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院暑期社會實踐報告
大學生社會實踐相信上過大學的朋友都有所了解,就是讓學生在暑假期間從事一些有意義的活動或體驗,讓學生增強社會知識。在福利院參加暑假社會實踐后怎么寫實踐報告呢?以下有三篇范文可供參考:
1
白駒過隙,一轉眼,我們迎來了大學的第一個暑假。去年的這個時候,我們還是一個剛剛畢業(yè)的高中生,一張青澀的臉龐就這樣懵懵懂懂地敲開了大學的校門。這一年的時光里,不知何時,我們褪去了學弟學妹的無知,擔起了學長學姐的稱呼。來不及追憶大一的似水年華,來不及品讀大一的青澀無知,我們一頭鉆進了暑期社會實踐中來,就如這難遇的酷熱夏季悄然到來。
經過細密的前期安排聯系,七月六號,我們同青年志愿者隊伍經過輾轉乘車、步行,來到了福利院。這天正巧趕上省里相關部門的人員來訪,我們同其一同參觀了小朋友們平時的活動場所:廚房間、發(fā)泄室、心理室、閱讀室……由此可見小朋友們的活動頗豐。
因福利院臨時有其它活動安排,參與活動的小朋友人數并不多,僅是兩位。但是我們并沒有懈怠,打起十萬分精神,耐心細致地開始講課。其中一個小朋友天生聾啞,我們透過手勢與文字進行交流溝通,透過閱讀電腦屏幕上的ppt,他也能夠切實參與到我們的活動中來。另一個小朋友叫王強,曾是兔唇,經過治療,已漸好轉,很是活潑開朗地參加進活動中來。不時他們小伙伴倆還會透過手語和文字進行討論溝通。我們隊友們一同向他們講解邪教的危害、反邪教的常識,普及科學知識,最后的知識問答更是讓他們興奮激昂,用心踴躍地舉手搶答。作為獎勵,我們也準備了一些小禮品送給他們,燦爛的微笑甚是可愛。在簡單愉悅的環(huán)境下,小朋友們學到了反邪教的常識,我們也收獲到了快樂。
活動結尾,與福利院負責人交流了解到了他們的一些具體狀況,聾啞小朋友會被送進特殊學校,在書法與認字方面會有所側重。福利院的小朋友與在14歲之前都能夠透過相關合法途徑進行領養(yǎng)。至于教育學習,只要愿意,福利院會供他們上至大學。來福利院參加志愿服務的人很多,但也有一些志愿者質量不高,會導致小朋友的一些錯誤思想與行為。同時由于平時的志愿活動太多,小朋友們也有些許厭倦,參與度時常不高。
活動中與兩位小朋友的接觸中,隊友們也的確發(fā)現了一些問題,比如鐘愛手機電腦燈電子產品,只要看到手機就會喊著搶著要,所帶的禮品被看見了就會主動上前來拿等一系列問題。
福利院是一個特殊的群體,當然需要我們社會大群眾的關心與愛護,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來自健全家庭的我們擁有健康完好身體的我們需要的是以一種正常的、平等的、尊重的、適度的心態(tài)去對待他們,去理解他們真實的需要,以正確的方式關愛他們。正如我們會自然地俯下身子去與小朋友對話,溝通中正是需要心靈上的平等。平等不是一味的退讓,不是因為年齡、遭遇、家庭的差距而無原則地遷就。在他們犯錯時,依舊就應被嚴厲地指出,只有這樣才是真正的平等,真正的尊重,真正的對他們負責。
福利院、志愿者、整個社會就應教導他們以健全的人格、足夠的知識技能、良好的品德修養(yǎng)、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心靈上的依靠與慰藉。只有這樣,他們才不會因精神空虛、思想偏激、對社會悲觀消極等思想上的偏差而受到邪教蠱惑利用,才能遠離邪教,才能讓以前不幸的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2
今年暑假已經結束了,我又回到了校園,在暑假中,我利用業(yè)余時間參加到了實習中,在不斷地實習中得到了更好的進步。今年暑假我實習的地方是兒童福利院,這是一個不被關注的地方,很多的現實狀況導致我們一向以來對他們的存在不實十分的關心,但是他們是需要社會的幫忙的,我就應去幫忙他們!以下是我的個人實習報告總結:
一、實習目的
社會工作專業(yè)是指社會(政府或社會團體)以物質精神和服務等方式對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結構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進入正常的社會生活的個人與群體帶給幫忙,使他們回復社會生活潛力,協調社會互動關系,提高社會生活質量,增強社會福祉的專業(yè)方法。社會工作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yè),所以深入社會,把理論運用到實踐中成為本專業(yè)的重要課程之一。本次實習的目的有:
1、了解兒童福利院的組織結構
2、深入學齡兒童中了解他們的生存狀況
3、鞏固理論知識,鍛煉實際工作潛力,增強了社會工作的興趣和熱情
二、實習單位介紹
哈爾濱兒童福利院2001年建院,主要收養(yǎng)了一些生理殘疾、孤兒等失依兒童,并采取家庭寄養(yǎng)等社會化的方式,接納了許多失依兒童,給予他們生活以及教育幫忙。目前,其中兒童總數:170名。殘疾兒童:80名年齡段分別為:0-2歲,50名;8-17歲,35名;3-7歲,80多名,其中8-17歲為學齡兒童,3個高中生,十幾個初中生,其余的為小學生。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針對小學和初中的學生進行學習輔導,批改作業(yè),與他們聊天等,偶爾會接觸學前兒童,其余時間便是整理圖書。本文的報告主要圍繞與孩子們的工作展開。
三、實習資料與個人工作總結報告
我原本是帶著疑惑與好奇來到兒童福利院的,因為我們經歷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愿以償地進入這個
當是,我所經歷的,卻顛覆了我的一切。福利院工作人員給我們一些簡單的要求,不要打聽他們的身世,為院里的工作保密。他們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殘疾的孩子。有肢殘、侏儒、皮膚病、視聽障礙、發(fā)音不請,智力發(fā)育不全等原因,幼時被父母遺棄,或者失去監(jiān)護的失依兒童,生命以這種形式出現,讓我們去了解這個非正常社會化的孩子群體的生存狀況與精神生活。我最先接觸了是四五左右歲的學前兒童,學前兒童分為小中大班,較多的時間還是和學齡的兒童的接觸。在十天的實習中,我把他們的特點主要歸納為以下三點:
1、院里的孤獨與夢想
因為孩子很多,院方的管理人員往往沒有能夠叫出他們各自的名字,個性是對于那些內向而不愿交往的孩子。我不想他們成為無名氏,所以我見他們的第一天,在課程過后,我先告訴他們我的姓名,電話號碼,然后讓他們在一張紙上寫下自己的名字,第二天我就能夠記住他們了,我想這是對他們人格的尊重吧!也是和他們進一步接觸的方式吧!福利院是一種封閉式的管理,除了學校上課的時間,他們便是呆在院里,很少出門,偶爾有大孩子去打籃球,他們很少有機會接觸外面的世界。他們在福利院,一般狀況下是斷然不準出去的?我問過他們,他們說偶爾有機會帶他們出去玩,大一點的孩子對哈爾
濱還是很熟悉的。我們發(fā)現他們的理想也是繽紛漂亮的,我問過他們以后想干什么,他們有想當老師的,翻譯家的等。有的孩子,學習很認真,我告訴他們學習之改變自己的很好的出路。當然青春期的叛逆與煩惱,來不及讓他們想太多以后的事情。
2、他們大部分熱情而脆弱
學前的兒童有專門的幼兒老師,上午和下午都由那些受到專業(yè)訓練的老師帶領做活動,唱歌,跳舞,學詩等等,她們都是年輕的而有活力的女孩子,所以這個院里的活力,很大一部分來自于她們,這是院方的明智之處。中午由老師帶領著就餐,其余時間由生活老師帶領,在寢室休息。遇到我們這些陌生人,他們卻一點也不怕生,就湊到你的身邊,熱情叫
3、他們是與別的兒童一樣,是天使,卻是有點憂傷的天使
他們不是想像中那種封閉的古怪的孩子,他們也充滿這陽光與朝氣,會依依呀呀學語,遇到一個陌生人會帶著好奇心來打量著,只是會讓人心酸得看到,他們會叫食堂的叔叔為
他們也很關注社會中的流行,我清楚地記得,在一次聽寫漢字的過程中,我報出
姐妹班的關系,大一點的孩子照顧一二年級的孩子,這讓我很感動。
只是,有時候,在學習過程中有不耐煩、不合作的傾向,會發(fā)呆,憂郁的面孔,讓人疼惜地想,他們也會有心事呀!有一天,一個孩子突然問我,
四、實習體會
十天時間很快結束了,我想,我來到福利院之前,是帶著好奇的眼光來看待這個為外界所不知的地方的,走的時候我才發(fā)現,其實,自己一向是一個以感情介入其中的人,即使寫這個實習報告的時候,我還是如此。對他們的關照,也讓我重新審視了一下自身的成長過程,我以前的煩惱,他們也會有,當然,也許回會有我所沒有經歷的苦難或者傷
感,但我一向相信,他們,必須會健康地成長的,也會長大,談戀愛,上大學,找工作,成家立業(yè),成為千萬普通人中間的一位。我相信的!
