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實用范文 > 辦公文秘 > 策劃方案 > 2017科技實踐活動方案

2017科技實踐活動方案

時間: 思琳946 分享

2017科技實踐活動方案

  實踐有著諸多的含義,經典的觀點是主觀見之于客觀,包含客觀對于主觀的必然及主觀對于客觀的必然。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2017科技實踐活動方案,希望對你有用!

  2017科技實踐活動方案1

  一、指導思想

  為了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拓展學生視野,了解家鄉(xiāng)的植物與環(huán)境衛(wèi)生,領略家鄉(xiāng)植物與環(huán)境衛(wèi)生與眾不同的現代特色。因為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后繼力量,振興祖國離不開科技和教育。要實現科教興國戰(zhàn)略,就必須樹立可持續(xù)的教育發(fā)展觀的同時,努力在學生中宣傳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技知識,弘揚科技精神,引導學生樹立科學世界觀,科學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全面深入地推進青少年科學素質教育。

  為培養(yǎng)我班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科學素養(yǎng),提高動手能力和動腦能力,啟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思維,倡導主動參與,樂于探索,勤于動手的學習方法,培育科技創(chuàng)新后備人才。結合我們的實際情況,并從班級實際,立足課堂,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fā)、設計開展生動、活潑,實用的科技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科技活動的樂趣,開展以“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 從身邊做起為主題的科技實踐活動。

  二 活動背景

  認識自然,了解自然,做到植物與環(huán)境衛(wèi)生的和諧相處是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份。植物與環(huán)境衛(wèi)生的關系密不可分,人類的生存與植物息息有關。本活動結合我校校本課程的研究思路,從學生身邊的植物入手,使學生在認識和觀察身邊環(huán)境的過程中,熟悉一些經常見到的植物,并了解植物的相關知識。通過活動的開展,培養(yǎng)學生對植物的喜愛,和植物交朋友,在此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對環(huán)境的關注和熱愛之情。增進了學生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良好意識。

  三、活動目標

  1、先引導學生認識校園內及周邊的各種植物。了解一些關于植物的知識,激發(fā)學生對植物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留心環(huán)境的良好習慣。

  2、學生親手為喜歡的植物設計不同風格的名片,加深學生對植物的了解,鞏固一些關于植物的小知識,培養(yǎng)學生對環(huán)境的熱愛。

  3、擴大視野,豐富課外植物知識,了解一些奇特,有趣的植物。

  4、引導學生留心自己看到的植物,主動地觀察和了解,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存環(huán)境的習慣,增進學生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良好意識。

  5、探究植物的生長過程及植物與人類的密切關系,增強環(huán)保意識。

  四、活動計劃。

  1、活動時間:201X年1月——201X年7月

  2、參加人員:六年級四班學生。

  3、活動內容;了解身邊的植物;制作植物小名片:認識一些奇物,有趣的植物;植物博覽會。

  4、活動方式:教師講解,帶領觀察,動手制作,走進自然,討論交流。

  五、活動實施

  〈一〉、認識身邊的植物。

  1、帶領學生參觀回風濱河風光,觀察各種植物的特征,了解其名稱及一些相關知識。

  2、學生通過多媒體了解植物的名稱及特點,觀察相關圖片,填寫表格〔一〕認識校園內的植物

  3、調查身邊的植物,指導學生調查自己的家庭,學校周圍,居住環(huán)境周圍的植物狀況,培養(yǎng)環(huán)境意識填寫表格(二)

  <二>我為植物設計名片。

  1、談一談自巳最感興趣的植物。

  2、引導學生制作植物名片,在制造的過程中鞏固知識,陶冶情操。

  <三>了解一些奇特、有趣的植物。

  1、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一些奇特、有趣的植物資料。

  2、學生展示自己了解掌握的奇特植物,講述有關植物的故事。 <四>植物博覽會。

  1、提前讓學生到植物較多的地方收集一些直觀資料,如樹葉、果實等。

  2、為自己的植物查找資料,準備匯報內容。

  3、采用多種形式進行匯報,實物、圖片等。

  <五>活動展示。

  1、召開一次以“我與植物交朋友” 為主題的中隊活動,匯報展示本活動的一些成果。

  2、活動相片展示。

  3、學生心得體會交流。

  4、植物小名片展示。

  5、活動調查記錄展示。

  6、怎樣保護環(huán)境衛(wèi)生展示。

  六、可供評的結果

  1、學生種植日記。

  2、活動開展過程和活動成果的照片。

  3、師生參加活動體驗感悟。

  4、家庭、社會對師生活動的評價。

  七、活動達成目標

  通過本次實踐活動,學生能夠初步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回收集,整理信息資料;能自己設計活動方案并進行探索實踐;具有友善交往、協調工作、敢于探索的品質。動手、動腦能力,創(chuàng)造思維,科學素養(yǎng),分工協作團隊精神等方面都得到進一步的鍛煉與提高。使自己的創(chuàng)造新能力,探索能力、合作能力、信息收集的能力的到發(fā)展。

