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寫作的必備條件
文秘寫作的必備條件
寫作生活中與人溝通、交流、分享信息的一種方式,就像我們平常說話一樣。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您精心整理的文秘寫作的必備條件。
篇一
第一:作為文秘寫作者,要有一定的寫作水平,也就是要有筆桿子。平時要多積累知識,如果沒有豐富的知識,那么,把一篇文章寫好,那是做不到的。當然,作為文秘寫作者,必須懂一或兩門外語,就有能力寫外語文章。
第二:作為文秘人員,必須遵守黨的一切政策、方針、路線,這也是文秘寫作最重要的一條,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現(xiàn)在的社會。有的同志說得好:“筆下有財產(chǎn)萬千,筆下有人命關(guān)天,筆下有是非曲直,筆下有毀譽忠奸。”我覺得這也說明了文秘寫作的政策性和嚴肅性。
第三:寫任何文章,除小說外,要堅持實事求是,真實地反映客觀情況。求實是一切工作的準則。秘書工作是為領(lǐng)導決策提供依據(jù)的,尤其應該實事求是。文秘寫作的內(nèi)容必須從實際出發(fā),真實地反映事情的本來面貌。在使用材料時,要老老實實,實實在在,成績就是成績,缺點就是缺點,不能弄虛作假,張冠李戴,隨意編排組合,也不允許搞什么“合理想象?!?/p>
第四:要多進行調(diào)查研究。我們在寫文章時,不進行調(diào)查研究那是不行的。比如,要一個文職人員寫一份產(chǎn)品說明書,如果不去調(diào)查的產(chǎn)品,不去研究這個產(chǎn)品,那么,光憑想象也是寫不出的。要合理地進行調(diào)查,把情況落實到底。作為文秘人員,會有更多的機會去深入了解,深入調(diào)查一些相關(guān)事情,寫文章才有材料。
第五:掌握文秘寫作的范圍。作為文秘人員,連文秘寫作的范圍都不清楚,那就夠不上資格當文秘人員,更夠不上資格當文秘寫作者。
篇二
一、關(guān)于“求真”---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藝術(shù)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文學藝術(shù)作品同樣如此,歸根結(jié)蒂它來源于人類生活,其實質(zhì)是現(xiàn)實生活的寫照和反映。仔細品味,它只不過是作者以文字的形式,描繪了全新的天地景象,表達了一種新境界,給平凡而熟悉的人和事注入了新的詮釋。任何文學作品的參天大樹,也得扎根大地,吮吸著陽光雨露的滋潤,才得生長旺盛。
文學來源于生活,然而我們卻又難以在普通的生活中發(fā)現(xiàn)不平凡的素材。這就需要我們熱愛生活,留意生活,仔細觀察生活,首先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如蜜蜂釀蜜一般廣采博收。唯有如此,方能在大千世界、紛繁復雜的人世中,練就高超的分辨、取舍、改造、錘煉、熔鑄、點化、驅(qū)遣、駕馭生活質(zhì)料的能力,用以觀照現(xiàn)實生活,從中汲取豐富、新穎、飽滿、充沛的情思,使思想的新、精神的新、氣質(zhì)的新,成為催發(fā)寫作靈感的春風春雨。
生活是真實的,我們所有文字的裝點都應建立在真知灼見之上。然而,為了追求文學作品的美,我們往往容易忽略了“真”。任思緒飛揚,任激情澎湃。到最后,卻華而不實。真,應該是所有文字作品必備的基礎(chǔ)品質(zhì)。這樣,才能使文學作品高于生活但并未脫離生活。作品是作者傾訴的載體和形式。文品即人品。文品的真真正正事實上間接地反映了作者的人品。所以,無論是哪位作家或是初學寫作者要始終牢記陶行知先生的金玉良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我想,這應是為人求學的最高境界了!
