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散文讀后感3篇
《啞奴》是臺灣著名女作家三毛的散文佳作,收入散文集《哭泣的駱駝》,文章以作者在撒哈拉沙漠中的所見所聞所感為背景,記錄“我”到沙哈拉威財主家吃飯時所認識的一個小黑奴和他的家人,包括他的父親——啞奴,通過描寫啞奴及其家人的悲慘命運,從而揭露了現(xiàn)代蓄奴制的黑暗與殘暴以及對類似啞奴的奴隸發(fā)自內(nèi)心的深切同情,表達了她對這種制度的不滿和痛恨。
作者作為客人被一個極有錢的財主請去吃飯,使作者感受到這個財主生活的奢華。但對財主家的奢華,富麗堂皇,作者只是一筆帶過,并未多么詳細描寫;接著小黑奴出場了,他還不到板凳高,面上帶著十分謙卑的笑容,看上去不會超過
八、九歲,就是這么一個在其他人眼中微不起眼的小奴隸,作者用了大量的語句去刻畫他的外貌、神態(tài)和干活時的一系列動作。當(dāng)她知道這個小男孩及其一家都是奴隸的時候,不禁對這種財主利用奴隸去賺錢的做法表示不平和不滿。她同情小男孩,但無可奈何,給予他的只能是物質(zhì)上的救濟。正是作者塞給了那個小男孩兩百塊錢,也引出了這小男孩的父親,文章主人翁——啞奴,雖然他身無分文,但是他不會無故接受別人的施舍,他不貪小便宜,對于作者的善心,他以自己的行動去回報。啞奴正直、善良,對于其他人,他都是真誠地笑,他深愛他的妻兒,寧可自己餓著,也要把東西帶回去給妻兒吃。
啞奴被無情的財主賣到遠方,面對作者臨行前給他的大沙漠彩色毯子和錢,他沒命地往家的方向奔去,跌跌撞撞地撲向他的太太和孩子······讀到這里,我的內(nèi)心對這個啞奴產(chǎn)生了莫大的同情。他渴望向往自由,他說,雖然他的身體是不自由的,但他的心是自由的,只要能和家人在一起,他再苦再累也值得。 文章以啞奴被賣的悲慘命運為結(jié)局,更加揭露了現(xiàn)代蓄奴制度的殘酷和罪惡,以及作者對這種制度的深惡痛絕。
文章也提出一個重要的問題,想徹底恢復(fù)啞奴的自由,物質(zhì)上的救濟已毫無作用,想要真正地使這些奴隸擁有自由,就必須徹底地鏟除這種殘酷的現(xiàn)代蓄奴制,才能使這些奴隸不會世代相傳,恢復(fù)他們的自由和幸福生活,讓他們擁有支配自己身體和生命的權(quán)利。
三毛散文讀后感
三毛:當(dāng)年在父母親戚和鄰居眼里那個最不愛念書的問題孩子,若干年后一個人在外過上了安穩(wěn)的生活;在老師的眼里他也是個不愛學(xué)習(xí)的壞孩子。但在我眼里三毛他是個很酷愛看書的孩子,他從小就看了很多很多名人傳記和中、長篇小說??稍诶蠋煹难劾飬s被定義為不務(wù)正業(yè)。不過如果當(dāng)初他沒有自己的性格,如果他是個循規(guī)蹈舞的孩子,他就不會去流浪了,沒有這些流浪的生活經(jīng)歷,也就不會出品那么好的作品集待我們欣賞了。想想上帝還真是公平,他在為我們關(guān)閉一扇門的同時,也打開了另一扇窗。
記得小時候就已經(jīng)把《三毛流浪記》好好的看過了,只是這些年里自己一直在校園里過著一種穩(wěn)定而平靜的生活,便忘記了流浪的意義所在。只是在踏出校門開始了自己漂泊的人生旅途,才想起流浪和漂泊原來就在我身邊。于是今天我又有意識的花時間去看三毛的作品集。 于是我更明白了三毛為什么會選擇流浪。小時候的三毛就在文章中寫到:長大了他的理想是希望做個拾破爛的人,因為這種職業(yè)不但很早起來可以呼吸到新鮮空氣,同時又可以大街小巷的游走玩耍,一面工作,一面游戲,自由快樂的如同天上的飛鳥。更重要的是,人們常常不知不覺的將許多還可以利用的好東西當(dāng)作垃圾丟掉,拾破爛的人最愉快的時候就是將這些蒙塵的東西發(fā)掘出來......"??吹剿@些天真可愛的想法,我忽然覺得他是那么有思想,單純的可愛的思想,我有點喜歡??