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類書籍的讀后感
人生難免有低谷,需要一些勵志類的小說或書本來激勵自己,讀完這些文字你肯定會有勵志的想法。那么接下來由學習啦小編為你帶來勵志類書籍的讀后感,歡迎閱讀。
勵志類書籍的讀后感篇一
暑假期間,我讀了很多本書。但是,我最喜歡的一本還是勵志書坊中的《枕邊勵志書》。它讓我學會怎么使我們的一生更有意義。面對日趨激烈的競爭,如何面對生活的現(xiàn)狀;經(jīng)濟在飛速發(fā)展,人的物質(zhì)欲望也在不斷膨脹,如何面對物質(zhì)的誘惑。其實,這本書教給我們的就只有一個道理,如何活得幸??鞓?。
給我記憶最深的一個故事還是——成功背后就是重復枯燥的事。它講的是一個全國著名推銷大師即將告別他的推銷生涯,應協(xié)會和社會各界的邀請,他將在城市中最大的體育館,進行告別職業(yè)生涯的演說。那天,會場中沒有空位,人們都在熱切地,焦急地等待著那位偉大的推銷員作精彩的演講。大幕緩緩拉開,舞臺中央吊著一個巨大的鐵球,就為著這一個鐵球,臺上搭起了高大的鐵架。那位老者在觀眾們熱烈的掌聲中走了出來,站在鐵架的一邊。他讓觀眾中兩位力氣比較大的青年上場,用大錘敲那個鐵球,直到把那個鐵球敲動為止。其中一個年輕人搶著拿起鐵錘,拉開架式,使盡全身力氣,朝鐵球砸去,一聲震耳欲聾的響聲之后,鐵球連動都沒動,他又接二連三地砸向鐵球,很快,就累得氣喘吁吁。另一個人也不甘示弱,掄起大錘,把鐵球打得叮當響,可是這個鐵球連動也沒動!這時老者走到鐵球旁邊,從兜里掏出一個小錘,然后認真地,面對著那個巨大的鐵球,“咚”地敲了一下,又停頓了一下,再敲了一下,又停頓了一會兒。人們都很驚奇。這樣持續(xù)不停,十分鐘過去了,二十分鐘過去了,老人仍然用小錘執(zhí)著地不停地工作著。有的人見老者的工作無聊透頂,就憤然離去,留下來的人好像也喊累了,會場漸漸地安靜了下來。四十分鐘后,坐在前排的一位婦女尖叫一聲:“球動了!”剎那間,會場立即鴉雀無聲,人們都聚精會神地看著那個鐵球,那球以很小的幅度擺動了起來,不仔細看很難發(fā)覺。老人依舊一小錘,一小錘地敲著,人們都看到那被老人敲動的鐵球擺動了起來,鐵球在老人一錘一錘的敲打中越蕩越高,它拉動著那個鐵架子“咣咣”作響。這聲音震撼著在場的每一個人。場上爆發(fā)出一陣陣熱烈的掌聲,掌聲中老人轉(zhuǎn)過身來,把小錘揣進兜里,老人開口講話了,他只說了一句:“在成功的道路上,你沒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來,那么你只好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對失敗。”這使我知道,成功都要經(jīng)歷很多的挫折、坎坷,都要日復一日從事著單調(diào)乏味的工作。如果沒有耐心做下去,沒有持之以恒的精神,那么你只好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對失敗。繩鋸木斷,水滴石穿,不論做什么事,只要有耐心堅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
這讓我想起了這個假期媽媽給我培養(yǎng)語感的事。媽媽每天都讓我聽英語名著,雖說是名著,聽兩三次也就煩了,之后每當媽媽給我放英語名著時我都吵著嚷著換成中文,可是我拗不過媽媽,只好硬著頭皮聽英語名著。漸漸地,我已經(jīng)習慣了,不管媽媽放還是不放,我都跟平常一樣做事,沒有一點影響,媽媽放的英語名著,基本上就是耳旁風,注意的時候也就是熏熏耳朵,一個假期過去了,英語名著我也聽了八九部了,每一部聽的也有十幾遍。接著,我又開始讀它配套的書,每本書都讀得比較輕松,語調(diào)也跟盤中著名播音員的差不了多少,差不多都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我每天也跟老人一樣,重復著單調(diào)的工作,但是,卻比老人好得多,老人只是拿錘子不停地敲球,我還能換著法兒地聽英語名著。沒有老人那么乏味,老人的工作那樣無聊,但他都沒有“罷工”,我天天在家里聽英語的小學生,又怎么能半途而廢呢?
