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xué)習(xí)啦 > 學(xué)習(xí)方法 > 教學(xué)方法 > 初一語文上冊《春》的教案和原文

初一語文上冊《春》的教案和原文

時間: 欣欣861 分享

初一語文上冊《春》的教案和原文

  《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也是初一語文上冊的課文。大家都學(xué)習(xí)了《春》這課程了嗎?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關(guān)《春》的教案以及原文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一語文上冊《春》的教案

  【學(xué)習(xí)目標】

  1.學(xué)習(xí)作者對事物的細致觀察的方法和抓住特點寫景的技巧。

  2.整體感知課文的畫面美。

  3.學(xué)習(xí)作者通過各種感官的感受和運用多種修辭手法立體、生動地寫景的寫法。

  【學(xué)習(xí)重難點】

  1.整體感知課文的畫面美。

  2.學(xué)習(xí)作者通過各種感官的感受和運用多種修辭手法立體、生動地寫景的寫法。

  【教學(xué)過程】

  一、新課導(dǎo)入

  人們渴望春天,因為春天讓大自然生機勃發(fā),給人溫暖,給人希望,給人力量。不少詩人極盡贊美。唐代的杜甫寫下了:“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韓愈說“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杜牧高吟“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今天我們共同欣賞一篇今人贊春的散文。

  二、自主預(yù)習(xí)

  1.走近作者

  朱自清(1898—1948),詩人、散文家、學(xué)者、民主戰(zhàn)士。原名自華,號秋實,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紹興,江蘇揚州人。毛澤東高度評價他說:“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lǐng)美國的‘救濟糧’。……他表現(xiàn)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綠》《荷塘月色》等。本文選自《朱自清散文全集》。

  2.了解背景

  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終在尋覓、營造一個靈魂深處的理想世界——夢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頗不寧靜”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紛擾,使他在幽閉的書齋中“獨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學(xué),所以他的文章有一種淡淡的哀愁,《春》是他的文章風(fēng)格演變特別明顯的篇目。

  3.朗讀課文,解決重點字音。

  朗潤(rùn)   宛轉(zhuǎn)(wǎn)   黃暈(yùn)

  披蓑(suō) 斗笠(lì) 應(yīng)和(hè)

  嘹亮(liáo) 抖擻(sǒu) 胳膊(gē bo)

  搖曳(yè) 撫摸(fǔ) 鳥巢(cháo)

  賣弄(nòng) 醞釀(yùn niàng)

  4.解釋詞語

  呼朋引伴:呼喚朋友,招引伙伴。

  花枝招展:花枝迎風(fēng)擺動,婀娜多姿。比喻女子打扮得十分艷麗。

  欣欣然:高興的樣子。

  朗潤:明朗潤澤。

  趕趟兒:原意是趕得上,這里是“趕熱鬧”的意思。

  醞釀:原意是造酒的發(fā)酵過程,這里是說各種氣息在空氣里,像發(fā)酵似的,越來越濃。

  烘托:畫畫的一種方法,從旁邊或周圍涂抹淡黑或者淺的顏色,使畫的主要部分更鮮明、突出,文中是襯托的意思。

  宛轉(zhuǎn):形容聲音圓潤柔媚。

  5.初讀課文,思考下面的問題。

  課文主要是從哪些方面來寫“春”的?你能劃分出文章的結(jié)構(gòu)層次嗎?

  明確:全文圍繞一個“春”字,寫了盼春、繪春、贊春三個部分。作者運用總分總的結(jié)構(gòu),第1自然段盼春,第2~7自然段繪春,第8~10自然段贊春。

  三、合作探究

  (一)整體感知

  細讀全文,交流討論:

  1.作者具體描繪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如果將這些景物看成一幅幅春景圖,你能不能分別給它們擬一個恰當?shù)娜齻€字的小標題?

