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袁隆平個人先進事跡
袁隆平的成就不是坐在辦公室里用電腦計算出來的。這是多年在田野里摸索的結果。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2022袁隆平個人先進事跡,歡迎大家來閱讀。
2022袁隆平個人先進事跡篇1
袁隆平的事跡簡短介紹
袁隆平——讓所有人遠離饑餓 袁隆平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雜交水稻專家,國家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第一個國家特等發(fā)明獎獲得者。
在國際上11次捧回大獎。獲得的“世界糧食獎”更是農業(yè)領域國際上的最高榮譽。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個鄉(xiāng)村教師的時候,已經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于田疇,淡泊名利,一介農夫,播撒智慧,收獲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的人遠離饑餓。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風流袁隆平。
袁隆平經典語句摘抄
1、只要是大方向是對的,不是死胡同,你只要堅持下去,他會達到光明的彼岸的。
2、性格決定命運,有一點點關系,不是全部。性格很重要,但是不見得決定命運,命運是由各方面來決定的,還有外界條件,還有時代不同了等等。
3、我覺得,人就像一粒種子。要做一粒好種子,身體、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種子健康了,我們每個人的事業(yè)才能根深葉茂,枝粗果碩。
4、人怕出名,豬怕壯。人出名了,官做大了,自由度越來越小。
5、人就像一粒種子,各方面都要健康。
6、快樂的秘訣,就是要有追求,有希望,身體好。你追求的東西,如果再怎么努力都沒有希望實現(xiàn),不會快樂。一天到晚想著名利得失,也不會快樂。
7、作為一個科學家,不能迷信權威,迷信書本,也不能因為取得一丁點的成績就沾沾自喜,居功自傲??茖W是沒有止境的。只有敢于探索敢于創(chuàng)新,才能成果迭出,常創(chuàng)常新。
8、要成才,第一要素,也是最基本的要素,是身體要好。身體不健康,心有余力不足,無論你搞什么研究都支撐不下來。我現(xiàn)在還在第一線,只要田里有稻子,我每天都要下田的。身體不好,怎么行?
9、科學研究要勇于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這個是關鍵。搞科研,應該尊重權威但不能迷信權威,應該多讀書但不能迷信書本??蒲械谋举|是創(chuàng)新,如果不尊重權威、不讀書,創(chuàng)新就失去了基礎;如果迷信權威、迷信書本,創(chuàng)新就沒有了空間。
10、我是70多歲的年齡,50多歲的身體,30多歲的心態(tài),更有20多歲的肌肉彈性。
11、不要怕失敗。怕失敗的人最好是不要搞研究,搞研究,絕大部分實驗都是失敗的,不會那么一帆風順的。
12、對金錢,我是有看法的,要生活、生產,錢是重要的,錢來路要正。第二,錢是來用的,有錢不用等于沒有錢。但是用錢,第一不要奢侈浪費,第二不要小氣,該用的就用,不該用的就不用。
13、盡管天上有一顆以我的名字命名的行星,地上到處有我的畫像,名字也經常出現(xiàn)在各種媒體上,但我絕對沒有高處不勝寒的感覺。因為我童心未泯,不喜歡古板,不喜歡一本正經。
14、書本和電腦很重要,但是書本和電腦種不出水稻!
15、人要吃飯、穿衣,要生存,沒有錢不行,但一定要來路正,靠自己的誠實勞動獲得。有了錢,要用在正當處,既不能揮霍浪費,也不要吝嗇小氣。我喜歡樸素的生活。
16、大學畢業(yè)的時候,同學給我總結了兩條,愛好:“自由”;特長:“散漫”,加起來就是“自由散漫”。我還就喜歡自由自在、無拘無束。
袁隆平的故事
愛提問的學生
1942年初秋,袁隆平從重慶市龍門浩小學畢業(yè),進入復興初級中學。
在學習中,袁隆平有個特點,就是喜歡思索,愛提問。
一節(jié)數(shù)學課上,講“有理數(shù)”這一章。教師講了一條乘法的重要法則:同號相乘的數(shù)取“+”號,并把絕對值相乘。教師進一步解釋說:“這就是說,正數(shù)乘正數(shù)得正數(shù),負數(shù)乘負數(shù)也得正數(shù)?!?/p>
袁隆平邊聽邊想,正數(shù)乘正數(shù)得正數(shù),這好理解;負數(shù)乘負數(shù)也得正數(shù),這是為什么呢于是就發(fā)問:“教師,負數(shù)乘負數(shù),為什么得正數(shù)”袁隆平盡管沒有從教師的回答中得到滿意的答案,但卻使他對這些抽象難懂的概念產生了興趣,增強了邏輯思維本事。
有一次,教師講到一個世界難題:一角不能三等分。袁隆平覺得不好理解,他認為一個角應當能夠三等分,比如一個90度的直角,分成各30度,不是分得規(guī)規(guī)矩矩的嗎可是教師說,這樣分不對,就是不能三等分。
為什么一角不能三等分呢袁隆平感到里面肯定有道理可講。他自我想不出來,教師又沒有把其中的道理講清楚,他的心中留下了一個大疙瘩。
這些留在心中的疑惑,實際上是袁隆平思維發(fā)展和心靈成長的標志。他開始對抽象的概念發(fā)生興趣,開動腦筋進行思索,強烈的求知欲,使他學到了不少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
2022袁隆平個人先進事跡篇2
他們到底跋涉過了多少旅程,肩上到底背負了多少使命?
