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教學教案設計有哪些
教案是教學成功的重要依據(jù),也是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學工具。為了幫助教師們更好的設計教案,下面是學習啦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高二物理教學教案設計,希望大家喜歡!
高二物理教學教案設計一
一、教學目的:
1. 經歷從許多與力相關的日常生活現(xiàn)象中,歸納出力的基本概念的過程,并了解力的概念。
2. 通過實驗感受力作用的相互性。
3. 通過常見的事例和實驗,認識力的作用效果。
二、教學重點:
1、讓學生經歷和體驗歸納力的初步概念的過程。
2、力的初步概念。
三、教學難點:
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道理,解釋一些簡單的力的現(xiàn)象。
四、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請一位同學到教室前面表演舉啞鈴。(演示)
師:請這位同學談談肌肉有什么感覺?
生:我感到手臂上的肌肉十分緊張。
師:最初我們對力的認識,就是從肌肉的緊張的感覺而得來的。那么,在物理學中我們又是怎樣來認識力的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新課教學
1、力是什么
師: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在什么情況下會用力呢?
生:舉重比賽時,人用手推杠鈴。 生:拔河比賽時,人用力拉繩。
生:人用力壓蹺蹺板。 生:人用力提水桶。
師:剛才幾位同學舉的在推、拉、壓、提等情況下,人對物體施加了力。那么,是否只有人才能對物體施加力呢?生產中,你見過其他物體對物體施加力的情況嗎?
生:我看見過推土機推土。 生:我見過大吊車提貨物。
生:我見過壓路機壓路。 生:我見過拖拉機拉犁。
(教師選好學生所舉的例子,并做好板書)
師:同學們想一想黑板上的這些例子,有什么共性?
生:上面的例子中,不論是人還是物體,當他們對別的物體用力時,都與別的物體是相互接觸的。
生:都發(fā)生了推、拉、壓、提等動作。
師:剛才的兩位同學總結得很好,我們先來看第一位同學所講的即發(fā)生力的時候,物體與物體總是相互接觸的。你同意這種看法嗎?
生:我不同意。
師:為什么呢?你能舉出一個發(fā)生力的時候,物體沒有相互接觸的例子嗎?
生:我用鋼筆與頭發(fā)摩擦,然后將鋼筆接近小紙屑,發(fā)現(xiàn)還沒有接觸,小紙屑就被鋼筆吸引上了。
師:很好,這位同學所舉的例子告訴我們,一個物體對別的物體施加力的時候,可以不直接接觸。
師:再來看第二位同學講的,有力發(fā)生時,物體之間總會發(fā)生推、拉、提、壓等動作。在物理學中通常將物體之間的推、拉、提、壓、排斥、吸引等叫做作用。
師:現(xiàn)在我們就可以歸納出力的概念。把上述例子中的具體物體的名稱去掉,用“物體”代替,則力的概念就成為: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師:我們通常將施加力的物體叫做施力物體,受到力的物體叫做受力物體。
從黑板的例子中找出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學生練習)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師:請同學們用手拍桌子,兩手互拍,拉橡皮筋,提書包,體會一下施力與受力的感覺。你能發(fā)現(xiàn)力的作用有什么特點?
生:用手拍桌子時,手對桌子施力,但手感到疼,這說明桌子也對手施了力。
生:兩手互拍時,左手對右手施力,右手也對左手施力。
生:用手拉橡皮筋時,橡皮筋也在拉手。
生:手向上提書包,書包對手也在向下拉。
師:大量的事實說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板書: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的作用效果
請一位同學上臺表演拉健身拉力器。(演示)
師:同學們注意觀察,拉力器中彈簧的形狀有什么變化?
生:在拉力的作用下,彈簧的長度伸長。
師:對,剛才拉橡皮筋時,橡皮筋的長度也伸長了。這些情況說明力可以使物體的形狀發(fā)生改變(簡稱形變)。
(板書:力可以使物體發(fā)生形變)
師:在踢足球時,足球的狀態(tài)是否發(fā)生了改變?怎樣改變?