二、關(guān)于“立意”---意在筆先,意成筆后
主題是情思的濃縮與升華。高貴典雅、內(nèi)涵豐富的主題常會讓讀者得到無窮無盡的審美享受。
從美學上講,主題的美有外在美和內(nèi)在美。外在美表現(xiàn)在讀者與作者的情感交流和靈魂撞擊,內(nèi)在美表現(xiàn)在“為天下人所共重,為天下人所共思”,體現(xiàn)時代高度、社會高度、人性深度和哲學高度。勿庸置疑,主題的真實美是一種交織的崇高美,往往令人產(chǎn)生一種欽敬、贊嘆、鼓舞、振奮的思想情感。
俄國著名文藝批評家車爾記雪夫斯基說過:“一件事物較之與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大得多,那便是崇高”。因此,崇高美是一種力學美。主題的崇高美見證著作者的主旨思想的遒勁力度,給人以巍峨、博大、壯觀的享受。這需要作者有較強的發(fā)掘事物本質(zhì)的洞察力和清純厚實的文學修養(yǎng)。我想,作者的閱歷、思想、洞察力、文學修養(yǎng)等就是造就主題美的胚胎。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光輝。立意高遠的主題,仿佛使人看到奔流的長江黃河之水,氣勢磅礴,自由奔放,豪邁精深,力量無窮的壯觀景象;仿佛讓人看到像爆發(fā)的火山一樣,紅光沖天,氣象恢宏。這就是最有力量美的主題。它以強大的藝術(shù)力量,深廣持久地在我們每一個人心里喚起一種遐思和美感,潛移默化地產(chǎn)生了感染之力量,它對讀者的影響也是不可估量的。這也是主題的飛躍和升華吧!
毛主席寫的《沁園春•雪》我們都熟讀過。上半闋寫北方的雪景,景象雄偉;下半闋寫縱觀歷史評論人物;情景相生,感人至深。但作者把通篇的主旨全部凝聚為一個“雪”字。作者為何如此立意?據(jù)有關(guān)資料所載:“正如作者自注:‘雪:反封建主義,批判二千年封建主義的一個反動側(cè)面’”。知此,這篇含蓄宏偉的作品就讓讀者豁然開朗,眼前為之一亮。有種平凡中見偉大,普通中見驚奇的蘊味。立意的崇高美,實之則為作者偉大高尚心靈的反映。只有具備崇高主題的文章,才是“經(jīng)國之大義,不朽之盛事?!?/p>
如果把文章看作一幢房子,那么主題就是這座房子的脊梁柱,個人以為可以稱之為“文柱”。文柱的高度也決定了通篇文章的高度,文柱的厚度也就決定了文章的深度。反之,再美觀的文章也經(jīng)不起風吹雨打的考驗,只會像小草一樣不堪一擊。因此,動筆之前,我們必須找準核心“文柱”,進行準確定位,設計好高度,計算出厚度。
三、關(guān)于“選材”---大浪淘沙,歷練精華
寫作,誠然是用筆在吶與喊,鼓與呼。在文化多元、價值多元的社會生活中,作者需要以文學的慧眼來審視身邊的事物,在紛繁復雜的社會現(xiàn)實中找回真正的自我,在文學藝術(shù)審美中澄清心靈、釋放思想,給人以至真至純的美的享受和教益??陀^地說,在地稅文秘隊伍中,我們大多數(shù)人能夠較好地寫照現(xiàn)實生活,但是缺乏深刻體現(xiàn)人性深度和社會高度的情懷和思想。盡管在內(nèi)容形式上能過關(guān),但在質(zhì)品上還是稍遜平淡,缺乏現(xiàn)實美的震撼力。
社會現(xiàn)實氣象萬千、千變?nèi)f化,我們要以大浪淘沙的精神來掘取社會生活中的精華材料精心構(gòu)筑作品。精華材料是相當具有內(nèi)力的。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對主題的契合力。二是對信息的荷載力。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如果把生活比作一座山,那么每一位作者就是游者。當我們擁有智慧的眼光,學會智慧地觀察和思考,才不囿于經(jīng)常機械地反映客觀事物,才會在文字的王國里超凡脫俗、縱橫馳騁、自由翱翔。反之,就算再激揚的文字,再新穎的表現(xiàn)形式,也難免讓人聞到一股陳腐的霉味。這可謂,“所見者真,所知者深”。
選材的過程是十分困難的,選出精華材料更是百轉(zhuǎn)千回,就如伯樂相千里馬,千里馬雖常有,但伯樂不常有。往往身邊有很多的典型,有很好價值的材料,但我們?nèi)浴氨娎飳にО俣取?,找不準、摸不透。歸根結(jié)蒂還是我們?nèi)鄙傥膶W者應有的責任感和嚴密的思想性。
