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湖南南岳大廟的導游詞5篇
南岳大廟 是中國江南最大的古建筑群,有“江南第一廟”“南國故宮”之稱,根據現(xiàn)存資料記載始建于唐,后經唐、宋、元、明、清六次大火和十六次修繕擴建,于光緒八年(1882年)形成現(xiàn)在98500平方米的規(guī)模。南岳大廟分為九進四重院落,四周圍以紅墻,角樓高聳,壽澗山泉,繞墻流注,頗似北京故宮風貌。南岳大廟佛道共存,東側為八個道觀,西側為八個佛寺,堪稱我國寺廟一絕,每年八月十五,這里都要舉行盛大規(guī)模的廟會,不少東南亞的佛國華僑,日本佛教界人士,以及回鄉(xiāng)的善男信女,都不惜長途跋涉來此朝拜,因此這里常年香火不息。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湖南南岳大廟的導游詞5篇范文,歡迎借鑒參考。
關于湖南南岳大廟的導游詞5篇(一)
南岳大廟位于南岳古鎮(zhèn)北端,赤帝峰下,是一座集國家祭祀、民間朝圣、道教宮觀、佛教寺院有機統(tǒng)一的宮殿式古建筑群,現(xiàn)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岳衡山旅游景區(qū)的重要景點,也是我國南方及五岳之中規(guī)模最大的廟宇。它有九進四重院落,占地面積12萬平方米,布局嚴謹,氣勢恢宏。南岳廟本在祝融峰上,為方便國(皇)家祭祀與民間朝圣,隋代移至山下。據《南岳志》記載,唐初建司天霍王廟,唐開元十三年(725年),由唐玄宗詔建南岳真君祠,唐天寶五年(746年),唐玄宗封南岳真君為司天王,于是廟制按王宮規(guī)模增修,至唐肅宗時即有相當規(guī)模。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宋真宗趙恒,加封南岳司天王為“南岳司天昭圣帝”,因此,其建筑形制亦“由王升帝”,“擬然帝居”,從此成為一種“定制”,并沿襲下來。后屢經修葺,現(xiàn)存建筑于清光緒八年(1882年)由平江舉人李元度受命重修。
南岳大廟建筑文化博大精深,大廟中軸線上的建筑為皇家的建筑風格,是歷朝帝王祭祀南岳衡山與民間朝圣(南岳圣帝)的重要場所。主體建筑依次由欞星門、奎星閣、正南門、御碑亭、嘉應門、御書樓、正殿(圣帝殿)、寢宮和北后門九進四重院落組成。東面有八個道宮,西面有八個佛寺,這正好印證了道教崇尚“紫氣東來”,佛教推崇“西方極樂”的宗教規(guī)制,充分體現(xiàn)了南岳道、佛共存一山,共融一廟,共尊一神的獨特宗教文化特色,為中國乃至世界名山所罕見。
各位請看:南岳大廟正門叫欞星門,欞星本叫天田星,是天上二十八星宿之一,主管人興國旺。漢高祖時命祭天先祀靈星,因此得名。也有說欞星門指的就是天門。所以宮室,祭祀建筑的壇、廟才能設欞星門。據《星經》記載:門以“欞星”命名,意思是人才輩出,為國所用。因此,一般的廟宇不可用“欞星”來命名。要用“欞星”冠以廟門,必須具備三個條件:第一是規(guī)模較大、氣勢宏偉的廟宇;第二是人才輩出、精英薈萃的地方;第三必須由皇帝下詔書。南岳大廟正好符合以上三個條件才得到了這份至高無上的殊榮。在國內,用欞星來冠以廟門的只有山東孔廟和南岳大廟等寥寥幾處。
請看大門兩側的對聯(lián):“欞環(huán)卍字,檻繞廻文,仰臺閣輝煌,是謂仙宸帝闕;星斂貪狼,風和儀鳳,喜山河奠定,同游化日光天。”這是幅老聯(lián)新刻的聯(lián)語,它高度贊揚了大廟建筑之恢宏與國家和諧興旺。門原是木結構的,到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才換成花崗巖石門。門高和寬均為20米,厚1.1米,門上豎額“岳廟”二字,由有“江南一枝筆”之稱的衡山籍清末秀才康和聲所書,其下“欞星門”三字原為曹伯聞書,現(xiàn)為著名書法家周昭一所寫。門前有兩只古樸大方、形態(tài)逼真的石獅,常年蹲在這里,喜迎四海嘉賓進入這吉祥之門。