墒撬睦蠋熆吹剿麑懙倪@些文字卻狠狠教訓(xùn)了他一噸,并罰他留校重寫。于是他又寫到:“有一天長大了,希望做一個夏天賣冰淇淋,冬天賣烤紅薯的街頭小販,因為這種職業(yè)不但可以很早起來呼吸到新鮮空氣,還可以大街小巷的游走玩耍,更重要的是,一面做生意,一面可以順便看看,沿街的垃圾箱里有沒有被人丟棄的好東西......"。這次老師又給他劃了個大紅叉,又要他重寫。最后他不情愿的寫到:“長大了做醫(yī)生,拯救天下萬民......”老師看到這里笑了,批語到:“這才是一個有理想,不辜負父母期望的好孩子。”可老師卻不知道三毛心里很不高興,他并沒有因此改掉內(nèi)心堅定的信念,這之后的許多年里,三毛還是選擇了流浪,并拾著垃圾長大。
其實這就是一個人的信仰,只要自己喜歡,是自己選擇的路,即便是流浪又何妨?一個人并不見得要有什么鴻鵠之志,所謂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只不過一句空言,行動才是最重要的。
看三毛的書讓我感動的地方很多。有時看到一篇好文章,心中也會產(chǎn)生一些說不出來的滋味,可是我卻不知道那種感覺原來就叫“感動”。我只知道沒事的時候在家里安靜的品讀一本好書是一種享受。記得小時候看《紅樓夢》,當(dāng)我看到賈寶玉失路,賈政泊舟在異地,當(dāng)時,天下著茫茫大雪,賈政寫家書正想到寶玉,突然在岸邊的雪地上與寶玉不期而遇的那種場面讓我久久不能平靜。好長一段時間我呆在窗前遙望遠方,卻忘了身在何處,心里的滋味,不是流淚和感動所能形容的,我癡癡的坐著、想著,直到一同學(xué)走過來拍拍我的肩膀,我才頓時領(lǐng)悟,什么叫做“境界”,我終于懂了。
從那時起,我堅信了文學(xué)帶給我的美,將終其一生。而今我依然愛著書,依然愛著書中帶給我的那份感動,也更懂得了愛我平凡的生活。是多少年的書本,才化為今日這份頓悟和寧靜。
三毛散文讀后感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
再一次一口氣把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讀完,心中又一次莫名的嫉妒。在這本書里,有我向往的生活。即使在荒無人煙,物資匱乏,語言和文明都不相通的沙漠上,三毛這個聰明的女人,總是能把“羅馬城”建在沙地上,能讓天堂鳥在沙漠里燃燒。
她該需要怎樣的勇氣呵!一個女子,僅因為兒時的夢想,僅因為那一半的鄉(xiāng)愁,毅然背起行囊,踏上那未知卻又向往的神秘大漠。沒有猶豫,沒有遲疑,不顧眾人詫異的眼光。那該是一個多么隨性的女子。連她自己也說,“我在這個世界上,向來不覺得是蕓蕓眾生里的一份子,我常常要跑出一般人生活著的軌道,做出解釋不出原因的事情來”。三毛是聰明的,她不會讓自己被束縛在一片狹小的天地,她由來向往自由,喜歡我行我素,所以才會有《撒哈拉的故事》,所以才會有在她裝點下異常美麗的沙漠。要知道,擺脫塵世的束縛,只做自己,沒有一顆堅定的心與非凡的勇氣,是萬萬不能做到的,縱使做到了,亦不能堅持下去。但我們的三毛做到了。
讀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仿佛在與三毛默默地交談。
在她的口中,我知道粉絲又叫做“雨”,小黃瓜也可以代替筍片,豬肉干被說成了中藥。她不是在胡說八道,她是在培養(yǎng)生活的情趣,誰說異想天開是犯法的呢?她與丈夫荷西,每時每刻都在生活。也許你會說,我們不是每時每刻都在生活嗎?但我想,有許多人是在每時每刻生存,會生活的人,又有多少個呢。又有多少個人會愿當(dāng)素人漁夫呢?又有多少個人會把幾個石雕看成寶貝呢?又有多少個人會在家里開免費的女子學(xué)校呢?又有多少個人會拿棺材外箱做家具呢?也許只有三毛夫婦了吧。誰說沙漠里的生活很苦悶很枯燥呢!三毛與羊的戰(zhàn)爭不是痛并快樂著嗎?與姑卡的友情不是讓她哭笑不得嗎?與荷西結(jié)婚時不是上演了一幕幕滑天下之大稽的鬧劇嗎?所以說,苦悶的不是生活,是人。三毛讓我明白,很多時候環(huán)境只是客觀因素,并不能決定什么,只有自己,才能決定故事結(jié)局的悲與喜。大凡這個世界上的事,都沒有絕對,枯木也能逢春,就看有沒有盼春的寄望了。
