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實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事跡 > 2023感動中國事跡(精選)

2023感動中國事跡(精選)

時間: 黃浩0 分享

2023感動中國事跡(精選5篇)

所謂感動中國,不說是教育中國,起碼也應(yīng)是為了展示今天之中國,確實還是應(yīng)有許許多多不能不為人們震動和為之有所鼓舞的人物存在的。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guān)于2023感動中國事跡,供大家參考。

2023感動中國事跡(精選)

2023感動中國事跡(精選)【篇1】

中國氫彈之父:于敏

【于敏事跡】

于敏,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89歲,核物理學家,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

于敏1944年考入北京大學,1951年以優(yōu)異成績畢業(yè),進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60年底,開始參與科學家錢三強組織的氫彈技術(shù)理論探索。

在中國核物理的幾位開創(chuàng)者中,于敏是唯一一位沒有留學背景的人。在氫彈的理論探索中,于敏幾乎從一張白紙開始,依靠自己的勤奮,舉一反三??朔刂乩щy,自主研發(fā),解決了氫彈研制中的一系列基礎(chǔ)問題。1967年,中國完成了氫彈核爆實驗。從原子彈到氫彈,中國只用了兩年零八個月,這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在氫彈研制過程中,于敏提出了從原理到構(gòu)形基本完整的設(shè)想,成為中國氫彈研制中的關(guān)鍵人物。

從20世紀70年代起,于敏和其他學者一起倡導、推動加快我國的慣性約束聚變研究,并將它列入我國高技術(shù)發(fā)展計劃,大大推動了我國國防科技的進步。

從60年代開始,于敏放棄了個人熱愛的基礎(chǔ)物理專業(yè),此后30年一直隱姓埋名,于敏一生只有兩次公開露面,一次是年,國家為兩彈一星元勛授獎,另外一次是1月9日,國家科技獎頒獎,于敏成為最高科技獎的唯一獲得者。

2023感動中國事跡(精選)【篇2】

老驥伏櫪:朱敏才、孫麗娜事跡

【朱敏才、孫麗娜事跡】

朱敏才,男,1942年生人,退休外交官。

孫麗娜,女,退休高級教師。

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孫麗娜曾是一名高級教師,退休后兩人沒有選擇安逸的日子,而是奔赴貴州偏遠山區(qū)支教。9年來,他們的足跡遍布貴州的望謨縣、興義市尖山苗寨、貴陽市孟關(guān)等地。兩夫婦扎根遵義縣龍坪鎮(zhèn),繼續(xù)他們的支教生涯。

生在貴州黃平,長在貴陽的外交官朱敏才,得知家鄉(xiāng)師資嚴重缺乏,退休后放棄在北京悠閑自在的生活,去山區(qū)義務(wù)支教。盡管已經(jīng)古稀之年,但他們表示:“只要我們還能動,就希望在這里繼續(xù)教下去,讓山里娃也能和城里娃一樣,能大聲流利地說好英語、學好英語”。

山區(qū)洗澡難、買菜難、乘車難、看病就醫(yī)難,各方面都極不方便。臥室跟男廁所共用一面墻,夏天臭氣熏天,孫麗娜晚上要戴著兩個口罩才能睡覺。因為長時間在山區(qū)生活,加上高原強烈的紫外線照射,現(xiàn)在孫麗娜的右眼全部失明,左眼視力只剩下0.03,檢查身體時還發(fā)現(xiàn)體內(nèi)重金屬超標。朱敏才也患有高血糖、高血脂、呼吸暫停綜合征等危險疾病。但他們依然堅守崗位,帶給孩子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

他們義務(wù)執(zhí)教不拿一份報酬,在省吃儉用資助貧困生的同時,還在積極為學校建電腦教室、修學生食堂四處聯(lián)系爭取支持和幫助。夫婦兩在北京治病期間,仍心系山區(qū)的孩子,為他們捐來了20臺電腦。孫麗娜還將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獎給她和丈夫的10萬元獎金轉(zhuǎn)贈給了學校,用于建電腦教室。在支教9年后,他們被中央電視臺評為“最美鄉(xiāng)村教師”。

2023感動中國事跡(精選)【篇3】

3、心有清泉:趙久富

【趙久富事跡】

趙久富,男,60歲,湖北團風鎮(zhèn)黃湖移民新村黨支部書記。

20,南水北調(diào)移民工作正式開始,湖北十堰市鄖縣余嘴村成為被定為當?shù)厥着徇w的移民試點村,村支書趙久富以大局為重,主動放棄留下來的名額,告別80歲高堂,認真細致作好移民工作,代領(lǐng)61戶村民搬遷到團風鎮(zhèn)移民新村。

