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老師的教學反思
音樂課以教師為中心的多,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少。在我們的音樂課里,很多教師不是笑臉相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幾乎坐在琴凳上不挪窩、指手劃腳,不管學生學得如何,只顧按照已備的教案、時光表灌之。下面,小編在這給大家?guī)硪魳防蠋煹慕虒W反思,歡迎大家借鑒參考!
音樂老師的教學反思1
一、課堂音樂教學中的“音樂”含量過低
音樂課類似文學課,語言文字解說的多,提及音樂語言、挖掘藝術情感的少。在我所聽到的音樂課里,這種狀況不在少數(shù),尤其是欣賞課。有些老師的課,他們講得多,要學生用心聆聽的少;把自我對音樂的理解傾其所有,非講個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給學生去思考、去領悟、用音樂去激發(fā)想象的少;用語言表達的多,用情感體驗的少。因此,在一些老師的教學中,語言多,音樂少,全然沒有了音樂的我,也沒有了“音樂作品是要悟的”這個道理了。這樣的結果只會是,學生的音樂作品積累少,對音樂的感悟淺薄,最終是對音樂課沒了熱情。我們坦言,講文學我們比但是語文老師(就普通而言),講解數(shù)理也非我們所長,為何不發(fā)揮我們音樂教師的優(yōu)勢呢?
音樂課即唱歌課,但僅僅唱會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他們在課堂的相當一部分時光里(課的后半部分)唱歌卻是“老太婆念經,有口無心”。既不用心,何來之味、又何來之情,更何從談感!音樂課里的歌不好聽、不夠味,那當然會到課外去找。找他們處認為好聽、夠味的歌來唱,還工工整整地把它們抄在精心挑選的小本本里,裝在兜里,并引以為豪。
音樂課即技能課,枯燥乏味、機械訓練的多,興趣激發(fā)、情感抒發(fā)的少。我們的一些教師片面地理解了技能,過于偏重技能,使得我們的中小學音樂課成了音樂基本功訓練課,把音樂當作機械的技能去訓練,把中小學生當作音樂專業(yè)的學生來訓練。這樣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許在一段時光里,一部分學生會有一些效果,但卻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絕大部分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甚至磨滅。實際上這樣的音樂學習與課堂教學,從根本扭曲了音樂作為人類情感藝術、精神火花的本性,也背棄了“國民音樂教育”的初衷,是與音樂教育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馳的。
二、課堂音樂教學中的“教師”定位失衡
音樂課以教師為中心的多,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少。在我們的音樂課里,很多教師不是笑臉相迎,在教學過程中,教
師幾乎坐在琴凳上不挪窩、指手劃腳,不管學生學得如何,只顧按照已備的教案、時光表灌之。學生回答問題順我者表揚、逆我者斥之并不少見……這樣的課堂教學,是一個不平等的教與受的關系,從未把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從來只把學生當成知識的理解器,教師絕對是主宰而非主導,學生是完全被動的。這樣的音樂課學生哪來的情、哪來的興趣?也就無從說“我喜歡音樂課”了。
教師做夠做足“教”字這篇文章的多,創(chuàng)設良好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體驗的功夫不足。我聽過少的音樂課,也看過很多老師的教案,總發(fā)現(xiàn)我們的教師在構思一堂課伊始直到完成教案及教學全過程,他們經常在思考的是我該怎樣做、怎樣教,很少思考學生怎樣來學、怎樣來體驗。一些教案連教師說的每一句話都有了,惟獨沒有“這時學生該干什么、此時學生會出現(xiàn)什么”。他們只想課堂45分鐘我該怎樣安排,卻沒想到作為“教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雙向互動過程”。音樂學習本身是一個復雜多樣的變體,神經質的信息輸入不是單一的,就應包括聽覺、視覺、運動覺全方位的。而這種信息的輸入,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學習者的主動參與、用心體驗,那“學”的過程、“學”的結果就想而知了。