欞星門內是一個松柏參天,綠草如茵的庭院。院內左右各有水火池,水火池是蓄水以防建筑起火用的,也常被道佛教信徒們用來放生,因此又叫放生池。兩邊有東西碑亭,東碑亭中置有明成化年間尚書商輅撰寫的《重修南岳廟記》碑刻;西碑亭中置有宋代著名政治家范仲淹次子范純仁撰寫的《祭衡岳文》碑刻。這個碑亭1938年遭日本飛機轟炸。
關于湖南南岳大廟的導游詞5篇(二)
穿過北街,前面豁然開朗,一座巍峨宏大的古建筑群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這就是我國南方最大的宮殿式古建筑群——南岳大廟。
跨入欞星門,便是一個松柏參天、綠草如茵的庭院,左右各有一座水火池和碑亭。水火池是蓄水以防建筑起火的,也常被信徒們用來放生,因此俗稱放生池。東邊的碑亭中置明朝成化年間尚書商輅所撰寫的《重修南岳廟記》碑刻,西邊的碑亭中置有宋代范純仁所撰寫的《祭衡岳文》碑刻。
順著中間的游道前行不遠,就是南岳大廟中軸線上的第二進建筑一一魁星閣??情w又名盤龍亭,為重檐歇山頂建筑,面積139平方米。閣內原來立有文星之首的魁星雕像,以示崇文,很多望子成龍的父母都常帶著子女來此祈拜。
魁星閣兩側有鐘亭和鼓亭,左邊的鐘亭原來擺放著一口重達4500千克的大鐘,右邊的鼓亭原來擺放著一面直徑2米的大鼓。古人相信只要鐘鼓齊鳴,就能鎮(zhèn)住龍王,使他不敢興風作浪,以保國泰民安。
大廟的第二重院落,縱深不長,橫斷面卻很寬。院落東邊是“玄德尊門”,通大廟東翼的八個道觀;—西邊是“六寺同門”,通大廟西翼的八個佛寺。院落正中為八角重檐攢尖頂?shù)挠ぃ谴髲R中軸線上的第四進建筑。御碑亭建于清康熙四十六年,即公元1707年,里面立著康熙皇帝撰寫的《重修南岳廟記》青石碑。碑高6.6米,重約2000千克,共有碑文279字,敘述了康熙帝下旨重修南岳大廟的經過。碑頂?shù)裼须p龍捧日的浮雕,底座是重達20噸的青石龜。這頭大廟中最寬的地方。
嘉應門后的第三重院落為南岳大廟的主院,由御書樓、正殿、寢宮和東西長廊組成,共有屋宇58間。正殿居中,前為御書樓,后為寢宮,長廊環(huán)伺左右,周圍還栽種著古樹名木90余株。大廟中軸線的第六進建筑一一御書樓為重檐歇山頂,面闊七間,寬30米,深20米,高15米,因為過去里面擺放著歷代皇帝御賜匾額七塊而得名,現(xiàn)在辟為文物陳列室。
穿過御書樓,各位面前的與北京故宮太和殿相似的大殿便是整個大廟的核心——中軸線上第七進建筑正殿。正殿由于供奉著“南岳司天昭圣帝”祝融而又被叫做圣帝殿。現(xiàn)存建筑為清光緒六年即公元1880年重修的,面積達1877平方米。正殿屹立在2米高的16級須彌臺座之上,殿高31.11米,是整個大廟的最高建筑,它高出南岳古鎮(zhèn)上的所有建筑,凸現(xiàn)出它至高無上的地位。它重檐九脊,面闊七間,寬53.68米,深34.84米,飛檐高聳,雕梁畫棟,一派雍容華貴。
在正殿前有一個占地千余平方米的廣場,這是用于酬神演戲和香客朝拜的地方,兩邊的寶庫則是供香客焚香燃燭的地方。南岳大廟的香火十分興盛,這里終日青煙裊裊,芳香滿院。特別是在廟會和春節(jié)的時候,來自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信徒們濟濟一堂,僧侶道士們也來此講經點醮,一時萬頭攢動,人聲鼎沸,熱鬧非凡!