他把鞋子深深地陷入稻田里,讓清晰的腳印指向遙遠的未來,邁向我們美好的新時代!
自古以來,人民都是推動歷史發(fā)展的潮流,“民以食為天”、“食以稻為天”,因此,最令我敬佩的科學家莫過于“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我的腦海里,袁隆平的形象總是定格為一位身穿白色襯衫,站在一望無際的稻田里辛苦勞作的老者。常年的躬身在田間地頭,他皮膚黝黑,與其說是一位科學家,倒不如說他更像是一個普通農民。
“禾下乘涼夢”,“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這是兩個多么宏大的設想,雜交水稻大面積畝產900公斤又是個什么樣的概念?這是世界上迄今尚無人登臨的一個高峰,也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帶領著中國專家迎戰(zhàn)世界糧食問題的一個新跨越。袁隆平曾直言,這條道路雖然是艱難的,但前途是光明的,苦就苦一點,出了產量更高的新品種,全中國、全世界人民都能解決溫飽問題,他心里高興,吃點苦沒關系。
袁隆平在講話時會有中英交雜的習慣,就像是吃多了雜交水稻,講中文后會自動翻譯,人們稱這是“袁氏幽默”,他還會講俄語,愛好體育,愛好音樂,考過空軍,像這樣一個多才多藝的“寶藏男孩”怎能不讓人敬佩!
2019年,陽光熾熱,土地溫暖。90歲高齡的袁隆平依舊在埋頭苦干,他希望自己再奮斗十年,讓全世界一半的稻田種上我們的雜交水稻。
這是每一位有良知的科學家身上所具備的品質,許許多多的科學家一生致力于科學研究,或許他們沒有千億的身家,卻甘愿把技術無償?shù)呢暙I給全人類,造福全人類。他們夜以繼日的工作,誰有功夫閑看云隱;他們精確地估量著生命的意義,誰有私心去計較生命的長短;他們在模糊的泥土上撿拾細小的沙粒,是這些美妙的晶瑩綻放開來,給了我們方向,使得世界更精彩。
我每天都在幻想自己何時才能發(fā)芽,茁壯成長,成為綠蔭,去感恩那些為我們無言付出的科學家。因為,我堅信自己可以不斷地向未來邁進,致敬新的時代!
2022袁隆平個人先進事跡篇3
身體的勞累還在其次,學術界權威的質疑與反對,使袁隆平承受著巨大的輿論壓力。當時學術界流行的經典遺傳學觀點認為,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許多不良的因子已經被淘汰,積累下來的多是優(yōu)良的因子,所以自交不會退化,雜交也不會產生優(yōu)勢,從而斷言搞雜交水稻沒有前途,甚至說研究雜交水稻是“對遺傳學的無知”。然而無論是科學道路上的挫折、失敗,還是人為的干擾、破壞,所有的磨難都無法動搖袁隆平執(zhí)著的夢想。他堅信實踐才是真正的權威,火熱的生命加上知識的力量能夠改變一切。
1966年,經過兩個春秋的艱苦試驗,對水稻雄性不育株有了較多的感性認識后,袁隆平把獲得的科學數(shù)據(jù)進行理性的分析整理,撰寫出首篇重要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在中國科學院出版的權威雜志《科學通訊》第4期發(fā)表。這篇論文的發(fā)表,標志著在國內開了雜交水稻研究的先河,這不僅是一個普通意義上的水稻育種課題的啟動,而且開創(chuàng)了一個劃時代的嶄新的研究領域。在隨后的30多年間,他在雜交水稻這個領域始終保持著世界領先地位,他的研究成果一個接一個,他創(chuàng)造的雜交水稻神話一個接一個。從1976年至1999年,我國累計推廣種植雜交水稻35億畝,增產稻谷3500億公斤,相當于解決了3500萬人口的吃飯問題,確保了我國以僅占世界7%的耕地,養(yǎng)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袁隆平用知識在中國古老的土地上,圓了華廈民族幾千年都在渴盼的夢想,寫下了一個震驚世界的神話。