生:足球有時是靜止的,但受力后就成為運動的。
生:足球有時是運動的,但被守門員接住后就成為靜止的。
生:足球有時朝某一方向運動,但受力后卻改變了方向,飛向另一個方向。
生:足球的運動快慢也有變化。
師:物體由靜到動、由動到靜,以及運動快慢和方向的改變,都被認為它的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了改變。
(三)板書設計
高二物理教學教案設計二
一、教學內容分析
在復習本章的過程中,要注意強調定義式與決定式的區(qū)分;對基本概念及基本規(guī)律的理解和應用,如正確區(qū)分各種功率(電功率、熱功率、機械功率等)之間的相互關系、計算公式,純電阻電路與非純電阻電路的區(qū)別;對本章的考查,多以選擇題和實驗題的形式出現(xiàn),特別是實驗的考查靈活多變,包括儀器的選取、讀數(shù),器材的連接,數(shù)據(jù)處理,誤差分析等,因此,對電學中實驗的復習,要抓住伏安法測電阻的兩種接法的選擇、滑動變阻器的分壓接法與限流接法的選取以及電路故障分析等重點,還要加深和鞏固對基本知識的理解,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解決總是的方法和思路,提高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新課的學習,已經對本章內容有一定的掌握,但是對基本概念及基本規(guī)律的理解和應用能力還比較弱,對實驗題中器材以及滑動變阻器兩種接法的選取、電路故障的分析等都比較薄弱。因此在復習時,要加強對基本規(guī)律的理解及運用能力,并特別加強對實驗部分的復習。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熟悉并會運用電阻定律及串、并聯(lián)電路的規(guī)律
2.知道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阻,理解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
3.掌握電功率、熱功率及機械功率的區(qū)別與計算;焦耳定律及其運用
4.本章四個實驗的原理、操作步驟、器材選擇、接法選取等;電路故障的分析
(電學實驗另設專題復習)
(二)過程與方法
1、列表疏理重要的知識點
2、利用學案導學,講解與練習相結合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講解各實驗的操作規(guī)程、注意事項及數(shù)據(jù)分析等,讓學生體會實驗的嚴謹性,培養(yǎng)認真探究、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2、通過電路故障的分析、電路典型計算題及相應實驗的計算與分析,讓學生體會電路規(guī)律的實用性與利用學到的規(guī)律解決實際問題成就感,從而加深對學科的興趣
四、教學重、難點:
1)理解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
2)電功率、熱功率及機械功率的區(qū)別與計算
3)本章四個實驗的原理、操作步驟、器材選擇、接法選取等;電路故障的分析
五、教學策略: 對重要知識點建立框圖,力求簡明扼要;對電學中實驗的復習,要抓住伏安法測電阻的兩種接法的選擇、滑動變阻器的分壓接法與限流接法的選取以及電路故障分析等重點;利用學案導學,在復習中注意講練結合。
六、教 具:多媒體課件,學案,
七、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目的
(一)構建知識
網絡
PPT演示本章的知識網絡圖,讓學生加深對基本規(guī)律的認識。對其中的重難點如路端電壓與電流的關系圖的理解及多用電表的原理及使用著重講解。(注意用啟發(fā)式教學,讓學生邊聽邊想) 專心聽講、認真思考、注意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 對主要知識點進行梳理,建立知識結構
(二)重難點辨析
(三)整合拓展
(四)小結、作業(yè)布置 一、路端電壓與電流的關系圖線
讓學生思考:
1、 當電流I為零, U=?圖象縱軸的截距有什么意義?
2、 當外電路短路時,R趨近于零,此時路端電壓等于多少?電路中的電流又等于多少?圖象橫軸上截距的值有什么意義?
3、 圖象的斜率有何意義?