寫作,不簡單地是交付任務、個人獨白、展露心扉,更重點地是體現(xiàn)一種凝重的社會責任。一個熱愛工作并負責任的文秘,他才會站在民主的立場,客觀、公正、全面、科學地反映民生疾苦,不阿諛奉承,不溜須拍馬,做人的脊梁始終是直的,敢于說民眾的心里話,敢于說自己想說而又應該說的話,敢于揚棄地傳達上級決策。如“三農(nóng)問題”的首先提出,是來自安徽省一名普通的中學老師,可見這種“責任”實為“文膽”呀!否則,喪失主流責任意識的作者也只不過是別人握在手中的一枝筆而已。我們只有胸懷責任,才能清晰地看到該選什么樣的材料,才能確定好選材的基本面和基本方位。
文學作品是具有嚴密的思想性的。而這種思想性更多的包含著作者個人的思想。所以,作為文秘,具有思想性是必備的基礎(chǔ)品質(zhì)。只有具有嚴密思想性的作者,才能從繁雜的現(xiàn)實中挑選出較好的作品材料,才能挖掘出材料的精華,去偽存真、去繁存精。這“嚴密的思想性”來自作者本人對現(xiàn)實的真切把脈、理解、分析、感悟、評判,來自作者自身所積累的人文科學和哲學知識。思想性是建立在作者對事物“直覺”主觀認識的基礎(chǔ)上,再進行嚴密的思考。運思的過程一方面是對直觀事物的碎片進行梳理和整合;另一方面是切合主題提煉出閃光的精神、道德、價值、哲理。簡而言之,思想性就是作者站在一個很高的視點,將平凡的事物進行美的提純和升華。然而,這一層次和高度又是我們一般文秘人員所往往不能突破的或不敢去努力做到的。
選好材料是對文章進行定量的基礎(chǔ),在定量的基礎(chǔ)上取其精華材料進行準確定位,尋找最佳位置,通篇文章就能完成布局了。要想做到巧妙布局,這就需在不拘一格上多下功夫。
四、關(guān)于“語言”---行云流水,氣貫長虹
“語不驚人,誓不休”??梢姡湃藢φZ言的講究和錘煉是多么地良苦用心。語言是文章的有效載體,作者對表述語言的把握、錘煉、操縱及發(fā)力程度,也決定了文氣和文風。我們在寫作中,往往平白直露地在寫一個人、一件事,語言敘述的技巧藝術(shù)卻沒有很好地去雕琢。獨具風格的語言,是“簡練、傳神、韻味、和諧”的,能生動形象,靈活自然,征服讀者,給人以新鮮的視覺和豐富的想象。
簡潔是智慧的靈魂。簡練的語言,就是“但著一字占盡風流”的奇效。如:毛澤東著的《七律長征》中“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一個“云”、“寒”,把兩道天險寫得淋漓盡致。還有,我們都熟稔的詩句“春風又綠江南岸”,“綠”字意蘊深遠,煞費思量。再如,一文中的“我多想敲一敲共和國的記憶,最對不起的是農(nóng)民兄弟”。一個“敲”字道出了多少情感和憂慮、責任和勇氣,運字準確,言簡意賅,生動傳神,富于凝重的表現(xiàn)力。
傳神,就是字里行間所流露出的形象,精神氣質(zhì)。有人說,語言無神,就如日月無彩。傳神中的語言,能給讀者帶來好的意象和意境,鮮明中見內(nèi)涵,準確中見純真,沒有節(jié)外生枝,沒有隱諱跳躍,流暢的思路,圓熟的文字體現(xiàn)作者思維敏銳,運思匠心,使讀者產(chǎn)生親切感和認同感。
蘊味,就是給讀者帶來回味無窮的美感和享受。有情有景,有虛有實,張弛有度,讓人思考,發(fā)人深省,任讀者思緒飛揚,給人以理想和力量,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
只有具備“簡練、傳神、蘊味”的語言字句,通篇文章讀起來就會娓娓動人,暢達貫通,如行云流水般秀美和諧。如: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膾炙人口,美侖美奐。如果作者處處拘泥于事實,字字平淡生硬那是難以最終達到和諧唯美的效果。
古人云:“氣生則才勇,才勇則文壯,文壯后可以鼓天下之動”。文氣如人氣。作為青年一代的地稅文秘們,我們正當“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的流金歲月,雖然比較稚嫩,但富有生氣和活力,符合歷史的潮流,代表事業(yè)的希望,應當樹立“少年心事當拿云”的凌云壯志和“胸中日月常新美”的胸懷,在稅收事業(yè)和文秘工作中奮勇進擊,劈濤斬浪,緊握手中的筆來抒發(fā)昂揚志氣,譜寫事業(yè)恢宏壯麗的詩篇。
