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后感600字范文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感悟
《三國演義》被譽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這不僅是前人留下的文化瑰寶,也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歷史典故,是中國文化中的經(jīng)典之作。 今天小編在這分享一些三國演義讀后感給大家,歡迎大家閱讀!
1.三國演義讀后感
我最愛看的是《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主要講述了三國時期,天下大亂,群雄紛爭。劉備、曹操、孫權(quán)三分天下,你爭我奪,都未能一統(tǒng)天下。到頭來,這個天下卻歸屬了司馬一家。真是世事難料啊!書中我最欽佩的人物就是諸葛亮了。諸葛亮是蜀國的宰相,可以說,劉備能得到三分之一的天下,大部分都是靠諸葛亮的“智”得來的。
《三國演義》中的許多故事廣為流傳,為世人所喜愛。其中我最愛讀得還數(shù)《三氣周瑜》。赤壁之戰(zhàn)后,吳、蜀兩軍都想得到南郡,就開始談判。最后共同商定:吳軍先攻,若攻下南郡就是吳國的;若攻不下,就由蜀國來攻。吳軍雖在周瑜的統(tǒng)率下費力打敗了曹軍,但結(jié)果南郡等地卻被諸葛亮設(shè)下妙計乘機奪取了。這是一氣周瑜。再說二氣:劉備攻下荊州不久,他的夫人就去世了。周瑜為了將劉備騙到東吳,再將其殺害,就設(shè)計讓劉備來迎娶孫權(quán)之妹孫尚香。沒想到竟被孔明識破。孔明用計讓劉備和孫尚香平安回到了荊州,并讓周瑜中了埋伏。把周瑜氣得吐血。二氣周瑜還不夠,諸葛亮還來個三氣。話說曹操為了瓦解孫劉聯(lián)盟,表奏周瑜為南郡太守。周瑜就向劉備討還荊州,孔明不同意。于是,周瑜設(shè)計想再奪荊州。不想,又被孔明識破,使得周瑜被圍。周瑜氣得箭瘡再次迸裂,最終不治身亡。
讀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我們在學(xué)習(xí)上也必須要有目標(biāo)——即學(xué)習(xí)上的“荊州”。為了奪取“荊州”,我們要“打”好攻克語文、數(shù)學(xué)、英語等學(xué)科的每一仗,為最終的勝利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同時,我們也要像諸葛亮那樣,要用自己的智慧、意志和好的學(xué)習(xí)方法與學(xué)習(xí)道路上的困難較量,并通過不懈的努力,成功打開“荊州”的城門。
2.三國演義讀后感范文
中國有四大古典名著,我則獨愛這《三國演義》。跌宕起伏的劇情,生動形象的人物,引人入勝的情節(jié),作者用那平實而生動的筆觸,向我們再現(xiàn)了東漢末年那一場場恩怨情仇,那一顆顆熱血雄心,那一個個亂世英雄……
所謂,亂世出英雄,三國演義塑造了一個個震撼人心的英雄形象,義薄云天關(guān)云長,仁義惜才劉玄德,足智多謀諸葛亮,赤膽忠心張翼德……而在這一個個人物中,曹操卻是備受爭議。有人說,他是一代豪杰,治世之能臣,亂世之英雄;有人說,他是一代奸雄,玩弄權(quán)術(shù),挾天子以令諸侯。然而,是也好,非也罷,曹操卻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剛出場,曹操就給人留下了極其不好的印象,因一句話,一個誤會,便殺了呂伯奢全家,一句“寧可我負(fù)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fù)我”寒了多少人的心??晌也⒉灰詾槿?,在那個時代,有多少人是可信的呢,不是你死,便是我活。只是因為,碰上這件事的人是曹操,所以便為他戴上一個陰險惡毒的形象嗎?若遇見這事的人是劉備,他未必不會這么做。一將功成萬骨枯,每一個帝王的腳下都堆滿了森森的白骨,便是以仁義著稱的劉備亦是如此,不是嗎?
