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巖讀后感600字6篇(2)
紅巖讀后感600字4
小故事網 時間:2012-06-20 作文字數(shù): 600字 不詳《紅巖》是一部紅色經典著作。作者是羅廣斌和楊益言,羅廣斌和楊益言是國民黨集中營的幸存者,他們是在50年代以充沛的熱情寫下了一系列紀實文學和革命回憶。
《紅巖》主要講了解放戰(zhàn)爭末的重慶。重慶地下黨的工作人員為了配合工人運動,而被國民黨囚禁殺害,他們在監(jiān)獄中受到了非人的待遇,歷經了各種折磨。而他們忍受了各種煎熬,終于等到了解放。最后,渣滓洞和白公館同時舉行了暴動。雖然劉思揚等同志犧牲了,但更多的同志終于沖出了魔窟,伴隨著解放軍隆隆的槍炮聲,去迎接黎明時燦爛的曙光。
在這部小說中,人物形象眾多,性格鮮明。其中我最敬佩的是江雪琴江姐和許云峰老許。當江姐的丈夫被敵人殺害,斬首示眾時,她強忍傷痛到丈夫生前戰(zhàn)斗的地方去,這一幕充分表達了江姐的堅強和以大局為重;當竹簽子釘入手指她也沒有屈服,為了不暴露越獄計劃,她堅定的走上刑場在她身上我看到了共產黨人的堅強。許云峰是一個智勇雙全的共產黨員。當書店有危險的時候他用他高度的政治敏感首先意識到了;當叛徒待國民黨來找他的時候他冷靜地面對保護了同志的安全;當他在宴會上識破了敵人的陰謀,輕松應對;當許云峰知道自己將要犧牲的時候,他一點都不懼怕從容地面對死亡,他臨死前那鏗鏘有力誓言讓我感到震撼,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與江姐同樣的革命精神,只有共產黨才有的革命精神!
看完了這本書我不禁聲淚俱下,在這本書里我看到了革命前輩為了我們下一代的幸福而作出的犧牲,讓我知道了現(xiàn)在生活來的有多么的不容易,讓我懂得了要珍惜眼前的生活。更讓我體會到了共產黨員堅定的革命精神!
紅巖讀后感600字5
《紅巖》讀后感最近,我懷著十分崇敬的心情讀完了《紅巖》這本書。《紅巖》是一部中國軍事文學名著。它描寫了眾多革命英雄:成崗臨危不懼,視死如歸;許云峰英勇斗敵,舍己為人;江姐受盡酷刑,從不畏懼;劉思揚出身豪門卻參與革命;成瑤在共產黨的熏陶下,漸漸成長,懂得處理各種事;渣滓洞的難友們,相互幫助,智斗敵人;白公館的人們戰(zhàn)勝敵人,迎來新中國。
在紅巖里,我最欽佩江雪琴江姐。紅巖開頭不久,江姐的鋼鐵形象就已經在我心中樹立起來。當她知道丈夫犧牲了,她不像普通女性一樣面對殘酷的現(xiàn)實變得不堪一擊,擦干了淚水,重新站起來了,因為她知道共產黨托付給她的命令還沒完成,要舍小家為大家。而在渣滓洞監(jiān)獄的生活過程中,她還是穿著那藍色的旗袍,始終以干凈的面貌迎接大家。當敵人拷問她時,她不透露黨的任何秘密,當敵人用竹簽釘她的手指,她堅強地說:“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驗,竹簽子是竹做的,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做的。”最后江姐將要犧牲,她也讓大家不要哭。
面對這些敬佩的同志,國民黨只能給他們肉體上的折磨,卻動搖不了他們精神上的一分一毫?,F(xiàn)實生活中,在他們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我只要遇到小小的挫折,就會想到放棄。讀了紅巖之后,我知道了越是充滿困難的路我們越要走,越是艱巨的任務我們更要堅定不移。
“晨星閃閃,迎接黎明。林間,群鳥爭鳴,天將破曉。 東方的地平線上,漸漸透出一派紅光,閃爍在碧綠的嘉陵江,湛藍的天空,萬里無云,絢麗的朝霞,放射出萬道光芒。”這是紅巖中新中國成立一個黎明的描寫。這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是無數(shù)位戰(zhàn)士用鮮血換來的,血染紅巖,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更因該珍惜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永遠不忘那些偉大的戰(zhàn)士,將他們銘記在心!
紅巖讀后感600字6
最近老師向我們介紹了《紅巖》這本譜寫共產主義者壯懷激烈的贊歌。
是的,共產主義者的意志是鋼鐵的。許云峰以超人的意志,在敵人魔掌中兩次戰(zhàn)勝死神,在與世隔絕的監(jiān)獄中用雙手艱難挖出一條越獄的通道,留給戰(zhàn)友,自己卻壯烈犧牲;江姐看到丈夫彭松濤政策的頭顱掛在城樓上時,把刻骨之痛深深埋在心底,把滿腔悲憤化為革命的動力.。她說:“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驗!竹簽子是竹做的,共產黨人的意志是鋼鐵!”成崗在獄中受盡各種嚴刑拷打,催眠術,測謊器,美國新藥誠實注射劑…..然而依然無法動搖其革命信念,他居然還在敵人審訊室里大聲朗誦“我的自白書”,不禁令敵人驚慌失措。
那些逝去的共產黨員們,為了人們的國泰民安,為了改革開放的勝利,失去了很多很多,有的失去了唯一的親人,有的身體倍受折磨,有的甚至斷送的生命??伤麄儫o怨無悔,前赴后繼的為黨、為人民做著驚天動地的犧牲,為的就是換來以后人們的安寧、幸福
紅巖精神就象一面鮮紅的旗幟,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青年為理想和信念奮勇向前,堅強不屈。無數(shù)個大義凜然的共產黨員前仆后繼,用生命和鮮血保衛(wèi)黨的尊嚴和機密,沉重地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正是有他們的努力,才有共和國今天的繁榮昌盛和國泰民安!這句話說出來是那么容易,但現(xiàn)在的中國人又有多少從心里真正地感激,對下一代的教育可能會慢慢淡忘這曾經驚天動地的壯舉和犧牲,不讓小孩接觸血腥。可曾有誰深思過,是誰的付出換來今天的美麗、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