  2017科技實踐活動方案2

  指導教師: 徐琴 王其斌 陳以杰

  一、 主題的確定:

  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許多孩子都有貪吃零食的習慣,甚至達到了“只吃零食不吃飯”的程度。許多家長也抱怨這種不良習慣極大地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針對此種情況,我們在201X年9月組織學生開展以“小學生食用零食現狀調查”為主題的科技實踐活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飲食觀、健康觀,并了解食用零食與自身健康成長的關系。

  二、 對象 規(guī)模 時間 地點:

  1、 對象:學校6年級6班全體學生

  2、 時間:201X年9月1 日——10月1日,活動具體時間為綜合實踐活動課時間及上學、放學的課余時間。

  3、 地點:學?;顒邮?、學校周邊及社區(qū)。

  三、 活動目的:

  1、 通過活動,了解學生食用零食現狀以及食用零食對學生健康成長的影響,以此增強學生的健康意識、自我保健意識、環(huán)保意識。

  2、 在活動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健康、環(huán)保意識教育,并從中體驗自我成長與社會的關系。

  3、 引導同學們用科學知識、科學的方法學會探究,培養(yǎng)同學們的科學探究精神。

  4、 使學生學會從實際出發(fā),通過認真踏實的探究,實事求是地獲得結論的科學態(tài)度。

  四、 活動內容及過程:

  第一周:活動準備

  1、 各小組聘請大隊輔導員、中隊輔導員、老師、家長等有關人員做小組指導教師。

  2、 進行問卷調查:你平時愛吃什么零食,為什么愛吃這些零食?填寫調查表。

  3、 討論目前食用零食存在的狀況。

  4、 小組成員提出對吃零食感興趣的問題,指導教師幫助小組形成具有一定科技探究性的小問題、小課題。

  第二周:指定小組活動方案

  1、 小組合作商討活動方案。

  2、 小組根據活動要求,以及組內成員的特長進行分工。

  3、 制作活動記錄表、統計表。

  4、 根據分工準備照相機、dv攝像機等活動工具。

  第三周:展開科技實踐活動

  搜集組:

  1、根據問卷表統計出學生最喜愛的幾種零食并搜集其對身體的利弊影響的資料。

  2、搜集資料:何種零食對身體有益,何種零食對身體無益。

  調查組:

  1、調查零食的定義及種類。

  2、吃零食的習慣與健康的關系。

  3、我校學生在學校周邊購買零食吃的情況是怎樣的?

  4、我校學生在家庭生活中購買零食吃的情況是怎樣的?

  5、科學選擇食品與日常生活。

  采訪組:

  1、對醫(yī)院兒科醫(yī)生進行采訪,了解貪吃零食與健康的關系。

  2、安排食品安全部門專家進行講座,了解食品安全相關知識。

  展示組:

  1、組織各小組成員代表召開交流會,交流各自活動成果,并以中隊會形式在各班開展宣傳展示活動。

  2、根據活動成果制作宣傳單,在學校、家庭、社區(qū)進行宣傳。

  第四周:書寫活動報告,展示活動資料。

  1、 書寫活動報告。

  2、 對活動進行總結,向老師和同學們匯報活動情況。

  五、 活動成果簡介:

  1、 各活動小組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科技實踐活動,形成具有一定科學價值、教育意義、借鑒意義的活動報告。

  2、 活動建議在老師的指導下發(fā)送到相關單位、部門,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3、 活動成果在學校、社區(qū)進行宣傳,對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和食用零食起到了一定的指引作用。

  2017科技實踐活動方案3

  一、活動背景

  1.社會背景

  21世紀是中國全面推進城市化進程的新世紀。我們合肥也在創(chuàng)建區(qū)域性特大城市,隨著城市建設的快速推進,經濟的高速發(fā)展,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像城市廣場、高檔社區(qū)、新建馬路、場館建設如雨后春筍拔地而起,城市面貌景觀日新月異。在嘈雜喧嘩的城市世界里,整天為生活而忙碌的人們沒有忘記對生活的夢想。

  渴望回歸大自然,向往大自然的山山水水、花草樹木、奇特異石,向往生活在山水園林般的城市中。為了滿足人們對山水的渴望,合肥在營造山水園林城市,最佳民住環(huán)境時,在各種建筑時無不從周圍的山上搬來石頭,移來樹木,提高城市的美感和品位。這些大量的外來石頭,分布規(guī)律、來自何方、會對當地的河道、山地帶來哪些影響,引發(fā)學生的強烈的探究興趣。