1999年6月,“ 袁隆平農業(yè)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成立,昭示著高科技與資本的緊密結合,將促進經濟的快速發(fā)展。而對于科技與知識的力量,怕是鮮有人能比袁隆平有著更深切的認識了。
假設我們的超級稻大面積推廣時“1畝平均增產400斤,推廣1億畝每年就可以增產糧食400億斤,相當于目前國內一個中等省份一年的糧食總產量。而我搞超級稻研究,只需要國家1000萬元的投資。所以科技進步產生的效益是巨大的。那么,水稻畝產提高的潛力到底還有多大呢?我跟你講,潛力非常大。在理論上,水稻的光合作用對地表太陽能的利用率可以達到5%。目前全國水稻的平均畝產為800斤左右,只相當于利用光能的12%,通過科技進步,只要把光能利用率提高到理論水平的一半即25%左右,即意味著畝產翻番。我們的超級稻成功并推廣后,預計可使全國水稻平均畝產增至1200~1300斤?,F(xiàn)在我的學生們,年輕的一代的科研人員技術手段更先進了,開展分子水平的育種,效率更高。展望一下,達到3%的光能利用率是可能的,那時16億中國人的吃飯問題就解決了。
2022袁隆平個人先進事跡篇4
據(jù)老一輩說,真正重新吃飽飯,是在七十年代末,以前的稻子是高高的,風一吹就倒,換了矮水稻以后,糧食真是翻了出來。報紙上曾引述農民的話說:“我們吃飽飯,靠的是兩‘平’,袁隆平?!痹∑降乃灸蟽?yōu)2號,比以前的水稻單產增產20%,于1973年研究成功,1976年開始推廣。八十年代,國際組織給他的獎項多得像米粒一樣。中國有九億農民,他一個人,相當于干了兩億農民的活。有人預估,他的種子共創(chuàng)造效益5600億美元。假設其中分零頭給他,那么他的資產就會大致與世界首富卡洛斯·斯利姆·埃盧590億美元相當。
以史為鑒之七十年代:袁隆平——建國以來貢獻最大的農學家。
由于他做人老實本分,在那里,才華橫溢的袁隆平的職稱一直沒有提升,工資一直原地踏步,房子依舊窄小陰暗,向上爬的機會被他那些會拍領導馬屁的同事?lián)屪吡?。他唯一的幸運是研究水稻。這是大伙吃飯用的東西,屬于_中保護品種,他住的又偏遠,災難沒降臨到他頭上。
國際水稻研究所所長、印度前農業(yè)部長斯博士博士高度評價說:“我們把袁隆平先生稱為‘雜交水稻之父’,因為他的成就不僅是中國的驕傲,也是世界的驕傲,他的成就給人類帶來了福音?!?/p>
世界杰出的農業(yè)經濟學家唐·帕爾伯格寫了一部名著,叫《走向豐衣足食的世界》書中寫到“袁隆平為中國贏得了寶貴的時間,他增產的糧食實質上降低了人口增長率。他在農業(yè)科學的成就擊敗了饑餓的威脅。他正引導我們走向一個豐衣足食的世界?!?/p>
創(chuàng)新,是中國雜交水稻第一人;茶聯(lián)的集大成者在天撰聯(lián)“專注田疇,群生飽暖農夫志;雜交水稻,百世芳菲功德人?!?/p>
時刻關心人民,他解決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溫飽問題;
淡泊名利,如果他申請專利的話,或許他現(xiàn)在是中國最富有的人,可是他卻把專利無私地貢獻給國家;
對藝術的追求,他擅長小提琴,平時喜歡廣博群書;
簡樸,即使已經成為千萬富翁,他的生活依舊簡單;
熱愛生活,有自己的追求。
有部分民眾、學者和官員建議中國政府推薦袁隆平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他們認為:“消除貧窮與饑餓才是最好的和平,以袁隆平為中國乃至于世界糧食事業(yè)做出的巨大貢獻,完全有資格獲得諾貝爾和平獎?!?/p>