把教師的意志強加給學生的多,聆聽學生心聲、把握學生心智、愿意做深切朋友有少。“老師的疾話對的”、“我是老師,學生就應聽老師的話”,恐怕是我們很多老師常有的心態(tài)和所說的話。因此,許多教師挖好一個個的陷阱讓學生一個個往里跳的事總是很樂意去做的。比如說:“對不對?“對”“好聽不好聽?”等等。盡管老師自我都覺得剩余,有時還顯得底氣不足,但總是樂此不疲。
三、課堂音樂教學中的“教材”定位過高過死
教材是教學之本,依教材上課“沒商量”。我們國家的教材建設已有了長足的進步。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首先打破
了全國一綱一本的格局而出現(xiàn)了一綱多本、多綱多本,這對于拓展貼合各地不一樣的人文環(huán)境、不一樣教育水平和與社會發(fā)展相吻合的教材空間,構成新的教學格局起到了用心的作用。但畢竟人們的國家太大了,地域廣闊、人口眾多、經濟發(fā)展又是如此的不平衡,要用幾套教材來作“教學之本”,實在是勉為其難。。就從我們浙江省新編的“九年義務教育教材”來說,這套教材八十年代未開始編,九一年開始在部分地區(qū)實驗使用,九三年在全省推廣使用。編寫這套教材最初的定位是“較發(fā)達的農村地區(qū)”使用,這從九十年代初全國經濟發(fā)展的勢態(tài)看浙江省的經濟發(fā)展地位,無疑是準確的??蓡栴}是,僅從一個面積不大、人文背景相對單純、經濟結構跨度也不是很大的浙江省,其經濟水平的差異也是顯面易見的。經濟發(fā)展的不平衡,必定還來教育文化的差異??晌覀兪褂媒y(tǒng)一教材,就是對這種事實上存在的差異視而不見,這與教育學的基本大批量是相悖的。
另外,一本教材從編寫到使用的周期很長,對教材重新作出修訂則所需的時光更長。在現(xiàn)今知識爆炸、社會發(fā)展和經濟增長日新月異的時代,人們的價值觀、道德面、人生觀、美學觀無不時時處處都在變化著,而唯有我們的教材不變,要學生唱的歌曲不變。這怎樣可能讓學生對我們的音樂感興趣,對我們所唱的歌感興趣?
音樂老師的教學反思2
小學音樂課教學是小學基礎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為了提高民族的音樂文化素質。音樂教育不但能夠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鑒賞力、表現(xiàn)力和創(chuàng)造力,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良的品德和情操,還能使他們的智力得到發(fā)展,非智力因素得到提高。同時,能夠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地發(fā)展。
我在教學中一向認為,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是相互滲透,相互結合,相互促進的。所以,凡是小學階段所開設的課程,只有課程設置節(jié)次的多少之別,并無正副課之分。只要是學校分配的課程,都得無條件的完成任務。
總之,音樂教育不僅僅具有輔助、強化德育和智育的功能,還具有德育和智育所不能替代的獨具的教育功能。音樂教育對于培養(yǎng)學生德智體全面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包括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兩大方面,結合我校音樂課教學設備和學生的音樂基礎,實際上現(xiàn)階段我們主要以歌唱課為主。我的具體做法是:
一、指導學生熟讀歌詞。
