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實用范文 > 導游詞大全 > 北京導游詞 > 北京居庸關長城導游詞

北京居庸關長城導游詞

時間: 家榮1214 分享

北京居庸關長城導游詞

  居庸關長城周長4000余米,這是長城的一部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居庸關長城導游詞英文,僅供參考!

  北京居庸關長城導游詞

  各位游客們大家好,我是您們的導游小王,首先歡迎大家來到北京居庸關長城。

  居庸關是萬里長城最負盛名的雄關之一,其帝絕險,自古即為北京西北的屏障。居庸關建在一條崇山夾峙,長達約20公里的溝谷之中,這條溝谷就是京畿著名的“ 關溝”。

  居庸關城兩側(cè)皆“高山”聳立,峭壁陡不可攀,關城雄踞其中,扼控著南下北京的通道。這種絕險的地勢,決定了它在軍事上的重要性,古代軍事家,稱其為“控扼南北之古今巨防”。唐代邊塞詩人高適,在描敘居庸關路險關雄時寫道:“絕坡水連下,群峰云其高 。

  居庸之名,據(jù)元代人記載是秦始皇修長城時,徙居庸徒于此而得名。庸就是強征來的民夫士卒。其實居庸之名早于秦始皇統(tǒng)一全國之前就有了。成書于戰(zhàn)國時期的《呂氏春秋》中就有:“天下九塞,居庸其一”的記載。在著名的太行八陘中,居庸關排列第八,即控扼軍都山的軍都陘。居庸關在漫長的歲月中,雖始終是兵防重鎮(zhèn),但卻屢易其名,三國時稱“西關”,北齊時改“納款關”,唐時又先稱“薊門關”,后改“軍都關”。由遼以后金、元、 明、清至今,便始終稱居庸關 。

  朱元璋滅掉元朝建立朱氏政權(quán)后,于洪武三年(公元1370 年)便派開國元勛徐達修筑了居庸關城,這是明代修建長城關隘最早的記載。由此可見,居庸關戰(zhàn)略地位之重要。徐達所建關城,是很大的。古書記載:“跨兩山,周一十三里,高四丈二尺。”居庸關城建立后,于此置守御千戶所,永樂二年(公元14XX年)又升為衛(wèi),統(tǒng)領五個千戶所。

  居庸關自洪武建關后,歷代都有修建,較大的一次是景泰初年。土木之變以后,當時兵部尚書于謙奏明皇上:居庸為京師之門戶,宜亟守備,以僉都御使王鎮(zhèn)守重修居庸關。居庸關尚存的南門門額所嵌:“居庸關”石匾上就有“景泰伍年捌月吉日立”的題記 。

  居庸關,也是萬里長城雄關險隘中,經(jīng)受戰(zhàn)火洗禮較多的一座關隘,這里曾導演出幾場決定朝廷命運的戰(zhàn)事。

  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金滅遼,就是先打下的居庸關,而后揮師南進,直取遼都燕京的。

  金朝后期,蒙古族部隊曾多次攻陷居庸關。但嘉定二年(公元12XX年)元太祖率大軍進攻居庸關時,因金兵憑險堅守而久攻不下。最后蒙古兵轉(zhuǎn)攻紫荊關,然后繞經(jīng)涿、易二州由關里向外,兩面夾擊,才攻陷了居庸關。

  明軍滅元,也是先攻下居庸關,而后長驅(qū)直入,一舉拿下元大都北京城的。277年后,李自成農(nóng)民起義軍,又是攻取居庸關,而后進軍北京,推翻了腐朽的明王朝。

  在歷史上,居庸關雖飽經(jīng)了戰(zhàn)火,但更多的時候,這里則是一派和平的景象。1971年在內(nèi)蒙古和林格爾發(fā)現(xiàn)的一座東漢墓中,有一幅《使君從繁陽遷度關時》的壁畫,生動地描繪了當時居庸關車馬往來繁華情景。這幅珍貴的壁畫足以說明,居庸關兩千余年前,就已是溝通長城內(nèi)外的重要門戶了。

418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