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實用范文 > 導游詞大全 > 江蘇導游詞 >

江蘇經(jīng)典旅游景點導游詞范文

時間: 文瓊21297 分享

  江蘇景點有哪些呢?怎樣介紹這些景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江蘇經(jīng)典旅游景點導游詞范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南京雨花臺導游詞1

  雨花臺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紀念圣地,全國百家紅色旅游經(jīng)典景區(qū)。

  雨花臺位于南京城南,高約100 米、長約3500米,頂部呈平臺狀,由東崗、中崗、西崗組成,地理位置險要,從古至今為兵家必爭之地。

  因南朝梁高僧云光法師在此設壇講經(jīng),感動上蒼,落花如雨,雨花臺由此得名 。

  1927年以后,雨花臺淪為反動統(tǒng)治者屠殺共產(chǎn)黨人和革命志士的刑場。從1927年到1949年間,共有十萬多共產(chǎn)黨人和革命志士在此犧牲。其中有中國工人運動的杰出領袖鄧中夏,中國青年運動領導人惲代英,以及羅登賢、孫津川、何寶珍、金佛莊、袁咨桐等共產(chǎn)黨員先后在此犧牲。

  新中國成立后, 1949年12月14日,南京市黨和政府決定建立雨花臺革命烈士陵園。

  雨花臺革命烈士陵園現(xiàn)已成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全國紅色旅游示范點。

  雨花臺北大門,是陵園入口的正門,由兩根花崗巖門柱組成,正面雕刻著由梅花和萬年青組成的兩只花圈,門柱高11.7米,寓意1917年11月7日俄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列主義。大門內(nèi)為陵園廣場,廣場南面原烈士北殉難處,矗立著烈士就義群雕像。烈士群雕像1979年落成,高10.3米、寬14.2米、厚5.5米,重達1374噸,由179塊花崗石拼裝而成。

  雕像塑造了九個革命烈士就義前的堅貞不屈的形象,其中有黨的工作者、工人、戰(zhàn)士、農(nóng)民、學者、學生、報童等?!熬拧保瑸殛枖?shù)之最,在這里代表著在雨花臺犧牲的無數(shù)先烈。

  雕像上部以寫實手法,著重刻畫烈士們面部神態(tài),表現(xiàn)出革命者視死如歸和臨危不懼的氣概。下部虛刻,刀法寫意,表現(xiàn)出烈士形象的崇高和立場的堅定。作品由我國著名雕塑家劉開渠和王朝聞指導。

  紀念碑位于海拔60米高的雨花臺主峰。原紀念碑是1950年毛澤東同志親題的“死難烈士萬歲”六個大字?,F(xiàn)碑是東南大學教授齊康設計,1989年建成,碑高42.3米,寓意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碑身南面為鄧小平題寫的碑名“雨花臺烈士紀念碑”8個大字。碑身北面是江蘇省和南京市人民政府撰寫的碑文。碑額表現(xiàn)了火炬、旗幟和鼎。碑座為四方斜坡式。碑座南面有一尊烈士銅像,高5.5米,重5噸。手中掙斷鐵鏈的烈士形象,表現(xiàn)出革命者誓死反抗反動統(tǒng)治和“寧死不屈”的決心,以及追求自由的信念。烈士銅像前是長明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前夕,2009年9月28日上午9時29分,長明燈點燃。

  長明燈造型取自雨花臺烈士陵園園徽“日月同輝”,中心圓球代表太陽,四周線條表示月亮圍繞太陽運轉(zhuǎn)的軌跡?!霸⒁饬沂烤衽c日月共存。

  長明燈火種取自泰山圣火,一方面寓意雨花臺先烈的獻身,重于泰山;另一方面寓意先烈們創(chuàng)建的新中國“國泰民安”。紀念碑南面廣場中央有三個石雕花環(huán),花環(huán)兩側(cè)各有五具雕刻著花圈的石棺,平臺前端還有兩尊紀念鼎。

  紀念碑二層平臺四周是碑廊,碑刻為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產(chǎn)黨宣言》,列寧的《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及組成部分》,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論》;由全國著名的書法家趙樸初、武中奇、蕭嫻等36人書寫,碑刻全長144米,共180塊黑色大理石,全文47043字。

  前方長方形的水池叫倒影池,水面倒影出南北兩側(cè)的紀念碑和紀念館,增添了景觀的壯麗。倒影池北面是《國際歌》碑,上半部刻著由歐仁·鮑狄埃作詞、皮埃爾·狄蓋特作曲的《國際歌》的五線譜和漢語歌詞,下半部分別刻著蒙古文、維吾爾文、藏文和壯文歌詞全文。在倒影池南面立有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碑,其形式與《國際歌》碑相同。

  國歌碑的東西兩側(cè),分別侍立著持槍脫帽的軍人和右手撫胸少女致哀的雕像,表現(xiàn)了青年一代對先烈們的無限緬懷。

  過兩旁裝飾有24只花崗巖花圈的雨花橋,南面是雄偉壯觀的雨花臺烈士紀念館。紀念館于1988年7月1日正式落成,館平面為凹字形,是一座具有中國民族風格的兩層現(xiàn)代建筑,淺色花崗巖墻面,中央有三座堡壘,堡頂為乳白色琉璃瓦,整座紀念館顯得古樸堅實,莊嚴肅穆。

  紀念館由建筑大師楊廷寶設計。紀念館南面門額上是鄧小平書寫的“雨花臺烈士紀念館”館名,上方是雨花臺烈士陵園“日月同輝”的園徽。館內(nèi)分序廳、基本陳列廳、光榮廳、專題廳、幸福廳五個部分,展出了170位烈士的生平及事跡,用35個小故事講述了革命烈士的感人事跡。雨花臺犧牲的烈士平均年齡30歲,年齡最小的只有16歲。館內(nèi)收集文字資料1000多萬字,實物1500多件,整個展出面積共6000平方米。

  紀念館南面是忠魂亭、忠魂廣場、《思源曲》水池、《忠魂頌》浮雕。

  忠魂亭是整個陵區(qū)中軸線的最南端,正面有江澤民同志親筆題寫的“忠魂亭”三個金字。這是1996年南京市30萬黨員交納的特殊黨費建造的。寓意警鐘長鳴、居安思危,不忘中國革命史,繼承先烈們的精神?!端荚辞匪卦⒁狻帮嬎荚础?,不忘先烈。

  兩側(cè)的《忠魂頌》浮雕主題分別是“獄中斗爭”和“刑場就義”,表現(xiàn)了先烈們?yōu)楣伯a(chǎn)主義奮斗和獻身的大無畏氣概。雨花臺還有一些較著名的景觀:江南第二泉、雨花閣、楊邦義剖心處等等。請大家自由參觀游覽。雨花臺烈士陵園是現(xiàn)代紀念建筑的優(yōu)秀典范。它設計簡潔流暢、莊嚴肅穆,主題和審美融合。雨花臺烈士陵園青山疊翠,氣勢宏大,烈士精神永留史冊,光照汗青!

  雨花臺講解就到這里,謝謝。

  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2

  景區(qū)概況 1分鐘

  1、盧溝橋事變、日軍侵華戰(zhàn)爭、南京保衛(wèi)戰(zhàn);

  2、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時間、遇難人數(shù);

  3、建館時間;

  4、四個功能區(qū)

  1、尊敬的各位貴賓,你們好!現(xiàn)在我們參觀的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1937年7月7日在北平西南的宛平縣城爆發(fā)了盧溝橋事變后,日軍開始了全面侵華戰(zhàn)爭。

  1937年11月,為保衛(wèi)南京,由唐生智指揮國民革命軍15萬人與日軍作戰(zhàn),后戰(zhàn)事失利,史稱南京保衛(wèi)戰(zhàn)。

  2、1937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日軍在侵占南京后的長達六周的時間里,進行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30萬同胞慘遭殺戮。

  3、為了銘記血的歷史,1985年南京市政府在原日軍集體屠殺遺址和遇難同胞從葬地的江東門建起了這座紀念館。經(jīng)過兩次擴建,新館于南京30萬同胞遇難70周年之際2007年12月13日建成開放。

  4、新館共分展覽集會區(qū)、遺址悼念區(qū)、和平公園區(qū)和館藏交流區(qū)4個功能性區(qū)域,是一座紀念性的遺址型歷史博物館,也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原館由兩院院士、東南大學建筑研究所所長齊康教授擔任總體建筑設計,后經(jīng)1994年至1995年,2005年至2007年兩次擴建,現(xiàn)在占地面積約7.4萬平方米,建筑面積達2.5萬平方米,展陳面積達9800平方米,)

  館前廣場1分鐘

  1、新館外形;

  2、塑像

  1、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是紀念館新館,該館整體設計形狀為“和平之舟”,這是一座乘風破浪的高高的船頭造型。新館是由何鏡堂院士主持設計的。

  2、在館前我們首先看到的是《家破人亡》雕塑,這是南京大學著名雕塑家吳為山所作,高11.3米,一個被日軍侮辱的母親橫抱著剛被殺害的幼子,絕望地向蒼天呼號。在日軍南京大屠殺期間,無數(shù)個中國家庭家破人亡。前面這也是南京大學著名雕塑家吳為山所創(chuàng)作的一組銅雕共八座,名為《市民逃難》,每個雕像都相當于真人大小,形象再現(xiàn)了當年南京大屠殺開始后,無辜百姓逃難求生的場景。

  陳展區(qū)4分鐘

  1、《冤魂吶喊》銅雕;

  2、集會廣場;

  3、北墻;

  4、標志碑;

  5、和平大鐘;

  6、史料陳列館館陳

  1、進入紀念館大門,迎面是《冤魂吶喊》巨大的銅制雕像,高12米,長19.9米,以劈成兩塊的三角形為造型。一邊表現(xiàn)的是無辜百姓被屠殺的場面,另一邊,一只巨手直指蒼穹,象征千千萬萬冤魂在吶喊,在抗議,在指責侵略戰(zhàn)爭的罪行。整個雕塑表現(xiàn)著正義的力量,昭示著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反抗和最終的勝利。

