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的《活著》個人讀后感
通過藝術心理學的角度,《活著》的材料與形式之間存在著內在的不一致,但是作者以精心布置的形式克服了題材,達到了材料和形式的和諧統(tǒng)一,從而實現了情感的升華。這里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通用的《活著》個人讀后感,歡迎閱讀!
通用的《活著》個人讀后感1
這本書看完了,這確實是一本不需要書簽的書,對于想養(yǎng)成讀書習慣的人來說,十分推薦這本書,讀起來很流暢。
一本書一共有五篇自序,這還是第一次見。在日本自序中,余華談到了時間創(chuàng)造了一切,創(chuàng)造了生離死別,創(chuàng)造了酸甜苦辣,并引用了賀知章的一首詩: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未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對于某些事情的認識,確實只有親身經歷過才懂。就像對于讀完上面這首詩的感受,初中和現在相差深遠。而現在當我讀完《活著》的這本書時,感觸并不是很深,并沒有覺得這本書寫的有多么好,這可能就是我們這一代人對于上一兩代人所遭受的苦難沒有切身體會的原因吧。
讀完之后大概有以下幾點感觸:富貴最大的幸運就是取了家珍這么好的妻子,這一點甚至改變了自己之前的擇偶觀;鳳霞因為生病變成啞巴真的是太可惜了,但是她第一次就相親成功我感覺還是比較意外的;有慶一定是一個超級可愛的孩子,如果當時能給他一只狗狗陪他玩,簡直就是天堂般的生活了,畢竟綿羊和人類的互動還是很少的,感觸最深的就是富貴夸他跑步得第一名的時候,僅有的一次表揚,內心真得比有慶本人還要激動,這可能和自己的生活經歷有關系吧;鳳霞因為難產而去世,二喜因為工地事故而去世,苦根因為吃豆子而去世,這樣類似的事情回老家時也聽長輩提起過,那個年代這樣的事情確實。
只有回老家時,才能聽到長輩講述他們年輕時的苦難,表情狀態(tài)大都相似,臉上的皺紋快樂的游動著,和富貴一樣,精彩的講述著自己。
通用的《活著》個人讀后感2
“活著”,作為一個詞語,它在我們中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喊叫,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痘钪分v述一個人和他的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因為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他們活著時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死去時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有的人就出生在羅馬。書本開頭主人翁福貴錦衣玉食、腰纏萬貫的紈绔子弟形象便赫然紙上。仗著家里的財產在城里穿梭于賭場、青樓。然而,紙醉金迷的生活卻依然會有結束的那天。不知不覺間,他便被賭場的人下老千而敗光家產。但是,當他脫下上等的綢緞玉帛換上粗布麻衣,從烏煙瘴氣的賭場走向厚實廣闊的土地,他以為一切的事物都從頭開始、慢慢變好的時候,故事也才剛剛開始。父親失足、母親病重、妻子癱瘓、兒子醫(yī)故、女兒難產、女婿工地事故、外孫吃豆噎死。福貴的一生,最痛苦的不過是見證著一個個親人的接踵離去,而他還活著,活下來承受煎熬的孤獨。孤苦伶仃,無人噓寒問暖,獨嘗世態(tài)炎涼。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活著。
