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學習方法 > 教學方法 > 初中物理優(yōu)秀教學設計有哪些

初中物理優(yōu)秀教學設計有哪些

時間: 欣怡1112 分享

初中物理優(yōu)秀教學設計有哪些

  教學設計是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的教學工具,下面是學習啦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初中物理優(yōu)秀教學設計,希望大家喜歡!

  初中物理優(yōu)秀教學設計一

  【學習主題】長度的測量

  【時 間】 1課時

  【課程標準】能通過觀察和實驗收集數(shù)據(jù)。

  能通過日常經(jīng)驗或物品粗略估測長度,會用適當?shù)墓ぞ邷y量長度。

  【內容分析】本節(jié)課是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8年級》第二章第2節(jié)前半部分的學習內容。長度的測量是物理學中最基本的測量,刻度尺的使用和讀數(shù)也是其他測量工具使用和讀數(shù)的基礎。因此,這部分學習內容對后續(xù)物理知識的學習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測量時認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和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時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也是以后從事任何工作必須具備的基本科學素養(yǎng)。

  【學情分析】學生雖然以前學習過簡單的長度測量,實際生活中也可能測量過一些物體的長度。但是對初學物理的8年級學生來講,在此以前嚴密、細致的長度測量很多人沒有經(jīng)歷過,更多的也基本都是學生的定性觀察。加之這個年齡段的學生的思維方式也是以形象思維為主,即使簡單的抽象思維也往往需要具體事例來支撐,并且容易產(chǎn)生片面性。

  【學習目標】1.通過常用物體的長度、常見的時間知道一個物理量的大小需要用數(shù)值和單位兩部分才能表示出來。

  2.通過不同國家常用長度單位、時間單位的比較,了解國際單位制的必要性。

  3.會進行常用長度單位的換算。

  4.通過測量課本的長度學會使用刻度尺測長度;通過記錄課本長度的測量結果學會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

  5.在測量課本長度的過程中,體驗測量存在誤差,認識科學實驗中認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和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的重要性。

  6.會選用適當?shù)母鶕?jù)測量長度。

  7.能利用日常生活中已知長度的物品估測長度。

  【評價設計】1.通過問題1檢測目標1的達成。

  2.通過問題2檢測目標2的達成。

  3.通過問題3、4、5檢測目標3的達成。

  4.通過問題6、7、8、9、11檢測目標4的達成。

  5.通過問題10檢測目標5的達成。

  5.通過問題12、13、作業(yè)2檢測目標6的達成。

  6.通過問題14、作業(yè)1檢測目標7的達成。

  【學習過程】

  [板塊一]思考下面5個問題,并和你小組的同學進行交流。

  (問題驅動:教師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設置問題鏈,學生生成、探究、思考、交流,學會教學內容。)

  問題1.張明同學的身高是1.68米,我們一節(jié)課的時間是45分鐘。能不能說張明同學的身高是1.68,我們一節(jié)課的時間是45?為什么?

  問題2.如果問一個美國的中學生張明同學的身高是多少,他會告訴你是5.5英尺(feet)。這是為什么?這樣的事情在中國學生、美國學生混編的班里經(jīng)常會發(fā)生。這對中、美學生的交流是否方便?如何解決這一問題?

  問題3.除了米和英尺這兩個單位以外,你還知道哪些長度單位?寫出它們跟米之間的換算關系。

  問題4.微米和納米是兩個更小的長度單位,在科學研究中會經(jīng)常用到。1毫米=1000微米,1微米=1000納米。請你把長度的這些單位從大到小排列起來,分別寫出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

  問題5.完成下列單位換算題: 1.24km= ? m,2.56mm= ? m,3800μm= ? m,4.8nm= ? m。

  [板塊二]用刻度尺盡你所能準確地測出物理課本的寬度,并和你小組的同學進行交流,回答下列問題。

  (任務驅動:教師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轉化成操作性強的具體任務,學生在完成具體任務的過程中,通過思考、交流,學會教學內容。)

  問題6.將你的測量結果記錄在你的課本p24上方的表格里的相應位置。檢查一下你記錄的測量結果全面嗎?

  問題7你在測量物理課本的寬度時,是否課本的兩個邊沿都恰好在刻度線上?不在的話,兩刻度線間多出的一塊怎么讀的?

  問題8.你的測量結果跟你小組其他同學的測量結果一樣嗎?討論一下誰的測量結果更準確?為什么?