  2、這里是由灰色的碎石鋪地的集會廣場。廣場空曠,營造了一個沒有生命的空間,對面是由一級級臺階組成的“和平之船”的船頭。每年12月13日,無數(shù)南京市民都會自發(fā)地來到這里悼念遇難同胞,發(fā)出和平的吶喊。

  3、集會廣場的北墻,稱作災難之墻,在黑色的花崗巖石上刻著中、英、日等12國文字的書寫的“遇難者300000”。

  4、墻的東側(cè)是一座十字架形狀的標志碑,上面刻的“1937.12.13-1938.1”是南京大屠殺的時間。碑下面鋪著一層層碎石,這里是建立在“萬人坑”遺址之上的。

  5、墻的右側(cè)是一個“倒下的300000人”的抽象雕塑鐘架。它用三根黑色的三棱柱和五個褐紅色的圓圈,組成了“300000”的數(shù)字,中間的三根黑色橫梁為一個倒下的“人”字。鐘架上懸掛的是和平大鐘,這是旅日華僑捐資鑄造的,鐘面上刻著有關南京大屠殺的圖文,鐘體正面是由原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啟功先生書寫的鐘名。

  6、現(xiàn)在我們來到的是史料陳列廳。紀念館展覽陳列分為兩部分:一樓主要陳列的是《人類的浩劫——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實展》,陳列面積約4200平方米。主要分“南京淪陷前的中國形式”、“日軍從上海攻向南京”、“日軍入侵南京與中國守軍南京保衛(wèi)戰(zhàn)”等十一個部分,展示1937年12月至1938年1月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實。

  二樓專題展覽為《勝利1945》,陳列面積約1700平方米,主要分“日軍侵華暴行”、“14年的艱苦抗戰(zhàn)”等五個部分,展示1874年至1945年70年間日本侵華給中華民族帶來的深重災難。1945年9月9日南京受降典禮和日本戰(zhàn)犯被審判,以及東北、華南及臺灣受降典禮等史料。

  展覽共展出了3500多幅歷史照片、3000多件文物、100多部影視資料、近20個日本老兵的證詞,1.4萬名遇難者和幸存者等歷史證人的個性化檔案,并根據(jù)歷史記錄和照片搭建了10多處實景。豐富的文物資料、現(xiàn)代化的聲光電表現(xiàn)形式,大大增強了展覽的感染力和說服力。

  遺址區(qū):4分鐘

  1、古城的災難大型組合雕塑;

  2、歷史證人的腳印;

  3、銅板墻長詩《狂雪》;

  4、張純?nèi)缗裤~像;

  5、石壁墻館名及題字;

  6、17塊石碑;

  7、南墻;

  8、“母親的呼喚”雕塑;

  9、遇難同胞名單墻;

  10、遺骨陳列館和“萬人坑”現(xiàn)場展示;

  11、其他:“祭奠”浮雕、祭場、冥思廳等

  1、下面我們參觀的是遺址區(qū),首先看到的是 “古城的災難”大型組合雕塑,由殘破的“城墻”、殘缺的“軍刀”、“歷史的橋梁”、“遇難者的頭顱”和“手臂”、“長明火”等一個個雕塑,以及象征著累累白骨的鵝卵石組合而成,表達的主題是悲與憤。

  (請看,象征古城南京的高大城墻上彈痕累累,墻體的左上角雖然被炮火震開了裂口,但仍然剛強的屹立著,寓意中國人民在侵掠實力面前英勇不屈的大無畏精神。這是一把折斷的“日本軍刀”后半截,刀的截面好像仍殘留著遇難者的血跡,上面刻著“300000”的數(shù)字,意義遇難同胞人數(shù)。這尊象征著遇難者的頭顱高2.7米,直徑為2.5米,重達2噸,使用青銅澆鑄而成,它圓睜著不屈的雙眼,張開著含冤的嘴巴,臉頰因被刀看開一條深深的缺口而痙攣的抽搐著。那座用青銅鑄造的手臂長7米、高2.75米、重5噸,意味被活埋的遇難者從泥土中伸出不屈的手臂,那只掙扎著的大手仍緊緊地抓住南京的土地。這兩尊青銅雕塑,是偶南京青年雕塑家吳顯林設計。)

  2、現(xiàn)在我們腳下的這條路就是“歷史證人的腳印”銅板路,長40米,寬1.6米。2002年12月13日,作為永久的記憶,222位幸存者在銅板上留下腳印。這里是幸存者的代表倪翠珍和彭玉珍的兩尊塑像。

  3、在背面有銅板墻長詩《狂雪》,是中國軍旅詩人王久辛的作品,記述和譴責日軍在南京大屠殺中的罪行。

  4、這尊是著名旅美華人作家張純?nèi)缗康那嚆~雕像,她的著作《南京大屠殺:被遺忘的二戰(zhàn)浩劫》,首次以英文著述的形式披露了侵華日軍施暴南京城的罪惡,引起西方世界對這段黑暗歷史的普遍關注。

  5、迎面的石壁,上面刻著由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的館名。石壁前有三排松柏,點綴和襯托著紀念碑。登上臺階,迎面的石壁上用中、英、日三國文字鐫刻著一排黑色大字“遇難者300000”。

  6、來到平臺上,我們眼前的這片空曠的廣場,這就是墓地廣場。地上鵝卵石鋪地,寸草不生,象征著死亡;而兩邊翠綠的草坪和院墻外的常青樹又象征著生命力和抗爭精神;生與死在這里形成強烈的對比。那幾株枯樹既代表著南京城當年有三分之一的建筑物被燒毀,又點綴了凄涼的氛圍。

  遠處的遇難同胞遺骨陳列室用青灰色花崗巖貼面,外形如同棺槨,室內(nèi)陳列著從“萬人坑”挖出來的部分遇難同胞的遺骨。四周圍墻呈斷垣殘壁形狀,象征著當年南京受到的毀壞的嚴重,到處是廢墟。

  院內(nèi)小道兩旁,安放著17塊小型碑雕,這是全市各地所立遇難同胞紀念碑的縮影和集中陳列。

  7、南墻上鑲嵌著三組大型浮雕。它是根據(jù)歷史的照片,用藝術的手法,向人們再現(xiàn)了南京大屠殺事件前后的情景。

  8、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花崗巖立雕高4米,名為“母親的呼喚”,是位中國30年代的母親形象,她神情悲憤。

  9、這座長43米、高3.5米的花崗巖石墻是遇難同胞名單墻,也被稱為哭墻。名單墻有遇難同胞的名單6000多個,墻體上有不規(guī)則的石洞,透出綠色與光亮,寓意對生命的期盼。

  10、現(xiàn)在來到的是遇難同胞遺骨陳列室,這些遺骨是1985年紀念館建館時,從“萬人坑”中挖掘出的部分遇難者遺骨。

  繼續(xù)向前參觀,我們看到的是“萬人坑”遺址。1998年4月至1999年12月間發(fā)掘出的遇難者遺骨共208具,分成了7層。

  11、下面還有祭場浮雕和冥思廳,大家可以自行參觀,也可以點上一盞紅燭燈,為死難者祈禱安寧。

  和平公園:1分鐘

  景觀平臺,和平公園:水池、勝利之墻、和平雕塑等

  出冥思廳,來到景觀平臺,仿佛一下從黑暗中走入光明。

  現(xiàn)在我們來到的是和平公園區(qū)。南側(cè)是和平公園,中間是長160米的水池,倒影似鏡,寓意“以史為鏡,昭示未來”。水池北側(cè)是勝利之墻,墻高8米,也是由南京大學吳為山教授主持創(chuàng)作,墻上的“V”象征著勝利。水池西側(cè)聳立著《和平》漢白玉雕塑。像高30米,寓意對大屠殺中30萬遇難同胞永恒的悼念。雕像為母親手托和平鴿,懷抱嬰兒,表現(xiàn)了世界人民對于戰(zhàn)爭的痛恨以及對和平的美好生活的向往。

  各位貴賓,講解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南京總統(tǒng)府導游詞3

  總統(tǒng)府位于南京長江路292號,是南京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2004年,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

  最初此地為明朝漢王府。清代為兩江總督署和康熙、乾隆行宮,太平天國時期為洪秀全的天王府,清朝后期,仍為兩江總督署;中華民國時期為國民政府和總統(tǒng)府。1912年元旦,孫中山在此正式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1948年5月20日,蔣介石在此就任總統(tǒng),故名“總統(tǒng)府”。

  總統(tǒng)府參觀分中軸線、東線和西線。中軸線主要有中式官衙建筑、西式建筑以及民國公共建筑等,是過去國民政府的主要辦公場所。東線主要有假山、池塘、著名碑碣和中式園林建筑,是典型的江南古典園林。西線主要是歷史展覽和場景復原,再現(xiàn)了總統(tǒng)府歷史的滄桑變化。

  總統(tǒng)府的大門建于1929年。門樓仿歐式凱旋門式樣,是西方古羅馬建筑風格。門樓共有三券拱門,拱門安裝有兩扇西洋黑色鑄鐵鏤空花門,門上方為拱心石和西方風格的裝飾線條。門兩側(cè)共立八根愛奧尼克柱,門樓上方為馬頭墻,樓頂為升旗平臺。門樓正中懸掛著“總統(tǒng)府”三個金色大字,這是1948年5月20日蔣介石當選總統(tǒng)時,由國民政府資政周鐘岳題寫。1949年4月2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登上門樓,升起紅旗,從此門樓成為中國近代史結束的標志性建筑。

  進入大門,穿過院落,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是清朝兩江總督署的大堂。太平天國時期為天王洪秀全的天王府榮光大殿舊址。曾國藩統(tǒng)帥湘軍攻克太平天國天京后,仍為清朝兩江總督署大堂;中華民國時期,大堂是舉行重大禮儀活動的場所。

