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jié)的傳說教學反思
重陽節(jié)的傳說教學反思
教師們在授課結束后對自己的教學有什么樣的教學反思呢?以下是由學習啦小編收集整理的《重陽節(jié)的傳說》教學反思,歡迎閱讀!
《重陽節(jié)的傳說》教學反思(一)
重陽節(jié)的傳說是本書最后一單元的一節(jié)精讀課,內容主要講了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重陽節(jié)”的由來,課文分為三個部分,先交代了桓景為降妖救人,歷盡艱辛,拜師學藝;接著寫桓景是怎樣除掉瘟魔的;最后講了重陽節(jié)的一些風俗。贊揚了桓景斬妖除魔、為民除害的精神,課文內容較淺顯易懂,通過課堂效果及自我反思我總結如下:
1、教學的設計很細致,重點突出,內容較豐富。上課初先復習字詞,這對基礎部分的回顧能讓學生打好基礎。然后進行有價值問題的提問,提出問題后進行總結、歸納、排序,這部分的處理能較好的鍛煉學生對課文理解及歸納信息的能力。從而使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更加清晰。
2、板書概括很用心。用一首小詩來總結全文,給學生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這種板書既能總結全文,又能使學生有所收獲,而且板書都是通過教師的一步步引導而得出的,對于這樣的效果學生會記憶猶新,而且對課文的理解會更有幫助。
3、拓展內容較豐富。本文用了兩種拓展方式,一個是回憶傳統(tǒng)節(jié)日及風俗,另一個是找出相對應節(jié)日的古詩,這部分的課堂效果非常好,學生積極性極高而且課堂參與度也有所提升。對于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學生還是有表達的欲望的。這是我從中得到的體會,通過這樣的設計及教學反應,讓學生積累了一定的古詩,而且將一些節(jié)日的習俗進行了整理和回顧,讓學生有一個整體的感知,能充實教學內容。
存在問題之處:
1、教師引導的痕跡重。最好的課堂效果應該是學生為主體,由他們充分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在加以引導和評價,而本課對于內容的理解都是教師的牽引,顯得問題特別多、特別瑣碎,想放不開手的媽媽,領著孩子一步步前行。這樣的課程對于孩子能力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希望在以后的教學中加以改進。
2、課文讀的時間少。任何內容的感知都應該建立在讀熟、讀懂的前提下,而本課的設計卻恰恰少了很多讀,在課堂上原本用來讀的時間也用來去分析了,所以學生有些感受還是沒有說出來,這就是因為讀的少的緣故,有些問題是老師告訴要讀出什么感覺,然后讓學生去讀,這樣就是把教師自己的體會強加給學生,學生在沒能理解的情況下當讓不會出現讀的好的情況了。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這就是讀書的效果和作用,在以后的課堂上,教師應該側重讓學生讀,給學生足夠讀的時間,在對學生的讀加以指導和評價,這樣自此基礎上的分析及感受都會大有提升。
3、教師的引導不到位,學生干啟不發(fā)。對于重點問題及語句的分析教師先提出問題,但是很少有人會回答,在教師啟發(fā)后效果還是一樣,出現這樣的效果我覺得一方面和學生的積累少有關還有教師的引導方式及引導的語言不到位,在教師沒有充分了解的情況下,做出的預設有時是不準確的,當課堂出現干啟不發(fā)的狀態(tài)時就是教師的教學設計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
4、課堂氣氛一度低沉。課堂氣氛是決定一節(jié)課成敗的一個重要因素,當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都不高的時候,這堂課就不會有什么效果,學生只會對他們知道的或是感興趣的內容才會聚精會神,如果學生課堂氣氛低沉就是教師的教學內容他們不感興趣,或是教師提出的問題他們實在是不知道怎么回答才出現低沉的狀況,教師應該注意問題的設計和調動課堂積極性的方法。
《重陽節(jié)的傳說》教學反思(二)
《重陽節(jié)的傳說》這篇課文向人們介紹了重陽節(jié)的由來;古時候在汝河邊的一個村莊里出現了瘟魔,村莊里流行起了瘟疫,一個叫桓景的小伙子,歷經千辛萬苦上山拜師學藝,在練就了一身武藝后,讓家鄉(xiāng)的人們登上高處,帶上茱萸,喝了菊花酒避瘟魔,并將瘟魔殺死了。以后大家就把這一天叫做“重陽節(jié)”。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述了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重陽節(jié)”的由來,反映了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民俗文化,贊揚了桓景鏟除瘟魔為民除害的精神。