  問題9.你們能總結一下,用刻度尺準確地測出課本的寬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問題10.如果我們在用刻度尺測量課本的寬時,嚴格注意了這些問題,是否我們的測量結果就會完全相同?

  [板塊三] 剛才我們通過測量課本的寬度,學習了刻度尺使用的知識。思考下面5個問題,并和你小組的同學進行交流。

  (問題驅動:教師設置問題鏈,學生獨立思考、交流,學會教學內容。)

  問題11.你能用手中的刻度尺測出物理課本的長嗎?把你的測量結果記錄在你的課本p24上方表格里的相應位置。

  問題12.你能用手中的刻度尺測出課桌的長嗎?為什么?

  問題13.要想測出課桌的長,你應該怎么辦?

  問題14.如果手邊沒有刻度尺,但知道物理課本的長為26厘米,能否知道課桌的長度大約是多少?說出你的辦法來。

  [小結]略

  [作業(yè)] 課本p25 1、2

  初中物理優(yōu)秀教學設計二

  【教學目標】

  1、 初步理解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2、 初步理解功的計算公式、功的單位,學會用功的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對1焦耳的功形成一個具體的觀念。

  【教學重點】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功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教學器具】嘗試題投影片、投影儀、鉤碼、示教板(自制)

  【教學過程】

  一、 新課引入

  師: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力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功

  板書:第一節(jié) 功

  師:下面請同學們先來完成下面的嘗試題

  投影出示嘗試題(一):

  1、 如圖,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塊受到幾個力的作用?畫出它的受力示意圖。

  2、 如圖,用細繩拉著木塊在水平 桌面前進時,木塊受到幾個力的 作用,什么力對木塊的移動作出 了貢獻?

  3、 你對"功"這個詞怎樣理解的?哪些人可以評功受獎? 你知道"勞而無功"的含義嗎?

  學生練習、討論,教師巡視。請一位學生板演題1木塊受力示意圖,然后請學生舉手回答題2、題3并給予指正和肯定。最后歸納小結:

  師:力學中"功",主要吸收了"貢獻"、"成效"的意思,指一個力作用物體上,物體在這個力的作用下移動了一段距離,這個力對物體的移動作出了貢獻,取得成效,就說這個力對物體做了功。如題2中繩子的拉力對木塊做了功。

  二、新課教學

  板書:一、功

  (一) 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師:下面請同學們閱讀課本第一部分的內容,然后再完成嘗試題(二),體會 一下力學中"功"的含義。

  投影出示嘗試題(二)

  1、下列各圖所展示的現(xiàn)象中,什么力對物體移動有貢獻?什么力對物體做了功?

 ?、偃送菩≤嚽斑M   ②馬拉車前進  ③起重機吊起重物

  2、 當你端著一盆水不動時,你累嗎?你有沒有做功?為什么?

  3、 當你使勁地用力拉(固定在地面上的)講臺,講臺移動了嗎?你累嗎?你做了功沒有?

  4、 人推木箱前進時,重力和支持力對木箱有沒有做功?為什么?

  5、 人提前水桶沿水平地面前進時,提力有沒有做功,為什么?

  6、 拋出的小球,在水平地面上滾動時,有沒有力對它做功?

  學生看書、討論,教師巡視,3分鐘后,師生一起討論完成試題二的解答。

  師:題1展示的三個現(xiàn)象中,有什么共同點?

  生:都有力作用在物體上,都使物體在力的方向移動了一段距離,力都對物體做了功。

  師:你們中誰能歸納出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學生代表回答,教師板書:

  1、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物體在力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師:題2、題3的例子告訴我們,什么情況不做功?

  生:當力作用在物體上,不能使物體移動,不做功。

  師:對,這是一種"勞而無功"的現(xiàn)象。

  師:題4中,重力、支持力為什么不做功?題5中提力有沒有做功?為什么?

  生:重力、支持力對木箱移動沒有貢獻,不做功。同樣向上的提力對水桶的水平移動沒有貢獻,也不做功。

  師:對,這也是一種"勞而無功"的現(xiàn)象。當力與物體移動方向垂直時,這個力不做功。

  師:拋出的小球在水平地面上滾動時,有力對它做功嗎?