孤獨在黃昏里散步,惆悵在夕陽下吟唱離別。或許我們體會不到為何所有親人離世,自己孑然一身在世上活著還有什么意義。但是每個皓月當空的夜晚,也許都會有一個身影席地坐在屋檐下,凝望月亮和遠方,心中涌起無數回憶,與親人們在深夜徹心交談。到了黎明,他依舊會擼起早已熟悉了的粗布衣的袖子,一人一牛在田間繼續(xù)埋頭干活。
《活著》很簡單,它只是講述了每個人物普普通通的生活,即使生命有時候會很脆弱。但是《活著》卻又很復雜,沉浸于賭場青樓里的福貴那是活著嗎?對,他有呼吸,他還能走動,但也僅僅是一具長著人模樣的行尸走肉罷了。但是一個個親人由于病痛和意外的離去無不在割剜著他的心。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但福貴依舊選擇活下去,人只要活下去,感到自己活著的意義的時刻遲早會來。
人活著就應該熱愛生活,而說到熱愛生活,人也必須要熱愛不幸、失敗和孤獨。
雁會回來,有人逝去有人在。日薄西山,一個身影在田野中直起腰來,一手叉腰,一手拂去額頭的汗珠,望著天邊的晚霞,口中念著老牛的名字——福貴,眼睛變得深邃而堅定。
通用的《活著》個人讀后感3
《活著》這本書字數不是很多,但是小說內容幾乎橫跨了主人公福貴的一生。這本小說講述了一個地主兒子富貴在揮霍完家產之后變成了生活艱難的貧農,在父母、兒女、妻子外孫都相繼離去后依然頑強的活著的故事。
我想先簡述一下這個故事,讓沒有看過這本書的讀者感受一下福貴的充滿苦難的一生。
富貴是地主兒子出身,父親和他一樣是個敗家子,祖上留下二百多畝地,在福貴父親手里一折騰就變成了一百畝,到了福貴手里因為賭博債臺高筑,這剩下的一百多畝地也給霍霍完了。在還清債務之后,福貴父親去世了,剩下福貴和母親,妻子家珍和肚子里懷的兒子有慶,以及六七歲的女兒鳳霞,一家人從磚瓦房搬進了茅草房,福貴開始了下地干活的農民生活。造化弄人,福貴去城里給生病的母親請郎中的途中被抓去給國軍充壯丁,幸運的是歷經戰(zhàn)火幸存不死。回到家已是兩年之后,母親早死了,有慶也已經會走路了,鳳霞因為發(fā)高燒變成了聾啞人。一家人心酸團聚之后,生活繼續(xù)對著一家人進行著無情的折磨,但是照家珍的話卻是“你回來之后一切就都好過了”。
后來有慶慢慢長大上學,一家人為了讓有慶上學差點將鳳霞送人。日子是越過越緊巴,公社倒閉,上交給公社的糧食都吃光了,又碰上災年糧食歉收,方圓幾里的野菜都被人挖光了,老實善良的鳳霞會因為被人搶走剛從地里挖出的一小塊地瓜而和人打起來,家珍會因為被隊長要走一小把米而心疼地掉眼淚,然而福貴的磨難不止于此。縣長夫人難產需要輸血,有慶的血型匹配,結果被無良醫(yī)生抽光了血而死,然而更加令福貴痛苦的是新縣長是他被抓當壯丁時認識且關系要好的春生。
此后,福貴的親人接二連三地離他而去。鳳霞好不容易嫁人了,結果生孩子時難產而死,剛從有慶的死中緩過來的家珍緊接著去了。鳳霞的丈夫二喜和鳳霞生了個孩子苦根,孩子三歲時,二喜在工地干活發(fā)生意外而死,此時就剩下富貴和苦根爺孫倆了,但是造化弄人,苦根七歲的時候發(fā)高燒,福貴趕著收棉花,給苦根放了一碗煮豆子,結果孩子吃豆子撐死了。前后幾十年,身邊的人相繼離去,此時的福貴已經是白發(fā)蒼蒼的老頭子了,福貴悲傷,但是依然頑強的活著,后來他從宰牛的手中買了一頭即將被宰的老牛,繼續(xù)著生活。
我想福貴的苦難應該到此為止了吧,他已經沒有什么可以失去了。
看完這部小說,心里很感概,看書的時候常常會為福貴悲慘的命運唏噓不已,感嘆著自己的人生幸運。但是幸與不幸也是相對的,福貴能從一碗稀米湯中喝出幸福與滿足,這對于我來說卻很難。從旁觀者的角度,我有時候認為福貴是幸運的,經歷了破產,災荒和親人的離去,他依然頑強的活著,有時候又認為福貴是不幸的,命運只懲罰他一個人活著遭受著這一切的苦難。
