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在線閱讀 > 讀后感 > 阿q正傳讀后感600字

阿q正傳讀后感600字

時間: 春娜703 分享

阿q正傳讀后感600字

  《阿Q正傳》這部小說十分的短,但卻表現(xiàn)出當時舊社會的弊處和人性的善良與丑惡,是當時民眾痛苦生活的縮影。這就是我對《阿Q正傳》的一些理解與感受。本文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阿q正傳讀后感600字,僅供參考。

  阿q正傳讀后感600字篇1

  阿Q的精神勝利法在魯迅先生的筆墨“傳揚”之下得以流傳至今。然而,魯迅先生所想要傳揚的不僅僅是這些。其中還有更深刻,更能發(fā)人深醒的東西。

  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是一個悲劇的人物形象。正如魯迅先生所說,“阿Q不獨是姓名籍貫有些渺茫,連他之前的‘行狀’也渺茫”,阿Q渾渾噩噩地渡過了他的一生。因為阿Q的人生目的僅僅是活著,他不會去思考怎樣更好地活著。這樣活著,和一個“活死人”又有什么區(qū)別呢?

  阿Q一生最大的輝煌就是從城里回來的那段日子。在那幾天里,甚至未莊的趙大爺也對他刮目相看。但這些都不是通過光明正大的手段得到的,這樣說來,阿Q仍是可悲的。他受著強勢的欺負,卻又去欺負其他弱小;他本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卻又去恥笑和他一樣的窮苦百姓;他不知“革命”為何物,卻又因“革命”而喪了命……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阿Q不僅僅是一個個體,更是那段時期廣大群眾的典型代表。那是一個正值“改朝換代”的時期,國內(nèi)清朝的數(shù)百幾基業(yè)搖搖欲墜,西方卻是在蓬勃地邁向一個嶄新的時代。傳統(tǒng)“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生活已經(jīng)被打破,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人民渴望重新過上安居樂業(yè)的日子,但又不知道從何做起。他們就像是貝克特筆中的戈多,他們在等待著,等待著一個自己不曾了解的世界的到來。確切地說,他們選擇了服從命運的安排,不去嘗試,不去努力。

  讀完《阿Q正傳》,我深深體會到了魯迅先生寫作這篇小說時的心情。魯迅先生就是那一個時代的引路人,他看到了人民群眾的痛苦,也看到了他們的希望。魯迅先生奔走相告,企圖告訴每一個人他所看到的世界,渴求給每個人帶來幸福與快樂。魯迅先生恨不得自己立刻變成一根巨大的蠟燭,即使燃燒自己,也要讓每一個人看清前進的道路,讓每一個人重拾前進的信心與勇氣。

  阿q正傳讀后感600字篇2

  影片中的“革命”事件是一出鬧劇,也將阿q的“精神勝利法”推向了新的高度。阿q狹隘的小農(nóng)觀點以為革命便是造反,造反便是與他為難,所以一向是深惡痛絕。并在顯示自己見過殺革命黨時冒出“革命黨當然該殺”這種觀點。

  但當他看到百里聞名的舉人老爺與未莊人對革命黨的害怕慌張時,卻對革命有些神往了。最終大喊“我革命了!我要什么就有什么,我喜歡誰就是誰”,沖出酒店,一路高唱著戲文,好不得意。

  其中前一句自語揭示了阿q心中革命的目的:要什么就有什么,喜歡誰就是誰。反映了他對革命的不理解;而《龍虎斗》戲文的吟唱表現(xiàn)出阿q心中的得意和盲目性,也揭示了他對革命的無知和盲目樂觀。在他眼里,只要他想革命了,他就能革命。因為他太苦太窮了,所以他一心向往革命,他所想要的只是改變自己的地位。

  從后來他的美好夢境中不難看出,他對革命的本質(zhì),性質(zhì)以及對象根本不了解,對革命對象也極端混淆,而且留有非常濃厚的封建思想。但后來阿q失望了,因為革命并不如他想象的那樣,去尼姑庵革命不成,假洋鬼子也不準他革命,他的“革命”只好就此結(jié)束了。我們可以看到阿q性格中的“精神勝利法”是他精神領域的主導,而且這一性格一時一刻也沒有離開過他的軀體。

  甚至是后來被當做替死鬼抓進監(jiān)獄,游街。他竟也能坦然地想成“人生天地間,大約本來有時也未免要抓進抓出的,要游街的”。這種“精神勝利法”此時卻讓觀眾有點心生敬意了。

  獄中的阿q認真地畫著圈,他不知道自己的人生也將走到盡頭,不免讓我們心生一絲憐憫。當他真的要槍斃時,他終于恐慌了,顫抖地閉上了雙眼,“精神勝利法”在他人生的最后一刻沒有奏效了。