用PPT演示詳細的解答,并作解析
教師用PPT演示多用電表的原理及使用,對其中的要點進行解析。
師:我們把本章的熱點題型分類進行分析講解與強化練習:
板書:類型一 動態(tài)電路的有關問題:
PPT演示:處理這類問題的步驟是:首先對電路進行分析,然后從阻值變化的部分入手,由串、并聯(lián)規(guī)律判斷電路總電阻變化情況(若只有一個電阻的阻值變化,則不管它處于哪一支路,電路的總電阻一定跟隨該電阻變化規(guī)律而變),再由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判斷電路的總電流、路端電壓的變化情況,最后再根據(jù)電路特點和電路中電壓、電流的分配原則判斷各部分電流、電壓、電功率的變化情況.
歸納:電路的動態(tài)變化是“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從要變化的部分找突破口。
師:典型例題分析,再讓學生完成學案中相應類型的變式練習
師:巡堂檢查學生對練習的解答情況,找出學生犯的普遍錯誤,再進行針對性講解。
板書:類型二 電源功率的有關問題
師:大家要區(qū)分好閉合電路中的以下幾個功率
板書:1.電源的總功率P總=____________.
2.電源的內部損耗功率P內=______________.
3.電源的輸出功率P出=P總-P內=______________
師:對學生回答作出分析,指出:電源消耗的功率與輸出功率的是兩個概念,電源消耗的功率是電源的熱功率.當內電阻等于外電阻時,電源的輸出功率最大,但效率只有百分之五十,可見效率高時輸出功率不一定大.
師:典型例題分析,再讓學生完成學案中相應類型的變式練習
生:
師:巡堂檢查學生對練習的解答情況,找出學生犯的普遍錯誤,再進行針對性講解。
板書:類型三 含容電路的有關問題
師:含電容電路的分析要抓住這樣幾個關鍵(PPT演示)
師:典型例題分析,再讓學生完成學案中相應類型的變式練習
師:巡堂檢查學生對練習的解答情況,找出學生犯的普遍錯誤,再進行針對性講解。
板書:類型四 電路故障的有關問題
師:PPT演示電路的斷路及短路故障的表現(xiàn)及判別方法,并作出解析
師:典型例題分析,再讓學生完成學案中相應類型的變式練習
師:巡堂檢查學生對練習的解答情況,找出學生犯的普遍錯誤,再進行針對性講解。
板書:類型五 非線性電路的求解問題
師:PPT演示非線性電路的特點及常用的分析方法。
師:典型例題分析
師:巡堂檢查學生對練習的解答情況,找出學生犯的普遍錯誤,再進行針對性講解。
小結及作業(yè)布置
教師小結:直流電路的動態(tài)分析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分析時要把電阻變化的部分作為突破口,按“局部→整體→局部”的思路去分析。本章有四個實驗,均為出題熱點,我們將會就實驗為專題,展開專門的復習。請大家先預習輔助教材中的相關內容
作業(yè)布置:1、完成導學案中未完成的練習,把不懂的搞懂再多做一次
2、預習輔助教材中實驗專題 思考并討論、回答相關問題,有必要時要做筆記并填在導學案上
邊聽邊看邊思考,并作必要筆記
高二物理教學教案設計三
教學目標
1、明確波圖象的物理意義.
2、能夠從波的圖象中求解:
?、俨ㄩL和振幅;
②已知波的傳播方向求各個質點的振動方向,或已知某一質點的振動方向確定波的傳播方向;
?、蹠嫵鼋涍^一段時間后的波形圖;
④質點通過的路程和位移.
3、明確振動圖象與波動圖形的區(qū)別.
4、通過學習使學生能用圖象描述波的特點.
教學建議
本節(jié)難點是理解橫波圖象的物理意義,要求會“識讀”橫波圖象,能夠弄清橫波圖象和振動圖象的區(qū)別.掌握波有三個基本要素,即某一時刻的波形圖、質點的振動方向和波的傳播方向;波還有兩個特性,即雙向性(在不注明波的傳播方向的情況下,波的傳播方向有兩種可能)和重復性(經過周期的整數(shù)倍時間后,波形圖是完全一樣的).研究波的“三要素”之間的關系時,注意波的“兩個特性”,這是我們解決波的問題的關鍵.