走上臺階,首先吸引大家目光的一定是這里的巨大石柱。正殿內外共有72根石柱,代表著衡山的72座山峰,其外,格扇窗上的《二十四孝圖》窗雕、柱梁間的丹璽彩繪、臺基旁的144塊漢白玉浮雕欄板和臺階上的漢白玉游龍浮雕,無——不是藝術精品,真可以稱得上是一座藝術寶庫!這里的木雕、石刻和泥塑數(shù)量之豐、品種之全、技藝之精,無不令人嘆為觀止,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高超的智慧!
穿過正殿,后院是大廟的第四重院落,由供奉圣公圣母的寢宮、供奉道教注生真君的注生殿、供奉佛教轄神總管的轄神殿和北后門組成。
關于湖南南岳大廟的導游詞5篇(三)
各位團友:
大家好!歡迎各位來南岳衡山觀光旅游,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參觀有“江南小故宮”之稱的南岳大廟,并很榮幸能和大家共度一段美好時光,祝大家游得開心,玩得盡興!
各位團友,現(xiàn)在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這座宮殿式古建筑群,就是有名的南岳大廟,位于南岳古鎮(zhèn)北端,赤帝峰下。它是一組集民間祠廟、佛教寺院、道教宮觀及皇宮建筑于一體的建筑群,也是我國南方及五岳之中規(guī)模大的廟宇,占地面積98500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詳,地方志有記載的大廟早建于唐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歷經宋、元、明、清歷朝各代六次大火和十六次重修擴建,現(xiàn)存建筑于清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重建,它是仿照北京故宮建的宮殿式的古建筑群,因此有“江南小故宮”之美稱。中軸線上的主體建筑由欞星門、奎星閣、正川門(正南門)、御碑亭、嘉應門、御書樓、正殿、寢宮和北后門九進、四重院落組成。東邊有八個道觀、西邊有八個佛寺,中軸線上則是儒家的建筑風格。雖然儒、釋、道三教信仰不同,追求各異,但他們長期以來友好相處、共同發(fā)展、同存共榮。儒、釋、道三教共存一廟,這是我國乃至世界廟宇中的。早在明清時期,大廟就以其出色的木刻、石雕、泥塑被譽為“江南三絕”。同時以八百蛟龍為大特色,無論殿宇的梁柱、屋檐,還是柱基、神座,乃至門框、斗拱,神態(tài)各異的蛟龍,隨處可見,原來這里自古就有八百蛟龍護南岳的傳說。
我們現(xiàn)在所站的這座石拱橋,叫“壽澗”橋,橋下是壽澗水,盛傳“取岳山之水可以延年益壽”,因為南岳是壽山、壽岳,所以這座橋,是因水而得名的。相傳,如果誰能三步跨過這座橋,便可長命百歲。
各位請?zhí)ь^看看大廟的正門叫什么門?有誰能認出第一個字來?(停頓)這位小姐說對啦,念“靈”字音,有好些人認不出此字,這也難怪,因為用這個“欞”字冠以廟門的很少見。不知諸位是否去過山東孔廟,孔廟的正門即是欞星門,其實,在中國也只有這兩處“欞星門”。那是為什么呢?因為欞星本是28宿之一,叫天田星。據《星經》記載:門以“欞星”命名,意思是人才輩出,為國所用。因此,一般的廟宇絕不可用“欞星”來命名。要用“欞星”冠以廟門,必須達到三個很苛刻的要件:第一,是規(guī)模較大、氣勢宏偉的廟宇;第二,必須是人才輩出的地方;第三,須皇帝下詔書。