在進行完歌曲范唱以后,可指導學生用比較標準、流利的普通話進行朗誦歌詞,要注意咬字、吐字的準確度和清晰度,要求字正腔圓。同時根據(jù)歌詞的資料向學生進行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引導學生理解歌曲的情緒。
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出現(xiàn)如“親切地”、“歡快地”、“深情地”、“熱烈地”、“莊嚴地”等等歌曲情緒,可讓學生結合歌詞含義,在歌唱時力求處理的恰到好處。
三、讀譜訓練。
在識譜時先給學生標準音,即歌曲的調號。當學生按標準音唱有必須的困難時可進行音階訓練。由于學生音域窄,確實難以到達標準音時能夠適當降調,并鼓勵學生要經常練習音階,到達拓寬自我音域的目的。
四、教唱歌詞。
這一步是前四步的綜合訓練。首先教師應泛唱二至三遍讓學生視聽,對于較長或難度較大的樂句能夠先分小節(jié)教唱在連接起來唱,以至圓滿完成全部教唱。在學生對本歌曲沒有完全學會之前不能讓學生練唱,因為學生自我識譜潛力有限,一旦個別樂句唱錯,則難以糾正。
此外,根據(jù)不一樣年齡段所掌握方法的區(qū)別,我采用以下幾種教學法,教學效果顯著。
1、對于一、二年級學生來說,自制力差,但動感極強,于是我采用“律動教學法”,即將每節(jié)所學歌曲以律動的形式來進行,這樣即省時又省力,還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用心性。
2、對于三、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了必須的自制力,但識譜潛力較差,我采用“聽唱教學法”,即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聽力,在反復視聽的過程中來完成教學任務,效果不錯。
以上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的點滴體會,真切的期望能有更多的學生來喜愛音樂,熱愛藝術。
音樂老師的教學反思3
音樂是藝術,而音樂教學更是藝術教學中的藝術。音樂反思性教學則是指運用教育教學的有關理論,對課堂教學的教育理念、教學設計、教學資料、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科學的分析和思考,從中歸納出成敗得失,為不斷優(yōu)化后續(xù)教學帶給重要的條件。因為吸取教訓,能更好地促進教學資料的選取、組合、調整;教學目標的設計、達成;教學策略的合理、優(yōu)化,才能使課后的反思性真正起到反思、調整、改善后續(xù)教學的用心作用,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效能,不斷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和音樂審美潛力。所以每學期對自我的一次教學反思是很有必要的。那么,音樂教學就應從那些方面進行反思,反思后又該如何提高自我的教學潛力呢?
一、把握學生心理特征,從而對課堂紀律進行調控。
狀況:在低年級的音樂課堂上,前幾十分鐘,同學們的配合還是相當不錯,但是很快課堂就出現(xiàn)難以收拾的“熱鬧”。
反思:本學期,我主要是從事低年級的教學。記得在第一節(jié)音樂課的時候,因為我并沒有很好了解6-8歲兒童的心理特征,在上課前15分鐘還沒有進入主題,使課堂出現(xiàn)鬧哄哄的狀況,當時我只會發(fā)脾氣,所以最后使得學生和教師也出現(xiàn)比較僵的狀況。這樣一來,學生對老師的好感也消失,同時也影響到老師的教學質量。之后我查閱了相關書籍,明白6-8歲兒童的心理特征,他們都是集中力時光比較短,因此務必把握好課堂的前15分鐘,提高課堂的效率。為此我對自我的教學安排做了相關的調整,我通常把師生問候,練聲及復習前一首曲目的時光把握在前5分鐘。透過簡短的導入然后直奔主題,這樣一來學生能很好掌握本節(jié)課的重點及難點知識。而導入的方式也務必引起學生的興趣,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他們對于動畫視頻導入,故事導入或者聊天的方式導入都是相當感興趣。因此說,把握好學生的心理特征,課堂的效率已經能夠提高一半。
