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民大會堂導游詞范文
人民大會堂是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開會地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辦公場所,下面學習啦小編為大家?guī)砹吮本┤嗣翊髸脤в卧~范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北京人民大會堂導游詞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人民大會堂建于1958年10月至1959年8月,完全由中國人自行設計興建,僅用10個月竣工,為我國建筑史上的一大創(chuàng)舉。門額高懸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金光閃爍,十分引人矚目。整座大廈屋檐均用黃綠色琉璃制品鑲嵌,盡顯莊嚴宏偉、樸素典雅的民族風格和現代化建筑的非凡氣派。大會堂主要由中部的萬人大禮堂,北部的宴會大廳和南部的人大常委會辦公樓三大部分組成。此外,還有各種會議廳、休息廳、辦公室等300多個。其中有33個會議廳是以全國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qū)命名的。如上海廳、西藏廳、臺灣廳與香港廳等。各廳布置均是根據當地的風光特色,民族習俗及特種工藝品等進行精心裝修與布置的,內容豐富多彩,美不勝收 萬人大禮堂,大會堂的主體建筑,位于中心區(qū)域。其穹窿頂、大跨度、無立柱結構。三層座椅,層層梯升。聲、電、光及空調等設施先進,裝修考究,十分宏偉壯麗,為新中國的現代建筑奇觀之一。
該禮堂南總計可容納1萬人。禮堂平面呈扇面形,坐在任何一個位置上均可看到主席臺。一層為代表席,每個座位均設有12種語言的譯意風及電子表決器,代表們可即席發(fā)言或表決。二、三層的每個座位中則裝有小喇叭,均可清晰聽到主席臺 的聲音。禮堂頂棚微微窿起,其與墻面呈圓弧型,形成“水天一色,渾然一體”之勢。頂部中央飾有巨型紅色五星燈,周圍點綴有餾金的70道光芒線和40個葵花瓣,三 環(huán)水波式暗燈槽,一環(huán)大于一環(huán),象征中國革命從勝利 走向更大的勝利。整個頂棚縱橫密布有500個滿天星燈,燈火齊明,宛如“眾星捧月”,蔚為絢麗壯觀。
宴會大廳,位于二樓的北端,是黨和國家領導人舉行盛大國宴和招待會的地方。面積巨大的宴會廳頂棚呈平面型,且無立柱支撐,這一精巧的科學建筑杰作,無不令中外人士叫絕。頂棚中心飾有絢麗的水晶玻璃燈及玻璃鋼壓花圖案與彩色藻井,民族風格濃郁,宴會廳四周共有28根直徑為一米的瀝粉貼金廊柱,墻面為淺黃色。主席臺是供宴會中主賓祝酒和表演助宴文藝節(jié)目而設置的。整個宴會廳氣魄宏大、寬廣明快、富麗堂皇。 此外大會堂中的各個地方會議廳,布置多姿多彩,各具特色。如四川的蜀繡和竹器工藝精品,湖南廳的湘繡,遼寧廳反映滿族風情的大型陶瓷壁畫,陜西廳的秦兵馬俑,江西廳裝飾的精美瓷器,臺灣廳的寶島風光油畫等等藝術珍品,無不引人入勝,留連忘返。 正陽門(前門) 正陽門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原為北京內城的正門,其名取“圣主當陽,日至中天,萬國瞻仰”之意。城樓高42米,飛檐翹角,古樸巍峨,蔚為壯麗,是舊京城中的最高建筑物。明清時為封建皇帝進出內城及紫禁城的專用御門,臣民不得涉足。 毛主席紀念堂 竣工于1977年5月。這是一座富有民族特色的方型大廈,建筑面積2.8萬平方米。大廈四周環(huán)有44根八角形的花崗石高大廊柱。在南北庭院中,各有兩組高8.7米的巨大群雕。整座建筑莊重、秀麗、靜穆。
