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籠包的幾種做法
小籠包別稱小籠饅頭,源于江蘇常州府,由北宋京城開封灌湯包發(fā)展而來,今天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大家介紹小籠包的幾種做法,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蛤士蟆小籠包的做法
材料
蛤士蟆100公克,調(diào)味肉餡300公克,冷水面皮150公克,素蠔油1大匙,細砂糖1/2茶匙,香菇精1/2茶匙,胡椒粉少許
做法
1.取一鍋盆,放入調(diào)味肉餡、蛤士蟆與所有調(diào)味料一起攪拌均勻后,放于冰箱冷藏室,備用。
2.每片面皮均填入作法1餡料20公克,包成小籠包狀后放入蒸籠中。
3.起一鍋水,于鍋中放入集氣片,待水沸騰后放上作法2,以大火蒸約6分鐘即完成。
蟹粉小籠包的做法
材料
用料主料:面粉、豬肉、皮凍、蟹調(diào)料:熟豬油、鹽、味精、糖、醬油、胡椒粉、紹酒、麻油、蔥、姜
做法
1、豬肉洗凈,攪成肉蓉,加入調(diào)味料和適量水?dāng)嚢韬蛣颍偌尤肫霭鑴虺扇怵W。
2、熟豬油加熱后,放入剝出的蟹肉、蟹黃,熬制成蟹粉,冷卻待用。
3、肉餡中放入蟹粉、味精、麻油、胡椒粉及蔥姜汁水,攪拌成餡心。
4、團搓條下劑,搟成薄圓皮,包入餡心,捏出花紋,收口,放入籠中,上火蒸熟即可。
小訣竅
制作關(guān)鍵
制皮時,中間要略厚,四周要薄。
用旺火蒸制。
小籠包的發(fā)展歷史
小籠包的歷史可上溯至北宋,尚有類似的“灌湯包子”流傳至今。清代道光年間,在今常州出現(xiàn)了現(xiàn)代形式的小籠包,并在各地都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如常州味鮮,無錫味甜,但都具有皮薄鹵足、鮮香美味等共同特點,并在開封、天津等地也得到了傳揚。近代江南小籠包真正成形的歷史已很難考證,但普遍認為現(xiàn)代小籠包與北宋時期的“山洞梅花包”和“灌湯包子”有著傳承上的淵源關(guān)系,在靖康之變后由北宋皇室南遷時帶入江南后演變而來,與中國北方地區(qū)流行的灌湯包子系出同門,千百年來傳承一直沒有斷絕,并在各地得到了創(chuàng)新和發(fā)揚。常州萬華茶樓在清代道光年間首創(chuàng)的“加蟹小籠饅頭”,上海南翔鎮(zhèn)的黃明賢在1871年創(chuàng)制的“南翔小籠饅頭”,包括清代光緒年間流行于無錫惠山秦園一帶的無錫民間小籠饅頭,及開封、天津等地近代創(chuàng)制的小籠包,都各具特色。江南一帶的常州、無錫、上海、南京、杭州、蕪湖等地都有著悠久的小籠包烹飪歷史,現(xiàn)存著不少以小籠包為特色的百年老店。
自50多年前有中國移民在西班牙經(jīng)營中國餐館開始,中國的小籠包也開始在西班牙食客中享有盛譽。西班牙語菜單上的解釋是:“中心加肉的中國面包”。由于美味可口,有的西班牙餐館或酒吧也出售類似中國小籠包的食物,但被叫做“西班牙產(chǎn)中式夾肉面包”。
自從20世紀90年代后,中國移民大量進入西班牙,中國飯店也如雨后春筍般地遍地開花,小籠包是每家飯店必備的主力食品之一。不過那時的小籠包已經(jīng)不再寫成“小籠包”,而是被寫成“小龍”。有的寫“中國小龍”,有的寫“上海小龍”。對于這個“小龍包子”,西班牙語的注釋更絕:“加中國龍肉的小面包”。
至于是誰把“小籠包”改成了“小龍”,記者一時無法考證,由于龍是中國的象征,中國人都是龍的傳人,“小龍”、“巨龍”反正說的都是中國人、中國物。有的西班牙餐館隨之進行大膽改革,干脆將“小龍包”解釋成:“中國的龍面包”。于是“龍面包”這一名稱也就在中西飯店里迅速走紅,“龍面包”既好吃又易記,不像其他的中餐名字不易說更不易記。
2000年之后,“小龍包子”又發(fā)生了變化。為紀念武打巨星李小龍對武打電影的杰出貢獻,各國電視臺紛紛開辟李小龍電影專題。在西班牙,印有李小龍的彩色招貼畫大街小巷都能看見,西班牙小孩更是一口一個Bruce lee(李小龍),一口一個中國功夫。也就在此時,“小龍包子”的含義又發(fā)生變化,有的飯店將“小龍包”解釋成“武打巨星李小龍最喜歡吃的中國肉面包”。“小龍包子”的西班牙名就叫“Bruce lee”,人們點菜時對跑堂說,“我要Bruce lee”,跑堂就知道食客要的是中國的小籠包子。馳名國外,聞名四海,小籠包子無疑是小吃中的出名食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