達到以上三個條件才能建欞星門,可見,我們南岳確實是個人杰地靈的風水寶地。凡是出入此門的人,都將成為祖國各條戰(zhàn)線上的棟梁之才。請各位仔細看看欞星門的對聯(lián),看有誰能將它正確念出?這位老先生念得很準:欞環(huán)卐字,檻繞回文,仰臺閣輝煌,是謂仙宸帝闕;星斂貪狼,風儀和鳳,喜山河奠定,同游化日光天。這是副老聯(lián)新刻的聯(lián)語,它高度贊揚了大廟佛道并存及建筑規(guī)模之輝煌和祖國形勢之大好。在欞星門上方的漢白玉碑上,有金光閃閃的“岳廟”二字,是衡山學者康和聲所書。門原是木結構的,到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才換成花崗石門,門高和寬均為20米,厚1.1米,是我國現(xiàn)存的高、寬的石質牌坊大門。牌坊上的坊頂,方中有圓,圓中有方,大家想想看這是個什么呢?對啦,是顆石印,象征南岳圣帝的玉璽,寓示著南岳廟至高無上的地位。門前這兩只古樸大方、形態(tài)逼真的石獅(西邊一只為雄獅戲珠,東邊一只為母獅戲仔),常年蹲在這里,喜迎四海嘉賓進入這吉祥之門。
各位朋友,請跟隨我一起循著昔日皇宮貴族的足跡邁入欞星門逐一參觀游覽??缛霗粜情T,即是一個翠柏夾道、古樹參天,綠草如茵的庭院。院內左右有水火池(俗稱放生池),兩邊有東西碑亭。東亭中置有明成化年間尚書商輅撰寫的《重修南岳廟記》碑刻;西亭中置有宋代范純仁撰寫的《祭衡岳文》碑。
前面所見的這座古樸典雅、精致玲瓏的樓閣叫奎星閣,又名盤龍亭,此為大廟的第二進。它為重檐歇山頂建筑,面積139平方米。大家看到,閣樓上有“戲臺”二字,的確,這是湖南省保存完好的一座古戲臺。為何稱為“戲臺”呢?據說歷代帝王天子或朝庭命官來岳祭拜岳神時,地方官員都要請一些戲班子和民間藝人前來演唱,以增添喜慶氣氛。戲臺基座上有四個大銅錢孔,這些銅錢孔起什么作用?它們起擴音的作用,同時也象征著國富民強,國泰民安。如今回首看看戲臺兩側保存下來的“靜聽之”、“細思之”的題字,實在令人感慨萬千。在戲臺的中央頂部,有一條巨大的木雕盤龍,由香樟樹雕刻而成,雕刻技術高超,工藝精湛,而且還會轉動哩!故此亭又叫盤龍亭。
既是戲臺,又名盤龍亭,那為何稱“奎星閣”呢?大家清楚,魁星乃文曲星之首,《孝經》記載:“奎主文章”,后人進而把奎星演化為文官之首,主管文人學士成敗命運。在三樓閣頂內原塑有一尊右手執(zhí)筆、左手捧斗、形態(tài)森然的奎星塑像,以示崇文之意。相傳誰被他點中,就會連中三元,即古代科舉考試中的解元、會元和狀元?,F(xiàn)在有很多望子成龍的父母都帶著子女前來這神奇的奎星閣祭拜,希望能如愿以償。
閣樓兩側有鐘、鼓二亭,左邊鐘亭原有一口九千斤重的大鐘,右邊鼓亭原有一個直徑2米的大鼓,據傳鐘鼓齊鳴可以鎮(zhèn)住洪水,使龍王不敢興風作浪,以保國泰民安。
眼前這座很象一個“川”字的三個半圓形門叫“川門”,也叫正南門,是岳廟的第三進,門洞高15米,全由青磚砌成,川門分為正川門和東西川門。正川門在古代時只有帝王天子和朝庭命官才能通行,平民百姓,只能走東、西川門。門洞上原有一棟造型別致,四周有欞窗的大閣樓,可惜在1944年被日軍炸毀,后來整修成平臺,登上平臺可以俯瞰大廟全景?,F(xiàn)在我們所見的閣樓為1997年重建。
關于湖南南岳大廟的導游詞5篇(四)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南岳衡山做客!