在這部小說中,我最喜歡和欽佩就是家珍和鳳霞了。家珍本是個女學生,米行老板的女兒,就因為被當時還是地主少爺的福貴看上了,就嫁給了福貴,用富貴的話說是嫁給富貴后就沒有過過一天好日子。可是她的一生,任勞任怨,伺候福貴,操持家務,這種心態(tài)值得令人欽佩。還有鳳霞,盡管變成了聾啞人,可是始終保持著對這個家的付出和愛護,保持著自己老實和善良,沒嫁人前下地干活掙工分,操持家務,嫁人后幫助鄰里掃大街,織毛衣,獲得了鄰居們的稱贊。我想有這兩個女人在福貴的生命中出現,也是福貴的一種幸運。
福貴這樣的故事在現在并不多見,可是事實上,我們有多少人在精神上像福貴一樣不斷地遭受著折磨,又有多少人像富貴一樣頑強的活了下來。用作者余華在序言中寫的話“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有的時候,放過自己,輕松一點,也是一種豁達。
通用的《活著》個人讀后感4
余華這么說他寫作的緣起——“我聽到了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這首歌深深打動了我,我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說,就是這篇《活著》?!?/p>
拿到這本書,我的內心是欣喜的,畢竟這本書足足讓我等了一月有余。之前沒有了解過這本書,也不知道是散文、小說,還是什么,買它只是因為聽說過它,知道它是余華寫的,它是讓我在疫情期間消磨時間的一本書。所以,迫不及待地看完了。讀完之后,讓我長嘆口氣,雖為活著,但卻讓我看到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在緊湊的故事中一個個死去。因為福貴的吃喝嫖賭敗壞家業(yè),氣死了老爹,老母隨之病死、兒子因救縣長夫人抽血而死、女兒難產而死、妻子也隨之而去、女婿被鋼板所夾意外慘死、最后唯一的外孫竟在那個饑餓的噎死了。真不知道是懷著怎樣的心情看完的,本來所有的事情因他而起,他如果不吃喝嫖賭,結局是不是又不一樣。他摯愛的親人一個個離他而去,他用不滿老繭、粗擦的、黝黑的手掩埋了所有的親人和內心的傷痛,卻還得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這大概就應了中國那句老話,好死不如賴活著??赐曛笪以谙耄澜缟险娴拇嬖谶@樣悲慘的人和事兒嗎?
福貴到最后只剩下人生存的唯一理由——活著。我不知道他到底是如何活著的,只是再想起這本書時,也許剛好在疫情期間,每天能看到很多生死別離的新聞,內心有了些許的平靜?,F實生活的無情,遠比我們想象的寬廣,而活著,就要擔當更多難以承受的苦痛,這是對生命最后的敬畏,也是一個人最柔軟、最純凈的秉性——活著。我讀《活著》。
通用的《活著》個人讀后感5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
一片土地,一座小城,一個小村,一老福貴。
“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tài),就像女人召喚著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黑夜來臨。”讀完最后一句,我合上書本。內心沉郁頓挫,正如那來臨的黑夜。
主人公福貴巨變的一生,完全不像父母給他起的名字那樣樣。中國過去六十年所發(fā)生的一切災難,而福貴和他家人遭遇了這些所有的災難:少爺的福貴賭光了家業(yè),債主上門討要房契,氣死了父親;母親病逝卻未在床前盡孝;兒子有慶獻血死了,白首之人送黑發(fā)人;女兒鳳霞死在產床上;善良的妻子被生活折磨而死;女婿二喜被石板壓死;就連小外孫苦根,也因為貧窮,被豆子撐死了;只留下了老福貴、老水牛伴在水田在陽光下咀嚼著孤獨的回憶。
