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實用范文 > 導游詞大全 > 河北導游詞 > 山海關(guān)牌匾導游詞3篇

山海關(guān)牌匾導游詞3篇

時間: 劉麗666 分享

山海關(guān)牌匾導游詞3篇

  山海關(guān)東門箭樓上的“天下第一關(guān)”行書匾額(長五·八米,寬一·五五米),筆力勁健,與山海關(guān)箭樓(高十三米,寬二十米,進深十一米)和險峻的關(guān)隘相映起勢,氣象恢宏,精彩非常。下面是學習啦為大家準備的山海關(guān)牌匾導游詞,希望大家喜歡!

  山海關(guān)牌匾導游詞范文1

  東晉偏安江左,北方屬于北朝,大江南北成敵國。相傳北朝人為拒塞外異族侵擾修復(fù)山海關(guān),苦于沒有名人書寫匾額。其時曦之書法蓋世,南北聞名。他雖生于北方,然已南遷,王氏已成東晉世族,地位顯赫。北朝人素知他以骨鯁見稱,必不肯寫。只好千方百計,托他的兒子王獻之代為轉(zhuǎn)請。

  王獻之當然知道父親的為人品格,也不敢啟齒。但是王獻之的書法,已經(jīng)是出神入化,與父親差不了太多,但總覺得不如父親,也不敢貿(mào)然動筆。怎么辦呢?最后王獻之想了一個拋磚引玉的辦法,先從“山”字入手“練習”起來,寫了一張又一張,寫了一天又一天。王羲之見兒子這樣認真用功,精益求精,很是高興,就給他寫了一個“山”字樣板,并作了指導,王獻之喜出望外。“山”字得成,于是又練起“海”字來。王羲之見了,仍然不滿意,就又寫了一個“海”字,照樣指點了一番。有了“山海”,王獻之再練“關(guān)”(關(guān)字的古體)字。

  王羲之又來指導,剛寫了一個“門”字框,忽然意識到這不是要寫“山海關(guān)”嗎?于是憤然投筆而起,不再往下寫了。王獻之無奈,只好自己添上“門里邊的“關(guān)(應(yīng)繁體)”字,應(yīng)付了事。據(jù)傳當這塊匾額嵌上山海關(guān)后,近看是“山海關(guān)”,當遠處眺望,卻只是閃耀著“山海門”三個字。由此人們更把王羲之的書法神化了,被譽為“書圣”。

  山海關(guān)牌匾導游詞范文2

  茫茫大地,關(guān)隘無數(shù),敢稱“天下第一”的只有地處萬里長城龍首的山海關(guān)。“天下第一關(guān)”自明代洪武十四年即公元1381年矗立在山海關(guān)至今,歷經(jīng)六百多年風吹雨打,歲月悠悠,巨大的匾額與巍峨的城樓渾然一體,向世人堂而皇之地昭示著中華民族敢為人先的聰明才智和偉大的創(chuàng)造精神。

  當游人懷著“到了長城即好漢”的喜悅心情,游覽天下第一關(guān)城樓之后就會發(fā)現(xiàn),城樓上下內(nèi)外共有三塊完全一樣的“天下第一關(guān)”匾額。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哪一塊是原匾呢?看著“天下第一關(guān)”五個大字,結(jié)構(gòu)端正,字體威嚴,筆力蒼勁、古樸,有雄視四海之意,又有藝蓋八荒之雄風,這世上罕見的書法出自何人手筆?

  有人說:“‘天下第一關(guān)’這五個大字骨豐肉潤,入妙通靈,努如植槊,勒若橫釘”, 似是古代書法家“書圣”王羲之所寫。此說不確。因為王羲之生活在晉代(321-379年), 而天下第一關(guān)建于明朝洪武年間,前后相差九百多年。

  還有人說,這匾系嚴嵩手筆。此說也有許多疑點。嚴嵩是明代中葉人(1480-1569 年),是攬權(quán)貪賄的一代奸臣,其子嚴世蕃橫行不法遭斬,嚴嵩被罷官,最后寄食墓舍而死,《明史·奸臣傳》中有記載。況且嚴嵩當?shù)乐畷r,天下第一關(guān)已建成百余年。此時“天下第一關(guān)” 匾額早已懸掛多年。

  真正書寫“天下第一關(guān)”匾額的應(yīng)為明朝34位書法大家之一,山海關(guān)人——蕭顯。

  蕭顯,字文明,號履庵、海釣,祖籍江西龍泉(今浙江省龍泉縣),后其家移居直隸山海衛(wèi),即現(xiàn)在的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海關(guān)。蕭顯生于1437年,少年時曾在角山寺讀書,勤奮好學。明天順三年 (1459年), 自幼苦學的蕭顯考中舉人。成化八年 (1472 年),蕭顯殿試獲二甲進士。始任兵科給事中,充批本官,輔助明英宗處理奏章,稽察六部違誤。任職其間,蕭顯耿直剛正,招致權(quán)貴嫉恨。成化十六年,明廷以同知之職派蕭顯出鎮(zhèn)寧州(今云南華寧縣),又深得兵民敬服而“無敢怨者”。弘治元年(1488 年),蕭顯移職衢州(今浙江衢縣),任期中撫恤孤苦,修葺學舍,得到官兵信賴。弘治四年(1491年)明廷拔蕭顯為福建按察司僉事,受命主督屯田。