衡山是我國著名的五岳之一,素有“五岳獨秀”、“中華壽岳”之稱。南岳號稱“五岳獨秀”,以“秀”為主要景觀特色。大家可以看到這里群巒疊翠,萬木爭榮,云霧繚繞,是“五里不同景,十里兩重天”。
衡山的風景美不勝收、數(shù)不勝數(shù),其中最著名的當屬“衡山四絕”:藏經殿之秀,方廣寺之深,祝融峰之高和水簾洞之奇。常言道:“天下名山僧占多。”衡山不僅是風景名山,也是宗教圣山。但是衡山與其他宗教名山相比,其獨特之處是山上佛道并存,互彰互顯,同尊共榮。
衡山自古為道教名山。據《南岳志》的記載,在歷史上曾經有不少高道隱居湖南,如西晉時期的道教上清派開山宗師、中國第一位女道士魏華存,修道于衡山黃庭觀等等,如果說道教使衡山皎潔似月的話,佛教則令南岳如日中天。尤其是佛教禪宗,先后衍生出臨濟、曹洞、云門、法眼、溈仰等五大宗派,流傳全國甚至朝鮮、日本等海外地區(qū),佛教史上稱為“五葉一花”。
現(xiàn)在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這就是我國南方最大的宮殿式古建筑群——南岳大廟。南岳大廟是一組集民間祠廟、佛教寺院、道教宮觀和皇宮殿宇于一體的古建筑群,也是我國南方及五岳之中規(guī)模最大的廟宇。大廟現(xiàn)存建筑共有九進、四院、八寺和八觀,前后縱深375米,它的中軸線上為儒家建筑風格,東邊為八個道觀,西邊則為8個佛寺,像這樣儒、道、佛三教共存一廟,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是絕無僅有的。
現(xiàn)在矗立在大家面前的是南岳大廟中軸線上的第一進建筑——欞星門。以欞星來命門,寓意著希望人才興旺,國家昌盛。大廟的第二重院落正中為御碑亭,這是大廟中軸線上的第四進建筑,御碑亭里面立著康熙皇帝撰寫的《重修南岳廟記》青石碑。
繞過御碑亭,這里就是大廟中軸線上的第五進建筑——嘉應門。“嘉應”是古代用來迎接遠方賓客的儀門。嘉應門后的第三重院落為南岳大廟的主院,由御書樓、正殿、寢宮和東西長廊組成,共有屋宇58間。穿過御書樓,各位面前的與北京故宮太和殿相似的大殿便是整個大廟的核心——正殿。整個正殿,是處處有景,處處叫絕。
現(xiàn)在我們來到的是忠烈祠。忠烈祠是我國建筑時間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抗日戰(zhàn)爭紀念地之一,也是國民政府在大陸唯一一處保留下來的紀念抗戰(zhàn)烈士的大型陵園。大家可以看到忠烈祠是仿照南京中山陵樣式建造,坐南朝北,依山而筑,左右對稱,層次分明。它沿中軸線共分為牌坊、紀念碑、紀念堂、致敬碑和享堂五個部分。
在這里,長眠著國民黨第九戰(zhàn)區(qū)和第六戰(zhàn)區(qū)的部分抗日陣亡將士。朋友們,眼前的這座牌坊就是忠烈祠的正門。這是由花崗巖石砌成的,正上方的漢白玉石匾上鑲嵌著原國民黨湖南省政府主席兼第九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薛岳題寫的“南岳忠烈祠”五個鎦金大字。
站在廣場的中心,大家肯定會被這個造型奇特的雕塑所吸引,這便是“七•七紀念塔”。大家看,它是由五顆豎立的石制炮彈組成,炮彈一大四小,代表著我國的五大民族——漢、滿、蒙、回、藏。雕塑的正面和左右兩側,都嵌有漢白玉砌的“七七”兩個字,象征著從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fā)后,中國人民同仇敵愾,掀起的全民抗日的民族怒潮。
現(xiàn)在我們便來到忠烈祠的第三進建筑——紀念堂。紀念堂的正中豎著一塊高達6米的漢白玉石碑,上面刻有薛岳將軍撰寫的《南岳忠烈祠紀念堂碑記》。記述了建祠的歷史背景和經過。拾級而上,就來到了忠烈祠最后也是最主要的建筑——享堂。在享堂正門上方懸掛著鎦金巨匾“忠烈祠”,這是蔣介石的真跡。
我們現(xiàn)在已經登上了衡山七十二峰的最高峰——祝融峰。祝融峰海拔1290米。站在這里憑欄望月,會覺得云低月近,如登天門一般,令登臨者心曠神怡,魂游物外!