戰(zhàn)爭、運動、_、災難、饑餓、掙命、死亡……福貴所經歷的,是人間煉獄。有歌這樣唱:生命就是一場告別,從起點向一切說再見。唱得并非是福貴沉重苦難的生活。福貴的生命,是一個走向悲劇的過程。
悲劇會喚起人心底的憐憫,是淚水的催化劑,但在《活著》里的福貴身上,讓我看到了人的尊嚴和偉大——將死而不去死不能死的艱難地生、堅忍地活的人性的光芒,讓我深切懂得了“活著”。
活著,是一種狀態(tài)。和所有的有生命的生物體一樣,活著意味著生命存在而不滅亡。只是人有別于生物個體,人會讓自己活在自己的世界,活得有滋有味。就如年少的福貴是富少爺,有著劉村人不能享受到的大富大貴。陷入蜜糖中的蒼蠅,是不懂得一碗蜜糖之外的天空的。富少福貴也一樣,他的世界沒有妻子也沒有了父母,只有他自己。所以他可讓青樓女子背著穿梭在大街上,他鐘情賭場勝過一切,直至他將家產輸的一無所有。此時的福貴,就是那蜜糖中紙醉金迷的蒼蠅,或者是路邊上蓬頭垢面的乞丐。社會總存在著的那一些整日閑來無事渾渾噩噩、有了今天不管明日的茍活者。
活著,為了付出和接納一腔摯愛。鐘愛福貴的妻子家珍日益病重,彌留之際說:“我不想死,我想能天天都看見你們”。不為榮華富貴,不為功名利祿,“不想死”,只是為了能和親人們相守,哪怕再難再苦,廝守患難、相濡以沫也是一種幸福。突然想到了爸爸曾講述中我只見過她照片的奶奶。奶奶一病就是臥床十二年。十二年中,如果她能自己挪著凳子去和家人一起曬到窗外的陽光,那是她最為開心的。她曾說:像我這樣,癱在床上,痛了自己,苦了大家;想過很多種死法,但我不忍心離開都未成家的你們,不忍心讓這個家不完整。是啊,這種愛,沒有一絲功利,沒有一毫矯情,就像平靜的湖面下翻涌的波浪,深埋在地心里熾熱的巖漿,雖然看不見,你卻能感覺到它們明顯地存在。福貴在親人們一個個都離自己而去后,在一次次的絕望后依然堅忍地活著,不正是為了守護著那份帶不走剪不斷的親人摯愛嗎?忽地明白了些什么:有愛,有關懷,只要活著,貧窮,災難都算不得什么。
活著,才能承受生命賦予的責任。或許你認為這樣的生命太過沉重。余華在《自序》中說“活著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叫喊,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人們的責任。”我想,福貴經歷的越多,對生活的徹悟就越深,才能如此堅強和隱忍。勇敢的福貴,掙扎在生死之間,生活不允許他思索痛苦,只留下對生的渴求,這一切不都來自于源于責任嗎?誠如史鐵生在《我與地壇》寫道: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在這個不可逃脫的事實面前,不管有沒有溫馨,有沒有光彩,不管上蒼賜予了健康的你,還是不健全的你,你必須要活著。為了父母,為了孩子,為了愛你的和你愛的人,為了能享受愛,為了去回報情,活著,本來就是一種責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尤其是在遭遇像福貴命運時候。
《活著》就是以這樣的一種方式,一種口吻,敘述了一個沒有悲壯,沒有抱怨,只是從容的福貴的故事?!耙孕Φ姆绞娇?,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不用計較幸運與不幸,不再論辯樂觀堅忍,生活只告訴你:活著吧!
通用的《活著》個人讀后感相關文章:
通用的《活著》個人讀后感
上一篇:《活著》個人讀后感怎么寫
下一篇:《活著》學生讀書心得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