  弘治五年(1492 年),蕭顯上疏朝廷乞歸得準。蕭顯回到山海關(guān)在城北角山后結(jié)廬隱居,號為“圍春山莊”,并建有墨香、蔭秀二亭。終日以詩、書、酒自娛達 20 年之久。蕭顯在 《圍春莊雜感》中寫道:“畏途自慶歸來早 , 安枕何妨睡起遲。適興聊沽陶令酒,感懷頻詠杜陵詩……”尤其是他的書法藝術(shù)。幾經(jīng)確練。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這時候的山海關(guān)“鎮(zhèn)東”城樓已經(jīng)修好百年,但一直沒有與之相稱的匾額。明朝成化皇帝朱見深親筆詔旨,要在山海關(guān)東門城樓上懸掛一塊題為“天下第一關(guān)”的匾額,一來可以為山川日月增輝,二來也可以為大明帝國壯威。鎮(zhèn)守山海關(guān)的兵部主事接圣旨后不敢怠慢,首先派人攀上東門箭樓,丈量尺寸,找四個出名的木匠,做了一塊長一丈七尺七寸 (5.9 米) , 寬四尺八寸 (1.6 米)的巨匾。望著巨匱兵部主事面帶難色,找誰來寫呢?這時有一個部下說,能寫此匾的人就在山海關(guān)”圍春山莊”,鼎鼎大名的原福建按察司僉事蕭顯。他楷書、草書、隸書、篆書樣樣精通。第二天,兵部主事攜帶禮品登門拜訪蕭顯,并說明來意。蕭顯笑笑說“我乃賦閑之人,不過練筆養(yǎng)生,實難擔此重任。

  “兵部主事聽到蕭顯婉言謝絕的話,躬身揖禮說:“蕭大人,您是德高望重的清官,又是遠近聞名的寫家,書此匾額非您莫屬,如果您今天不答應(yīng),我就不走!”蕭顯沉思了半晌,才勉強應(yīng)允。不過他提出:“讓我寫這塊匾,時間恐怕非三天兩早,你們不必催我,心急肯定寫不好。”兵部主事見好就收,連連答應(yīng):“可以可以,請蕭大人看著辦就是了。”

  兵部主事原以為,就這五個字,即使兩天寫一個字,十天也寫完了??伤氐浇珠T二十多天了,一點信兒也沒有。但有言在先,還不能催。想來想去,他讓手下人備了熏雞、烤鴨、點心,水果,派兩名親信給蕭顯送去。到了晚上,送禮的回來稟報說,蕭大人正在練字,書房里貼著歷代書法名家的真跡墨寶,桌上地下都是寫過的宣紙。”兵部主事一昕心想,再等等吧。這一等,轉(zhuǎn)眼又過去了二十多天。兵部主事又著急了,忙又派人把一些緩羅綢緞和一匹駿馬給蕭大人送去。意思是請蕭顯快馬加鞭。時間不長,送禮的人回來報告說:“蕭大人正在院子里練武功,十八般兵器,刀槍劍戟,斧鉞鉤釵,技法嫻熟。兵部主事一聽,有些莫名其妙。無可奈何,只好再等等吧”,誰知道轉(zhuǎn)眼又過去了二十多天。兵部主事這回有點沉不住氣了,忙讓手下人備好文房四寶:筆、墨、紙、硯給蕭顯送去。時間不長,送禮人回來,稟報說:“蕭大人正在書房里吟詩:”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絲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什么“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青光”……

  兵部主事追問:“蕭大人收到‘四寶’怎么說的 ?”

