在學習或工作的過程中主動安排進行積極心理休息,積極心理休息和拖延的區(qū)別在于,積極心理休息是有規(guī)律的,受自我控制的,目的是為了通過一小段時間回顧總結經驗,或者調解心情,緩解疲勞以便以更好的狀態(tài)投入下一段工作或學習中。而拖延是順從自己內心的分心沖動而失去控制,占用了本該用來學習或工作的時間。
4、安靜的力量:
4.1我們通常都是在遭遇了挫折,感受到了自身的消極情緒的時候才被動的進行反省,在這種反省中,我們很可能進入一種叫做自我傾注的狀態(tài),也就是說我們把注意力投向了自己的內部,反復回憶分析引發(fā)消極情緒情境的一些細節(jié),使這種消極情緒被加強而不是消弱,容易沉陷在這種消極感受和導致消極感受的想法中。因此我們應該學會主動的反省,在自己心情平靜的時候進行反省,以便把注意力集中在客觀現實上,針對面對問題進行反省,這時總結失敗的經驗教訓就可以減少錯誤歸因,得到比較合理的答案。
4.2當某種經歷正在進行時,人生經驗的獲取是在你嘗試分辨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應該舍棄什么應該保留的時候,也就是進行分析思考的時候,這些一般發(fā)生在經歷之后,進行安靜的自省的時候,有時候急著做事反而不如做完一件事后稍事休息,讓心情平靜下來認真的反思一下效果好,也就是說我們最好養(yǎng)成經歷、享受安靜和反省的行為模式。安靜為我們進行內省提供了一個可靠的環(huán)境,讓我們有機會反省我們的所見所聞所說所做的事情,這也可以說是一種深層次的學習,因為這種反省重現可能形成一種學習記憶機制,包括學習、理解、記憶、保留。當我們進行思考時,我們在腦海中重放素材時,我們更容易保留和記住之前的經歷,積累對人生有益的經驗。
5、快樂是由我們的精神狀態(tài)而定,也就是說是由我們對事物積極的思維方式和主觀感受而定,而不是由社會地位、銀行存款等外部條件所決定。幸福是一種終生的追求,是一個連續(xù)統(tǒng)一體,幸福沒有客觀標準,只是某種比較方式下的一種主觀感受,是否幸福也取決于我們采取哪種比較方式,我們只能追求更幸福。
6、常識并非那么平常,特別是應用于實際,積極心理學的一個目的就是讓常識更平常,學習的目的是用于自身的轉變,沒有轉變就沒有成長,那些快速見效的說法都是皇帝的新衣,是不存在的,是過高的承諾和過低的兌現,真正起作用的都是一些常識性的東西,如果我們能經常的記起這些常識,把它應用于我們的生活中,解除那些阻礙我們對已熟知事物產生新的認識的認知束縛,解除我們從已熟知事物中獲取益處的情緒束縛,糾正和改變那些束縛我們的行為習慣,促成我們自身的轉變和成長,那么這些常識就會顯得不平常。
心理學和閱讀心得篇9
目前,我們的幼兒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我覺得就面臨了缺少同伴間的交往,當然,幼兒在幼兒園時,都會有很多的同伴,在家里就缺少了玩伴,對此,我看了《學前心理學》中的同伴交往,讓我明白了:同伴交往的意義和方式。
孩子在家都是與大人接觸的多,這其實是一種不平等的關系,兒童所有事情,都被大人安排的井井有條的,所以孩子思考的事也就好少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生存能力被弱化,生活能力沒有形成。還有可能身心早熟的隱患,可能會形成“小大人”的性格。由此看來,同伴交往對孩子非常重要。
在和同伴交往過程中,同齡伙伴具有同步性,能夠促進身心全方位發(fā)展。這主要是由于同齡伙伴生理、心理和認知經驗的相似性決定的。有人說,只有兒童最了解兒童。確實是這樣的。有一次,我看到兩個媽媽分別抱著自己不滿歲的寶寶在一起聊天,此時發(fā)現兩個孩子也在用無聲的語言進行交流:一個寶寶笑了,另一個寶寶也笑了;一個寶寶發(fā)出聲音,另一個寶寶也發(fā)出聲音……這就說明同伴交往認知的同步性,使他們的溝通非常容易,包括我們幼兒園的孩子也是這樣的,而大人就不明白他們的所思所想,所以,兒童也同伴交往更能促進其身心全方位發(fā)展。