三毛帶給我的,還有那一片異域所散發(fā)的神秘氣息。殘酷的婚禮,是在可笑的風(fēng)俗幌子下愚昧的人們孕育出來的畸形產(chǎn)物,用暴-力奪去一個女孩子的貞操在他們看來是那么地值得慶賀。女人在那里是多么地卑微,一個丈夫可以有四個老婆,保守的她們在生產(chǎn)時竟因為醫(yī)生是男的而拒絕去醫(yī)院。他們的愚昧,用三毛的話來表現(xiàn),就是“對沙哈拉威人來說,邁向文明唯一的象征就是坐在自己駕駛的汽車里。至于人臭不臭,這是無關(guān)緊要的。”然而就是這些愚昧的人們,讓三毛的沙漠生活綻放了光彩。三毛縱使不喜歡他們落后的風(fēng)俗習(xí)慣,卻從來沒有看不起那些愚昧的人們。面對他們無理的甚至啼笑皆非的要求,三毛都應(yīng)允了,甚至幫他們治病,教婦女們知識,幫房東的母羊脫掉衣胞。文明與愚昧是不分等級的。文明人并不意味著高人一等,只是僥幸出生在一個文明的國度,僥幸比那些落后地區(qū)的人們多學(xué)了點知識,所以,這并不能成為文明人炫耀的資本。在《撒哈拉的故事》這本書里,字里行間,無不透露著三毛對當(dāng)?shù)鼐用竦淖鹬睾蛺圩o。也許在相處過程中,有小小的矛盾和不滿,但三毛總是機巧地處理他們之間的關(guān)系,她始終以公平的心態(tài)與他們相處,不卑不亢,于是,所有的摩擦都變得那么的有趣,在孤寂的沙漠里時常會聽到三毛的大吼大叫。
這本書,還有一個主題詞,是“愛”。當(dāng)初三毛不顧一切來到撒哈拉,荷西只是默默的收拾行李,在沙漠找到了工作,等著三毛踏上那片土地。這份愛也許不轟轟烈烈,卻平凡得偉大。荷西默默的追隨,已然表明了心跡:對三毛,矢志不渝。三毛是一個一意孤行的倔強女子,但當(dāng)有一個人愿意為了她去沙漠里受苦時,這個倔強的女子已經(jīng)決定要跟那個人天涯海角一輩子流浪下去了。這平淡深遠的結(jié)合,意味著不離不棄。所以,在荒山的那一個驚心動魄的夜晚,三毛沒有選擇離去,而是想盡辦法營救心愛的丈夫;在符咒讓三毛痛不欲生的時刻,荷西一直陪在她身邊,因擔(dān)憂而變得慌亂。這就是簡單卻深刻的愛。沒有山盟海誓,因為誓言早已刻于心中。這是三毛與荷西的愛。沙侖的愛則讓人感到莫名的痛惜。他對沙伊達的愛是瘋狂的,是那么地執(zhí)著,因為對于他那顆孤寂的心,哪怕是假的愛情,一樣能給他精神的慰藉。無奈沙伊達是騙子,沙侖的執(zhí)著,只能帶來悲傷地結(jié)局。但也許如三毛所說:“飛蛾撲火時,一定是極快樂和幸福的。”這樣的愛,令人肅然起敬。還有馬諾林的愛。錯誤的愛,只有一句“對不起”,再無它句。愛情是雙方的,如果缺了一方,就不完美了,不完美的愛,放手,比苦苦糾纏來得灑脫,更不容易遍體鱗傷。
不知道三毛為什么要把《白手成家》這一篇放在最后,明明這一篇才是故事的開始。但我又想,在描繪了沙漠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后,回過頭來看初來沙漠時的情景,這故事,才會異常深刻,才會讓人深切體會到在這詩意的生活背后,有初來的困窘,有別樣的艱辛,更有對沙漠和生活的熱愛。
三毛散文讀后感3篇
上一篇:愛國書讀后感400字3篇
下一篇:三毛散文集讀后感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