以上是我的實習工作總結,透過這次實習,我明白了,我們的兒童需要更多的關懷和幫忙,我們不能夠這樣下去了,即使是殘疾兒童,也是需要更多的關愛才能夠讓他們快樂的生活下去。我已經是這樣了,我能夠自己做的更好了,在不斷的發(fā)展中得到更好的進步。這次實習給我的觸動很大,我相信我會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記住這一次實習,在我畢業(yè)后為社會的發(fā)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3
一、實踐目的
社會工作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yè),所以深入社會,把理論運用到實踐中成為本專業(yè)的重要課程之一。本次實踐的目的有:
1.深入了解他們的生存狀況;
2.鍛煉實際工作潛力,增強了社會工作的興趣和熱情;
二、實踐單位介紹
永康市社會福利院主要經營:"三無"對象托養(yǎng),自費老人寄養(yǎng)等產品。
三、實踐資料與個人體會
我明白中學生社會實踐是引導我們大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投身社會的良好形式;是培養(yǎng)鍛煉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養(yǎng)性,樹立服務社會的思想的有效途徑。透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有助于我們在校中學生更新觀念,吸收新的思想與知識。近半個多月的社會實踐,一晃而過,卻讓我從中領悟到了很多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將讓我終生受用。社會實踐加深了我與社會各階層人的感情,拉近了我與社會的距離,也讓自己
在社會實踐中。開拓了視野,增長了才干,進一步明確了我們青年學生的成材之路與肩負的歷史使命。社會才是學習和受教育的大課堂,在那片廣闊的天地里,我們的人生價值得到了體現,為將來更加激烈的競爭打下了更為堅實的基礎。我在實踐中得到許多的感悟!
在這次實踐中,讓我很有感觸的一點就人際交往方面,大家都明白社會上人際交往十分復雜,但是具體多么復雜,我想也很難說清楚,只有經歷了才能了解.才能有深刻的感受,大家為了工作走到一齊,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個性,要跟他們處理好關系得需要許多技巧,就看你怎樣把握了.我想說的一點就是,在交際中,既然我們不能改變一些東西,那我們就學著適應它.如果還不行,那就改變一下適應它的方法。讓我在這次社會實踐中掌握了很多東西,最重要的就是使我在待人接物、如何處理好人際關系這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同時在這次實踐中使我深深體會到我們務必在工作中勤于動手慢慢琢磨,不斷學習不斷積累。
在福利院里我接觸的有各類人,福利院了的老人,孤兒,各個崗位上的工作人員。去的第一天,我買了新鮮的葡萄和香蕉送給老人吃,但是有一點我欠思考了,有些老人患有糖尿病,不能吃太甜的東西,所以我就把水果拿給那些孩子了。從這點小事中,我明白了做事真的要全方面思考,要為對方切實思考。
思考到那些老人在福利院里很孤單,我就每一天上午陪老人們聊聊天,剪剪指甲,我講我們這一代所經歷的事,而那些老人們說說他們那個年代的艱辛。最讓我感動的是,一個老人講了他和他的老伴從相知相識,相愛,但最終他的老伴因病去世離他而去。他們間的點點滴滴是那么的感人,我的眼不禁模糊了。在和老人們相處的這段時間里,他們讓我懂得了很多,我學習了很多。