篇三
第一重境界:尋門而入
初學公文寫作的過程,猶如求學者初次造訪一座隱跡山野的書屋,首要之事就是找到通往書屋的那扇門。這趟尋門之旅看似簡單,卻讓大多數(shù)新人深感艱難,即便是具備一定文字功底的高材生也不例外,畢竟學校里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一時還對接不上。
不少剛走上綜合文字崗位的秘書,面對領(lǐng)導布置的命題,常常覺得一頭霧水、無從下手。于是,要么鉆進資料庫“海淘”樣板文章,反復閱讀、不斷揣摩,研習其中的篇章結(jié)構(gòu)、邏輯關(guān)系、寫作技巧,而后嘗試著下筆;要么求教于同行前輩,聆聽經(jīng)驗、潛心思索,在一遍遍推敲中明晰文稿的主旨,在一次次修改中讓面目生澀的文稿漸趨圓潤成熟。
總之,這是一個艱苦摸索的過程,是一段痛苦成長的時光,磨煉的是意志,塑造的是品格,唯有咬緊牙關(guān)堅持到底者才能撥開層層迷霧,找到公文寫作這座書屋的大門。舉例來說,這就像過去廚師行業(yè)里拜師學藝的學徒工,初入行時完全是門外漢,只能從最基礎(chǔ)的刀功、火候、翻鍋、裝盤學起,在老師傅的引領(lǐng)下一步步邁入職業(yè)廚師之門。
第二重境界:倚門而歌
這是從稚嫩走向成熟、從“小學徒”成長為“大師傅”的階段。此時,大多數(shù)求學者已邁過“門檻”,來到屋內(nèi),接觸到大量信息資料和前人著述的美文佳作,并在寫下多篇文章后逐步掌握了公文寫作的基本方法、套路和常用技巧,再通過日積月累的反復練習,進一步熟悉了個中門道,積累了豐富經(jīng)驗,進而達到閑庭信步、倚門而歌的境界。
這一時期的文字工作者,對材料的取舍、立意的選擇、架構(gòu)的擺布、文字的運用乃至文風的把握等,都做到了心中有譜、成竹在胸。他們不再是初入山門、人云亦云的新手,也不再是生搬硬套、模仿抄襲的“菜鳥”,而是具有寬廣知識面和深刻洞察力,能將理論闡述與實際情況、歷史背景與現(xiàn)實寫真、黨情國情與民心民意、領(lǐng)導意圖與受眾需求有機結(jié)合和融會貫通的文字“匠人”。
面對領(lǐng)導布置的命題,他們往往并不急于動手,而是將更多時間花在前期調(diào)查研究上,花在數(shù)據(jù)、素材和資料的采集分析上,看似不慌不忙,實則苦心孤詣,一旦構(gòu)思成熟之后,便以破竹之勢,按時完成高質(zhì)量的文稿。恰似當初的稚嫩學徒,經(jīng)過多年的術(shù)業(yè)專攻、日夜苦練后,已經(jīng)成長為技藝嫻熟、獨挑大梁的主廚,煎炒烹炸樣樣拿手。
第三重境界:破門而出
這一階段堪稱公文寫作的最高境界。少數(shù)銳意創(chuàng)新的求學者通過海量的閱讀和寫作后,不再滿足于從書屋原有的那扇門進出往返,而是在書屋內(nèi)大膽鑿開一扇新門,繼而領(lǐng)略一番峰回路轉(zhuǎn)、柳暗花明的新氣象,踏上一段奇幻瑰麗、曼妙多姿的新旅程。
如果將第一重境界的寫手比作“菜鳥”,第二重境界的寫手喻為“匠人”,則這一境界的寫手可謂之“智庫”。他們寫作時不再囿于舊傳統(tǒng)、老套路,而是立足問題的本源,翔實占有第一手資料,靈活運用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博采眾長、剝繭抽絲、深入淺出,脫陳詞之胎、換新語之骨,尤擅以獨特的視角、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解析感染受眾,贏得共鳴。
更可貴的是,“智庫型”的文字工作者已將寫作從單純的任務升華為內(nèi)心的責任擔當,不圖功名利祿,唯盡匹夫之責,將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小我夢”融匯于民族復興的“中國夢”,把公文寫作奉為可服務領(lǐng)導、能造福百姓、終將推動時代進步的事業(yè)。仍以學廚為例,這就已經(jīng)成為了一名技藝超群的大廚,即使拋開菜譜也能烹制出精致可口、罕有其匹的珍饈美味,甚至能將他人遺棄的邊角食材“點石成金”制成稀世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