  阿q正傳讀后感600字篇3

  阿Q,上無片瓦,下無寸土,孤苦伶仃地寄住在土谷祠里,只靠給人家打短工來維持生計。在他身上,最顯著的特點是“精神勝利法”:自甘屈辱,自甘輕賤,而又自我解嘲,自我陶醉。他的“精神勝利法”在那個時代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不僅是阿Q這樣的下層農(nóng)民所特有的,也反映出某些國民性。

  當時的統(tǒng)治者面對帝國主義的侵略,面對喪權(quán)辱國的形式,仍然自稱“天朝”,沉醉在“東方的精神文明”的安慰中,鼓吹中國文明“為全球所仰望”,這不也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如出一轍嗎?再放眼今朝,社會在不斷地發(fā)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可是仍然有許多的“阿Q”不學無術、游手好閑,整天怨天尤人,不求上進,慢慢的墮落成為社會負擔,這些人既可悲又可憐。

  “獅子的兇心,兔子的怯弱,狐貍的狡猾”。這是魯訊用《狂人日記》來形容農(nóng)村土豪劣紳的品性,趙太爺父子是當時農(nóng)村土豪劣紳的代表。在小說中,他們基本上沒有表現(xiàn)出善性,而是因富貴尊顯而驕橫,又因腐敗沒落而怯懦。他們剝奪了阿Q的最低的生存權(quán)利。他們自己可以妻妾成群,卻以封建禮教的維護者的面目出現(xiàn),懲治向吾媽求愛的阿Q,當革命的風聲傳到未莊,他們卑謙地稱阿Q為“老Q”,當看到革命風暴勢不可擋時,他們又投機鉆營,成為革命隊伍中的破壞力量。

  在塑造阿Q這個典型形象時,魯迅先生非常講究情節(jié)的張弛、明暗的詳略:對主人公阿Q的活動是露,對其他陪襯人物則是藏,對阿Q在未莊的活動描寫得繁,在城里的活動則輕描淡寫。此外,魯迅先生還特別工于諷刺手法和幽默語言。

  魯迅先生創(chuàng)作《阿Q正傳》的意圖可作如下陳述:著眼于啟蒙,寫出舊中國的人生,主要是廣大受剝削壓迫的勞動人民的苦難、悲憤而又愚昧落后的人生,希望改良這悲慘的人生,喚醒那沉睡的民眾。

  阿q正傳讀后感600字篇4

  魯迅先生的其中一部經(jīng)典之作,《阿Q正傳》我讀完了,阿Q的形象印在了我的心中。我認為魯迅先生是想以阿Q作為代表,去描寫當時舊社會人們的共同特征和整個中國人的某些人性弱點。我覺得阿Q他的個性非常突出,他與趙太爺,王胡和小D十分之不同,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阿Q有著“農(nóng)民式的質(zhì)樸,但也沾染了游手之徒的某些油滑”。

  我認為阿Q是個可憐的人,因為,他總是受盡欺凌。例如,有一次他喝了兩碗黃酒,便說自己是姓趙的,和趙太爺原來是本家,結(jié)果第二天就被趙太爺罵了一頓,還被打了??吹竭@里,我想起了魯迅先生說的一句話,“他未必姓趙,即使真姓趙,有趙太爺在這里,也不該如此胡說”。我在想,如果阿Q真的是姓趙的呢?為什么趙太爺可以姓趙,而阿Q卻不能姓趙呢?只不過是個姓氏而已。這或許是與貧富有關吧,趙太爺是有錢人家,而阿Q只是個給人打散工的農(nóng)民,是個下等人。別人根本不尊重他,在這種生活中,他只能用“精神勝利法”來自我安慰,自己騙自己,例如,有一次,他被別人打,他就自我安慰說:“是兒子打老子。”還有勝利感呢!

  不久,阿Q進了城,還賺了錢回來,結(jié)果,別人都對他恭恭敬敬的,趙氏一家對他的態(tài)度也改變了一些。我認為這里反映出了,當時社會的弊處:富人受人尊重,而窮人只能受人欺凌。當時的社會就是這樣不公平,阿Q是可悲的,不單止是他一個人,想必當時的所有窮人也是一樣,受盡富人的欺凌,壓迫與剝削,真是悲哀!

  《阿Q正傳》這部小說十分的短,但卻表現(xiàn)出當時舊社會的弊處和人性的善良與丑惡,是當時民眾痛苦生活的縮影。這就是我對《阿Q正傳》的一些理解與感受。

阿q正傳讀后感600字相關文章:

1.阿q正傳讀后感2000字

2.阿q正傳的讀書筆記

3.阿q正傳讀后感800字

4.阿q正傳讀后感800字

5.阿q正傳讀后感600字

2205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