,跨世紀工程南水北調(diào)正式通水。此時,南水北調(diào)移民第一村十堰鄖縣余嘴村支書趙久富帶領(lǐng)著移民新村的村民早已安定下來,大家也都找到比過去更多的致富出路。

50年前,南水北調(diào)一期移民開始時,七歲的趙久富跟隨父母搬遷到了余嘴村,年,他成了村里移民的第一責任人。這里有61戶要外遷到千里之外的黃岡。家園難舍,故土難離,移民工作最難張嘴。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的是干部,按照住房在海拔172米以下需要外遷的標準,趙久富可以選擇留下,但他還是主動選擇了外遷黃岡。趙久富80多歲的父母親決定不跟兒子外遷到黃岡,但他們支持兒子帶頭外遷。

村支書帶頭外遷,61戶村民陸續(xù)簽了搬遷協(xié)議,2010年的4月30日,移民搬遷對隊伍就要出發(fā)了,家家戶戶開始收拾家當裝車。趙久富黨旗掛在了自家外墻上,這是他在余嘴村當村支書的第26個年頭,也是他在余嘴村當村支書的最后一天。趙久富的母親拄著拐杖步行了5公里,來到了移民現(xiàn)場。母子遙望,趙久富不敢流淚,怕耽誤了移民的行程。

,余嘴村變成蓄滿清水的庫區(qū)。而移民們在趙久富的帶領(lǐng)下,在新的家園也走上了致富路。

2023感動中國事跡(精選)【篇4】

大愛深沉:張紀清

【張紀清事跡】

張紀清,74歲,江蘇江陰市市民。

月,在郵局突然暈倒的老人張紀清被送到醫(yī)院。散落的匯款單暴露了他的秘密。人們發(fā)現(xiàn),他就是江陰人尋找了27年的好心人炎黃。

1987年,祝塘鎮(zhèn)政府收到一筆1000元的捐款用于敬老院的建設(shè),捐款人署名是“炎黃”。當時這筆捐款相當于一個人一年的工資。從此以后的27年間,無論是希望小學還是敬老院,或是地震災(zāi)區(qū)都曾收到過署名“炎黃”的捐款。27年間,江陰人一直在尋找“炎黃”這位好心人,當?shù)厣踔吝€建設(shè)了一個“炎黃陳列館”。

年11月,這位好心人“炎黃”終于現(xiàn)身了,他就是張紀清。張紀清出生貧苦,改革開放后成了鎮(zhèn)上首個萬元戶。手里有了些錢他就開始捐款。之后,他又干回了老本行會計,拿的是死工資,可是捐款卻沒有中斷。張紀清在家里明確表態(tài),錢會用到別人最需要的地方,子女的錢自己去掙?,F(xiàn)在張紀清每月只有500多元的收入,當教師的老伴還有些退休金,兩口子一直生活儉樸,現(xiàn)在還住著過去的老房子,但是依舊捐款。

張紀清坦言署名“炎黃”是不想讓被幫助的人有負擔,他說“我們做一點點小事情,就不能以恩人自居”。張紀清就是“炎黃”,這個秘密只有他的妻子知道,并一直支持著他。這份堅持27年的凡人善舉成就了大愛,在這個冬天帶給很多人溫暖。

2023感動中國事跡(精選)【篇5】

同桌媽媽:陶艷波

【陶艷波事跡】

陶艷波,48歲,女。

48歲的陶艷波,每天從早到晚,幾乎都要陪伴在兒子楊乃彬身邊,和兒子一起學習,做兒子的老師、陪讀。

在楊乃彬一歲的時候,因為一次發(fā)燒導致耳膜出血,最終導致他失去了聽說功能。這給了陶艷波和一家人很大的打擊。

為了給孩子治病,他們走過了很多地方,但醫(yī)生的結(jié)論始終讓他們失望。很多人勸陶艷波把孩子送到聾啞學校,但是陶艷波沒有放棄。為了兒子,她專門從老家黑龍江到北京去學習唇語,然后一點點地教兒子說話、識字。

陶艷波堅持讓兒子上正常學校,為此她做出了一個難以讓人理解的決定:辭職陪著孩子一起上學。就這樣,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三,母子二人一起學習。陶艷波就是兒子的耳朵,就是兒子的向?qū)А钅吮虻睦蠋?、同學也都為這對母子提供了最好的條件。經(jīng)過不斷練習,楊乃彬也能比較正常地和人交流。

如今,楊乃彬已經(jīng)考上了大學,成為了河北工業(yè)大學機電專業(yè)的學生。他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回報父母,回報老師,回報所有幫助他們的人。

1801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