  他看了看禮物說:“回去轉(zhuǎn)告你家大人說,再過一個月就可以寫匾了。”

  兵部放事又急又氣,怎么還要一個月?看來還得等待。

  可是事情發(fā)生了變化。第二天,兵部主事就收到快馬急報,新任葫遼總督三天之后替皇上事先視察懸掛匾額一事。一切事項必須準備停當,不得有誤。這下可把兵部主事急出汗來了。他命人將巨匾和一壇子墨汁隨他同進“圍春山莊”蕭顯的家。

  兵部主事見到蕭顯寒喧幾句之后,拱手施禮說:“下官今遇急難,務(wù)必請蕭大人伸手幫助,下官永世不忘。” 蕭顯忙問個究竟。兵部主事把總督要前來視察之事說完。蕭顯聽罷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說:“看來今天這匾是非寫不可了,寫就寫罷。”于是他讓人把匾靠在墻上,匾下邊墊上幾塊磚。他親自從書房取來一支如椽之筆,將筆放在墨缸里潤得飽滿,在匾前輕踱小步,屏心靜氣,凝神細息,靜觀默察,猶如思接千載,視通千里;意在筆先,翰逸神飛,拿筆似公孫大娘武劍,只見他,把全身力氣灌注到胳膊上,再由胳膊灌通到手腕上,直至筆端,起筆象飛燕掠食,落筆如高山墮石,有快有慢,又穩(wěn)又準,言不出口,氣不盈息,手隨意運,筆與手會,努如植槊,勒若橫釘,鳳鳶戾空,綸常在手;鳳檣陣馬,沉著痛快;一氣呵成,入木三分。

  兵部主事在一旁看著看著,竟入了迷,心想,練武的講究“身劍合一 ”,功夫不純不行,功夫不到也不行。象蕭顯這樣,身隨筆行,筆動身移,也是“身筆合一”呀。這下子可真開了眼了。正想到這,就聽耳旁有人說:“ 獻丑了,令兵部見笑。”抬頭一看,蕭顯汗流滿面站在匾前,匾上“天下第一關(guān)”五個大字墨跡未干,墨香縷縷,筆遒法足,超然曠絕……兵部主事見此連忙拱手向蕭顯道謝,祝賀并稱贊說:“蕭大人所題此匾秀處如鐵,嫩處如金,樸而自古,拙而自奇,骨重脈和,渾然天成,真不愧為當代書壇巨擘呀 !”蕭顯聽后又搖頭又擺手,帶著惋惜的神情說:“兵部大人過獎了。我本想寫得更好些。為了這五個字的形體結(jié)構(gòu),我先用一個月的時間,精研了前代著名書法家的碑帖墨跡;為了增加腕力,我用一個月時間練習兵器,這兩步是做到了。可是我想這匾是要懸掛在山海關(guān)這座著名雄關(guān)上,字體端正有力是不夠的,它必須具有神韻,道偉高古,應(yīng)該骨在肉中,趣在法外。就是說匾上的字應(yīng)該突破那塊木匾,三尺見方的字掛上去讓人們從下邊一望,是五尺見方或者更大些,既要力透紙背,又要離紙欲飛……為了達到這種地步,我用誦讀古人詩詞來開闊胸襟,陶冶性情。可惜呀,這點沒能做到!”兵部主事昕了這番話才明白蕭顯為什么不肯在短期內(nèi)寫匾的原因了。不過他對剛寫好的五個大字非常滿意,連連說:“很好很好,依我看此匾定能傳之后世,光照千古啊!”

  第二天上午辰時,兵部主事率眾官兵在東門前的“悅心齋”酒樓盛宴款待蕭顯。酒過三巡,賓主下樓賞匾。望著箭樓上的新匾,兵部主事和眾人都發(fā)現(xiàn)“下”字少寫了一點。這時一個士兵氣喘呼呼地稟報說,前來替皇上視察匾額的到遼總督已到城外的歡喜嶺了。蕭顯不慌不忙,胸有成竹。命書童端來墨盆,讓人從酒樓找來麻團抹布捆好,浸在墨盆當中,待全部浸透,用二尺見方的棉布包好,用盡平生力氣,將墨團向“下”字投去,只聽“膨”的一聲,再看“下”字一筆不缺。兵部主事和眾人驚得目瞪口呆,半晌說不出話來。等大家清醒過來,止不住異口同聲地稱贊:“蕭大人真是一掣萬鉤,巧奪天工啊!”

  現(xiàn)在,蕭顯寫的這塊匾就收藏在“天下第一關(guān)”一層樓內(nèi)。“天下第一關(guān)”五個大字,每個字都在1米以上,其中“ 一”字最長為 1.09 米,“關(guān)”字最高的一筆為“1.45”米。樓內(nèi)二層所懸巨匾為光緒五年(1879 年)楊寶清復(fù)制;而樓外二層所懸匾額系民國九年(1920 年)由王治復(fù)制的。“天下第一關(guān)”匾額和蕭顯寫匾的傳說,吸引著大量旅游者欣賞和贊嘆。

  山海關(guān)牌匾導游詞范文3

  山海關(guān)東門箭樓上的“天下第一關(guān)”行書匾額(長五·八米,寬一·五五米),筆力勁健,與山海關(guān)箭樓(高十三米,寬二十米,進深十一米)和險峻的關(guān)隘相映起勢,氣象恢宏,精彩非常。這五字行書匾額,究竟是何人手筆?五百年來,答案因眾說紛紜而始終撲朔迷離?;蛟幻鞔橄鄧泪?1480-1569)所書,或曰明代成化年間(明憲宗年號,1465-1487)進士蕭顯(生卒年不詳)所書,因二人書法傳世極少,難以參比,又研究者各持己見,故長久無有定論。