袁隆平先生從事雜交水稻研究已經半個世紀了,不畏艱難,甘于奉獻,嘔心瀝血,苦苦追求,為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做出了重大貢獻。先生的杰出成就不僅屬于中國,而且影響世界。在先生八十華誕到來之際,我謹向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祝愿,愿先生健康快樂,愿先生在水稻研究上不斷取得新的成果,愿先生的科研事業(yè)后繼有人,興旺發(fā)達。
袁隆平院士是中國雜交水稻事業(yè)的開創(chuàng)者,是當代神農。50多年來,您始終在農業(yè)科研第一線辛勤耕耘、不懈探索,為人類運用科技手段戰(zhàn)勝饑餓帶來綠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獲。您的卓越成就,不僅為解決中國人民的溫飽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貢獻,更為世界和平和社會進步樹立了豐碑。您是中國的驕傲,也是世界的驕傲。
您熱愛祖國、一心為民、造福人類的崇高品德,與中國共產黨肝膽相照、同心同德的思想風范,與時俱進、勇攀高峰的創(chuàng)新精神,不畏艱險、執(zhí)著追求的堅強意志,嚴以律己、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是當代中國人學習的楷模,更是新世紀呼喚的時代精神。
2022袁隆平個人先進事跡篇5
袁隆平,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世界公認“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股”,中國股市惟一的一支以人名為名的績優(yōu)股。然而,我們第一眼看見我們的這位校友,第一印象是:這個人太普通了,普通得有點兒像從某個山村里走出來的一個農民!你看他膚色是那么的黝黑,身材是那么的精瘦,皺紋是那么的深刻。
記得有一次,一家畫報刊登他的照片,編輯先生竟在照片下面給誤配了“農民獲得豐收后的喜悅”的文字。這雖然是出版界一個不大不小的事故,但也說明:袁隆平,他太像一個農民了。他走在大街上,的確是屬于很快會被淹沒在人海中的那種人。
“談雜交水稻”,這是袁隆平來母校為我們所作報告的題目。這個題目似乎也十分普通,沒有什么修辭的運用,更沒有任何學術的賣弄。但我們深深地知道,在這個看似普通的題目的背后,有著太多的不普通。
1978年,袁隆平和他一家7口,擠在兩間用木板從澡堂隔出的潮濕發(fā)霉的小屋里,還要不時承受“不安心教學,專想歪門邪道”的冷嘲熱諷。但就是在這種背景下,他的雜交水稻研究終于取得決定性成果。這一切,是普通人所能做到的嗎?
我們手捧著鮮花簇擁著袁隆平,并一齊涌向他主講的報告廳,我們如此熱情,一點也不比我們追逐心目中最紅的明星差。我們知道,我們也許并不能完全聽懂他所要講的“雜交水稻”,但我們會用我們的心去感悟大師所說的每一句話。
他開場的第一句話是:“我只是個普通人……”
夠了,我們哪怕聽懂的只有這一句話,就已經夠了!我們從袁隆平身上,懂得了平凡與偉大的關系。
這也是校友袁隆平給我們的最主要感受,的確這就夠了。
2022袁隆平個人先進事跡篇6
袁隆平,平頭小臉,其貌不揚。你想不到他是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而正是這個顯得有些平凡的老頭,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才華,在古老的土地上創(chuàng)造了非凡的奇跡——目前在我國,有一半的稻田里播種著他培育的雜交水稻,每年收獲的稻谷60%源自他培育的雜交水稻種子。
是怎樣的力量把一個人的命運緊緊聯(lián)系并且積極影響著16億人的命運呢?又是一種怎樣的力量促使著袁隆平年輕時違背母親的意愿作出自己的人生選擇?又是一種什么樣的力量促使他執(zhí)著于雜交水稻的研究而最終走向成功的呢?
