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歷十五年》讀書筆記
《萬歷十五年》讀書筆記
《萬歷十五年》讀過后,真的可以讓人獲益匪淺。學習啦小編精心為你整理《萬歷十五年》讀書筆記,希望你喜歡。
《萬歷十五年》讀書筆記篇一
本書是由歷史學家黃仁宇所著,作者以其“大歷史”觀的視角從明朝萬歷年間的人物入手,從而提出了明朝最終走向衰弱的原因是依靠道德而非法治,因而不能在數(shù)目上管理國家的觀點。
數(shù)目上管理國家意味著用更精細和更有組織的方法去管理。明朝的基礎是廣大的無法接受教育的農(nóng)村階層,可以說治理起來相當困難。因此道德可以通行于天下而取代周密的法制及先進的技術起到穩(wěn)定社會的作用。
明朝洪武皇帝用服役的方法限制大地主的產(chǎn)生從而欲使整個社會出現(xiàn)平衡而不是發(fā)達的局面。從思想觀念看,如果使尊重個性自由發(fā)展的觀念變成“正統(tǒng)”思想那么“穩(wěn)定”的秩序就會被打破。而無限依賴“德治”就會產(chǎn)生龐大的文官集團,文官集團又會反過來增強對道德的依賴而忽略了各項制度的建設,從而導致政府的無能和軍事組織上的落后。
本書立意很高,但我國的漢唐盛世不也是“以德治國”么?何以證明明朝是這種“非法治”演變到極端進而滅亡的證據(jù)?歷史現(xiàn)象紛繁復雜而耐人尋味,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一起探討。
《萬歷十五年》讀書筆記篇二
今天無意中看到了一本叫《萬歷十五年》的書,真是感覺受益匪淺。好久沒有這樣的撼動過了。
歷史滄桑,到頭來什么也剩不下,永生的愿望隨同歷史的波濤一起消逝在我們目光盡頭。又是一個長假,終于又拿起了讀了一半的《萬歷十五年》,重新翻開讀到孤單的將軍——戚繼光,讀到首輔張居正,讀到萬歷皇帝。曾有人感嘆道:“歷史竟然可以這么寫!”是的,在讀本書時,我也有同感,這本書不是單純的描述歷史,而是生動的分析歷史。本書的英文名字叫做1587,“AYearOfNoSignificance”,直譯到英文就是“1587,無關緊要的一年”,這正是這本書的讀到所在,我想本書說到的末端小結(jié)也許正是某些重大的歷史事件的結(jié)證。
整本書讀起來很有意思,作者黃仁宇先生由于為了寫一個論文從此結(jié)緣于明史,而他的著作更是讓讀者對歷史長勝了濃厚的興趣。在書中我也看到了一位皇帝的無奈,雖然貴為一國之君,但是有很多東西去不由他抉擇。旁人可能覺得皇帝是一個十全十美的職務,但是在立儲這件事上它卻無法平自己的意愿行事,這體現(xiàn)出了皇帝的苦惱。由此,萬歷皇帝走上了怠政的道路,他是在和文官集團慪氣,但他應該知道,實際上文官集團的力量是一個皇帝難以約束的。我終于知道,一個不好的皇帝往往是由于一些原因。從書中我們不難看出,萬歷少年是一個有為的君主,他曾經(jīng)勵精圖治,打算開創(chuàng)一個“萬歷中興”,但由于一件件事的不能決斷,他終于無法忍受。而立儲之事就成了他的一個爆發(fā)。他終于在這件事上開始怠政。而一個王朝也由于君主的怠政而漸漸走向沒落的深淵。
讀到張居正是,我更是感到了世態(tài)炎涼,生前的榮華和身后的悲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清算張居正的行動中,凡是和他有關的人都受到牽連,不是流放邊關就是把官回鄉(xiāng),其中戚繼光就是其中之一,戚繼光是一個大英雄,但是它也蒙逃脫歷史的慣性發(fā)展,它便是犧牲品。戚繼光和張居正一樣是很有作為的,戚繼光發(fā)明的戰(zhàn)法確實令人驚嘆,這讓我知道早在明代就有人發(fā)明了各兵種協(xié)同作戰(zhàn),并使用火器。弗朗基和大將軍炮,在當時也有一定的應用,但是他們哪里知道,西方國家已經(jīng)有了大船,火炮。1587年,這一年正值西歐歷史上西班牙艦隊全部出動征英的前一年。
看了這本書后,真是叫人回味。從中也學到了許多的人生道理。
《萬歷十五年》讀書筆記篇三
看完這本書,我對于其主要支干的思考完全是支離破碎的。
到是書里面有幾個小地方,印象很是深刻。
一。
今天通用的“封建”一詞,是日本學者在一百年前從FeudalSystem翻譯過來的。其實,中國的官僚政治,與歐洲的FeudalSystem差別很大。當時譯者對中國明清社會的詳情并不了解,而歐洲的FeudalSystem也只是近三四十年來,經(jīng)多數(shù)學者的苦心研究,才真相大白。本書的英文本論述明代社會,避免了FeudalSystem的字樣,在中文本文中也不再用“封建”一詞來概括明代的政治與經(jīng)濟。
我猜想,很多人都像我一樣,原來會覺得中國的封建制度和歐洲的封建制度沒有什么區(qū)別。而旁人要問我們理由,你我能給出的答案可能也就是因為兩種制度都有“封建”二字。
很多時候,我們對于很多現(xiàn)象的認知,都有先入為主和一相情愿的情況。
而就像X-file里面男主角天天說的:TheTurthisourthere。
懷著懷疑一切,并且渴望尋找真相的我,又來到了書中的另一個地方:
二。
1959年,我在密支根大學歷史系讀書,選定了“明代的漕運”作為博士論文的題目。這一研究過程花了5年。論文完成后,算是對明代的財政稅收制度有了一知半解,然而遺留的問題依然不小。
我們懷疑一切,渴望尋找真相,所以要進行大量的思考和學習。
可是黃仁宇花了5年,才對諾大的一個明代中的那小小的一個稅收有了個一知半解。
人生有多少個5年,就算我們不吃不喝,這精彩萬分的大千世界還是有那么多的奇妙,我們永遠無法了解,永遠無法觸及。
要是人生無限長,那就好了……
寫到這里,突然想起叔叔教育我的話:
人生要是無限長,那這場游戲就沒有比賽下去的意義和意思,也就太沒有技術含量了!
看過《萬歷十五年》讀書筆記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