曹操其實也是一個廣納賢才、仁義惜才的人。就拿許攸來做例子吧,三國演義中有這樣一段描寫:時操方解衣休息,聞?wù)f許攸私奔到寨,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遙見許攸,撫掌歡笑,攜手共入,操先拜于地。對于曾拜袁紹門下的許攸,曹操卻是不計前嫌,以禮相待。他有愛才的大度.如,張繡殺曹操一子一侄,降曹后,曹操棄仇錄用之.再如,袁紹手下的陳琳在一篇檄文里將曹操和他的祖宗十八代都罵了個遍,而曹操知道他有才,所以在打敗袁紹以后也沒有殺他,而是收為己用。就是他的死敵劉備,也曾投奔于他,在劉備被呂布打敗之后,曹操還稱劉備為當(dāng)世英雄。
人們厭惡于他的“挾天子以令諸侯”。可換個角度想想,當(dāng)時時局混亂,內(nèi)憂外亂,若不是曹操,或許漢獻帝連命都保不住,而現(xiàn)在,有了曹操的庇護,他不僅能活下去,也依舊享受著榮華,付出的不過是當(dāng)一個傀儡罷了。相反,比起孫權(quán)、劉備,曹操至死不稱帝,他雖權(quán)勢滔天,卻終未踏出那一步。“設(shè)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dāng)幾人稱帝,幾人稱王”,這句話有力地說明了他對漢家王朝的守護。
3.三國演義讀后感600字
曹操的文才武略也更是令我折服。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孫權(quán)的江山是“扶”出來的,比起劉備的懦弱,孫權(quán)的固步自封,曹操才是真正的成功。劉備有諸葛亮相助,孫權(quán)有周瑜相助,他二人皆是當(dāng)時數(shù)一數(shù)二的人才,可曹操呢,他手下雖人才眾多,對他卻皆無多大幫助,我看到的只是他自己的才華。他精研兵書,文韜武略,博覽群書,尤其喜歡兵法,曾抄錄古代諸家兵法韜略,還有注釋《孫子兵法》的《魏武注孫子》著作傳世。他不僅是成功政治家、軍事家,也是成功的文學(xué)家,他的詩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并繁榮了建安文學(xué),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fēng)骨連魯迅也對他贊賞有加,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
雖然世人對曹操有著諸多的誤會,但他從不在意,正如他在短歌行中寫道的一般: 對酒當(dāng)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dāng)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歷史的長河依舊翻滾著,那一場場廝殺早已化為煙塵,但三國演義卻一次次地再現(xiàn)著那份輝煌,但他們的那份精神卻一直一直流傳下去。人們對他們的議論經(jīng)久不息,但我卻已滿足,正如曹操不在乎他人所言,我也堅信著自己的信念,不為他人所動搖。與這本書的邂逅,與曹操的邂逅,是我最美的夢。懂你,便是知你說的,也知你沒說的……
“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雨春風(fēng)。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每當(dāng)我聽到這首歌,就會情不自禁的想起最近我看的一本書,名叫《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被譽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這不僅是前人留下的文化瑰寶,也為我們提供了了解傳統(tǒng)歷史寶貴的資料,是中國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經(jīng)典之作。龍吟虎嘯的三國傳奇,無疑是千年傳奇,百世經(jīng)典。 數(shù)百年以來,一直深受我國乃至全世界各國的人民群眾所喜愛。說起其中的故事和人物,無不令人口齒生香。
東漢末年,三國鼎立。各方豪強擴充武力,搶奪地盤,造成了民不聊生,生靈涂炭的慘烈社會局面。亂世梟雄,誰忠誰奸,孰成孰敗。蜀有:劉備、諸葛亮。魏有:曹操、司馬懿。吳有:孫權(quán)、周瑜。他們?yōu)榱藸帄Z天下,統(tǒng)一天下,用盡心機,機關(guān)算盡。
在這書中,我佩服劉備的善于用人,我佩服關(guān)羽的忠心耿耿、義字當(dāng)頭,我還佩服張飛的威猛雄壯,我更佩服趙云的渾身是膽和周瑜的巧設(shè)計謀。曹操的詭計多端、疑心重重讓我不得不感嘆萬千。但我最崇拜的還是諸葛亮。他未出茅廬已知天下大勢,既出茅廬天下震驚。他料事如神,神機妙算。借東風(fēng)、空城計至今為人津津樂道。草船借箭、三氣周瑜、七擒孟獲等等都讓我贊嘆不已。
在諸葛亮眾多計謀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草船借箭”。周瑜想方設(shè)法要置諸葛亮于死地,就逼諸葛亮在十天之內(nèi)造出十萬支箭,不然就要殺掉諸葛亮。但是諸葛亮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巧妙化解了周瑜的刁難。他只用了二十艘船、三十名士兵、一千多個草把,趁著漫天大霧,慢慢靠近曹操的水寨。諸葛亮叫船上軍士一齊擂鼓吶喊,曹操怕中埋伏,不敢出兵,只是命令一萬多名弓弩手一起向江中放箭。太陽出來了,二十只戰(zhàn)船兩側(cè)的草把上都插滿了箭。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草船借箭”。還有“空城計”也是我喜歡的一計。由于馬謖不聽勸告,自作主張,導(dǎo)致街亭失陷,蜀軍失去了重要的戰(zhàn)略要地,不得不全軍撤退。諸葛亮在萬般無奈之下,做出冒險的舉措,巧唱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的十五萬大軍。這些計都充分地說明了諸葛亮的聰明才智。他遇事冷靜,臨危不亂,實在是讓我佩服。
這些歷史也讓我看到了那時候老百姓生活的艱難和困苦,更讓我感到現(xiàn)代生活的幸福。那時候老百姓的流離失所,讓我更加珍惜現(xiàn)在的安定。這些又都讓我想起了汶川大地震、云南的旱災(zāi)、舟曲泥石流、玉樹地震等等無情的天災(zāi)。要是放在三國時期,那肯定是世界性的毀滅。而在現(xiàn)在,正是因為國家的強大,人民的無私,讓大家互相團結(jié)、幫助,很快的度過了難關(guān),建起了新的家園。
所有的這些感想,都讓我更加珍惜現(xiàn)在的美好生活,更加愛我的祖國,愛我身邊的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