  大堂正中上方懸掛著一塊孫中山先生手書的“天下為公”匾額,是為了紀念孫中山曾在此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這一偉大的歷史事件。

  大堂四壁還懸掛了六幅油畫,它們分別是:天國風云、賜洽兩江、共和肇始、國府西遷,國共和談,煦園曙光,再現(xiàn)了總統(tǒng)府六個不同時期的歷史風云人物。

  出大堂,左邊經(jīng)過的是國民政府的禮堂,1948年5月20日蔣介石和李宗仁曾在此就任中華民國正、副總統(tǒng)。

  沿途我們還經(jīng)過二堂、總統(tǒng)府會客廳前的八字臺階、內(nèi)賓會客室和外賓接待室、麒麟門以及政務局辦公大樓。

  現(xiàn)在我們來到一個靜謐的小院,這里有兩株高大的雪松,為國民政府主席林森手植。雪松前的建筑就是子超樓――國民政府辦公大樓。因大樓在林森任國民政府主席期間所建,林森字子超,故名子超樓。1948年5月20日蔣介石被選為總統(tǒng)并在此辦公,故此樓又稱總統(tǒng)府辦公大樓。

  子超樓于1934年開工興建,1936年初正式啟用,為現(xiàn)代主義建筑風格,由中央大學建筑系主任虞炳烈設計,耗資約10萬7千元(銀元)。該樓中間高、兩邊低,左右對稱,遠看形狀像“森”林的森字,恰好與樓前的兩棵雪松構成“林森”的寓意。

  子超樓的一樓是文書局,主要管理文書和璽印。二樓東側(cè)南面為蔣介石辦公室,北面為副總統(tǒng)李宗仁辦公室。西側(cè)南面為文書局局長辦公室,北面為秘書長辦公室。三樓是國務會議廳。會議廳北墻上正中懸掛著孫中山畫像和中華民國國旗,以及林森手書的“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室內(nèi)會議桌成“山”字形擺放,桌子北面正中是蔣介石的專座。國務會議由:正副總統(tǒng),五院院長,另設委員16至20人組成,每兩周開一次會,主要討論制定軍、政方針和立法。

  現(xiàn)在我們來到東線的行政院。行政院成立于1928年10月25日,為國民政府最高行政機關,掌管內(nèi)政外交等行政事務。蔣介石、汪精衛(wèi)、孔祥熙、宋子文曾任行政院院長。1940年曾為汪偽政府的鐵道部和交通部。1946年以后作為社會部、地政部、水利部和僑務委員會辦公室。

  大樓上行政院三個字是由原國民政府主席、第一任行政院院長譚延闿題寫。

  北樓現(xiàn)為國民政府五院歷史展覽。南樓現(xiàn)在復原了行政院正、副院長等辦公場所。

  復園是2002年根據(jù)史料復建的原東花園一部分,故名復園。園中有湖泊、石舫、亭臺樓閣和假山。

  大家請看,這是天朝宮殿歷史文物陳列館,這里用模型、展覽、場景復原展示了太平天國時期天朝宮殿的歷史情況,陳列館主要分東院、中院、西院三個部分。

  東院:這里南面三間是太平軍最初三年征戰(zhàn)史的展覽陳列,分別展示了洪秀全在廣東、廣西的傳教及拜上帝會;太平軍起義后在永安州的活動;太平軍從永安突圍北上,圍桂林,克全州,入湖南,連克武漢三鎮(zhèn)等重鎮(zhèn),最后攻克南京的活動圖片資料和實物復制品。北面一間是洪秀全天王的內(nèi)宮模擬復原場景。天王嬪妃稱娘娘,所以內(nèi)宮又叫“娘娘宮”。

  中院:這里南面模擬設置了洪秀全批閱軍機文件、商討機密大事的天王府機密室,中間設置了洪秀全議政大事、頒布詔書、舉行重大活動的天王府“金龍殿”,北面設置了洪秀全學習讀書的天王書房。

  西院:南面是天王府原狀模型館,內(nèi)有天王府模型和圖片展覽。院內(nèi)有“天國英魂”浮雕。北面原是太平天國歷史展覽,共分五部分:定都天京、社會風情、興政建制、天京內(nèi)訌和天國傾覆,通過圖片、實物,詳細介紹了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十二年的興衰史。

  這里是“清兩江總督署史料展”,兩江總督始設于康熙四年,專管江南和江西省。兩江在經(jīng)濟和稅賦上是國家的重中之重;在政治地位上僅次于直隸。

  展館共分四個展室: “督署尋蹤”主要用“定制兩江”“宮府舊址”“兵火劫掠”“同光重修”四個專題以及兩江總督署的復原模型,展示了兩江總督署的總督設置、署地建設和演變的發(fā)展歷史。

  “近代名督”展陳列了 12位在中國近代史上有重要影響的兩江總督。如“鴉片戰(zhàn)爭”時期的林則徐;“洋務運動”時期的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仿制西學”時期的劉坤一、張之洞;“辛亥革命”時期的端方、張人駿。此外展廳內(nèi)還陳列了總督服飾。

  督署大堂,大堂上方懸掛的是乾隆手書的“惠洽兩江”和“秉鉞三江”匾額。下方是朝陽、仙鶴和海潮的“一品朝陽”屏風,兩側(cè)是杏黃傘、職銜牌和虎頭牌,這些是封疆大臣出行的儀仗物。

  督署花廳:這是總督休息、讀書、會見朋友和幕僚的場所?;◤d正上方懸掛著乾隆皇帝因兩江總督于成龍為官清廉而手書的“清風是式”匾額。下方屏壁上是清朝嘉慶皇帝對各級官員的一篇訓詞:《御制甄別賢愚以澄吏治諭》。

  “太平天國起義百年紀念碑”,這是1951年紀念太平天國起義100周年之際,由郭沫若書寫的11個大字,背面是太平天國史學家羅爾綱撰寫的322字的碑記。碑額是云紋,碑身為萬字回紋,碑座是波濤圖案,象征農(nóng)民運動風起云涌。

  陶林二公祠,是2007年由長江東街4號移建此處的。它是1883年清兩江總督左宗棠為紀念其前任陶澍、林則徐而修建的。

  馬廄,原為兩江總督署和太平天國時期的養(yǎng)馬場所。后作為國民政府和總統(tǒng)府的庫房和營房?,F(xiàn)在保留了6排,其中2排復原當年的馬廄和軍樂隊營房,4排為《晚清與民國》展覽。

  南側(cè)院落還有半亭簃[yí] 、鏡漪池、國色天香照壁等。

  煦園

  煦園是南京著名的江南古典園林,明朝為明成祖朱棣的次子朱高煦的漢王府,故名煦園。全園占地面積1.4公頃,可以分兩個部分游覽:一是東半部以建筑山石為主的園林。二是西半部以水池為中心的園林。

  園林東半部,南面是太湖石假山群,假山上有一座六角亭;這叫開門見山,入門見亭。

  園中心的主體建筑是桐音館。因桐木可作琴的材料,故桐音即琴音,琴音又引申為知音,因此桐音館成為主人款待知音好友的最佳場所?!巴┮麴^”匾額為當代書法家林散之書寫。

  方勝亭,因一亭雙頂,形似方勝而得名。又因遠觀如雙亭,俗稱鴛鴦亭。

  壽字石,是由太湖石堆砌而成的假山門,遠觀形似繁體字“壽”,故因此得名。

  棕櫚亭,原為太平天國時期所建,因頂部采用棕櫚絲,故得名。亭中有一假山石,中空似石鏡,故名一鑒石。

  “印心石屋”碑,是清朝道光皇帝聽陶澍敘說幼年隨父親在印心石上讀書之事,感動后為陶澍親自題寫了“印心石屋”,陶澍立石碑流傳至今。

  東墻長廊南頭是“楓橋夜泊”碑。正面為清代學者俞樾書寫的唐朝詩人張繼的詩《楓橋夜泊》。碑后是俞樾考證此詩的短文。碑側(cè)是江蘇巡撫陳夔龍的題跋。原碑位于蘇州寒山寺,因日本軍人對此碑情有獨鐘,汪偽政府考試院副院長江亢虎在此復制此碑并遺存。

  園林西部是以水池為中心的對景,南北對景為不系舟和漪瀾閣,東西對景為夕佳樓和忘飛閣,夕佳樓的西側(cè)還有三段碑和御碑亭。

  不系舟:不系舟是石舫,清兩江總督尹繼善1746年為迎接乾隆皇帝所建,1757年乾隆皇帝親自題寫“不系舟”。石舫基座用青石砌成,寓意大清江山永不沉沒。門楣上刻有蝙蝠、梅花鹿、山貓,寓意福祿壽。

  漪瀾閣:建于池中露臺之上,四面環(huán)水。石欄圍繞,八只小獅子盤坐欄上,憨態(tài)可掬。兩座小石橋與岸相連。屋脊上有葫蘆瓶,用以鎮(zhèn)火。屏風門上刻有花瓶和鼎,象征平等。

  夕佳樓:取名夕佳,意為黃昏賞景佳地。

  忘飛閣:單檐歇山頂,正中一間伸入水中,又稱水榭。因飛禽忘飛而得名。

  三段碑:又稱“天發(fā)神讖碑”,原碑立南京城南天禧寺門外,為東吳孫皓所刻。后毀于火。1909年兩江總督端方請名手重刻,并嵌入此墻壁。

  御碑亭:因清朝兩江總督薩載和書麟政績突出,乾隆皇帝分別先后為其題詩嘉獎。

  孫中山臨時大總統(tǒng)辦公處

  孫中山臨時大總統(tǒng)辦公室,為法國文藝復興樣式建筑,是清朝兩江總督端方出訪歐洲后建造,落成于兩江總督張人俊任上,因位于總督署西側(cè)的西花園,又名西花廳。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后,就以此為大總統(tǒng)辦公室,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第一次內(nèi)閣會議也在此舉行。

  西花廳內(nèi)設孫中山休息室、辦公室,小會議室,大會議室。

  休息室內(nèi)有一張小床,供孫中山臨時休息用。辦公室墻上懸掛著孫中山書寫的“奮斗”二字。小會議室內(nèi)墻上懸掛著孫中山“大總統(tǒng)誓詞”,大會議室內(nèi)墻上懸掛著五色旗兩面和一張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第一次內(nèi)閣會議照片,它標志著民主共和的誕生。

  西線內(nèi)還有國民政府參謀本部、孫中山起居室、總統(tǒng)府圖書館等景點。

  各位游客,總統(tǒng)府我們就參觀到這里,謝謝!