“知識+汗水+機遇+靈感=成功”是他一生的縮寫
機遇只偏愛有準備的頭腦。從一棵天然雜交稻開始,袁隆平開創(chuàng)了水稻育種的新歷史。作為“雜交水稻之父”,他是中國的英雄,也是有著世界性貢獻的杰出科學家,他獲得的一系列國際獎勵可資證明。若回答“下個世紀誰來養(yǎng)活中國人”?沒有哪位科學家比袁隆平更有資格回答了。
關于超級雜交水稻,不善言辭的袁隆平有著講不完的故事。當別人問他成功的秘訣時,他以“知識+汗水+靈感+機遇”作了精辟的回答,并且還講了一個故事。
從“1953年到1966年,我在農校一邊教課,一邊做育種研究,每年都去農田選種。從野外選出表現(xiàn)優(yōu)異的植株,找回種子播種,看它第二年的表現(xiàn),這樣來篩選具有穩(wěn)定遺傳優(yōu)異性狀的品種,這稱為系統(tǒng)選育法,是常用的一種方法。1962年,我在一塊田里發(fā)現(xiàn)一株稻鶴立雞群,穗特別大,而且結實飽滿、整齊一致,我是有心人,沒有放過它。第二年我把它種下去,辛苦培育,滿懷希望有好的收獲,不料大失所望,再長出來的稻子高的高,矮的矮,穗子大小不一。這時候一般人感到失敗就放棄了,我坐在田埂上想為什么失敗了呢,我想到第一年選出的是一棵天然雜交種,不是純種,因此第二年遺傳性狀出現(xiàn)分離,而如果按照那棵原始株雜交種的產量來計算,畝產能達到1200斤,這在60年代是非常了不起的——我突發(fā)靈感,既然水稻有雜交優(yōu)勢,我為什么非要選育純種呢?從此我致力于雜交水稻育種?!?/p>
2022袁隆平個人先進事跡篇7
當今,農學院的老師只會“紙上談兵”,學農的學生不會下田種地的情況并不罕見。很多冠以碩士、博士、教授、博導名頭的學者,缺乏對常識、對社會、對國情的起碼了解,滿足于做一些外文翻譯和文字堆砌工作,偏激固執(zhí),信口開河,做了很多對社會發(fā)展并無多少益處的“空頭學問”。而袁隆平恰恰相反,他是田野里的科學家,田野就是他的實驗室?!拔也辉诩遥驮谠囼炋?;不在試驗田,就在去試驗田的路上。”這句袁隆平的名言足以讓很多埋在故紙堆里的“學問家”感到羞愧。實驗室和電腦前的工作,袁隆平認為也重要,但最重要的是“頂著太陽,趟著泥水,下田”。袁隆平告誡弟子:“書本里種不出超級稻,電腦里也敲不出超級稻,任何一項科研成果,都來自于深入細致的實干!”袁隆平用他的行動說明,知識分子只有走出書齋,走進社會;走出書本,走進實踐;走出自我,走進人民,才能在科學與生活的田野上大有作為。
袁隆平不是因循守舊、盲從的科學家。在強調自主創(chuàng)新的今天,中國科學界面臨著一場前所未有的考驗。盲目跟風、盜版抄襲、低水平重復成為中國科學界整體上缺乏創(chuàng)造性成果的硬傷所在。袁隆平曾說,硬要說雜交水稻的成功有什么秘訣的話,那其中的“第一秘訣”就是不囿于現(xiàn)存結論的創(chuàng)新思維。在袁隆平所處的年代,水稻方面的鴻儒大家有很多,但他們不敢也無法突破前人,最終沒有產生什么創(chuàng)新性成果。而袁隆平作為一名普通中專教師,卻對“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沒有雜種優(yōu)勢”的“金科玉律”提出質疑,根據(jù)實踐提出了相反的設想,開始了獨辟蹊徑的研究。“不迷信,不迷信書本,科學研究要敢于質疑,勇于創(chuàng)新”,袁隆平認為這是一名科學家的重要素質。鼓勵科學家獨立思考,大膽創(chuàng)新,特別要讓年輕人勇于實踐、敢于超越,應該成為我們今后科技創(chuàng)新努力的方向之一。
當今學界,浮躁、浮夸之風盛行,門派成見根深蒂固,為了評職稱、快出名,不少人甚至不惜剽竊,一些單位仍然論資排輩盛行。這些都阻礙了科學的發(fā)展、理論的創(chuàng)新以及中國整體科技實力的提升。而袁隆平是中國科學界一個難得的帥才,他不是一枝獨秀,而是用自己的火炬點燃了一片火炬。在他的帶領下,中國形成了一支高質量的雜交水稻的人才梯隊。上世紀,他曾把自己發(fā)現(xiàn)的野生稻資料無私地提供給各地的科研機構,從而大大推進了雜交水稻在全國的研究。他還把政府撥給的數(shù)千萬元資金奉獻出來,組織起全國的協(xié)作單位共同研究、共同分享。袁隆平的學生鄧華鳳根據(jù)老師的思路,歷經兩年使兩系法雜交水稻的設想變成現(xiàn)實。報獎時,鄧華鳳想在名單上把袁隆平排在第一的位置,袁隆平卻堅稱,不排第一、不排名,他本人不參與評獎,充分表現(xiàn)出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廣闊胸懷。
發(fā)掘和弘揚袁隆平的精神價值,在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今天具有重要意義。每一位科研工作者、每一位知識分子都應該以袁隆平為榜樣,耐住寂寞,集中精神,在自主創(chuàng)新的征途上奮力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