二、用先唱歌后識譜的方法強化聽覺。
狀況:學生們對于唱譜從來不感興趣,反而感覺到乏味。剛開始我對這狀況并沒有摸著頭腦,還以為是他們偷懶。
反思:音樂學習的各個方面都涉及到聽覺的作用,審美主體對于音樂的各種聽覺感受潛力,是審美潛力的基礎。因此先唱歌、后識譜與先識譜、后唱歌在教學目的上并不矛盾。而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是先識譜、后唱歌,通常狀況下,針對有必須識譜潛力的學生,使用這種教學方式,可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我卻發(fā)現(xiàn),其實很多同學對簡譜并沒有了解,如果采取先識譜后唱歌的方式進行學習,不但學生沒有對該曲目起到興趣,也把課堂前15分鐘的寶貴時光也白白浪費掉。對此我作出以下的改善,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讓學生欣賞,以聽領先。并讓學生和著音樂做簡單的律動,使學生對音樂有了聽覺上的印象,為下一步學好歌曲作好鋪墊。然后讓學生欣賞歌曲、感受音樂,從而激發(fā)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再透過讓學生唱歌,在不知不覺中解決了歌譜中的難點,使學生在識譜時降低難度,讓學生感覺識譜并不太難,從而增強其自信心,加深對音樂的熱愛。
三、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主潛力。
狀況:只是我一味地在講,根本沒有留意到學生究竟明白了沒有。
反思:音樂教學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資料,務必舍棄一切單調、枯燥、令學生感到厭煩的資料和模式,使受教育者在良好的心態(tài)、簡單的氣氛和愉快的環(huán)境中潛移默化地理解教育。教師應當更新觀念,在教學中做到以學生為主體。為此,教師如何更新觀念,轉變思路顯得尤其重要,這樣教師務必提高自身的提問方式,透過何種有效的途徑來使學生透過自我動腦想出答案。比如:音樂課本經常出現(xiàn)的創(chuàng)編歌詞,這是一個很好鍛煉學生自主潛力的練習。它要求學生透過本身的歌詞,再透過自我的思考,去再出別的有意思的歌詞套到歌曲里面。每當學生們唱起自我編創(chuàng)的歌詞,也顯得個性興奮。因此在音樂課上,老師就應不斷創(chuàng)造更大的空間讓學生們自主發(fā)揮。
四、讓樂器和舞蹈走進課堂。
狀況:每逢課上接觸到樂器或者舞蹈,學生們都十分感興趣,但卻是老跟不上節(jié)奏。
反思:樂器和舞蹈在課堂的恰當運用,是能夠把課堂的氣氛變得最活躍。而且樂器和舞蹈是很好地培訓學生的節(jié)奏感。對于剛剛接觸接觸音樂的同學,他們會覺得學習節(jié)奏是一大難點,如果只是簡簡單單叫他們跟著老師來拍掌,這樣枯燥的學習是很難調動學生的用心性。因此在某些節(jié)奏性強的歌曲中,我會嘗試多用樂器來在輔導,先讓學生跟著我有嘴和手同時打節(jié)奏,并強調嘴和手要一致。然后我再作樂器示范,,最后每組學生中挑選幾位出來表演。透過他們的表演和我的引導,下方的學生很清晰看到臺上哪位學生打的是正確,那些是錯誤的。反復地練習多幾遍,學生便很快把節(jié)奏和樂器配合起來。而且這樣學習節(jié)奏,會讓他們感到趣味性增強了,學習起來就變得簡單。而在某些民族歌曲的學習中,我就會簡單介紹該民族的舞蹈手型或腳位,也上按照樂器的方式進行,這樣學生就很容易跟著歌曲跳動起來。
所以“他山之石,能夠攻玉。”自我反思,都是建立在自身的基礎上。而許多事情都是旁觀者清,所以就應多觀摩其他老師的課,學習他們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管理班群眾的潛力等等。并反思自我如果這課是自我上,又將會是如何,有什么相同與不一樣。這是幫忙自我在教學道路成長的一種肥料。在這學期里,我收獲了很多。音樂課上并不是簡單的彈,唱,跳。它想一個工程,先要規(guī)劃好如何去建造,然后去架一個框架,再從每個細節(jié)去著手,這樣才能夠使得它變得牢固。作為一名小學教師,職責重大,要善于經??偨Y經驗與不足,認真上好每一節(jié)課!