  景點概況: 1分鐘

  1牛首山形狀

  2佛教淵源

  3景點現(xiàn)狀

  各位貴賓,歡迎來到牛首山文化旅游區(qū)。下面就開始今天的牛首山佛禪之旅。

  牛首山位于南京南郊,因山頂東西雙峰形似牛頭雙角而得名,民間稱之為“牛頭山”。歷史上的牛首山不僅是文化名山,還是一座佛教名山。南朝梁代,牛首山上修建了大量的寺廟,其中第一座叫佛窟寺,后來更名為弘覺寺,明朝時期成為了八大國寺之一。唐朝時期,在牛首山一帶修行的法融禪師創(chuàng)立了牛頭禪宗,是禪宗的一脈,所以牛首山是中國禪宗的重要起源地之一。近代著名高僧印順法師認為牛頭禪是中華禪的根源。

  (備注:梁代高僧寶志和尚曾對梁武帝說,牛首山是文殊菩薩的冬宮,相傳文殊菩薩曾領一萬菩薩冬居于此;牛首山的第一座寺廟佛窟寺也修建于梁代(司空徐度);唐代時,牛首山曾與西北之清涼、西南之峨嵋并稱佛教三大名山。幽棲寺始建于南朝劉宋大明三年(459年),是“南朝四百八十寺”中的早期著名廟宇;梁朝天監(jiān)二年(503年)司空徐度初建佛窟寺,南唐后主李煜更名為弘覺寺;唐代宗“曾夢牛首山辟支佛來見,”故有辟支塔。唐代,被譽為“東夏之達摩”的法融禪師在牛首山創(chuàng)立了牛頭禪宗,古稱“江表牛頭”,牛頭禪宗的創(chuàng)立使印度禪真正蛻變?yōu)橹腥A禪起到了重要的橋梁作用,印順法師的《中國禪宗史》中認為法融才是真正中國禪的建造者,“才是中華禪的根源”。)

  2010年佛頂骨舍利盛世重光,經(jīng)文物界的專家學者、宗教界的高僧大德、以及市委市政府的一致同意,在牛首山建地宮長期安奉佛頂骨舍利。2012年9月16日,牛首山項目正式開工建設,包括佛頂寺、佛頂塔和佛頂宮等核心建筑。2015年10月27日,釋迦牟尼佛頂骨舍利正式供奉至牛首山佛頂宮內(nèi),牛首山文化旅游區(qū)正式開園。我們今天主要參觀的是佛頂寺和佛頂宮。

  30秒:牛首廣場的建筑特點

  天闕路的得名和植被

  1、 前方是牛首廣場,位于景區(qū)的主入口,總占地面積7萬平方米。廣場的設計理念來源于星空和宇宙。廣場上有七個大小不一的同心圓,每個都有不同的主題。這是風鈴塔,高28米,塔身上“牛首勝景”四個字由我國著名的書法家言恭達先生書寫。風鈴塔下是碧蓮池,以后會在池中種植蓮花。這是游客服務中心,它的造型像是一只大鵬鳥,其實它的設計理念是佛教的標志,稱為萬字符。

  這條上山的道路叫天闕路,因為牛首山以前也被稱為天闕山。相傳東晉時期,晉元帝司馬睿渡江初建東晉王朝,定都建康(今南京)。大興年間,晉元帝想在皇宮外建造石闕,以顯示皇權的至高無上,而宰相王導則認為國家政權初創(chuàng),財力不足,不適宜建立雙闕。一次,王導陪晉元帝出行,看見牛首山雙峰對峙,便指著牛首山說:“此天闕也,豈煩改作!”,晉元帝明白了王導的苦心,便順水推舟取消了建闕計劃,“天闕山”的美名卻因此流傳了下來,唐天寶年間牛首山正式更名為天闕山。

  天闕路周圍種植了黑麥草和果嶺草,交替生長、四季常青。道路兩側(cè)還種植了一年四季的代表性植物,四季輪回代表生命的生生不息,寓意佛教的智慧存在于自然之中。比如以“春”為主題的櫻花道,以“夏”為主題的竹林,以“秋”為主題的豐收之路和以“冬”為主題的道路。

  2分鐘:

  佛頂寺建筑特點

  十方如來、山門題字、“千人聽法”磚雕

  寺內(nèi)布局(天王寺、伽藍寺、祖師殿、大雄寶殿、觀音殿、藥師店、法堂等)

  佛頂寺是牛首山一期工程的三大重點項目之一,也是佛頂骨舍利護持僧團的弘法道場。我們目前所在的是核心的北片區(qū),包括禮佛區(qū)和弘法區(qū);南片是院落式布局,是僧人飲食起居的空間,不對外開放。

  各位請看,前面橋下是放生池,池里有十個龍頭狀的裝飾物件,叫趴蝮,是龍的九子之一,也是龍最喜愛的兒子。因為它喜歡水,所以經(jīng)常被裝飾在池邊、橋欄、建筑臺基上做排水之用。

  與放生池相對的墻上,我們供奉著十方如來的雕像,每尊都是由一整塊石頭雕刻而成的。我們在這兒供奉十方佛,也代表了師父們對來自四面八方游客的美好祝福。

  我國自古就有“天下名山僧占多”的說法,因為中國修建廟宇講究風水,大多選址在名山,依山勢而造,寺廟的大門自然而然地被稱作山門。前方就是佛頂寺的山門。山門又稱三門,分別是中間的空門,左手邊的無作門和右手邊的無相門,象征著三種解脫。

  門楣上方“佛頂寺”三個大字由中國佛學院名譽院長傳印法師親筆書寫。兩側(cè)的楹聯(lián)由江蘇省楹聯(lián)研究會會長秦志法創(chuàng)作、江蘇省著名書法家尉天池書寫。

  我們眼前看到的是“千人聽法”的磚雕,表現(xiàn)的是佛祖為眾弟子講法。

  山門內(nèi)左右兩側(cè)分別是鼓樓與鐘樓。我國寺廟一般都有“晨鐘暮鼓”的司時制度,也就是用鐘鼓來報時。早上先敲鐘,后接鼓,晚上先敲鼓,后接鐘,所以稱晨鐘暮鼓。召集僧人上殿、誦經(jīng)做功課,起床、睡覺、吃飯等都是以鐘聲作為信號。

  天王殿是山門后的第一重殿,正門兩側(cè)的楹聯(lián)由楹聯(lián)專家谷萬祥創(chuàng)作,江蘇省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孫曉云書寫。我們佛頂寺供奉的是天冠彌勒,他頭戴寶冠,身披瓔珞,是彌勒菩薩的真身像?,F(xiàn)在多數(shù)寺廟中常見的彌勒像是以五代時的布袋和尚為原型。布袋和尚袒胸露腹,大肚笑顏,一生慈悲為懷,悲憫度世。在他圓寂后人們?yōu)榱思o念他,就以他的形象塑造了彌勒菩薩。天王殿兩側(cè)是四大天王像,四大天王是佛教中名氣最大的護法神,也是佛教二十諸天中的四位天神。彌勒背后是韋馱天菩薩,他也是佛教的護法神。據(jù)說,在釋迦牟尼佛涅槃后,邪魔搶走了佛牙舍利,是韋陀一力奪回。因此佛教便把韋陀作為驅(qū)除邪魔,保護佛法的天神。

  天王殿左右兩側(cè)分別是伽藍殿和祖師殿。伽藍殿供奉的是伽藍神關羽,祖師殿供奉禪宗四位祖師和牛頭禪的六位祖師。

  大雄寶殿是佛頂寺的核心建筑。之所以叫“大雄寶殿”,是因為大雄寶殿一般主供釋迦摩尼佛。大雄是佛的德號,是對他的尊稱;寶是指佛法僧三寶。這里有三幅楹聯(lián),正中這幅是由源洪法師創(chuàng)作,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張海書寫的:“功圓萬德,位證一乘,是天中天,上無二上;橫遍十方,豎窮三際,成佛頂佛,尊為獨尊”。佛頂寺的大雄寶殿內(nèi)供奉的是中間的釋迦牟尼佛,左側(cè)的文殊菩薩和右側(cè)的普賢菩薩。文殊菩薩是釋迦牟尼的左脅侍,代表聰明智慧,因德才超群,居菩薩之首。文殊菩薩的形象,通常是騎乘青獅,比喻以獅吼震懾群魔,通常左手握智慧劍,表示智慧犀利如劍,能夠斬斷一切愚癡;右手持般若經(jīng),代表了智慧與慈悲。普賢菩薩是釋迦摩尼的右脅侍,他象征實踐,坐騎是一頭六牙白象,代表愿行廣大、功德圓滿,右手持如意,代表事事通達、行為如意。佛祖左邊年長抱拳的是迦葉尊者,迦葉曾率領500弟子在韋提河山修習頭陀苦行,因此被稱為“頭陀第一”,頭陀在佛教中是苦行僧的意思。右邊年輕合掌的是阿難尊者,是佛祖的堂弟,對于佛陀的說法,都能背誦出來,所以被譽為“多聞第一”。

