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實用范文 > 個人寫作 > 反思 > 搭船的鳥教育教學反思

搭船的鳥教育教學反思

時間: 曉芬0 分享

搭船的鳥教育教學反思5篇

教學反思是一種反饋和評估的機制,讓教師能夠了解學生對教學的反應和理解情況。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搭船的鳥教育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學習。

搭船的鳥教育教學反思

搭船的鳥教育教學反思(精選篇1)

三年級語文搭船的鳥教學反思1文章以“搭船的鳥”為題,“搭”是“乘、坐”的意思,“搭船”即“順便乘坐船”。一個“搭”字使鳥兒具有了靈性,體現(xiàn)了鳥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諧。我也正是抓住了這個字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理解“搭”字在課題中的含義,感受題目所蘊含的深意。在這里我喊了兩位學生回答“搭”意思,他們也都說出是“順便乘、坐”的意思,但是后面從“這個題目你感受到了什么?”孩子們回答的都是“這是只可愛、聰明的小鳥”。因為不是我要的答案,所以我沒有說什么就讓孩子坐下了。在這里我應該進行適當?shù)脑u價,把問題留給學生,讓他們學完課文后自己判斷。

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讓學生圍繞“細致觀察”進行學習。先初步感知“作者對那些事物進行了細致的觀察?”第一自然段中作者留心觀察了旅途中的環(huán)境,第二、四自然段作者觀察了翠鳥的外形以及翠鳥捕魚時的動作。

接下來重點教學第二、四自然段,學習作者觀察的方法,感受作者觀察的細致入微。在學習翠鳥的“外形”時,首先學生帶著“翠鳥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的問題自讀思考。我叫了幾個學生來談,其實應該學生小組內交流討論,讓每個學生都切實開動腦筋思考問題,讓學習真正發(fā)生。小組內交流討論后再由小組代表匯報。今后的教學中要做到真正關注學生學習。我進行小結后引導學生邊讀第二自然段邊想象畫面,并出示翠鳥圖片進行觀察,說一說翠鳥的樣子,感受翠鳥外貌的`美麗,體會“我”觀察的細致。學習作者從整體到部分并把每一部分觀察得清清楚楚的方法。然后,出示鸚鵡圖片說一說樣子,給予孩子扶手進行寫一寫。這個地方因為太害怕孩子們寫不出來,給與的提示過多,反而限制了孩子們思維。今后應該放手給學生,把更多的學習空間、學習時間給學生。

本節(jié)課重點學習了觀察翠鳥的外形,在學習翠鳥捕魚時的動作時,進行了簡單處理,聚焦動詞,觀看翠鳥捕魚視頻。繼而引導學生體會觀察事物不僅僅要用眼睛看、用耳朵聽、還要用心去感受。

在今后的教學中需要注意:

一、讓學生讀課題后提出自己的疑惑,明確想學的內容,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欲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二、通過抓重點詞語,詞語的替換,豐富學生的詞匯量,體會作者用詞是經過反復推敲的。

三、提出問題要全班討論,讓學習真正發(fā)生。四、課堂上要多讀書,多有感情地朗讀和精心的默讀。對學生的評價方面還需要下功夫,力求讓自己的教學更上新臺階。

三年級語文搭船的鳥教學反思2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是理解課文內容的重要方法。在講《搭船的鳥》這一課時,對生詞的理解我運用了以下幾種方法。

一、看圖理解

由于我們生活在離河、海拔遠的地方,很多孩子對船比較陌生,沒有親眼見過船,對船艙、船篷、蓑衣櫓不理解,我就通過看圖,指著圖說明船各部分的名字。

二、結合上下文理解

上述幾個生詞除了看圖之外,我也借助了上下文幫孩子們理解,如:“我們坐在船艙里”通過“我們坐在”學生知道在圖中找“我們”坐的地方是船艙?!坝挈c打在船篷上”通過雨點打在,說明船篷是遮在我們頭上的頂,從圖中很快找到船篷,“蓑衣”“櫓”也是一樣的道理。

三、聯(lián)系生活理解詞語

如第四自然段中的“銜”和“吞”,我就是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來理解的。有的孩子見叼著的樣子,并用表演來說明?!巴獭弊?,有的學生舉例為嚼就咽下去。

當然對詞語的理解方法還有很多,如:換詞,查字典等,我們應根據不同的情況,選用不同的方法。

搭船的鳥教育教學反思(精選篇2)

1、學生課前搜集資料,鍛煉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

學生課前預習課文,對課文有了一些了解,在家長的幫助下,通過查找相關、了解知識,這樣可以加深孩子們對課文的理解。長此以往來培養(yǎng)孩子們對不熟悉的知識的查找習慣。在此,也希望家長朋友陪同孩子走好這段不熟悉的查找之路。(在家讀熟,課上才能很好地介紹給同學們。)