  蕭顯,山海衛(wèi)人,字文明,號履庵、海釣。擢兵科給事中,終福建按察僉事。素以正直稱世,作詩清簡深致,書法沉著頓挫,自成一家。明代王世貞《藝苑卮言》評曰:“蕭顯,與張南安(生卒年不詳)同時以狂草稱。”

  嚴嵩,字惟中,江西分宜人。弘治十八年(1505)進士,擅長奉迎諛媚,累拜英武殿大學士,入直文淵閣,又官至少傅兼太子太師。與其子嚴世蕃橫行不道,勢欲遮天。后被御史鄒應(yīng)龍等拼死彈劾,遂籍沒嚴家,罷嚴嵩官,斬嚴世蕃,天下民心大快,嚴嵩晚年寄食于墓舍而死。(見《明史·奸臣傳》)

  嚴嵩書法,現(xiàn)存極少,有北京飲食業(yè)“大招牌”之稱的“六必居”三字,即其手筆。前幾年曾有人質(zhì)疑嚴書,康殷先生笑道:“你可以懷疑是否某忠臣的墨跡,卻罕聞有懷疑某奸佞墨跡的事。譬如說某人如何美如何好,因未必盡然,可以信三分。但是,如果說是大奸臣嚴嵩寫的,你得信九分。如果不是,早有英雄豪杰奪名而去了。”

  近期,箭樓匾額的考證工作忽然有了進展,緣起于日本友人從東京寄來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拍攝的一張“天下第一關(guān)”的照片。照片雖然已經(jīng)舊損,但“天下第一關(guān)”五個大字赫然在目,其中第三字“第”起筆書寫的是“竹字頭”,而現(xiàn)在懸掛在東門箭樓上的“天下第一關(guān)”實物,其“第”字卻是“草字頭”。從書法整體情況看,二匾額大有可能由兩家大手筆書寫過,即是說,如果沒有意外,現(xiàn)在應(yīng)該有兩塊同樣文字的“天下第一關(guān)”并存于世。

  那么,究竟誰寫了“草字頭”又誰寫了“竹字頭”的匾額呢?1934年出版的《榆關(guān)抗日戰(zhàn)史》有一段跟“天下第一關(guān)”有關(guān)的內(nèi)容。其文曰:“山海關(guān)舊稱‘天下第一關(guān)’,關(guān)前木匾為明嚴嵩所書,字大及五尺,筆勢異常遒健,向存魁星閣,為榆關(guān)古物之一。此次日軍陷關(guān),竟將木匾劫送東京……”此段內(nèi)容非常重要。其一可斷嚴嵩曾經(jīng)書過一塊木匾;其二涉及對嚴嵩書法的評價,可補書史缺漏;其三可由題字的大小估算出木匾的大約尺寸(比現(xiàn)在懸掛的更加高大);其四可知木匾去向。無論嚴嵩題匾至今存否,但日軍將木匾劫送東京事確為事實。

  可見最初的“天下第一關(guān)”匾額被掠到日本?,F(xiàn)在懸掛于山海關(guān)東門箭樓上的那塊“天下第一關(guān)”乃蕭顯所書,而日本照片上的那塊“第”字書作“竹字頭”的木匾乃嚴嵩所書。

  物亦有運,因存毀系于自然災(zāi)害(如旱澇地震)、社會變化(如兵燹戰(zhàn)爭)或物主變易(如禍福榮悴)等多種原因,故能夠躲避災(zāi)難者少,避猶不及者多。假令日軍劫送的是忠臣蕭顯書寫的那塊木匾,明代首奸嚴嵩書寫的木匾能經(jīng)得起““””的“打砸搶”嗎?如果毀了嚴嵩木匾,而蕭顯那塊又討不回來的話,山海關(guān)箭樓將無匾額。幸運的是,留守的是忠臣蕭顯,遠出國門的是首奸嚴嵩的木匾,遂得二匾俱存。天意乎?

  蕭顯 [明]字文明,號履庵,更號海釣,永平山海衛(wèi)(今河北海關(guān))人。成化(一四六五至一四八七)進士,終福建按蔡僉事。為詩清簡,書尤沉著頓挫,自成一家。與張南安同時以狂草稱,卷軸遍天下,傳至外國?!端囋坟囱?、分省人物考》

  
看了山海關(guān)牌匾導游詞的人還看了:

1.關(guān)于山海關(guān)的導游詞

2.山海關(guān)導游詞精選

3.山海關(guān)古城的導游詞

4.北戴河鴿子窩導游詞

5.遼寧遼陽古剎清風寺導游詞

102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