  大雄寶殿周圍是十八羅漢像,他們是佛教傳說中十八位永住世間、護持正法的阿羅漢。他們都是歷史人物,是釋迦牟尼的弟子。

  佛祖的背后供奉的是水月觀音。這是觀世音菩薩一心觀水相的化身,她端坐在大海中的巖石上,頭頂花冠,小辮垂于肩頭,衣服寬敞柔麗,面相平和面帶微笑,眼神注視前下方,似乎在想如何幫助人們脫離苦海。水月觀音兩側(cè)有左右近侍,善財童子和龍女,善財童子稚氣外露,臉帶微笑,頭上留發(fā)辮,天真活潑;龍女面容俏麗,神情嫻靜。周圍分列的是觀音其余的三十二個化身,兩側(cè)還有四大天王護持。

  觀音殿內(nèi)供奉的是用江西香柏木雕刻的千手觀音像。千手觀音因每只手上各有一只眼,所以又稱“千手千眼觀世音”,千手表示遍護眾生,千眼表示遍觀世間。千手觀音是阿彌陀佛的左協(xié)助,與阿彌陀佛、大勢至菩薩合稱為“西方三圣”。

  藥師殿內(nèi)供奉的是東方凈琉璃世界的藥師佛。藥師佛在過去世行菩薩道時,曾發(fā)十二大愿,為眾生解除疾苦。據(jù)說藥師佛的誓愿有不可思議的力量。如果有人身患重病,臨終前晝夜供養(yǎng)禮拜藥師佛,讀誦藥師如來本愿功德經(jīng)四十九遍,燃四十九燈,掛四十九天的五色彩幡,生命就能得以延續(xù)。

  法堂,也叫講堂,是高僧演說佛法、皈戒集會的地方,它是佛寺中僅次于大雄寶殿的第二大主要建筑。法堂內(nèi)供奉的是辟支佛,法堂正中設置高臺,放置坐椅,供法師演說佛法之用。法座前面放置講臺,兩側(cè)擺設聽法席位。

  1分鐘:

  無憂廣場

  無憂門

  佛頂塔

  從這里開始就進入了佛頂圣境區(qū)域,萬字墻上“佛頂圣境”四個大字是臺灣佛光山星云大師親筆書寫的。佛頂圣境包含了無憂廣場、佛頂宮、佛頂塔以及佛頂廣場,這里是無憂廣場。

  我們接下來我們參觀的是佛頂宮,在途中還會看到無憂門、佛頂塔、世凹桃園、岱山、牛頭禪文化園等。

  道路兩側(cè)種植的是銀杏樹,佛教寺院中,視銀杏樹為佛教圣樹,因為銀杏葉潔凈素雅,有不受凡塵浸染的寓意;銀杏樹的樹齡長,被稱為樹中的老壽星,象征佛教文化在牛首山源遠流長。

  右側(cè)看到的是無憂門,因為佛祖是在無憂樹下出生的。佛祖原名喬達摩.悉達多,是古印度迦毗羅衛(wèi)國的太子。門上方的雕像是太子剛剛出生時的形象,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高聲唱到: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在雕像的周圍還雕刻了九個龍頭,因為太子出生時天上出現(xiàn)了九條龍,口吐香水為太子沐浴,稱為九龍灌浴。

  從無憂門可以進入佛頂尊勝道,佛頂尊勝道的命名源于《佛頂尊勝陀羅尼經(jīng)》這部經(jīng)典。佛頂尊勝道全長240米,高18米,是利用山中原有的礦道擴建而成。建成后,可以從這里直接進入佛頂宮參觀,因而這是一條密道,寓意頓悟成佛。

  這條道路叫菩提次第道,是顯道,寓意著成佛之路需要一步一步慢慢積累,次第修行,才能修成正果。兩條通道,一顯一密,共同彰顯了成佛道路的圓融殊勝。

  前方是佛頂塔,塔高88米,面積約4677平方米,是仿唐式的建筑。塔的1到7層主要是各種經(jīng)藏的不同展示,所以佛頂塔就是佛教三寶中的“法寶”。在塔的第八層安置了一口全銅鑄的佛頂金剛鐘,鐘上刻有隆相法師書寫的《金剛經(jīng)》全文,字數(shù)約5200字。第九層是如來殿,供奉了一尊如來坐佛。登塔遠眺,可以俯瞰牛首山的全景。

  我們現(xiàn)在來到的是佛頂廣場。右前方看到這座山是牛首山的東峰,東峰上的這座塔是弘覺寺塔,塔高45米,七級八面,是南京地區(qū)現(xiàn)存最古老的一座仿木結構的磚塔。據(jù)《唐書》記載,唐代宗李豫感夢辟支佛,醒來之后就讓太子李適(適發(fā)音為Kuò)去修建了弘覺寺塔,因為始建于唐代,所以又稱為唐塔。在弘覺寺塔的基礎上正在修建的是牛頭禪文化園,這是一個四合院形式的院落,建好后,游客可以去這里尋禪、品茶、登塔遠眺。

  1分鐘:佛頂宮設計理念,大、小穹頂和環(huán)廊

  佛頂宮屬于深坑建筑,長220米,寬160米,總體高度89.3米,單體建筑面積約13.6萬平米,相當于19個足球場的面積。佛頂宮以供養(yǎng)為主題,依據(jù)供養(yǎng)內(nèi)容的不同,分為大穹頂和小穹頂兩個部分,寓意外供養(yǎng)和內(nèi)供養(yǎng)。

  小穹頂?shù)脑O計原型是佛陀頭頂部的發(fā)髻,上面的金屬曲面單個看是雙手合十的造型,寓意千萬信眾對佛祖的供養(yǎng),同時穹頂也像一顆摩尼寶珠。小穹頂下方是蓮花寶座,由56座飛天菩提門組成,上下輝映,就形成“蓮花托珍寶”的神圣意象?!吧徎ㄍ姓鋵殹痹从阼笪牧执竺髦洌簡?ông)嘛(má)呢(ní)叭(ba)咪(mi)吽(hông)。

  大穹頂?shù)拈L度為120米,建成之后就如同佛祖袈裟覆蓋在小穹頂之上,寓意著袈裟護持舍利圣物。

  圍繞佛頂宮一圈一共有56座飛天菩提門,每一座門上都有一組飛天,飛天手中捧有不同的供養(yǎng)物。菩提門外部是28花供養(yǎng)和28果供養(yǎng)(如芍藥、梔子花、芒果、荔枝等)。

  這條環(huán)廊也是以供養(yǎng)為主題的。環(huán)廊內(nèi)側(cè)有31幅壁雕,有4幅經(jīng)變圖,代表佛供養(yǎng);8幅不同語種的心經(jīng),代表法供養(yǎng);還有 15幅中華名寺浮雕,代表僧供養(yǎng),共同表現(xiàn)了“佛、法、僧”三寶供養(yǎng)的主題。另外還有金陵四景的浮雕,四景分別是:牛首山、紫金山、玄武湖與秦淮河。

  1分鐘:禪境大觀

  我們現(xiàn)在來到的是禪境大觀,南北長112米,東西寬62米,內(nèi)部凈高約41.2米,空間面積超過6000㎡,呈橢圓形。

  這個空間由三個部分組成,兩個禪境花園,一個蓮花劇場,共同表現(xiàn)了佛祖一生的故事。北邊是展現(xiàn)佛祖出生的禪境花園,南邊是展現(xiàn)佛祖成道的禪境花園,中間是如蓮劇場,劇場的中間有一尊釋迦摩尼的臥佛像,是佛祖涅槃時的姿態(tài)。臥佛的外圈是如蓮劇場,沒有演出的時候可以作為一個巨大形似蓮花的會場使用,當有演出時,巨大的蓮花葉從地坑冉冉升起。

  兩個禪境花園,主要是用疊山理水的方式來表現(xiàn)佛陀出生、成道時的場景。北側(cè)是無憂樹,佛陀是在無憂樹下出生的;南側(cè)是菩提樹,佛陀是在菩提樹下成道的。

  禪境大觀的頂端是智慧穹頂,穹頂?shù)膱D案來源于娑羅樹的樹杈,因為佛是在娑羅樹下涅槃的。穹頂上藍色的是一層透光膜,光線可以通過這層膜灑進禪境大觀,就如同佛光普照。

  周圍還有石窟墻和流水墻。

  我們現(xiàn)在乘坐法雨流芳的電梯,前往地下五層。

  佛殿層(千佛殿、萬佛廊)

  我們現(xiàn)在位于佛殿層,距離地面約33米,核心空間是千佛殿和萬佛廊,向人們集中呈現(xiàn)了一個非常殊勝、神秘、有強烈視覺沖擊的佛國世界。下面請隨我入內(nèi)參觀。

  這里是千佛殿,整個空間打通了地下3、4、5三層,高28米,呈穹窿狀。千佛殿的設計靈感源自唐代密宗的金剛界曼荼羅第四供養(yǎng)會。參加這個供養(yǎng)會的共有37尊佛菩薩,位于中間的是大日如來,佛經(jīng)中說:“見塔如見佛”,所以用中間的舍利大塔來象征大日如來。周圍的佛和菩薩都是大日如來化現(xiàn)出來的,他們在供養(yǎng)大日如來,同時大日如來也回供他們,相互供養(yǎng),非常殊勝。

  千佛殿的核心就是中央的舍利大塔,它代表的是大日如來。大塔高21.8米,由塔座、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請您從上往下看:

  塔剎:大塔的頂部是塔剎,塔剎高7.56米,核心是圓形的牟尼寶珠,這是目前國內(nèi)最大的牟尼寶珠,材質(zhì)是水晶,直徑1.5米。

  塔身:塔身高9.24米,分為倒錐形的相輪和藍色的覆缽兩個部分:相輪呈倒錐形,總共13重,象征佛教中的“十三天”,暗喻從菩薩到佛修行的13個階段。下方的覆缽就像一只倒扣的碗,整體采用掐絲琺瑯工藝,表面是景泰藍,以唐草紋為底,覆缽四角上雕刻有精美的高浮雕龍紋,在覆缽東南西北四個佛龕里將會安放四尊玉雕佛像,這四尊是大日如來前后左右的四親近菩薩,我們稱它們?yōu)椤八牟_蜜菩薩”。