  于是,我們分別在四年級開展“愛青山、綠水;愛藍天、白云”和五年級“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造就秀美山川”為口號,“合肥地區(qū)城市景觀石建設對原生態(tài)的影響”的實踐調查活動。

  2.學生學習背景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意識、增強環(huán)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在學校四、五年級開展了“合肥地區(qū)城市景觀石建設對原生態(tài)的影響”實踐調查活動。我們通過搜集資料、組織實地考察、采訪專家、樣本采集、qq群、開展專題科普報告等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讓學生主動參與,體驗探究樂趣,豐富科普知識,增強社會的責任感。

  二、活動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通過活動讓學生了解:

 ?、倬坝^石放置的場所。

  ②城市景觀石的種類。

  ③景觀石的來歷開展調查研究,并通過實際的考察、調查和實驗寫成調查報告,并提出城市景觀建設的科學建議。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倥囵B(yǎng)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增強環(huán)保意識。

 ?、诹私馐^的種類和作用。

 ?、郯l(fā)展小組協作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此活動,探索小學科普教育新渠道,讓更多的孩子知道,我們城市在景觀建設時,也要注重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

  三、活動指導思想或者原則

  1.了解璧山景觀石、花臺景觀石、草坪景觀石、廣場景觀石、水池景觀石、景門景觀石等放置的基本方法。

  2.通過豐富的實踐活動,初步掌握實驗、考察、采集、調查、訪談等基本科學方法;激發(fā)學生探究事物的濃厚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科學素養(yǎng)、探究精神,增強社會責任感。

  四、活動計劃

  1.活動時間

  201X年9月-201X年2月。

  2.活動地點

  天鵝湖公園、懷寧路(南)安徽省博物館新址、裕豐花市、國際花都小區(qū)、地質研究所、安徽地質博物館、采石場。

  3.活動需求

  校園網絡、圖書館、帽子、護目鏡、棉質手套、粗質長袖衣褲、登山鞋或雨鞋、雨具、急救包、三秒膠、食物和飲水、鐵錘、鑿子(尖、扁)、地質錘、放大鏡、比例尺、刷子、刀片和螺絲起子等。

  五、活動研究方法

  以小組為單位,學生開展觀察、實驗、調查、走訪、科普報告、手抄報、博客、采訪心得等。

  六、活動具體實施過程

  1.活動準備

 ?、賹ふ疑磉叺木坝^石。

 ?、诹私饩坝^石的來源。

 ?、坌纬裳芯啃〗M,制訂研究計劃。

  2.活動的實施

  本項活動分為六個階段:

 ?、倬坝^石資料的收集。

 ?、谧咴L景觀石市場。

 ?、蹍⒂^安徽地質研究所。

 ?、苷垖<易鰧n}報告。

 ?、輰嵉乜疾熳咴L景觀石的開采地,了解當地的環(huán)境情況,并 采集樣本。

  ⑥開展宣傳活動:專題博客、網站的建立;組織全校學生開展相關手抄報。

 ?、呖偨Y匯報:同學們結合學習研究、調查采訪、考察實驗,梳理出合肥城市中景觀石分布規(guī)律、主要來源地,采集加工方法等。寫出合肥地區(qū)城市景觀石調查研究報告,并能提出自己城市景觀石的創(chuàng)新設想。

  3.介紹課題研究成果與結論

  科技小組在省地質博物館和市園林局的相關專家的指導下,進行了城市景觀石的分布場所、巖石種類、開采方法、環(huán)境影響等的觀察、分析、研究,形成了以下調查報告:

  景觀石分布場所:公園、綠化帶、假山、廣場、草坪、水池、花架、景門等。

  景觀石來源地:靈璧、巢湖、太湖、廣德。

  景觀石種類:黃石、太湖石、水沖石、黃蠟石、紅石、景墻石、桐廬石、風景石。

  開采景觀石的主要危害:破壞山體、水土流失、堵塞河道、污染空氣、毀壞農田等。另外,大家還提出了在馬路景觀石上,把此條馬路上最著名的單位介紹刻在石頭上,或者把城市主要景點、特產、歷史、文化等刻在石頭上,增加城市人文氣息等創(chuàng)新方法。

  七、收獲與體會

  學生通過此活動,認識到身邊的生態(tài)問題,學習城市建設與保護,景觀石分布與來源及種類的相關知識。通過此活動,既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學到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明白了人類應該保護生態(tài),初步形成城市生態(tài)建設、與自然保護和諧相處的世界觀。在一系列科技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探究、發(fā)現、解決問題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使我們學校和社會之間架起一道橋梁,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讓“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造就秀美山川”在更多的學生心里扎根發(fā)芽、茁壯 成長。

222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