音樂老師的教學反思4
課程改革使音樂課堂煥發(fā)著活力。在課程改革實踐中我領悟到:當學生有興趣時,當學生身心處于最佳狀態(tài)時,當教學資料能用多種形式來呈現(xiàn)時,他們學得最好?;谶@樣的認識,我認為我們的音樂教學中應是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發(fā)展轉變。
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認為音樂課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必須的技術和音樂知識,所以音樂課又被認為是技術學習課,因此在音樂課中過多的強調了學習技能、技巧。小學音樂教育并不是要讓每個學生都成為音樂家,在音樂課中把認識樂譜作為每課必學的資料,并且把會不會識譜作為學生懂不懂音樂的標準,不但偏離了音樂教學的方向,而且由于純技術訓練帶有必須的強迫性,容易使學生產生對學習音樂的厭煩心理,進而造成了學生和音樂之間的距離,以致學生喪失了學習音樂的熱情和信心。心理學家卡格安在觀察兒童的行為時發(fā)現(xiàn)只有那些與他們熟悉的事物有所不一樣,但又看得出與他們有必須聯(lián)系的事物,才能真正地吸引他們。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運用多種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辦法,巧妙地將學生與音樂拉近,使學生獲得良好的音樂感受,逐漸地喜歡音樂。
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如果單純的說唱,死板的講述樂理知識,那只會扼殺孩子們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我重新反思了以往的教學。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我在低年級的課堂教學中設置了這樣的小練習:在課始與課末,進行騎著毛驢進教室的小游戲,很受學生的歡迎。在這個游戲中,我讓每個學生都有三個自我創(chuàng)想的動作。首先,引導學生做一些小動物的外形模仿。讓學自主的進行練習,逐步發(fā)展下去,能夠自由發(fā)揮。學生自編的動作源于自我熟悉的小動物,由于個性和愛好的不一樣,每個學生創(chuàng)想的動作各不相同。其次,讓學生隨著音樂把這三個動作串聯(lián)起來,在音樂的伴奏下自由發(fā)揮創(chuàng)編律動,讓學生在有規(guī)律的動作中培養(yǎng)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那么到了下一課,我便要求學生盡量不要重復自我上節(jié)課的動作,學生們相互模仿,同時充分發(fā)揮自我的想象力。隨著課堂教學的深入,學生的動作已不僅僅僅局限于模仿動物了,不知不覺中既培養(yǎng)了形式的記憶力,模仿潛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音樂老師的教學反思5
音樂課以教師為中心的多,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少。在我們的音樂課里,很多教師不是笑臉相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幾乎坐在琴凳上不挪窩、指手劃腳,不管學生學得如何,只顧按照已備的教案、時光表灌之。……
前段時光,我們對部分小學生進行了一次“音樂傾向”的抽樣調查,得到了一系列有價值的信息。在他們的答卷反饋里,我們得不到一向期望的“音樂課是學生最喜歡上的課”、“音樂老師是學生最喜歡的老師”的那種感動,相反的卻是冷漠與排斥;他們熱衷的是流行歌曲、偶象歌星,而對教材中的歌曲卻不屑一顧;他們能夠如數(shù)家珍似的報出一長溜的、連音樂老師恐怕還未所聞的歌名及某某歌星所唱,而對音樂課上老師反復教唱、竭盡所能講解的歌(樂)曲卻模糊不清,甚至毫無印象……那里固然能找到許多原因,講出一大串非我們音樂教師所能的理由,但從一個教育者應有的工作職責感和歷史使命感來反思我們的教育,恁心而論,我們的課堂教學本身存在的許多問題恐怕也是一個不容低估的重要因素。
一、課堂音樂教學中的“音樂”含量過低
音樂課類似文學課,語言文字解說的多,提及音樂語言、挖掘藝術情感的少。在我所聽到的音樂課里,這種狀況不在少數(shù),尤其是欣賞課。有些老師的課,他們講得多,要學生用心聆聽的少;把自我對音樂的理解傾其所有,非講個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給學生去思考、去領悟、用音樂去激發(fā)想象的少;用語言表達的多,用情感體驗的少。因此,在一些老師的教學中,語言多,音樂少,全然沒有了音樂的我,也沒有了“音樂作品是要悟的”這個道理了。這樣的結果只會是,學生的音樂作品積累少,對音樂的感悟淺薄,最終是對音樂課沒了熱情。我們坦言,講文學我們比但是語文老師(就普通而言),講解數(shù)理也非我們所長,為何不發(fā)揮我們音樂教師的優(yōu)勢呢?