  塔基:近距離看到的就是塔基,高5米,分為塔廳和蓮臺兩部分。金燦燦的就是塔廳,塔廳四周有四扇蓮花形的拱門;門的上方是如意云紋烘托的法輪,意味著法輪常轉(zhuǎn),圓滿無缺。

  塔廳表面采用銅鏨刻的工藝,雕刻了很多佛教吉祥圖案。您看,這是蓮花和卷草浮雕,襯托著蓮花佛陀、妙音鳥(翩翩起舞)、獅子(形態(tài)各異)、佛教八寶和圣象佛雕,高浮雕造型,紋飾細膩,姿態(tài)精美。塔廳四角供奉了四大天王青銅雕像,以此護持佛頂骨舍利,分別是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和北方多聞天王,代表著風調(diào)雨順。

  下方圓形的是蓮臺,您看,這是仰蓮和覆蓮,總共84片,代表佛祖的84000尊法門;上方有圍欄,是阿育王柱的造型(銅鑄鎏金),暗喻了當年阿育王建造八萬四千座塔的功德業(yè)績。

  千佛殿是依照華藏世界的五方五佛來布局的,五方就是五個方位,東、西、南、北、中。中央的大塔代表大日如來,在大塔的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各有一尊主佛,統(tǒng)稱為“四方佛”。四方佛是大日如來為了教化眾生,將其自身具備的五種智德變化而產(chǎn)生,他們各代表大日如來不同的智德。

  在四方佛左右各有2尊菩薩(就在水滴型的佛龕內(nèi)),總共是16尊,統(tǒng)稱為“慧門十六尊”。他們是大日如來為四方佛化現(xiàn)的四位親近菩薩。

  其實佛國世界也是很講究禮尚往來的,你供養(yǎng)了我,我心存感激,也回供于你。在四方佛左肩上方就有兩尊供養(yǎng)菩薩,總共八尊,統(tǒng)稱為“八內(nèi)外供養(yǎng)菩薩”。

  最下部接地部分的墻面上,在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分別是四相成道中的太子降誕、菩提證道、初轉(zhuǎn)法輪和雙林涅槃四個重要場景,用漆畫展示。

  在漆畫之間安放的是紀念佛陀一生的八大靈塔。佛塔是佛教三大建筑之一,也是佛教徒主要膜拜的對象。這八座靈塔的設計靈感來源于“八王分舍利”的佛教故事,我們統(tǒng)稱為“八大靈塔”;他們是眾多佛教流派中不同風格佛塔的匯集展現(xiàn),風格上包含亭閣式塔、樓閣式塔、密檐式塔、藏式塔、金剛寶座塔、花塔、傣族塔、印度佛塔,將佛教的莊嚴神圣展現(xiàn)其中。

  千佛殿內(nèi)還有許多其他的藝術點位:穹頂——最頂部是穹頂,穹頂會根據(jù)從早到晚的時間變化,出現(xiàn)不同的場景。天宮樓閣——下方是銅鑄的天宮樓閣。飛天——天宮樓閣的下方有四組共16尊飛天造像。佛國世界彩繪——飛天旁邊有4幅彩繪,描繪了四方佛國世界。琉璃佛——往下是100尊琉璃佛,周圍用彩繪勾勒出彩帶,畫了彩繪千佛,周圍還有祥云和卷花草葉的圖案。

  雙鹿轉(zhuǎn)法論——這是銅質(zhì)的雙鹿轉(zhuǎn)法輪,代表佛祖在鹿野苑初轉(zhuǎn)法輪,釋迦牟尼成道后初次宣傳他的學說為初轉(zhuǎn)法輪。

  我們現(xiàn)在來到的是萬佛廊,這是一條環(huán)形的回廊,以供養(yǎng)為主題。在回廊的內(nèi)外兩側(cè)有佛龕,供奉的是十二生肖的本命八尊佛,每一位信眾都可以在這里找到自己的本命佛。

  樓上還有四尊,分別是普賢菩薩(水晶/德化彩瓷.龍/蛇)、虛空藏菩薩(石灣陶瓷/木雕極彩.牛/虎)、阿彌陀佛(清刀木雕/銅鎏金.豬/狗)、大日如來(熔金/熔銀.羊/猴)

  在兩側(cè)墻上還有佛本身故事的畫作,主要是宣揚釋迦牟尼佛前世或前若干世的各種善行。故事主要宣揚了世法平等、眾生皆可成佛等佛教教義。

  上方是藻井彩繪,在燈光的映襯下,顯得高遠深邃,也給人很強的視覺沖擊。藻井是一種神圣意義的象征,只能在皇宮或宗教建筑中應用,為了凸顯建筑地位的尊貴。藻井一般做成向上隆起的井狀,有方形、多邊形或圓形凹面,以荷花、菩提葉、菱藕、水草等水生植物為主,寓意防火消災。

  藻井下方的橫梁是整木雕刻的,采用東陽木雕的工藝。橫梁兩側(cè)是龍頭。龍在傳統(tǒng)文化中是神圣、吉祥、吉慶之物。

  目前流傳世間的佛祖舍利有三種,即將供奉在牛首山的是佛頂骨舍利,它集文物、寶物、圣物于一身。(一種是佛牙舍利,現(xiàn)在供奉在北京的靈光寺;第二種是佛指舍利,供奉在陜西寶雞的法門寺。)

  把佛頂骨舍利供奉在牛首山可以說是殊勝的因緣所成。首先,賜葬于牛首山的鄭和是大報恩寺的督造,而佛頂骨舍利就埋于大報恩寺內(nèi)。鄭和七下西洋,還曾攜帶佛牙舍利回國,并向宏覺寺捐獻了大量經(jīng)書與寶物。

  其次,梁代高僧寶志和尚曾對宋明帝說,牛首山是文殊菩薩的冬宮,文殊菩薩是諸佛之母,后來化作釋迦牟尼的左脅持。最重要的是在2011年9月江寧區(qū)政府完成了《天闕藏地宮,雙塔出五禪——牛首勝境》創(chuàng)意策劃概念方案,并獲得了宗教界、文物界的高僧大德和專家學者們的認可,經(jīng)研究后決定,在牛首山建地宮長期安奉佛頂骨舍利。

  30秒:佛寶層

  舍利藏宮位于地下44米處。藏宮的中心區(qū)域?qū)儆谧诮虉鏊?,稱為藏宮大殿,佛頂骨舍利將長期供奉在藏宮大殿內(nèi)。舍利藏宮以暗色調(diào)為主,營造莊重、神秘的氛圍。長廊長66米,根據(jù)六波羅密的供養(yǎng)內(nèi)涵布局,六波羅蜜是菩薩的六種行為,分別為持戒、布施、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牛頭禪文化園、鄭和文化園等

  牛頭禪文化園在宏覺寺遺址上建造。宏覺寺是牛頭宗的發(fā)源地,初建于南朝梁武帝天監(jiān)二年(503年),原名佛窟寺,又稱弘覺寺,清代為避乾隆帝弘歷名諱,改稱宏覺寺??谷諔?zhàn)爭時期,宏覺寺遭日軍焚毀。 牛頭禪文化園核心景點弘覺寺塔,塔高45米,七級八面,是南京地區(qū)現(xiàn)存最古老的一座仿木結構的磚塔。1956年在弘覺寺塔的地宮里出土的鎏金喇嘛塔是南京博物院的鎮(zhèn)院之寶之一,塔高0.35米,須彌座高0.16米,塔底刻有“金陵牛首山弘覺禪寺永充供養(yǎng)”和“佛弟子御用監(jiān)太監(jiān)李福善奉施”題記。同時出土的還有玉瓶、金睡佛、青瓷罐等文物,現(xiàn)均收藏于南京博物院。而后,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員會派人對磚塔塔壁上題記進行了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了七十余條明清兩代游人題記。1957年弘覺寺塔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鄭和文化園,是明代著名航海家鄭和的墓冢。鄭和本名馬和、小名三保,出生于云南一個穆斯林家庭,洪武十四年跟隨明朝云南征討大軍副統(tǒng)帥藍玉來到南京,進入朱棣燕王府,后跟隨朱棣在“靖難之變”中立下卓著戰(zhàn)功,升任內(nèi)宮監(jiān)太監(jiān),明成祖朱棣御書“鄭”字賜姓馬和,史稱鄭和。從永樂三年到宣德八年,鄭和七下西洋,歷盡艱險,與沿岸各國進行文化交流,締結邦交,促進友誼,開辟海上絲綢之路,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壯舉,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洲際航海家。

  據(jù)同治《上江兩縣》記載:“牛首山有太監(jiān)鄭和墓,永樂年命下西洋,宣德初覆命,卒于古里,賜葬山麓?!编嵑腿ナ篮?,賜葬牛首山,當?shù)厝罕姺Q這山為“回回山”,稱墓為“馬回回墓”。原墓壙呈長方形,南北走向,長約150米,東西寬約60米,墓頂高約8米。1985年修茸一新后的鄭和墓,保持了原墓回族和穆斯林葬儀習俗,為青石砌成的馬蹄形墓園。墓蓋石上雕飾云錦、蓮花圖案,刻有阿拉伯文字。墓后墻鑲嵌石碑,陰刻隸書“鄭和之墓”。

  牛首山我們今天就參觀到這樣,謝謝各位。

  南京大報恩寺導游詞4

  概況:

  各位賓客,大家好,我是報恩寺的導游。我們現(xiàn)在所在的就是大報恩寺遺址。明代大報恩寺規(guī)模宏大,2007開始,南京市考古研究所對遺址北區(qū)進行了4年的考古發(fā)掘,發(fā)掘出的大報恩寺遺址,被國家文物局專家組譽為“規(guī)格最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國古代寺廟遺址。與其他寺院最大的不同在于,大報恩寺坐東朝西,一方面是因地形所限,一方面也寓意禮佛西天。今天來此,您可以看到香水河、香水河橋、御碑、御道、水工設施、三大殿遺址、畫廊遺址、油庫遺址等,當年大報恩寺的“宮闕規(guī)制”一覽無余。這是有 600年歷史的香水河橋,站在香水河橋上可以將天王殿,琉璃寶塔頂連成一線,可見當時設計者的精妙設計。橋下的香水河,縱貫南北。香水河,在佛教有八功德水的含義,但對于大報恩寺來說,還是功能完善的排水系統(tǒng)。前方左右對稱分布的,是永樂碑和宣德碑遺址。兩座御碑是大報恩寺中軸線兩側(cè)的重要建筑之一,也體現(xiàn)了皇家寺院的崇高地位。

  整個景區(qū)分:中軸遺址區(qū)、北館核心區(qū)、北館佛教文化區(qū)、北區(qū)遺址、報恩塔、南館區(qū)

  【主門廳】兩側(cè)墻壁的琉璃壁畫,呈現(xiàn)的是南京佛教史上重要事件、人物。在這里抬頭可見大報恩塔,低頭看到的是天王殿的遺址。天王殿五間三進,供奉六尊神像。分別為彌勒佛,背后的韋陀菩薩以及兩側(cè)的四大天王。在正式參觀之前,請跟隨我一起經(jīng)歷香薰浴、光浴、霧浴、洗塵凈心。

  【北畫廊】

  明清時期的寺院格局就是廊院式的,中軸線上有些主要的建筑,兩側(cè)用走廊將其圍繞起來,走廊里可以供人參觀。當時的走廊的兩側(cè)有許多壁畫,便被叫做畫廊。據(jù)記載,畫廊有 118間,可謂“壯麗甲天下”?,F(xiàn)在看到的北畫廊已經(jīng)是歷史遺存了,地勢自西向東由低到高,但依可想象當年的宏大規(guī)模。畫廊兩側(cè)各有一口井,據(jù)考古推測,它是為了消防而建。畫廊有很多處散水,散水接著暗渠,直接把水排到香水河。

  【長干佛脈】展現(xiàn)了古長干里和大報恩寺的盛景。下方正方格叫做“探方”,“探方”中,發(fā)現(xiàn)了千年地宮。2010年,從金棺銀槨中請出了佛頂真骨舍利。正中浮島上呈現(xiàn)了大報恩寺古建筑群模型。視頻播放的是長干佛脈,兩側(cè)分別是金陵四十八景“長干故里”和“報恩寺塔”。

  【千年對望】兩旁共八根琉璃立柱,寓意釋迦牟尼佛八相成道;步道上七朵蓮花,寓意佛陀“七步生蓮”。長廊盡頭是玄奘法師與佛陀的對望。玄奘大師在世與佛陀涅槃相隔約一千年,玄奘頂骨舍利與佛陀頂骨舍利共同瘞藏于此地也約一千年。“千年對望”完美呈現(xiàn)大報恩寺與佛陀、玄奘舍利的殊勝因緣。

  【水工遺址】上方懸掛的是出土的琉璃構件。窗內(nèi)窗外的明代水工設施是明代大報恩寺的排水暗渠,水通過這個暗渠排往秦淮河。砌造暗渠的磚,是明代建城墻的磚。暗渠中還設有柵欄,用來防盜。這是南京最大的明代大型官修水工設施。壓在排水暗渠上面的是明代大報恩寺北部院墻的墻基,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大報恩寺最北側(cè)的邊緣。

  【前世今生】從東吳年間至明代中期,長干里區(qū)域佛脈延續(xù)不斷。沙盤模型復原大報恩寺建造場景,展現(xiàn)大報恩寺的前世今生和“考古發(fā)現(xiàn)”。

  【琉璃官窯】大報恩寺塔的建設動用了大量人力物力,從琉璃的燒制就可見一斑。當年的琉璃構件就是從我身后的琉璃官窯中燒制出來的。(琉璃燒制過程:朱元璋建造了 72座琉璃官窯,考古發(fā)現(xiàn)兩座保存完好,一座在朝天宮,一座在我們這里,中間就是燒柴火的地方,后面是煙囪,將熱量引導到臺上,陶胎受熱比較均勻,當年大報恩塔燒制有三套構件,一套置于塔上,另外兩套在哪里,現(xiàn)在仍然是個迷,這座窯就是燒制琉璃的琉璃官窯)

  【琉璃門券】這是當年大報恩寺塔標準層的琉璃門券。我們可以看到拱門上有很多動物,這是藏傳佛教藝術的一個特有造型,稱為“六拏具”。正中是大鵬金翅鳥,在密宗中寓意慈悲。兩邊是龍子龍女,表救度之相。緊接著是長翅膀的飛羊,象征福報,獅子比喻自在相,最下方的白象,意為善師。

  【石函】這是宋代長干寺地宮出土的石函,方柱狀,在石函北壁板上鐫刻有《金陵長干寺真身塔藏舍利石函記》,詳細記載了可政大師在宋真宗的支持下整修長干寺、佛塔,瘞埋舍利的事跡,是不可多得的史料。

  【左側(cè)漆畫】《請奉圣舍利》,講述的是可政大師在陜西終南山紫閣寺的危塔中發(fā)現(xiàn)玄奘頂骨舍利,并將其千里背負至長干寺。

  【右側(cè)漆畫】《整修長干寺》,講述的是可政大師在宋真宗的支持下,整修長干寺佛塔,并瘞埋佛頂真骨、感應舍利以及諸圣舍利的故事,可政大師功莫大焉。

  【鐵函】這是長干寺地宮石函內(nèi)的鐵函,方柱狀,內(nèi)壁光滑,因封閉性好為鐵函內(nèi)部文物的保護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

  【阿育王塔】這是長干寺地宮鐵函內(nèi)出土最珍貴的七寶阿育王塔,塔以檀香木制作骨架,外裹銀皮,通體鎏金。塔上有 452個圓孔以“佛教七寶”。四面刻有:皇帝萬歲、重臣千秋、天下民安、風調(diào)雨順。此塔由宋真宗恩準可政大師募化錢財制作而成。通高

  1.17米、最大邊長(塔座底板)0.45米。是目前中國境內(nèi)出土的體積最大、工藝最復雜、制作最精美的阿育王塔,堪稱“塔王”,在塔基部分有兩份金棺銀槨,內(nèi)藏佛頂真骨、感應舍利。

  【義井】這口井叫義井,是當年南京城南標志性建筑。這口井與天禧寺住持可政大師有關??烧髱熗砟隉嵝墓?,向當時宋代丞相李迪建議在這個交通要道建一口井,千百年來義井造福于民,惠澤萬代。這口井是宋明兩個朝代所建,下面是宋代磚,上面磚是明代,在明代建大報恩寺時加砌一層,因為是官井,磚砌非常考究。

  【輪藏殿/油庫】與畫廊連在一起的方形的建筑,三間三進??脊艑<彝茰y是輪藏殿或經(jīng)藏殿遺址,在它附近有一個油庫。據(jù)記載,大報恩寺琉璃塔佛燈永明,每天要燃油 64斤,有 100名行童剪芯添油、擦拭明瓦。所以,有專門的地方用來儲存燈油。

  【江南首寺】兩側(cè)的銅雕分別是康僧會和支謙。繼支謙在建業(yè)傳授佛教、翻譯佛經(jīng),作為南京佛教的初傳后,康僧會也至建業(yè)開始弘法傳道,孫權“神其事”為其建寺建塔,江南佛教隨之初興,長干里崇稱“佛陀里”。

  【歷代土層】這里可以看到三個朝代不同的歷史遺跡,即宋代保護的塔基的護坡和房屋,明代的夯土臺基以及清代的古井。從東晉長干寺到宋代天禧寺到明代大報恩寺、寺塔一直在原址上疊加重建。

  【蓮池海會】眼前的場景就是西方極樂凈土。正面是西方阿彌陀佛,在它背后是康僧會,魏晉的法顯、竺道生,南朝梁武帝和寶志禪師和明朝皇帝朱元璋及朱棣等。

  【地刻古地圖】《康熙南巡圖》向我們展示了清代南京城南一片梵剎林立,市井繁華盛象,最上方的就是當年大報恩寺琉璃塔。

  我們腳下的這張地刻古地圖,描繪的就是明代南京城內(nèi)寺廟云集的景象。左側(cè)的浮雕是《諸宗祖庭》,描繪了三論宗、天臺宗、牛頭宗、法眼宗諸位祖師講經(jīng)說法場景。趙樸初先生曾經(jīng)說過:中國成立后的大小乘各宗派無不與南京有關。對面則是《中外交流》,描繪了四個小故事--達摩祖師一葦渡江,司馬達赴日傳法,尼霍夫繪南京瓷塔以及利瑪竇雪浪辯論。

  【南朝四百八十寺】我們面前的就是梁武帝問道達摩的場景,在我們周圍所呈現(xiàn)的便是當年南朝梵剎林立的佛都盛象。南朝時期健康城已超越了長安和洛陽成為全國的佛教中心。

  【伽藍殿遺址】融合護法與報恩兩大主題于一體,遺址兩側(cè)雕刻著伽藍三尊與馬皇后、碽妃二人的雕像。

  【宋代磚遺址】這是明代大報恩寺的北院墻,而院墻下疊加的道路,考古專家認為是宋代秦淮河邊上的主干道,總寬度將近 12米,義井就在這條主干道的邊上。目前在對整個南京城的考古發(fā)現(xiàn)過程中還從未發(fā)現(xiàn)如此大規(guī)模的宋代道路。道路兩側(cè)有排水溝。說明宋代時此處已經(jīng)非常繁華。