好了,參觀完祝融峰,各位南岳之行也就要結束了,希望南岳衡山這顆南國明珠能給您留下美好的回憶。謝謝大家!
關于湖南南岳大廟的導游詞5篇(五)
各位團友:
大家好!歡迎各位來南岳衡山觀光旅游,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參觀有“江南小故宮”之稱的南岳大廟,并很榮幸能和大家共度一段美好時光,祝大家游得開心,玩得盡興!
我們現(xiàn)在所站的這座石拱橋,叫“壽澗”橋,橋下是壽澗水,盛傳“取岳山之水可以延年益壽”,因為南岳是壽山、壽岳,所以這座橋,是因水而得名的。相傳,如果誰能三步跨過這座橋,便可長命百歲。
各位朋友,請跟隨我一起循著昔日皇宮貴族的足跡邁入欞星門逐一參觀游覽。跨入欞星門,即是一個翠柏夾道、古樹參天,綠草如茵的庭院。院內左右有水火池(俗稱放生池),兩邊有東西碑亭。東亭中置有明成化年間尚書商輅撰寫的《重修南岳廟記》碑刻;西亭中置有宋代范純仁撰寫的《祭衡岳文》碑。
前面所見的這座古樸典雅、精致玲瓏的樓閣叫奎星閣,又名盤龍亭,此為大廟的第二進。它為重檐歇山頂建筑,面積139平方米。大家看到,閣樓上有“戲臺”二字,的確,這是 湖南省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戲臺。為何稱為“戲臺”呢?據說歷代帝王天子或朝庭命官來岳祭拜岳神時,地方官員都要請一些戲班子和民間藝人前來演唱,以增添喜慶氣氛。戲臺基座上有四個大銅錢孔,這些銅錢孔起什么作用?它們起擴音的作用,同時也象征著國富民強,國泰民安。如今回首看看戲臺兩側保存下來的“靜聽之”、“細思之”的題字,實在令人感慨萬千。在戲臺的中央頂部,有一條巨大的木雕盤龍,由香樟樹雕刻而成,雕刻技術高超,工藝精湛,而且還會轉動哩!故此亭又叫盤龍亭。
既是戲臺,又名盤龍亭,那為何稱“奎星閣”呢?大家清楚,魁星乃文曲星之首,《孝經》記載:“奎主文章”,后人進而把奎星演化為文官之首,主管文人學士成敗命運。在三樓閣頂內原塑有一尊右手執(zhí)筆、左手捧斗、形態(tài)森然的奎星塑像,以示崇文之意。相傳誰被他點中,就會連中三元,即古代科舉考試中的解元、會元和狀元?,F(xiàn)在有很多望子成龍的父母都帶著子女前來這神奇的奎星閣祭拜,希望能如愿以償。
閣樓兩側有鐘、鼓二亭,左邊鐘亭原有一口九千斤重的大鐘,右邊鼓亭原有一個直徑2米的大鼓,據傳鐘鼓齊鳴可以鎮(zhèn)住洪水,使龍王不敢興風作浪,以保國泰民安。
關于湖南南岳大廟的導游詞5篇
上一篇:關于湖南猛洞河的導游詞5篇
下一篇:關于湖南張家界的導游詞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