進入紀念堂正門是北大廳,這是舉行紀念活動的主要場所。廳中央設有一座高3.45米漢白玉石雕的毛主席坐像。坐像背后墻上,裝飾有表現祖國大好山河的巨幅絨繡畫壁毯。瞻仰廳,是紀念堂的核心部位,廳正中砌有一座黑色花崗石棺床,四周鮮花簇擁。棺床上安放著水晶棺,棺內躺著毛澤東的遺體,遺體上覆蓋中國共產黨黨旗,十分莊嚴肅穆。南大廳為出口廳,北墻上餾金鐫刻有毛澤東手書《滿江紅.rxs和郭沫若》詞一首。 在紀念堂內,于1988分別設立了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4同志的革命業(yè)績紀念室。內陳大批文物、文獻、書信及圖片,以供游人觀瞻。
人民大會堂導游詞怎么寫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現在我們來到人民大會堂。
人民大會堂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大常委辦公的地方,是黨中央、國務院和各人民團體政治活動的重要場所。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朱德委員長生前經常在這里舉行重要會議和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貴賓。
人民大會堂1958年10月動工,1959年9月建成,僅用了10個多月的時間。這是我國建筑史上的一個創(chuàng)舉.它充分顯示了我國廣大工程技術人員和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非凡的創(chuàng)造力。
人民大會堂南北長336米,東西寬206米,最高部位46.5米,占地15公頃,建筑面積171800平方米。
人民大會堂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北部有可容納5000人坐席的宴會廳,中部是萬人大禮堂,南部是全國人大常委辦公樓。建筑平面呈“山”字形,整個建筑莊嚴雄偉、樸素大方具有我們中華民族的特色和風格。
首先.參觀一樓中央大廳。南北長76米,東西寬48米,高16米,面積3600平方米,地面全部是天然大理石鋪成,周圍20根柱子由漢白玉大理石鑲砌,上掛5盞水晶玻璃吊燈,整個大廳建筑裝修簡潔大方。
萬人大禮堂
縱深60米,寬76米,高32米。每個席位上都設有可同時傳送1 6種語言的譯意風設備和集報到、即席發(fā)言、表決三種功能為一體的會議代表服務單元。禮堂頂棚燈光以五星燈為中心,周圍縱橫分布著500盞滿天星燈,體現了“水天一色,渾然一體”的設計思想。
迎賓廳
位于人民大會堂北部二樓.是黨和國家領導人迎接貴賓的地方。這幅《江山如此多嬌》為題的巨幅國畫是我國著名畫家傅抱石和關山月臺繪。畫高6米,寬9米。地毯是天津地毯廠特制的,3噸多重,是人民大會堂最大的一塊。廳內兩側大型花瓶是福建省脫胎漆器。
宴會廳
宴會廳位于人民大會堂的北墻。從北門進入,經風門廳、過廳到交誼大廳。交誼大廳面積為4500平方米,大理石鋪地,四周的明柱和壁柱用桃紅色大理石鑲砌。東側有國賓會談廳,西側有國賓宴會廳,分別是國家黨政領導人與來賓舉行會談和歡迎宴會的地方。南端有8米寬、62級的漢白玉大樓梯通往二層宴會廳。大樓梯頂端有迎賓廳,是黨政領導人在宴會前歡迎貴賓及賓主合影留念之處。迎賓廳置有人民大會堂內最大的一幅國畫《江山如此多嬌》,畫心高5.65米,寬9米,由著名畫家傅抱石和關山月以毛澤東《沁圓春·雪》詞意為題材創(chuàng)作,畫題為毛澤東所書。這里鋪有人民大會堂最大的一塊地毯,寬16米,長23米,重3噸多。宴會廳位于二層。東西長102米,南北寬76米,高15米,面積7000多平方米??梢耘e行5000的宴會或1萬人的酒會。廳內東、西、北環(huán)繞寬敞的二層休息廊,奶黃色的墻壁和巨大的圓形廊柱裝飾著瀝粉貼金花飾。南面有供講話和文藝演出用的主席臺。宴會廳頂天花中央鑲嵌著由水晶玻璃組成的吸頂大花燈,周圍是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點金石膏雕塑和棋盤式的彩色藻井。整個大廳金碧輝煌,是舉行盛大國宴和國慶招待會的地方。