  【舍利佛光】大報恩寺匯集了佛頂骨舍利、感應舍利、玄奘頂骨舍利和諸圣舍利四份佛門至寶。本廳設有八萬四千盞燈,寓意“八萬四千法門”,另外根據(jù)佛經(jīng)記載,阿育王統(tǒng)一印度后將佛舍利分為八萬四千份,建八萬四千塔。中國有十九處,金陵長干塔位列第二。大廳里我們可以看到佛陀涅槃所在的婆羅雙樹,靜臥著涅槃佛,背后五方佛寶相莊嚴。展廳內(nèi)不定時幻化的七色光芒,正對應感應舍利曾七次放光,使南京成為佛光普照之圣地的文獻記載。

  【經(jīng)變畫廊】我們現(xiàn)在穿過的這條隧道叫做“經(jīng)變畫廊”,壁畫上是大家熟知的九色鹿形象。故事里面九色鹿的善良從容與落水男子的貪婪無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勸人向善,勸人知恩,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大報恩塔】大報恩寺琉璃塔建于 1412年,為明成祖朱棣敕建。此后,大報恩寺琉璃寶塔作為南京最具特色的標志性建筑物,被西方人譽為“南京瓷塔”,作為中國建筑文化的典范被西方各國仿建。19世紀中葉,大報恩寺琉璃塔毀于太平天國戰(zhàn)火。在古塔消失 100多年之后,為保護千年地宮,大報恩塔采用四組鋼管斜梁跨越遺址土方,地梁落腳點位于整個塔基遺址的外側(cè),形成“覆缽型”新地宮,在原有地宮遺址上安放七寶阿育王塔,安奉佛陀舍利。塔基上方再造輕質(zhì)九層塔,有四重傳承與創(chuàng)新,一是

  形態(tài)傳承與創(chuàng)新,不是復建而是再造,體現(xiàn)當代科技文明,但規(guī)模、形制、長細比與古塔近似;二是材料傳承與創(chuàng)新,古塔用琉璃,新塔用藝術玻璃工藝通過手工雕刻、上釉、燒制和合片,呈現(xiàn)琉光塔影;三是結構傳承與創(chuàng)新,內(nèi)核由兩個正方形旋轉(zhuǎn)交錯構成蓮花瓣狀,寓含花漫菩提,通過逐層收分,塔頂重構,達到新塔古韻;四是功能傳承與創(chuàng)新,既保護千年地宮又傳承歷史記憶。塔外有一座六朝井,是大報恩寺遺址群上目前發(fā)現(xiàn)的

  最早的遺跡,是東晉時期水井,深 13.5米。

  【千年地宮】在玻璃下方就是當年大報恩寺琉璃塔塔基遺址,玻璃組成的八邊形就是當年塔基輔接范圍。我們眼前所見的就是宋代長干寺長干塔地宮,距今千年。不同于北方橫__式地宮,這是典型的南方豎__式地宮,距地表6.74米,是國內(nèi)發(fā)現(xiàn)的最深、最大的豎__式地宮。2008年,在地宮內(nèi)發(fā)現(xiàn)了石函、鐵函、七寶鎏金阿育王塔等一批國家一級文物,在阿育王塔塔基發(fā)現(xiàn)了一份金棺銀槨,一份大小銀函,分別藏有佛頂真骨和感應舍利。

  據(jù)石函上碑文記載,公元 1011年可政大師獲宋真宗恩準,重修長干寺塔并瘞埋佛頂真骨、感應舍利及諸圣舍利,距2010年盛世重光,整千年。據(jù)專家考證明代大報恩寺塔原封不動沿用了宋代長干寺地宮。江南地宮一般為磚石結構,但我們的千年地宮為夯土式結構,大家可以看到側(cè)邊有個神秘的小地宮,小地宮形

  制與大地宮形制基本一樣。據(jù)專家考證,小地宮為六朝長干寺的地宮,距今有一千五百多年,大地宮采用夯土式是為了”遵前制“。此處濃縮了從六朝到宋代、明代 1000多年的歷史,是南京乃至整個江南地區(qū)佛教文化的源起。在地宮上方供奉的是感應舍利,感應舍利是世界上最神奇的舍利。公元 247年,來自西域的僧人康僧會行法事,三七之期,求得感應舍利,東吳大帝孫權“神其事”,建江南第一座寺塔建初寺、阿育王塔供奉感應舍利,從此江南大地佛法大興,長干里遂崇稱“佛陀里”?!翱瞪畷I舍利”的故事在敦煌石窟第 323窟壁畫中記載了下來。

  【塔上】整個大報恩塔各層以佛菩薩為主題,創(chuàng)作白銅浮雕,呈現(xiàn)了四大天王、四大菩薩、三身佛、三世佛、五方佛的佛菩薩體系。登上之后,首先看到的四大天王白銅浮雕,四大天王是佛教寺廟中最為重要的護法神,在民間,也因其所持法器的不同分別象征著“風、調(diào)、雨、順”。《徐皇后禮佛圖》徐皇后是明成祖朱棣的皇后,是明開國功臣徐達的嫡長女。朱棣雖然殘暴,但與徐皇后之間卻是情深意重。徐皇后逝世后,朱棣十分悲痛,于大報恩寺前身天禧寺為她舉行大齋,接受群臣的祭祀。轉(zhuǎn)身能將明代大報恩寺的“宮闕規(guī)制”盡收眼底,沿中軸線依次可以看到香水河橋、兩座碑亭、天王殿、月臺和大殿遺址。正前方的就是大殿遺址,柱礎 2米_2米只比故宮最大的殿太和殿小一些,足見當年的宏大規(guī)制?!侗R舍那佛說報恩經(jīng)變圖》畫面中報身佛盧舍那佛居中講述《報恩經(jīng)》。轉(zhuǎn)身遠眺,依次可見秦淮河源遠流長數(shù)千年、600年中華門城堡屹立如初、老門東街區(qū)煥發(fā)新生,以及遠處今日南京之繁華都市景象。《朱棣禮佛圖》,明永樂十年,朱棣為報答父母之恩,下令在天禧寺舊址上新建大報恩寺和琉璃塔。而轉(zhuǎn)身可見的是毗鄰園區(qū)的 1865創(chuàng)意園,其前身是金陵制造局,

  于 1865年創(chuàng)立于大報恩寺舊址,解放后于 1996年正式更名為南京晨光集團。

  【經(jīng)藏如海】這里展示了集經(jīng)、取經(jīng)、譯經(jīng)、刻經(jīng)、印經(jīng)的過程。

  大藏經(jīng)又稱“一切經(jīng)”,是一切佛典的總稱。本展廳所展示的砂巖浮雕表現(xiàn)的是集經(jīng)和取經(jīng)的古印度場景。第一幅砂巖浮雕是初轉(zhuǎn)法輪,描述的是佛陀在鹿野苑初次說法的場景。第二幅砂巖浮雕講述的則是佛在菩提樹下,給眾菩薩宣說華嚴經(jīng)的場景。而這幅描繪的則是第一次佛經(jīng)集結的場景,中間三個有背光的使者,從左到右分別是優(yōu)婆離、阿難和大迦葉,身后是五百比丘。轉(zhuǎn)過身這幾幅砂巖浮雕,這一側(cè)描繪的則是歷代高僧前往西域帶回中國之典籍。第一幅是朱士行和法顯初游佛國,朱士行是中國首位西行取經(jīng)者。法顯是東晉時期第一位行至印度,并成功取得佛經(jīng)的僧人,比玄奘法師早了 102年。這兩幅砂巖浮雕都是跟玄奘有關的,一幅是取經(jīng)的過程,而這一幅是他坐在大象身上辯經(jīng)的場面。玄奘大師是中國歷史上最成功的留學生,他克服重重困難取得真經(jīng),前后歷程十五年之久,并以博學善辯贏得了美譽?,F(xiàn)在穿過的過道整個空間以經(jīng)文元素貫穿墻壁,分別有梵文和中文,而這一組長形砂巖浮雕表現(xiàn)的就是歷史上十位譯經(jīng)家齊聚,共同譯經(jīng)的場面。分別有鳩摩羅什、支謙、康僧會、玄奘等。如是我聞,是每個譯經(jīng)的開頭。意思是:我是這樣聽到的。信受奉行,是每個譯經(jīng)的結尾。意思是:接受教誨,虔敬奉行。金陵刻經(jīng)處,是中國著名的佛教文化機構,由楊仁山居士于清同治五年(1866)創(chuàng)辦,是清末明初思想啟蒙運動策源地。80年代初,經(jīng)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居士再度復興。這幅砂巖浮雕是楊仁山、太虛大師創(chuàng)辦金陵刻經(jīng)處時候的場景。漢文木刻經(jīng)版,完整地保存了我國古老的刻經(jīng)工藝,是世界非遺傳承。這邊的砂巖壁畫分別描繪的是中日交流、東傳高麗和東傳日本路線圖。在整個經(jīng)藏如海展區(qū)的結尾,我們看到的是藏經(jīng)閣,收藏的是部分金陵刻經(jīng)的經(jīng)版經(jīng)藏。四周則是經(jīng)架,展現(xiàn)的是浩瀚的藏經(jīng)意象。

  【南畫廊】當年大報恩寺的南北畫廊多達 108間,明代周暉的《金陵瑣事》中記載畫廊壯麗甲天下,堪稱一絕,遺憾的是畫廊已經(jīng)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中。南京是佛教藝術中國化的創(chuàng)新中心,現(xiàn)在博物館對北區(qū)的畫廊遺址進行原樣展示,南區(qū)畫廊遺址已被毀壞,采用了復原展示,再現(xiàn)當年大報恩寺畫廊的壯麗形象,傳承記憶。一期我們的南畫廊展出的是唐卡精品和敦煌壁畫。

35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