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在線閱讀 > 讀后感 >

麥田里的守望者的讀后感精選1000字

時間: 芷紅1186 分享

  麥田里的守望者》是以第一人稱敘述的一個故事,可以稱它為“自傳”,這是一部比較受歡迎的書籍,那么你們閱讀過這個故事嗎?對這個故事了解嗎?下面是小編帶來的關(guān)于麥田里的守望者的讀后感1000字,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麥田里的守望者1000字讀后感

  剛一掀開書本,就被作者塞林格生動的語言深深吸引,全書用主人公的口吻平鋪直敘,使用了大量的口語,使其有著一種通俗易懂卻又不失發(fā)人深省的感覺。

  《麥田里的守望者》以回議的方式寫的是一個出身于富裕中產(chǎn)階級的十六歲少年——霍爾頓,在第四次被學校開除之后,深夜離開學校,來到美國的紐約城游蕩了一天兩夜,接觸了各種各樣的人物,看到了資本主義社會煩人種種丑惡,他想逃離這個現(xiàn)實的世界,但想到自己也許會得肺炎死去,決定冒險回家和妹妹菲芯訣別,他向她訴說了自己的理想和苦悶,他想當一名麥田里的守望者,后來霍爾頓決定假裝成一個聾啞人去西部謀生,最后,在妹妹的勸說下,他只好放棄西部之行,回到家之后人霍爾頓就生了一場大病。

  看完這本書后,最讓我覺得難得的是主人公在污濁的環(huán)境中仍能保持一顆與世無爭的心,他渴望樸實和真誠,他有著自己的思想和靈魂,他有勇氣拒絕成人世界的虛偽和骯臟,也許正是因為他看不慣現(xiàn)實社會中的世態(tài)人情,他才有了這個相當一名麥田里的守望者的夢,他希望自己能夠為孩子們做些什么,他希望自己沒有的童年可以讓他人擁有。但是青春期特有的心理:玩世不恭,沖動敏感卻又使得他一無所成,他沒有能力改變這一現(xiàn)狀,只能抱著那些虛無縹緲,不切實際的幻想去自欺欺人,最終他還是向這個社會妥協(xié)了。

  由于作品的感染力極強,引起了我的思考和共鳴。青春期這是一個由孩童到成人的過渡期,著名的德國兒童心理學家夏洛特?彪勒曾把青春期稱之為“消極反抗期”。在這期間,少男少女們總有著叛逆的心理,追求新鮮,憤世氣俗,不思上進。和賽爾頓不喜歡讀書,不喜歡受人束縛,但是除了這些我們還能做什么呢?打架,抽煙,喝酒,一些禁止學生的行為?多么可笑啊,它們也許能滿足你一時的好奇和新鮮感,但絕對不會對你的將來有任何一點的好處,只會讓你變得庸庸碌碌,一事無成。

  每個人都有著對理想的渴望,但是如果不靠奮斗和努力,能換來什么呢?只有空白,任何的夢只有經(jīng)過汗水的澆灌才會發(fā)芽結(jié)果?,F(xiàn)實是殘酷的,生活在這個社會里,不是我們改變環(huán)境就是環(huán)境改變我們,那么你們選擇的是前者還是后者呢?麥田里的守望者也許是那么的簡單純粹,但它也同樣需要付出,主人公有著美好的理想境界,卻是垮掉的一代,因為他并沒有資本去實現(xiàn)。

  《麥田里的守望者》它道出了青少年的心聲,增加了青少年對生活的認識,給予了我們許許多多的思考。它就像是海市蜃樓,看起來是那么的真實靠近,實際上卻是遙不可及……

  麥田里的守望者讀后感1000字

  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里做游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帳的懸崖邊。我的職務(wù)是在那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望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么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干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里的守望者。

  《麥田里的守望者》通過第一人稱以一個青少年的說話口吻,生動而細致地描繪了一個中產(chǎn)階級子弟的苦悶,彷徨的精神世界,從主人公這一個側(cè)面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追求物質(zhì)生活精神生活荒蕪的社會風氣,道出了資本主義的實質(zhì)。

  主人公霍兒頓是我讀過的文學作品中為數(shù)不多的反面形象之一。他的性格深受資本主義社會的耳濡目染,既有丑惡的一面,也有反抗現(xiàn)實,追求自己的理想的純潔的一面。書中,霍爾頓是一個不肯用功讀書,整天鬼混的沉淪少年,他為什么不肯用功讀書?難道是資本主義社會物質(zhì)極大豐富,不需要讀書嗎?看一看霍爾頓所處的環(huán)境,便不難明了。

  學校里的老師和他的家長強迫他讀書,只是為了讓他出人頭地,以便將來可以買輛混帳卡迪拉克,學校里的老師大部分是勢利的偽君子,連他起初所唯一敬佩的一位老師后來發(fā)現(xiàn)也可能是個搞同性戀的,而這位老師對他說:一個不成熟男子的標志是他愿意為某種事業(yè)英勇的死去,一個成熟男子的標志是他原為某種事業(yè)卑賤的活著。老師的諄諄教導卻是一條滲透著濃厚利己主義和功利主色彩的資本主義信條,生活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霍爾頓又怎能找到可貴的精神寄托或崇高理想呢?他不愿意與他們同流合污,自然也就無法好好讀書,他的不用功表面是頹廢,沉淪,實質(zhì)上是對資本主義的價值觀的最無情的揭露。