音樂課即唱歌課,但僅僅唱會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他們在課堂的相當一部分時光里(課的后半部分)唱歌卻是“老太婆念經,有口無心”。既不用心,何來之味、又何來之情,更何從談感!音樂課里的歌不好聽、不夠味,那當然會到課外去找。找他們處認為好聽、夠味的歌來唱,還工工整整地把它們抄在精心挑選的小本本里,裝在兜里,并引以為豪。
音樂課即技能課,枯燥乏味、機械訓練的多,興趣激發(fā)、情感抒發(fā)的少。我們的一些教師片面地理解了技能,過于偏重技能,使得我們的中小學音樂課成了音樂基本功訓練課,把音樂當作機械的技能去訓練,把中小學生當作音樂專業(yè)的學生來訓練。這樣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許在一段時光里,一部分學生會有一些效果,但卻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絕大部分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甚至磨滅。實際上這樣的音樂學習與課堂教學,從根本扭曲了音樂作為人類情感藝術、精神火花的本性,也背棄了“國民音樂教育”的初衷,是與音樂教育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馳的。
二、課堂音樂教學中的“教師”定位失衡
音樂課以教師為中心的多,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少。在我們的音樂課里,很多教師不是笑臉相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幾乎坐在琴凳上不挪窩、指手劃腳,不管學生學得如何,只顧按照已備的教案、時光表灌之。學生回答問題順我者表揚、逆我者斥之并不少見……這樣的課堂教學,是一個不平等的教與受的關系,從未把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從來只把學生當成知識的理解器,教師絕對是主宰而非主導,學生是完全被動的。這樣的音樂課學生哪來的情、哪來的興趣?也就無從說“我喜歡音樂課”了。
教師做夠做足“教”字這篇文章的多,創(chuàng)設良好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體驗的功夫不足。我聽過少的音樂課,也看過很多老師的教案,總發(fā)現(xiàn)我們的教師在構思一堂課伊始直到完成教案及教學全過程,他們經常在思考的是我該怎樣做、怎樣教,很少思考學生怎樣來學、怎樣來體驗。一些教案連教師說的每一句話都有了,惟獨沒有“這時學生該干什么、此時學生會出現(xiàn)什么”。他們只想課堂45分鐘我該怎樣安排,卻沒想到作為“教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雙向互動過程”。音樂學習本身是一個復雜多樣的變體,神經質的信息輸入不是單一的,就應包括聽覺、視覺、運動覺全方位的。而這種信息的輸入,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學習者的主動參與、用心體驗,那“學”的過程、“學”的結果就想而知了。
把教師的意志強加給學生的多,聆聽學生心聲、把握學生心智、愿意做深切朋友有少?!袄蠋煹募苍拰Φ摹?、“我是老師,學生就應聽老師的話”,恐怕是我們很多老師常有的心態(tài)和所說的話。因此,許多教師挖好一個個的陷阱讓學生一個個往里跳的事總是很樂意去做的。比如說:“對不對?“對”“好聽不好聽?”等等。盡管老師自我都覺得剩余,有時還顯得底氣不足,但總是樂此不疲。
三、課堂音樂教學中的“教材”定位過高過死
教材是教學之本,依教材上課“沒商量”。我們國家的教材建設已有了長足的進步。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首先打破了全國一綱一本的格局而出現(xiàn)了一綱多本、多綱多本,這對于拓展貼合各地不一樣的人文環(huán)境、不一樣教育水平和與社會發(fā)展相吻合的教材空間,構成新的教學格局起到了用心的作用。但畢竟人們的國家太大了,地域廣闊、人口眾多、經濟發(fā)展又是如此的不平衡,要用幾套教材來作“教學之本”,實在是勉為其難。。就從我們浙江省新編的“九年義務教育教材”來說,這套教材八十年代未開始編,九一年開始在部分地區(qū)實驗使用,九三年在全省推廣使用。編寫這套教材最初的定位是“較發(fā)達的農村地區(qū)”使用,這從九十年代初全國經濟發(fā)展的勢態(tài)看浙江省的經濟發(fā)展地位,無疑是準確的。可問題是,僅從一個面積不大、人文背景相對單純、經濟結構跨度也不是很大的浙江省,其經濟水平的差異也是顯面易見的。經濟發(fā)展的不平衡,必定還來教育文化的差異??晌覀兪褂媒y(tǒng)一教材,就是對這種事實上存在的差異視而不見,這與教育學的基本大批量是相悖的。
另外,一本教材從編寫到使用的周期很長,對教材重新作出修訂則所需的時光更長。在現(xiàn)今知識爆炸、社會發(fā)展和經濟增長日新月異的時代,人們的價值觀、道德面、人生觀、美學觀無不時時處處都在變化著,而唯有我們的教材不變,要學生唱的歌曲不變。這怎樣可能讓學生對我們的音樂感興趣,對我們所唱的歌感興趣?