2、通過看圖,(重點詞語)幫助理解、背誦

通過看圖片,大部分孩子們能用自己的`話,說出翠鳥的樣子:紅色的長嘴,翠綠的羽毛,翅膀帶有一些藍色,比鸚鵡還漂亮。在此基礎之上,指導孩子記憶背誦,效果不錯。同時,也幫助孩子們理解著去記憶翠鳥的外貌特點,長久效果大大高于死記硬背。通過動詞(飛、沖、吞),使孩子們理解翠鳥捕魚之敏捷。

3、開動腦筋,發(fā)表看法

當你看到這樣一只動作敏捷的捕魚小鳥時,你會對它說些什么呢?好些孩子說出:翠鳥,你真了不起!也有孩子(白子陽)希望自己能和翠鳥一起去捕魚吃。我班幽默大王兼馬虎大王(春陽)說:"老師,我想提醒翠鳥吃魚時,別讓魚刺扎著了。”

但這節(jié)課仍然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學完課文后,應結合綜合訓練三中的學做資料卡片,讓學生從課文中提取整理信息制作資料卡。

搭船的鳥教育教學反思(精選篇3)

《搭船的鳥》是一篇精讀課文。作者用淺近、樸素而又清新的語言,寫了我和母親坐船到鄉(xiāng)下,看到一只美麗的翠鳥在船上捕魚的情景,教育學生在大自然中要有一雙會觀察的眼睛,要有一顆愛大自然的心靈,要有一份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一、教學效果

本節(jié)課圍繞著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一些效果:

1、對比朗讀,感悟翠鳥動作之敏捷。

三年級教學中,如何讓學生體會動詞的精妙,其中一個好方法就是比較法。在學習翠鳥捕魚這段時,為了讓學生能夠感受到翠鳥捕魚時動作的敏捷、靈動。我先讓學生找出翠鳥捕魚時的動態(tài):“一下子沖進水里”“沒一會兒,它又飛出來了,銜著”“一口把小魚吞了下去”,然后課件展示翠鳥捕魚時的動作,最后又找了幾名同學扮成翠鳥做捕魚的動作,一次又一次的朗讀,其中“一下子”“沒一會”表現(xiàn)了翠鳥飛行速度之快。像這樣表示時間短的詞語還有,如:“馬上”“突然”“立刻”等,豐富了學生的詞匯。這樣,學生就能走進了文本,與文本就有了近距離的對話!

2、聯(lián)系生活理解詞語

三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是理解課文內容的重要方法。如第四自然段中的“銜”和“吞”,我就是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來理解的。上課時,我讓學生上臺表演這幾個動詞,同時出示圖片,引發(fā)學生回憶:小燕子銜著泥筑巢;小弟弟生病吞藥片;同時翠鳥能夠“銜”著魚,體現(xiàn)了翠鳥捕魚的技術很高。通過聯(lián)系實際理解詞語,讓學生理解了作者用詞的巧妙。

二、成功之處

回顧整堂課文,我認為比較成功的一處是:讀寫訓練落到實處。

讀寫結合是教學中必須注意的,三年級孩子已經開始習作了,教師要抓住一切機會,訓練學生的習作。在課文第二自然段主要寫翠鳥美麗的外形。是屬于靜態(tài)描寫;而第四自然段主要寫翠鳥捕魚那敏捷的動作,是動態(tài)描寫,這樣動靜結合,就把翠鳥寫活了,猶如身臨其境。教學到此,我話鋒一轉,這樣的方法我們也會,同學們試著運用這個方法,寫一寫你熟悉的動物。這樣讀寫結合,學生習作就不會感到困難了。

三、不足之處

回顧課堂,也有不足之處。在教學中,由于學生的知識缺乏,對于“櫓、船蓬、蓑衣”這些詞語的理解不到位,我在備課時沒有對這些問題進行預設,在教學時,學生提出來后,也沒有及時通過多媒體給學生看圖片,給予直觀的了解。

四、改進措施

上完課,我覺得在今后教學中,可以采取以下改進措施:

抓住課文第二自然段中的總分關系,對學生進行總分習作訓練,總分關系是學生習作中經常會用到,教學中要用小組長和組員的關系,來說明總寫和分寫的關系,并要求練習。

搭船的鳥教育教學反思(精選篇4)

《搭船的鳥》講的是作者和母親乘船去外祖父家的途中,雨過天晴之后,作者發(fā)現(xiàn)船舷上有一只漂亮的鳥,他仔細的觀察鳥,發(fā)現(xiàn)鳥是搭了他們的船在捕魚吃,在母親的告知后知道了那是一只翠鳥。

我第一課時上的比較成功,第一課時我主要的目的就是認生字,讀書課文,并且明白課文講的是一件什么事。朝著三個目標的方向,我安排的教學內容很適當,先讓學生自讀課文,再小組內讀,最后指名在全班讀,經過這么幾次的讀,大多數(shù)的同學基本上能讀熟了,再讓他們認讀生字,并且離開課文內容和詞語意境去認生字,鞏固的更好,最后的時候,小組討論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一部分學生直接說到了要保護動物,保護鳥類等,還有一些同學說的很好,把課文內容很好的說了出來,有一些話說的不完整,在我的引導和幫助下可以說的很好。