  明確:作者分別從草、花、風(fēng)、雨、人五個方面具體描繪春天,這五幅畫面分別為春草圖、春花圖、春風(fēng)圖、春雨圖和迎春圖。

  2.從這五幅圖畫中,你認為這篇文章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作者融情于景,抒發(fā)了熱愛春天、憧憬未來的欣喜之情。

  (二)品析畫面

  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品析其中一幅圖畫。重點分析一個畫面,以“我喜歡____圖,因為它美在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敘述出來。

  明確示例:

  1.我喜歡春草圖,因為它美在寫景的細致。如:“偷偷”,運用擬人修辭手法,寫出了小草在人們不經(jīng)意間悄然而出的情態(tài)。“鉆”寫出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嫩嫩”寫出小草的質(zhì)地。“綠綠”寫出小草的顏色。“滿是”寫出小草范圍很廣。[美在寫法多樣。如:文中除了對春草的正面描寫還有對春草的側(cè)面描寫,就是寫人的活動。坐、躺、打滾、踢球、賽跑、捉迷藏。人們的行為寫出了春回大地給人們帶來的喜悅之情。美在描寫角度層次清晰。如:文中對春草的描寫由點、近(“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到面、遠(“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

  2.我喜歡春花圖,因為它美在寫景的層次清晰。如:寫春花圖,由樹上——樹間——樹下。(美在多種修辭方法綜合運用。如:“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桃花、杏花、梨花爭春的熱鬧場面,更顯得生機盎然。用比喻的句子,如:“像火”“像霞”“像雪”“像眼睛”“像星星”具體生動。以形象喻色彩,色彩更為鮮明。美在寫景的描寫手法多樣。如:“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這些都是作者的聯(lián)想之景,由花兒甜香引起的遐想。美在寫景的角度多樣。如:“你不讓我,我不讓你”“像眼睛”“像星星”是花的形態(tài);“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是花的色彩;“花里帶著甜味兒”是花的氣味;“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是花下傳出的聲音。作者觀察了春花的形、色、味、聲,因此作者對春花的描寫才會有態(tài)有聲、有色有味。)

  3.我喜歡春風(fēng)圖,因為它美在寫景的角度多樣。如:觸覺,“吹面不寒楊柳風(fēng)”,既寫出了春風(fēng)的溫暖,又寫出了春風(fēng)的柔和;嗅覺,“還有各種花的香……”寫出了春花特有的芳香;聽覺,“跟輕風(fēng)流水應(yīng)和著”,把無形、無味、無聲的春風(fēng)寫得有形、有味、有聲、有情、有感。

  4.我喜歡春雨圖,因為它美在寫景語言的優(yōu)美、生動、準確。如:“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寫出了春雨細密、輕盈的特點。[美在寫景手法的多樣。如:動靜結(jié)合,由靜(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到動(慢慢走著的人,工作的農(nóng)民)再到靜(房屋在雨里靜默著)。美在寫景層次的清晰。如:從物到人、由近及遠。]

  5.我喜歡迎春圖,因為它美在用詞準確、生動。如:“城里鄉(xiāng)下”說范圍之廣;“家家戶戶”表人數(shù)之多;“老老小小”言年齡之全;“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用疊詞表現(xiàn)人們迎春的活力。

  (三)深層探究

  你從文章的寫作思路上感悟到了什么?

  明確:盼春、繪春、贊春這三部分的順序跟作者思想感情的發(fā)展是一致的。春天尚未來臨時,作者熱切地盼望她的到來。“盼望著,盼望著”的反復(fù)吟詠,將那種渴望的心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也為全文定下清新活潑的基調(diào)和抒情的旋律。待到春天降臨人間,作者則盡情地欣賞這大地回春的美好景象。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點,作者集中筆墨從不同的側(cè)面繪出春的色彩。最后以贊美作結(jié),用三個比喻句各自成段,熱情洋溢地頌揚了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美好的春天,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四、課外拓展

  朱自清將自己的感情融入景物中。在他的筆下,所有的景物無不充盈著活力和生命力的靈氣,以至于也撩起了我們的喜愛之情。請你仿照課文中的“春天像……”的句式寫兩句話,說說你對春天的感受。