  作者把霍爾頓身邊的人,全都描繪成假模假式的人,他看不慣周圍的一切,想逃離這個噩夢般的現(xiàn)實世界,到偏遠的小山村去遁世,但要真正這樣做是不可能的。他最討厭看電影,但百無聊賴中又不得不在電影院中消磨時間;他討厭愛慕虛榮而又毫無主見的女友去又迷戀她的美色,;他看不慣這個世道,卻無法改變;他甚至痛恨自己,卻沒有參照的標準來改正自身缺點(亦或是說沒有毅力),這樣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注定了他只能生活在矛盾中,霍爾頓只能用幻想解脫自己,自欺欺人,最后仍妥協(xié)于他所深惡痛絕的社會,繼續(xù)陷入矛盾的漩渦,無法自拔。

  麥田里的守望者讀后感

  用去20天的時間看了一本231頁的小說——《麥田里的守望者》,請恕才書學淺,但是恍惚感覺這本書一定鼎鼎大名。

  首先,就閱讀口味先來個自我部析:從地域上分,喜歡看外國小說,國內(nèi)的小說寫作手法眾多,敘事脈絡(luò)眾多,語句優(yōu)美,總覺得看完不收獲點啥的不好意思,看起來壓力頗大也很累,不如外國小說看著更輕松;從文學形式上分,喜歡看小說,覺得散文詩歌類篇幅簡短、印象不深刻。補充一點,大學時候,有門文學課是“外國文學”,授課的是學校外聘來的一位滿頭銀發(fā)的老教授,聽他的每堂課總是津津不味,課堂筆記密密麻麻寫下好幾頁,也從此愛上了外國文學。

  所以,自打回家待業(yè)以來,買回來的外國小說最多,而且由澤林出版社翻譯出版的居多。

  今年看完了《相約星期二》和《不可承受生命之輕》兩本外國小說,都是暢銷小說,但是和名著比起來還是有一定距離的,就當作閑暇時光里的文化消遣。之后看完了《穆斯林的葬禮》,打算看些輕松的更換下心情。

  2014年6月4日,在秋林書城里看到了《麥田里的守望者》。你我皆是麥田里的守望者。我們每個人都能在麥田里找到自己青春的痕跡。剛看前幾頁的時候,特別的不適應(yīng),從來沒有看過這樣的小說,里面滿眼都是“你他媽的”、“老天爺”,這擱在國內(nèi)的小說里實在是少見。而且越往下看,越覺得主人公自言自語、自說自話,就是在和你說他自己的所見所聞和遭遇,整個讀下來頗有看部電影的欣喜感。

  其實整個小說講的就是一個男孩子被學校退學之后,提前離開學校到學校正式放假期間有個幾天的空檔期,他在這幾天里的生活。小說成功在于講出了年輕人對于現(xiàn)實生活的不滿、迷茫,主張人性的解放和自由,同時也描繪出了美國的市井百態(tài)。

  其次,小說的生活化的語言不做作。就像有個大男孩在你身邊和你絮叨聊天,不停地靠訴你他的想法。他不滿名色人等的虛偽想逃離,但是又撇不開對于小妹的掛念。小說結(jié)尾處,男孩的妹妹打算和他一起出逃的舉動最終讓他遠走高飛的計劃泡湯,用中國的一句話說便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看完溫馨一笑。

  看完小說的之后幾天,我一直在思索觀后感如何寫,甚至想以“我他媽的看了<麥田里的守望者>作為題目”,因為小說里面這個“他媽的”出現(xiàn)得太多了,不過總覺得不妥,畢竟在國內(nèi)相對保守的文學環(huán)境里,本人也是比較有教養(yǎng)的,這個題目還是算了吧。

  然后又開始想文章的主旨,小說到底是想說什么。由于對于美國的文化背景、世界觀、思維方式了解并不多,從這方面講深度肯定不夠,蜻蜓點水。

  上周剛好家里發(fā)生養(yǎng)狗事件,和孩子爸提過兩次養(yǎng)狗,都是爭吵結(jié)束,嚴重破壞家庭和睦。當時電視里正播《生活啟示錄》,閆妮和胡歌在戲里演繹一段肉麻又奔放的姐弟戀,閆妮有段臺詞說,感謝藍馨介入她的婚姻,然后才認識到鮑家明,從而展開新的人生,重新愛過。一個人真的可以因為另一個人而變得美好。這點我真的信。所以,雖然平淡少語的孩子爸不能讓我變得溫柔美好,我卻可以讓他變得有趣而美好,妥協(xié)的這個人可以是我,想到這,我決定從此不再提養(yǎng)狗的事,不再讓他無厘頭地發(fā)脾氣。

  那么,妥協(xié)亦是進步,這個主題思想同樣也可以說明《麥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不斷地質(zhì)疑、逃避又不斷地適應(yīng)和進取,最終他還是和妹妹妥協(xié),跳入了時代的洪流,繼續(xù)他的學業(yè)甚至人生。

  妥協(xié)亦是進步。


麥田里的守望者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1.表達關(guān)于麥田里的守望者的讀書心得

2.《麥田里的守望者》讀后感范文

3.麥田里的守望者讀書筆記摘抄-麥田里的守望者讀書筆記好詞好句好

4.優(yōu)秀作文關(guān)于守望的話題700字

5.麥田里的守望者讀書筆記1000字精選

4085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