在第二課時,理解課文內容時,我吸取了上次課的經驗教訓,嚴格控制自己的語言,我發(fā)現(xiàn)更多的讓學生去說可以說的更好,課堂的效果更好,學生的積極性更高了,我不在把內容說的深了,不把問題問得深了,我把自己當做二年級的孩子,和他們共同去探討問題,和他們融在一起。

我漸漸地明白了,其實一堂好課,不在于教師教了多少,而是在于學生學了多少,發(fā)現(xiàn)了多少,真正的領悟到了多少,我會更加努力,進步,去了解孩子的認識情況,把課上的更好,讓學生理解的更好。

搭船的鳥教育教學反思(精選篇5)

《搭船的鳥》是部編版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習作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是一個習作單元,也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習作單元。本單元語文要素是“體會作者是怎樣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作要求是“仔細觀察,把觀察所得寫下來。”力圖引導學生留心觀察周圍的人、事、物、景。積累生活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體會細致觀察的好處,逐步養(yǎng)成觀察的習慣。

教學本課時,我先讓學生閱讀導讀頁,明確學習目標,然后整體把握課文內容,了解我觀察了哪些事物和場景。接著通過重點段落體會我觀察的細致。進而回歸整體,體會留心觀察的好處。中間進行觀察實踐,引導學生學習表達,記錄觀察所得,進行習作小練筆,讓學生把想法落實到紙上,筆尖觸碰紙張,讓孩子收獲更多的美妙。

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我緊緊圍繞目標,可取之處有以下幾方面:

1、復習閱讀導讀頁,做到目標明確

在進入新課前,首先帶領學生閱讀導讀頁,觀察導讀頁的圖畫,閱讀導讀頁上羅丹的名言和下面的語文要素,使學生明白這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單元——習作單元,目標指向習作,學習的重點是“留心觀察”,“仔細觀察”,做到每個孩子心中目標明確,因為這是孩子們第一次接觸習作單元,應該讓孩子清楚特殊單元的不同的功能。這個主要在第一課時進行,第二課時主要復習導讀頁內容,導入新課。

2、整體把握內容,體會觀察的細致,提煉觀察方法

在此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我引導學生閱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的基礎上,梳理“我”觀察了哪些事物和場景?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定讓學生能抓住主要信息通過品讀描寫雨聲“沙啦沙啦”和船夫用力搖櫓,發(fā)現(xiàn)觀察不僅可以用眼睛看,還可以用耳朵聽,這里學到一個觀察的小妙招——從不同角度觀察。

課文第二、四自然段集中體現(xiàn)了“我”觀察的細致,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我直接聚焦二、四自然段。第二自然段教學。首先,了解“我”對翠鳥外貌的觀察。我先讓學生帶著“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鳥”這樣的問題思考,引導學生學生交流,使學生了解翠鳥的外形顏色鮮艷。通過比較“一些藍色”能否去掉,發(fā)現(xiàn)作者觀察的細致,同時繼續(xù)追問“觀察真仔細,那是不是都寫出來呢?”讓學生感受到描寫外形不是面面俱到,而是要“抓住特點”,從而發(fā)現(xiàn)習作的第二個小妙招——細致觀察,抓住特點。

第四自然段的教學。讓學生在朗讀中發(fā)現(xiàn),動詞“沖”“飛”“銜”“吞”“一下子”“不一會兒”等的用詞之妙。接下來讓學生帶著動作邊讀邊想象畫面,想象自己看到的翠鳥捕魚的情形。從而感受描寫動作時用詞的準確。

2、學以致用,體現(xiàn)習作單元功能

本單元是一個習作單元,一定要體現(xiàn)它的習作指導功能,所以本節(jié)課安排了兩次目標不同,層次不同的小練筆。在學習了作者觀察翠鳥外形美麗之后,安排了第一次小練筆——觀察大公雞,讓學生小試身手。

在學習了翠鳥捕魚的情景后,讓學生觀察青蛙捕食的視頻,試著描述青蛙捕食的過程。在學生看視頻前先提示學生聚精會神觀察,找到視頻中青蛙的動作,提煉出動詞按順序板書出來,然后引導學生開始動筆寫,再展示。這樣使訓練更有層次,更便于學生上手。

4、回歸整體,體會留心觀察的好處

學完了全文,我又引導學生回歸課本整體,感受留心觀察的好處,一次平平常常的旅行,巧遇一只翠鳥,因為作者的留心觀察,一切就變得有趣起來:船里聽雨有趣,觀察翠鳥鮮艷的外形有趣,觀察翠鳥捕魚更有趣,引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積累習作素材,完成觀察記錄單,為完成本單元的習作訓練做好鋪墊。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邊讀邊悟,既讓學生體會留心生活的好處,也引導學生學習運用語言文字去描述觀察到的事物特點,從而實現(xiàn)語文課程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tǒng)一。

當然這節(jié)課也還有一些不足之處,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進一步明確到備課時不只是要備教材,還應該備學生,力求讓自己的教學更上新臺階。

1990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