國家接待廳
人民大會堂南端主要部分是全國人大常委會機關辦公樓。一層中央設有國家接待廳,是黨和國家領導人接待貴賓和國家主席接受外國新任駐華使節(jié)呈遞國書的地方,面積為550平方米。設計富有民族傳統(tǒng)風格。頂部造型是瀝粉貼金棋盤式藻井,懸掛4盞宮燈式水晶吊燈。四周墻壁飾織錦軟包。主墻面上是象征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巨幅國畫《大河上下·浩浩長春》。 代表廳
人民大會堂內有會議廳、休息廳、辦公室300多個。其中全國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和特別行政都有一個代表廳,由各地的藝術家和建筑師們精心設計裝修。廳內陳設風格各異步入其中,可以領略各地風光名勝、物產人情和建設新貌、欣賞來自祖國各地的藝術精品。除萬人大禮堂、宴會廳外,現對外開放的代表廳有:北京廳、湖南廳、上海廳、廣東廳、四川廳、遼寧廳、臺灣廳、香港廳、澳門廳。
北京廳
位于人民大會堂二層宴會廳入口處,包括會議廳、休息廳、過廳、工作間、衛(wèi)生間??偯娣e548平方米。會議廳頂棚中間設有直徑4米的圓形水晶吸頂燈,由直徑為4米的水晶球組成。燈周圍設計新式瀝粉貼金彩畫與木雕組成的八角形藻井,藻井周圍由筒燈環(huán)抱。墻面采用細木工板,外貼櫞木夾板罩亞光漆,并在墻面上設計有大面積木雕與總體建筑風格相諧。東側主墻面鑲嵌大型毛繡掛毯《長城秋色》。西面大門兩側裝飾巨型玉石掛屏,一為北京的歷史建筑,以天安門為代表,有故宮、天壇、白塔等;一為北京的現代建筑,以人民大會堂為代表,有國貿中心、電視塔、亞運村等,表現了北京作為歷代古都輝煌的歷史文化和新中國首都的雄偉英姿。地面選用駝色純毛地毯,配以圓形花團圖案,“天方地圓”之意。大門入口處設有景泰藍落地燈,增添了廳內殿堂氣氛。南北兩側入口處各立有一木制亞光漆大屏風,上有紅色雕漆畫北京市花(菊花和月季)和市樹(國槐)。過廳靠墻設有半圓形木桌,擺放有1.2米紅色雕漆象牙工藝品。休息廳頂棚有方形藻井和方形燈具。主墻面采用淺色櫞木罩亞光漆,中間掛國畫《梅花》。兩旁多寶格陳列多種有北京特點的工藝品。兩側墻壁飾織物軟包,掛書法作品《毛澤東詩詞》。
湖南廳
總面積495平方米,裝修風格莊重典雅,雄偉高大,具有殿堂氣派。廳內矗立8根大柱,用湖南桃源縣出產的木紋黃大理石鑲砌。廳內陳設以湘繡、瓷器為主。北面正中墻面上鑲嵌寬8.2米,高3.5米的巨幅絨繡畫《毛主席與各族人民在一起》。南面陳設著素瓷雕塑工藝品《毛澤東故居》。東側有雙面繡屏《荷塘野鴨》,展示洞庭湖的美麗和出水芙蓉的高潔。南側大屏風上為湘繡,《屏開花艷舞東風》,畫面上有5只孔雀,牡丹似錦,碧草如茵。
上海廳
總面積540平方米。1999年2月重新裝修完成。以中外建筑與上海地域互相融合的藝術風格,反映上海改革開放以來的建設成就和作為國際大都市的時代風貌。組合大理石、木料、青銅、玻璃、織物等多種材質,形成中性偏暖的色調。大廳天頂上均勻分布著35個藻井,每個藻井內都有一盞白玉蘭花形燈?;舻?個花瓣由玻璃鋼制作,花蕊用水晶玻璃雕刻而成。西面主墻面的《浦江兩岸盡朝暉》壁畫,寬7.9米,高3.05米,以獨特的點彩技法,集40萬個小塊面鑲嵌出浦東新區(qū)的宏偉畫卷。畫面兩側小門上方的石雕“沙船”圖案是上海開埠的重要標志。南北兩座屏風以上海市花白玉蘭造型裝飾,配以32幅圖案,體現科技興國的方針。東墻壁龕裝飾“春、夏、秋、冬”花卉透雕,寓意百花齊放,繁榮昌盛。小廳的《上海夜景》長卷絨繡,寬10.5米,高1.5米,描繪出流光溢彩的夜外灘建筑群,與大廳的《浦東朝暉》相呼應。