  示例:春天像一個指揮家,他打碎河上的冰,指揮著小河重新歌唱。春天像辛勤的園丁,精心地呵護著花草,讓它們茁壯生長。春天像一位畫家,盡情地揮動著畫筆,打扮著祖國各地。春天像一個鬧鐘,它喚醒沉睡的小草,給大自然增添一分色彩。春天像一首歌,歌里有小河的流水聲和鳥兒的叫聲,還有小朋友們的笑聲……

  《春》的原文閱讀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fēng)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一切都象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趟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fēng)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帶著甜味兒,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jīng)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楊柳風(fēng)”,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fēng)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鳥兒將窠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zhuǎn)的曲子,與輕風(fēng)流水應(yīng)和著。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嘹亮地響。

  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兩三天??蓜e惱??矗衽C?,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鄉(xiāng)下去,小路上,石橋邊,有撐起傘慢慢走著的人;還有地里工作的農(nóng)夫,披著蓑,戴著笠。他們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靜默著。

  天上風(fēng)箏漸漸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鄉(xiāng)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也趕趟兒似的,一個個都出來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兒事去了。“一年之計在于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里腳是新的,它生長著。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lǐng)著我們上前去。

  朱自清《春》原文賞析

  《春》是朱自清散文中的名篇佳作,但在作者生前,它卻沒有收入朱先生的散文集中。據(jù)陳杰同志考證,《春》最早發(fā)表在朱文叔編的《初中國文讀本》第一冊上。該書1933年7月由上海中華書局印行。陳說:“在篇名的右上角都注有標記。編者在課文目錄后附注,凡有此標記者‘系特約撰述之作品’,可見是《讀本》的編者當時特約朱先生等撰寫給中學(xué)生閱讀的文章。”(《關(guān)于〈春〉的出處》,《臨沂師專學(xué)報》1983年第2期)《春》不僅在解放前被編入中學(xué)語文教材,1981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xué)語文編輯室編的《語文》第一冊,也收錄了它。但是,后者嫌原作有的詞匯“陳舊”,有的語句不夠“規(guī)范化”,因之對其進行了“加工潤色”。這樣,在文字上便與原作有了出入。為尊重朱自清作品的原貌,本篇賞析的對象是朱先生寫定的未經(jīng)修改的文字。

  《春》是一篇滿貯詩意的散文。它以詩的筆調(diào),描繪了我國南方春天特有的景色:綠草如茵,花木爭榮,春風(fēng)拂煦,細雨連綿,呈現(xiàn)一派生機和活力;在春境中的人,也精神抖擻,辛勤勞作,充滿希望。

  《春》是一幅春光秀麗的畫卷,

  《春》是一曲贊美青春的頌歌。

  作品起始寫道:“盼望著,盼望著,東風(fēng)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兩個“盼望著”的詞語重疊,強化了人們對春天的期盼。“春天的腳步近了”,更把春天擬人化,似乎春天正在大踏步向我們走來??矗?ldquo;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長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作者先從總的方面描繪春境,勾畫出大地回春萬物復(fù)蘇的景象。

  接著,作者推出五個特寫鏡頭,細致入微地描繪春天的動人景象。

  第一個特寫鏡頭是春草:“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作者不僅寫出了春草的嫩綠、綿軟,而且還攝下了它對人的誘惑力:人們在草地上“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這里的綠茵,已不是單純的自然景物,而成了人們生活的親愛的伴侶——景物變成了情物。

  第二個特寫鏡頭是花木爭榮:“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不僅果樹之花爭相斗妍,而且野花遍地,萬紫千紅。眾花還以其特有的色香,吸引無數(shù)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蝴蝶翩翩起舞。這些描寫,活現(xiàn)出春意盎然的氣氛。作者不以再現(xiàn)自然花色為滿足,還特意馳騁想象的翅膀?qū)懙溃汗麡渲?ldquo;帶著甜味,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jīng)滿是桃兒、杏兒、梨兒。”想象不僅拓寬了描寫的視野,更從未來角度渲染了春花的可愛。