由波的圖象可以求什么?
(1)從圖象上可以直接讀出振幅(注意單位).
(2)從圖象上可直接讀出波長(注意單位).
(3)可求任一質點在該時刻相對平衡位置的位移(包括大小和方向).
(4)在波傳播方向已知(或已知波源方位)時可確定各質點在該時刻的振動方向.
(5)可確定各質點振動的加速度方向.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目標:
1、明確波的圖象的物理意義。
2、從波的圖象中會求:①波長和振幅;②已知波的傳播方向求各個質點的振動方向,或已知某一質點的振動方向確定波的傳播方向;③會畫出經過一段時間后的波形圖;④質點通過的路程和位移。
3、明確振動圖象與波動圖形的區(qū)別。
4、通過學習使學生能用圖象描述波的特點。
教學重點:波的圖象的物理意義
教學難點:波的圖象的應用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機械波是機械振動在介質里的傳播過程(如繩波),從波源開始,隨著波的傳播,介質中的大量質點先后開始振動起來,雖然這些質點只在平衡位置附近做重復波源的振動。但由于它們振動步調不一致,所以,在某一時刻介質中各質點對平衡位置的位移各不相同。(如右圖:是繩波在某一時刻的形狀,即波的圖象)為了從總體上形象地描繪出波的運動情況,物理學中采用了波的圖象。
同學們可以思考,波的圖象是什么?
學生舉例:足球賽場上的“世界波”,也可請同學集體表演“世界波”
教師舉例:水波,演示水波的實驗,讓學生理解波的圖象是某一時刻的“照片”。
教師提問:那么怎樣畫圖象呢?
(二)新授課:
1、波的圖象:
在直角坐標系中:
橫坐標——表示在波的傳播方向上各質點的平衡位置與參考點的距離。
縱坐標——表示某一時刻各質點偏離平衡位置的位移。
請學生把繩波的圖象表示出來。
在某一時刻連接各位移矢量的末端所得到的曲線就形成了波的圖象,橫波的圖象與縱波的圖象形狀相似,波的圖象又叫波形圖。簡諧波的圖象是一條正弦或余弦曲線。
2、波的圖象的物理意義:
波的圖象表示介質中各質點在某一時刻(同一時刻)偏離平衡位置的位移的空間分布情況。在不同時刻質點振動的位移不同,波形也隨之改變,不同時刻的波形曲線是不同的。圖2表示經過叢時間后的波的形狀和各質點的位移。
從某種意義上講,波的圖象可以看作是“位移對空間的展開圖”,即波的圖象具有空間的周期性;同時每經過一個周期波就向前傳播一個波長的距離,雖然不同時刻波的形狀不同,但每隔一個周期又恢復原來的形狀,所以波在時間上也具有周期性。
3、從波的圖象上可獲取的物理信息
例1、如圖3所示為一列簡諧波在某一時刻的波的圖象。
求:(1)該波的振幅和波長。
(2)已知波向右傳播,說明A、B、C、D質點的振動方向。
(3)畫出經過T/4后的波的圖象。
解:(1)振幅是質點偏離平衡位置的最大位移,波長是兩個相鄰的峰峰或谷谷之間的距離,所以振幅A=5cm,波長=20m。
(2)根據(jù)波的傳播方向和波的形成過程,可以知道質點B開始的時間比它左邊的質點A要滯后一些,質點A已到達正向最大位移處,所以質點月此時刻的運動方向是向上的,同理可判斷出C、D質點的運動方向是向下的。
(3)由于波是向右傳播的,由此時刻經T/4后波的圖象,即為此時刻的波形沿波的傳播方向推進T/4的波的圖象,如圖4所示。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