廣東廳
位于萬人大禮堂二層北側,面積495平方米。廳四周墻面和8根圓柱由微晶玻璃鑲砌。墻裙為珍珠大理石。頂棚中部為懸浮式吊頂,3盞水晶大吊燈上部飾有瀝粉貼金彩繪,四周圍方形小藻井,內置反光暗燈槽。廳內南墻鑲嵌鍛銅浮雕壁畫《龍舟競渡》。龍舟競賽是廣東古越民族的民間習俗,是為了紀念戰(zhàn)國時代懷石投江的大詩人屈原。龍舟的形象既突出了廣東的地域文化傳統(tǒng)與現代生活的關系,也強調了廣東人民團結拼博、力爭上游的開拓進取精神。燈影文飾的中心部門以花木為主體形象,四周以波浪紋揭示廣東地處沿海的特點。吊燈燈罩的造型成木棉花狀。地毯的圖案均由木棉花及海浪波紋構成。
四川廳
總面積495平方米,陳設以竹器為主,配以蜀繡、漆器和白銀制品。廳內東側是雙面繡屏《芙蓉鯉魚》,西側有竹制的大屏兩面,分別是用桂花木雕刻的《竹報平安》和《喜鵲登梅》。北墻上4個圓掛盤用白銀制作,下面有兩個多寶柜里陳列著用銀絲和竹絲編制的工藝品。南墻正中是巨幅蜀繡作品《飛奪瀘定橋》,描繪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途中飛奪大渡河鐵索橋的場面。兩側大幅國畫分別是,《峨眉山金頂云海》和《長江三峽》。西墻上懸掛的大幅繡品為國寶熊貓和金絲猴。廳內8根大柱的外表用紅椆木、白樺木、黃梨木、烏木、青皮木5種名貴木材鑲拼而成。
遼寧廳
總面積495平方米。通過粗壯有力、造型冼練的8根金麻石大柱,簡潔的米黃色大理石墻面,挺拔的門區(qū)表現出宏大的氣勢。東墻壁畫《昌盛圖》集中反映松遼大地風物人情,畫面下部為海浪,中部半圓造型概括了今日遼寧的繁榮景象,上部飛舞的金鳳象征遼寧這片老工業(yè)基地將重現輝煌。西側屏風正面漆板銅嵌畫《盛京頌》,展現沈陽故宮大正殿的風貌,左右的圖案顯示遼寧西為山區(qū)、東為渤海的地理特征。屏風背面是鑄銅浮雕《虎嘯雄風圖》,寓意遼寧將重振雄風。廳內陳設的仿古藝術品《女神像》、《豬首玉龍》、《人面銅飾》、《魚龍青瓷水盂》,代表遼寧不同歷史時期的文明,還陳設有現代藝術品《序的永恒》、《地平線》、《生命》等。
臺灣廳
總面積548平方米。將閩南地方建筑特色與現代建筑藝術相融合,表現了閩臺一家的歷史淵源關系。色彩以藍色為基調,象征著寶島鑲嵌在碧海之中。大廳天花吊頂為“日”“月”形象組成的藻井,四周燈光槽下配以多彩的垂花吊柱,寓意“日月同輝”。西側主墻面上一幅寬8.7米,高3.7米的大型漆畫《雙潭映月》,描繪臺灣日月潭美麗的夜晚。東側墻上的圓形漆畫《螺女》、《蝶姬》,藝術的再現閩、臺地區(qū)廣為流傳的神話故事。南面和北面墻上各掛著兩幅漆畫,分別是《媽祖情緣》、《高山風情》、《銀裹玉山》和《霧漫清泉》。廳內南、北兩側入口處各擺放著一幅蝴蝶狀的漆器大屏風,表示臺灣是世界著名的“蝴蝶王國”。
香港廳
總面積1728平方米,是人民大會堂內以地區(qū)名命的面積最大的廳室,分主會議廳和多功能廳兩部分,有小休息廳、廚房、衛(wèi)生間、室外花園等配套設施。在與人民大會堂整體建筑相協調的基礎上,體現香港地區(qū)文化多元化和中西交融的特色。主會議廳有700多平方米迎門是1樘長7米、高3.4米的由花梨木和石材結合制作的大屏風。屏風正面中心是江澤民的題詞“執(zhí)行一國兩制方針,保持香港繁榮穩(wěn)定”。題詞用中國傳統(tǒng)木雕貼金箔的工藝精心制作,兩側是象征中華燦爛文明的木浮雕《華夏頌》。屏風背面巨幅彩墨畫《荷塘香遠》,反映親緣團聚的一片祥和景象,又寓意炎黃子孫同根相連,源遠流長。主會議廳墻面和地板以西班牙淺米黃大理石鑲貼。頂部懸掛著奧地利水晶石組裝的大吊燈和環(huán)行燈。墻面正中是巨幅絨繡壁畫《維多利亞港夜景》,寬8.6米,高3.6米,是將1000多種單色的純毛絨線劈開,按不同色調拼合,由9名工人飛針走線216萬針手工繡制而成。南面墻壁上并列著3座漢白玉雕鏤的壁龕。多功能廳面積674平方米,廳內北面的影壁上是一幅鍛銅浮雕組合壁畫,記錄香港150多年的滄桑歷史。南面墻壁上的抽象壁畫,表達香港和內地同心同德、共創(chuàng)美好明天的祝愿。屋頂中央的吸頂燈,以光點、光暈和光線的多重組合,變幻出宇宙蒼穹般的神奇效果。