同齡伙伴認知的同步性,就決定了同伴交往影響的有效性。孩子的心理、生理的現有水平與同伴更為接近,在同一事物認知過程、情感體驗以及目的性、自控能力等方面極易產生共鳴。尤其是在社會化行為規(guī)范的形成上,具有同步進程。當孩子遇到矛盾時,我們成年人總習慣這樣教育孩子:“你是大哥哥(大姐姐),應該讓著小弟弟(小妹妹)”。這事兩種不同的暗示,可能對兩個孩子形成不同的影響和結果。一方會覺得我是大哥哥(大姐姐),我只好吃虧了,時間久了會形成性格傾向;而另一方會覺得我是小弟弟(小妹妹),他應該讓著我,久而久之,也會出現性格傾向。我覺得這種教育方式不利于兒童形成解決矛盾的能力,不具有交往影響的有效性。
讀了這個同伴交往,我才明白,原來我們身邊的教育方式存在了很多的誤區(qū),我會繼續(xù)了解如何正確教育孩子,提升我的教育能力吧!
心理學和閱讀心得篇10
經過這學期對大學心理(二)的學習,我對心理知識有了必須的了解,首先是對心理學的發(fā)展史有了必須了解,然后是學習了一些團體活動的知識,并且在參加活動課的過程中體會到了很多人生的知識,在團體活動中大家彼此敞開了自我的心扉,進取的參與到了團體的活動中,在此中再一次體現了團體的力量…
在心理咨詢的活動課中,我認識到了人心中脆弱一面,有時心靈事多么的需要他人的呵護,那種心與心的交流才能讓人體會到交流得喜悅,我們的心理咨詢的模仿有時會讓人感覺像節(jié)目表演,可是大家真誠的心卻又不能不讓感動,初次它讓我體會到了那種幫忙別人的喜悅。
活動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形式,是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途徑。它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激-情,活躍課堂氣氛,真正到達育人效果。學生在實實在在的活躍的生動的并且有必須新意的活動中受到教益和啟迪,促進知行的結合。學生在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中,激發(fā)了感情,明白了道理,情理凝結,構成了信念之后,進而需要在行動中表現自我。此時教師要引導、鼓勵學生把健康高尚的情感向外投射,為他們供給展現自我行為的機會和場所。
這學期我還參加了我們學校的心理協(xié)會---沁心港灣,這是一個溫暖的大家庭,大家在一齊共同努力,不僅僅學到了很多心理方面的知識,還為其他同學供給心理方面的服務。異常是今年的5.25活動更是深深的感動了我,教師與同學們的親密交談讓同學們,還有我有懂得了很多很多……并且在那里我能夠把在心理課上學到的知識付諸與實踐,讓我學而致用!
完成了大學心理學(二)的學習,我對自我大學四年的生活有了初步的規(guī)劃,對以后的路,對自我的職業(yè)生涯有了一個初步的規(guī)劃。
可見,心理學對我們大學生的幫忙之大是顯而易見的。我們無論在生活、還是學習、交際方面都能夠用到這方面的知識。
這門選修課我很感興趣的一門,我有種不用逼自我去專心聽課,而是那種不由自主被教師所吸引的感覺。可見心理學真的有它的魅力所在啊!
雖然我選修的心理課結束了,但我對心理知識的學習卻還沒有結束,或許心理學跟我以后的職業(yè)沒有什么很大的聯系,可是心理學知識對于我的幫忙卻是長遠的,甚至是一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