而每一天下午我是在陪伴孩子們度過的,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針對小學和初中的學生進行學習輔導,批改作業(yè),與他們聊天等,接觸學前兒童,其余時間便是整理圖書。在他們空余的時間里我和他們玩玩游戲,聽聽歌,教他們一些簡單的英語。雖然孩子們有時很頑皮,常常搗亂,但每每想到他們自小無父無母,卻能如此堅強的走下去,也就有耐心和他們相處下去了。
福利院工作人員給我一些簡單的要求,不要打聽他們的身世,為院里的工作保密。我也一向遵從。他們不是想像中那種封閉的古怪的孩子,他們也充滿這陽光與朝氣,會依依呀呀學語,遇到一個陌生人會帶著好奇心來打量著,只是會讓人心酸得看到,他們會叫食堂的叔叔為“爸爸”,看見經常來看望他們是的好心人為“媽媽”。每次見到我,他們卻一點也不怕生,就湊到你的身邊,熱情叫“姐姐”,我最為感動是,他們都及其期望他們的擁抱,哪怕是牽手,也能夠讓他們開心。往往,他們會莫名其妙地哭起來,僅僅只是引起別人的注意而已。老師的稍微的批評,他們也會放在心里。其實,簡單地說,就是需要他人的關注。
他們之間也是像一般孩子那樣開玩笑,聊天,講學校里的事情,不是那種冷冰冰的關系,他們多像兄弟姐妹班的關系,大一點的孩子照顧一二年級的孩子,這讓我很感動。只是,有時候,在學習過程中有不耐煩、不合作的傾向,會發(fā)呆,憂郁的面孔,讓人疼惜地想,他們也會有心事呀!有一天,一個孩子突然問我,“姐姐,為什么人會死?”我當時就震住了,那么小的孩子,怎樣會思考這樣深奧而沒有答案的悲觀的問題,我自己明白,人一旦思考了生與死的問題,他似乎就成熟了,也就多了對有關自己生命的思考。我對她說了很多,記得最清楚的一句就是“有生就有死呀”,其實這句話里本身就包含了悲觀的意味。我該怎樣給一個十來歲的孩子講生死的問題呢?他們也有對我們的難言之隱、排斥性的冷漠,然而當他們真正把生活中的問題暴露在我們面前時,許多時候我們難以理解、難以正確分析。
福利院里的人都說我這個姑娘心底真好,不怕臟不怕累。但是我最佩服的是那位醫(yī)務室里的醫(yī)生,當我明白她同時是副院長時,我很心里對他很不屑,心想這肯定又是靠父母的關系才坐到副院長這個位置的。但是經過經過幾天她的帶領和相處,我才發(fā)現我錯了。她是個孤兒,從小在這個福利院長大,當她在本市的衛(wèi)校完成學業(yè)后,她就立馬回到福利院工作,回報福
利院。我想像她這樣才是真真的回報社會。當然,回到福利院工作的人也很多,他們都覺得自己生活成長的機會是福利院和社會給他們的,他們有職責和義務回報福利院和社會。這讓我想到了一句話: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
8月1日,是我社會實踐的最后一天,這天院長同意讓一些行動還較方便的老人和年齡較大的孩子們在一齊,我們坐在講笑話、玩游戲......天真的笑聲彌漫整個福利院。我真期望他們能永遠像此刻一樣快樂,真期望微笑能永遠駐留在他們心間。下午就要離開了,心中很不舍,在這十幾天的相處里,不管是和老人,孩子還是工作人員,我們都建立了友好的感情。短短的暑期社會實踐就這樣結束了,從中我僅收獲了快樂,也鍛煉了潛力。傳揚社會關愛精神,關心社會弱勢群體,我用自己的努力為這次實踐畫上了圓滿的句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我們應關注孤殘兒童,關心社會福利事業(yè)。讓我們攜起手共同關愛弱勢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