  第三個特寫鏡頭是春風(fēng)。較之春花來說,春風(fēng)是不容易描寫的。朱自清寫春風(fēng),主要抓住了兩點,一是春風(fēng)的柔和,二是它具有傳聲送味的作用。作者先用南宋志南和尚的“吹面不寒楊柳風(fēng)”的詩句,來狀寫春風(fēng)的溫暖,柔和;他猶恐讀者不易領(lǐng)會,馬上來了一句人人能領(lǐng)會的摹寫:“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fēng)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濕潤的空氣里醞釀”。作者從傳味角度寫春風(fēng),不僅強化了春的氛圍,也將此段與上兩段關(guān)于草、花的描寫自然地連接起來。春風(fēng)還把春鳥的歌唱、牧童的笛音,送入人的耳膜,“與輕風(fēng)流水應(yīng)和著”。作者從多方位描寫春風(fēng),把這個本來不易表現(xiàn)的事物也寫得栩栩如生。

  第四個特寫鏡頭是春雨。朱自清寫南方的春雨連綿:“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這種雨,使樹葉子“綠得發(fā)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雨夜,一點點黃暈的燈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白天,“地里工作的農(nóng)夫,披著蓑,戴著笠的”——這儼然是一幅春雨農(nóng)耕圖了。

  第五個特寫鏡頭是春境中人的活動。前四幅畫面以寫自然景色為主,這幅畫面則突出人的作為:“城里鄉(xiāng)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他們也趕趟兒似的。一個個都出來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在春天,花兒“趕趟兒”地開;人們?yōu)榱擞海?ldquo;也趕趟兒似的”走出家門。在春天,花卉爭榮,各不相讓;人們“一年之計在于春”,也以只爭朝夕的精神投入了工作。

  在以上盼春、繪春的基礎(chǔ)上,作品最后唱起了對春的贊歌: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他領(lǐng)著我們上前去。

  這里,作者用三個比喻性的排比句式,說明春天是新鮮、美麗、歡快、具有強大生命力的;人類也應(yīng)當踏著春天的步伐,去創(chuàng)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春》是一篇描寫自然風(fēng)光的出色散文,將它與此前的同類題材《荷塘月色》、《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相比,使人感到它有兩點突出的變異:一是感情格調(diào)有所不同;二是語言風(fēng)格的變化。讀《荷塘月色》、《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使人感到其中流露出作者淡淡的哀愁,而《春》的感情基調(diào)則輕松愉快、充滿活力。何以會如此?我猜想至少有這樣兩個原因:一是本文系朱自清應(yīng)約為中學(xué)撰寫的語文教材,從培養(yǎng)青年進取向上出發(fā),作者采用了相應(yīng)的積極、樂觀的感情基調(diào)。二是作品的青春活力,反映了作者寫作時的心境?!洞骸反蟾艑懹?932年下半年或1933年初。1932年8月,朱自清漫游歐洲回國不久,便與陳竹隱女士結(jié)為美滿夫妻,并于同年9月出任清華大學(xué)中國文學(xué)系主任;33年4月,又喜得貴子。朱自清生活中的順境與幸事,不能不對《春》的抒情格調(diào)產(chǎn)生影響。作者樂觀感情的傾注,使得作品情景交融、詩情與畫意結(jié)合。再從語言方面看,《荷塘月色》、《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的語言固然是漂亮的,但有雕琢痕跡,不夠自然。而《春》的語言則簡樸、活脫、口語化。如寫草,“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寫花,“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這些語言都是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生動活潑,節(jié)奏明快,語短意豐,表現(xiàn)力強。作者為了更好地描寫春天,還采用比喻、擬人等多種修辭方法,使春天形象化、人格化。前面引用的文章的結(jié)尾部分,便是這方面最好的例證。朱自清不愧是語言大師,他用文筆把短暫的春天從自然界拉回到書面上,使其四季常駐,隨時可睹。


猜你感興趣:

1.初一語文課文朱自清《春》教材視頻

2.七年級語文上冊《登岳陽樓》教案帶原文

3.初一語文上古代寓言二則教案帶原文

4.初一語文11課春

5.初一語文春課文及知識點

6.初一語文論語六則的教案及原文

16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