  生:沒有,小球向前滾動的原因是因為小球具有慣性。

  師:物體由于慣性運動時,沒有外力對它做功,這可以說是一種"不勞無功"的現(xiàn)象。

  (二) 功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師:幫功是有多少的,用的力大,移動的距離長,力的成效大,做的功多。 下面請大家觀看老師演示(如圖)

  演示1、將1只鉤碼提高1個單位(10厘米)高度

  演示2、將1只鉤碼提高3個單位(10厘米)高度

  演示3、將2只鉤碼提高3個單位(10厘米)高度 師:第二次做的功是第一次的幾倍?

  生:第二次是第一次的3倍。

  師:第三次做的功是第二次的幾倍?是第一次的幾倍?

  生:是第二次的2倍,第一次的6倍。

  師:你們能歸納出決定做功多少的因素嗎?

  生:功的大小跟力的大小和使物體移動距離的大小有關,力越大,使物體移動的距離越大,力做的功越多。

  師:對,從上面的實驗,我們不難得出:(板書)功的大小跟作用在物體上的力成正比,跟物體在力方向上通過的距離成正比。

  (三) 功的計算公式和單位:

  師:我們知道了功的大小跟作用在物體上的力和物體在力方向上通過的距離 的關系。力學中規(guī)定,功等于力跟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的乘積。

  板書:功=力×距離 師:用W表示功,F(xiàn)表示作用在物體上的力,S表示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功的計算公式可以寫成W=F·S(板書)。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距離的單位是米,功的單位是牛·米,牛·米有一個專門的名稱叫焦耳,簡稱焦,1焦=1牛·米(板書)。

  師:讓我們一起計算一下,剛才第三次實驗時老師做的功。

  提鉤碼用的力F=G=mg=0.2千克×9.8牛/千克=1.96牛

  鉤碼移動的距離s=h=0.3米

  提鉤碼做的功W=F·S=1.96牛×0.3米=5.88焦

  三、小結

  師: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力學中"功"的概念,知道了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給出了功的計算公式W=F·S,知道了功的單位是焦耳。下面再給出一組嘗試題,供大家練習,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功的意義,掌握功的計算。下面請大家邊看書,邊練習。

  出示嘗試題(三)

  1、 下列情況力對物體做了多少功?

  (1)用100牛的力將物體舉高2米。

  (2)用100牛的力提著物體站在2米高處。

  (3)用100牛的力提著物體站在水平前進的小車上,隨著小車一起向前移 動了2米。

  (4)用100牛的力提著物體沿扶梯走在2米高平臺上。

  (5)用100牛的力將壘球擲出10米。

  (6)用100牛水平力拉著重500牛的小車沿水平面前進了10米。

  2、 試一試,估算一下你做了多少功?

  (1)將100克的砝碼舉高1米。

  (2)將掉在地上的課本拾起來,放到桌面上。

  (3)將凳子放到桌面上。

  (4)做一次引體向上。

  學生練習,并板演,教師巡視,最后與學生一起評價學生的板演,給予指正和肯定。

  四、布置課外小實驗:

  測出自己上樓時所做的功及所用的時間。

  要求:1、測出:(1)體重G;(2)樓層高h;(3)上樓所用的時間,按正常速度走上去所需時間t1,快速跑上去所需時間t2。

  2、計算:(1)上樓所做的功,(2)兩次登樓過程中,每秒鐘做的功。

  初中物理優(yōu)秀教學設計三

  【課題】滬科版九年級第十二章第一節(jié)《溫度與內能》

  【課程標準】

  1.能說出生活環(huán)境中常見的溫度值。了解液體溫度計的工作原理。會測量溫度。嘗試對環(huán)境溫度問題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2.了解內能和熱量的概念。能簡單描述溫度和內能的關系。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溫度的概念,能說出生活和自然環(huán)境中常見的溫度值。

  (2)了解實驗用溫度計的工作原理,會使用溫度計測量溫度。

  (3)了解內能、熱量的概念,能簡單描述內能和溫度的關系。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實驗室用溫度計的認識和使用過程,了解一般測量工具的認識規(guī)律。

  (2)通過自主學習建立內能概念。

  (3)通過實驗結合生活經(jīng)驗,探究改變物體內能的途徑。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探究改變物體內能的途徑,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欲望。

  【教學重點】

  1.能正確使用液體溫度計測溫度。

  2.內能、熱量概念的建立,改變內能的途徑。

  3.溫度與內能的關系。

  【教學難點】內能、熱量概念的建立。

  【教學用具】

  演示:溫度計、燒杯(1000ml)兩個、熱水、冷水、紅墨水、空氣壓縮引火儀。

  學生分組:粗鐵絲、石塊(兩塊)、蠟燭、火柴。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節(jié)日的禮花給我們帶來了喜慶的氣氛。禮花爆炸的能量是從哪里來的呢?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將解決這個問題。