我確定了一下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理解課文,體會桓景為民除害的精神品質。
3.通過本課教學,教育學生無論遇到什么事情,都要持之以恒,遇到困難都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教育學生為人民服務的思想。
4.補充有關重陽節(jié)的習俗古詩,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進一步認識重陽節(jié)這一傳統(tǒng)節(jié)日及文化底蘊。
在教學過程中,基本落實完成了教學目標,訓練了學生的朗讀能力。也通過抓重點句子的理解使學生理解了桓景為民除害,一心為民,不怕艱辛,英勇無畏的精神品質。另外補充的關于重陽節(jié)的常識、風俗和詩篇也起到了較好的作用。我覺得不足的地方還是很多。首先,我對于上課準備的還是不充分,一些過渡性的語言,對學生的激勵評價語言過于單一,甚至有些環(huán)節(jié)的銜接上顯示出了不連貫。在今后的課堂上我將進一步改進這一弱點,努力訓練自己的語言能力應變能力,在課堂上做到游刃有余。其次,課堂上對學生的朗讀訓練不是很足,只是讓學生讀了一兩遍,如果讓學生再說完該如何讀之后,多叫幾個學生讀讀,或集體讀一下,進一步的感受桓景不怕艱辛,拜師學藝的堅定決心以及勇斗瘟魔的無畏會更好一些。第三,在理解完課文之后學習重陽節(jié)的風俗之前應該讓學生思考回答“你們喜歡桓景嗎?為什么?”才好。因為我備課時就是這樣設計的,可是在課堂上一時慌張竟忘記了,盡管后來把它當成作業(yè)布置給學生寫一寫,但從作業(yè)來看效果不如在課堂上處理好一些。
總之,在這堂課生暴露出了自己的很多不足,真誠的希望各位老師多提寶貴意見,感謝各位對我的無私幫助。
《重陽節(jié)的傳說》教學反思(三)
一、教材分析:
《重陽節(jié)的傳說》這篇課文向人們介紹了重陽節(jié)的由來:古時候在汝河邊的一個村莊里出現了瘟魔,村莊里流行起了瘟疫,一個叫桓景的小伙子,歷盡千辛萬苦上山拜師學藝,在練就了一身武藝后,讓家鄉(xiāng)的人們登上高處,帶上茱萸,喝了菊花酒避瘟魔,并將瘟魔殺死了。以后大家就把這一天叫做“重陽節(jié)”。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述了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重陽節(jié)”的由來,反映了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民俗文化,贊揚了桓景鏟除瘟魔為民除害的精神。
二、學情分析:
文章故事性強,可以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知道重陽節(jié)風俗的由來,感受桓景不怕艱辛拜師學藝,鏟除瘟魔為民除害的精神。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4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掌握多音字“降”;正確讀寫“勤學、苦練、侵襲”等詞語。
2、過程與方法: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知道重陽節(jié)風俗的由來。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桓景不怕艱辛拜師學藝,鏟除瘟魔為民除害的精神。
四、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通過閱讀,理解課文內容。
2、教學難點:感受桓景不怕艱辛拜師學藝,鏟除瘟魔為民除害的精神。、
五、教學中的優(yōu)點:
1、在教學過程中,扎實地訓練了孩子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桓景拜師學藝的不容易,例如“終于、一座又一座、一條又一條、一雙又一雙……”
2、充分地把課堂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重視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更要注重學生讀中獨特的個性體驗。課文比較簡單,所以課堂上利用大量的時間讓孩子們去讀,學生們通過讀,能更進一步地體會桓景拜師學藝和為民除害的決心。
3、問題設計連貫,緊跟課文思路,設計清晰,學生們理解起來也很有條理,能夠緊跟老師的步伐。
4、拓展恰到好處,課堂上適當拓展了一些民間傳說,學生們興趣很濃,激發(fā)了學習興趣。
六、教學中的不足之處:
1、一些過渡性的語言,對學生的激勵評價語言過于單一。
2、在重難點的突破上,有點平均使力,教案設計得雖然不錯,但實際操作中卻出現卡殼。
3、在時間分配上前面的時間用得過多,導致教后面的內容時有些趕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