再有,我們對“教科書”那種根深蒂固的虔誠,執(zhí)行起來從不打折扣的那種嚴肅認真態(tài)度,一些教師對教材的依戀及所有管理層面上的考核、評估、督查都是以此為據(jù),更加劇了這種不例題。因此,我們什么時候能做到不再以“教材是教學之本”而以“教學以人為本”,讓每個教師都能根據(jù)教學對象的實際狀況來接待教學資料(那里暫且不論我們音樂教師是否都具備這種水平與潛力),才能出現(xiàn)我國自我的真正好處的教學法,才會有中國自我的“奧爾夫”、“柯達伊”。
教材資料并非經典,沒勁!我們一些教學資料不受學生歡迎,也無法得到音樂老師的認同。在許多人的頭腦里,一提到審美教育,便自覺不自覺地把教育目的提到德育的“高度”。因此,教材編寫中什么時候該唱什么歌,那段時光是什么節(jié)日該安排什么資料,這兩年在號召學生什么教材就該有所體現(xiàn)德育都成為務必思考的第一因素。這就使得我們的教材始終離不開正當附庸的臼巢,在強調音樂教化功能的同時,削弱了音樂本身,音樂的本體失落了。另外,從音樂學習、情感體驗的角度說,經典音樂亦并非靠別人去持牌指認就成了,大家去聽了、去唱了,覺得好聽,好美,好感動,就牢記在心了,也自然而然地成了“他”心目中的名歌、名曲了。就像在調查中所反映的“你最喜歡的樂曲”。在三成以上都寫的是《梁?!?,那無疑這《梁?!肪统闪宋覀兇蠹夜餐拿?。如果我們的教材歌(樂)曲,學生不喜歡去唱、去聽,再有偉大教育好處的音樂作品又透過什么去教他們呢?用什么來到達我們的教育目的?又怎樣能使學生學習音樂有勁?
四、課堂教學的觀念落后,方法陳舊、手段及模式單一,教學設施跟不上社會發(fā)展的步伐
一邊是“奧爾夫”、“柯達伊”、……等教學法鋪天蓋地而來,令我們目不暇接,大有我是誰的忙碌驚呼四起之勢;而另一邊卻為音樂與素質教育有什么聯(lián)系、音樂教育如何滲透德育、中小學音樂教學到底該用什么譜等“重大問題”爭論休。這令第一線的音樂們無所適從,還大有望不到窮盡之態(tài)。
一邊是高保真立體聲音響、鋼琴、家庭音樂教育;而另一邊是簡易的手提錄音機加劣質的教學磁帶,還有一個領不到獎金(甚至工資)的音樂老師。
一邊是歌廳、音樂會、MTV盡情享受;而另一邊還在我唱一句你跟一句,先認譜再唱歌,剩余時光聽錄音。
音樂老師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