  板書:溫度與內能。

  二、溫度及溫度計

  入秋以來,我們當?shù)氐臍鉁刈兓容^大。早晨上學時,氣溫較低,我們感覺冷,中午,氣溫回升,我們感覺比較熱。在物理學中,我們用溫度來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

  通常我們是通過感覺來判斷物體的冷熱程度的,但要準確地判斷和測量物體的溫度,就需要用到專門的測量工具――溫度計。

  溫度計有好多種,如常見的體溫表,寒暑表,數(shù)字式溫度計、雙金屬片制成的溫度計等。下面我們就以在學習中經(jīng)常用到的實驗溫度計為例來學習溫度計的使用。在以前的學習中,我們曾經(jīng)學到了許多測量工具,像彈簧測力計,天平等等。對于測量工具,我們要從哪些方面來認識呢?構造、原理、量程與分度值、使用方法等。

  下面請同學們四人一組,對照你手中的溫度計來認識它的使用,并完成自主學習(一)。

  (一)對溫度計的學習:

  1.構造

  2.原理

  3.量程與分度值

  4.使用方法

  5.你認為以下步驟正確的是______

  A.選取適當?shù)臏囟扔?

  B.估計被測物體的溫度;

  C.使溫度計和被測物體接觸幾分鐘;

  D.觀察溫度計的讀數(shù);

  E.取出溫度計;

  F.讓溫度計的液泡與被測物體充分接觸。

  6.利用手中的溫度計完成以下測量任務:

  室溫______________

  一杯水的溫度____________

  學生自學結束后,師生交流相關內容,并注意強調以下幾點:

  (1)液體溫度計的原理,液體溫度計有煤油或水銀溫度計,不同的溫度計量程不同。

  (2)介紹攝氏溫度的規(guī)定,可補充介紹華氏溫標和熱力學溫度。

  (3)學生展示實驗用溫度計的使用方法及讀數(shù)方法。

  (4)通常情況下室溫指25℃,人體正常體溫37℃左右。

  三、內能

  1.自學內能概念,學習要求如下:

  看課本P24《物體的內能》,并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什么叫物體的內能?為什么說物體具有內能?

  (2)0℃的冰有內能嗎?哪些物體具有內能?

  (3)觀察圖片12-7和12-8,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學生自學結束后,師生交流相關內容,并注意強調以下幾點:

  (1)物體內部所有分子做無規(guī)則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叫物體的內能。一切物體都有內能。

  (2)演示:在分別裝有質量相同的冷水和熱水的兩只燒杯中各滴入1-2滴紅墨水。

  結論:溫度越高,分子的無規(guī)則運動越劇烈,物體內能就越大。

  溫度是影響物體內能的主要因素,也是判斷物體內能變化的重要依據(jù)。對同一物體,溫度越高,內能越大;溫度越低,內能越小。這就是溫度與內能的關系。

  2.改變內能的途徑

  (1)問題:有一根鐵絲,怎樣增大它的內能呢?你有哪些辦法?利用手中的器材,看哪個小組想的辦法多?

  學生實驗。

  (2)對學生的辦法進行分類:手捂、火燒、彎折、鍛打、摩擦

  結論:熱傳遞和做功都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

  在熱傳遞的過程中,高溫物體把一部分內能轉移到了低溫物體,轉移的這部分內能,稱為熱量。單位和內能的單位相同都是焦耳,熱量常用字母Q表示。

  四、小結

  五、走向生活,解釋實例

  1.對于發(fā)高燒病人,常用冷敷法進行降溫,請說說這樣做的原理。

  2.演示空氣壓縮引火儀實驗,學生解釋其中的道理。

  3.水燒開時,我們常看到壺蓋被熱氣頂起,發(fā)出“啪嗒啪嗒”的響聲,壺蓋的機械能是從哪里來的?

  4.禮花爆炸的能量是從哪里來的?

  六、課后調查:查閱“地球的溫室效應”有關材料,為減輕地球的溫室效應我們需要怎么辦?

猜你喜歡:

1.初三物理觀摩課心得體會4篇

2.初中物理課教學設計

3.初中物理課教學案例設計有哪些

4.初中物理課教學設計模板有哪些

5.初中物理教學設計模板有哪些

3767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