澳門廳
位于人民大會堂3樓小禮堂北側。分主會議廳和四季廳兩部分,總面積1300平方米。兩廳一西一中的建筑風格,反映了澳門地區(qū)中西文化融合的特點。主會議廳建筑面積約500平方米,由前廳、過廳和會室組成,吸收了西方古典建筑藝術手法。廳內布局起伏有致,豐富多變。會議廳主墻面上鑲嵌著寬7米,高2.7米巨幅絨繡壁畫《濠江景色》,描繪在藍天白云和寧靜的海水之間的澳門島景色,畫中建筑參差錯落,跨海大橋輕舒兩臂。東墻鑲嵌著一幅由紅色和牙白色木雕組成的抽象壁畫,反映太陽光芒普照萬物的影象,表達人們對光明和溫暖的追求。四季廳面積800平方米,采用中國傳統(tǒng)建筑風格。廳內有蓮池玉階、亭臺園榭,雕梁畫棟,竹翠樹綠,既有南方庭院飛檐高翹、莊院小墻的造型,又有北方宮殿中和璽彩畫、錦字枋心的裝飾紋樣。在南墻深紅色的花崗巖上,鐫刻著全國政協副主席馬萬祺先生的詩作《澳門廳頌》。
參觀后,請到人民大會堂全國精品展示中心參觀。它匯集了全國34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特別行政區(qū)的精品。
人民大會堂的歷史信息
人民大會堂的建設來源于195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十周年紀念日,中國共產黨、中央人民政府、國務院決定興建十大建筑,展現1949至1959年十年來的建設成就。
這些建筑追求建筑藝術和城市規(guī)劃、人文環(huán)境相協調。人民大會堂為建國10周年首都十大建筑之一,完全由中國工程技術人員自行設計、施工,1958年10月動工,1959年9月建成,僅用了10個多月的時間就建成了。創(chuàng)造了中國建筑史上的一大創(chuàng)舉。人民大會堂集中了當時全國各地的建筑材料,建筑工人加班進行建設,僅僅用了10個月就完成了從設計圖紙到從內到外所有裝修及設備的安裝調試。
人民大會堂壯觀巍峨,建筑平面呈“山”字形,兩翼略低,中部稍高,四面開門。外表為淺黃色花崗巖,上有黃綠相間的琉璃瓦屋檐,下有5米高的花崗巖基座,周圍環(huán)列有134根高大的圓形廊柱。人民大會堂正門面對天安門廣場,正門門額上鑲嵌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正門迎面有十二根淺灰色大理石門柱,正門柱直徑2米,高25米。四面門前有5米高的花崗巖臺階。人民大會堂建筑風格莊嚴雄偉,壯麗典雅,富有民族特色,
以及四周層次分明的建筑,構成了一幅天安門廣場整體的莊嚴絢麗的圖畫。內部設施齊全,有聲、光、溫控制和自動消防報警、滅火等現代化設施。人民大會堂建筑主要由3部分組成:進門便是簡潔典雅的中央大廳(只是門廳不設座位)。廳后是寬達76米、深60米的萬人大會堂;大會場北翼是有五千個席位的大宴會廳;南翼是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辦公樓。大會堂內還有以全國各省、市、自治區(qū)名稱命名、富有地方特色的廳堂。
2001年8月3日,人民大會堂上懸掛過42年的巨大木制國徽,并開始更換為嶄新鋼結構(金箔)國徽。
北京市規(guī)劃委員會、北京市文物局二OO七年十二月十九日將人民大會堂建筑經北京市政府批準列入《北京優(yōu)秀近現代建筑保護名錄(第一批)》。
2016年9月29日,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名錄。
相關文章:
3.天安門導游詞
4.鞍山玉佛苑導游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