勵志類書籍的讀后感篇二
今天我讀完了紅色經(jīng)典文章《少年鄧小平》,既感動又激動。我感受最深刻的幾點是:
少年鄧小平有堅定的信念,向著自己定下的目標前進,不達目標不罷休。文章中有很多勵志的詞語,比如,“為中華民族的崛起和富強而讀書奮斗”、“既來之,則安之”、“士可殺,不可辱”、“今日莘莘學子,明日國家棟梁”、“落后就要受人欺負”、“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從古代走向近代,從閉塞走向開放,從落后走向進步的歷史,也往往是它打開眼界、敞開國門、走向世界的歷史”。
少年鄧小平知道去法國的費用來之不易,所以到了法國后,開始勤工儉學。他節(jié)約地花著每一分錢,日子雖然辛苦,但他從來沒有忘記“為中華民族的崛起和富強而讀書奮斗”的目標。他說不能勤學就去勤工,有志不在年高。他來到鋼廠,干各種體力活,一天可以掙10個法郎,他就這樣一點一滴的積攢下錢去儉學。
少年鄧小平樂于助人。雖然他家生活也很艱苦,但他看到同學有困難,一定會竭盡全力幫助他們。有一次同學的妹妹生了重病,鄧小平不顧自己的困難,把自己僅有的錢給了同學,讓他拿錢去給妹妹看病。另一個同學的母親病入膏肓,那位同學準備“割肝救母”,鄧希賢(鄧小平小時的名字)勸他不要這樣做,并請了一個郎中,幫他母親治好了病。他這種助人為樂的品質(zhì)值得我們學習。
少年鄧小平嚴于律己,寬以待人。每次作業(yè)他都對自己要求非常嚴,得到很多“雞蛋”,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的優(yōu)星。他學習刻苦認真,作業(yè)一絲不茍,毛筆字剛勁有力,背誦倒背如流,講故事津津有味,說道理頭頭是道,寫文章胸有成竹,說名言脫口而出,各方面的成績在學校都是出類拔萃的。
少年鄧小平膽識過人,不信邪,不信鬼。他小時候居住的村子有個鬼屋,誰也不敢去,一天他和幾個同學放學一起去鬼屋。鬼屋白巾飄揚,野草叢生,小鳥在草叢中做窩,他還大膽地從鬼屋走了出來。人們都夸他膽識過人。
少年鄧小平雖然個子不高,但他志向遠大,有堅定的信念,永遠不會屈服。正如紅色經(jīng)典的封面中寫的“信念不是鐵錘下繚亂紛飛的火花,而是爐中熊熊燃燒的烈火,不是夜空中閃瞬即逝的流星,而是西西里島上徹夜不息的明燈。信念讓你擺脫饑寒交迫的日子,而奮發(fā)圖強……”
看完少年鄧小平的故事,我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學習鄧爺爺?shù)膬?yōu)秀品質(zhì),做一個嚴于律己,樂于助人,能夠為自己的目標而奮發(fā)努力的好孩子。
勵志類書籍的讀后感篇三
洛克菲勒留給兒子的38封信——第3封:天堂與地獄比鄰
親愛的約翰:
有一則寓言很有意味,也讓我感觸良多。那則寓言說:
在古老的歐洲,有一個人在他死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來到一個美妙而又能享受一切的地方。他剛踏進那片樂土,就有個看似侍者模樣的人走過來問他:“先生,您有什么需要嗎?在這里您可以擁有一切您想要的:所有美味佳肴,所有可能的娛樂以及各式各樣的消遣,其中不乏妙齡美女,都可以讓您盡情享用。”
這個人聽了以后,感到有些驚奇,但非常高興,他暗自竊喜:這不正是我在人世間的夢想嘛!一整天他都在品嘗所有的佳肴美食,同時盡享美色的滋味。然而,有一天,他卻對這一切感到索然無味了,于是他就對侍者說:“我對這一切感到很厭煩,我需要做一些事情。你可以給我找一份工作做嗎?
他沒想到,他所得到的回答卻是搖頭:”很抱歉,我的先生,這是我們這里惟一不能為您做的。這里沒有工作可以給您。“
這個人非常沮喪,憤怒地揮動著手說:”這真是太糟糕了!那我干脆就留在地獄好了!“
”您以為,您在什么地方呢?“那位侍者溫和地說。
約翰,這則很富幽默感的寓言,似乎告訴我:失去工作就等于失去快樂。但是令人遺憾的是,有些人卻要在失業(yè)之后,才能體會到這一點,這真不幸!
我可以很自豪的說,我從未嘗過失業(yè)的滋味,這并非我運氣,而在于我從不把工作視為毫無樂趣的苦役,卻能從工作中找到無限的快樂。
我認為,工作是一項特權(quán),它帶來比維持生活更多的事物。工作是所有生意的基礎,所有繁榮的來源,也是天才的塑造者。工作使年輕人奮發(fā)有為,比他的父母做得更多,不管他們多么有錢。工作以最卑微的儲蓄表示出來,并奠定幸福的基礎。工作是增添生命味道的食鹽。但人們必須先愛它,工作才能給予最大的恩惠、獲致最大的結(jié)果。
我初進商界時,時常聽說,一個人想爬到高峰需要很多犧牲。然而,歲月流逝,我開始了解到很多正爬向高峰的人,并不是在”付出代價“。他們努力工作是因為他們真正地喜愛工作。任何行業(yè)中往上爬的人都是完全投入正在做的事情,且專心致志。衷心喜愛從事的工作,自然也就成功了。
熱愛工作是一種信念。懷著這個信念,我們能把絕望的大山鑿成一塊希望的磐石。一位偉大的畫家說得好,”痛苦終將過去,但是美麗永存“。
但有些人顯然不夠聰明,他們有野心,卻對工作過分挑剔,一直在尋找”完美的“雇主或工作。事實是,雇主需要準時工作、誠實而努力的雇員,他只將加薪與升遷機會留給那些格外努力、格外忠心、格外熱心、花更多的時間做事的雇員,因為他在經(jīng)營生意,而不是在做慈善事業(yè),他需要的是那些更有價值的人。
不管一個人的野心有多么大,他至少要先起步,才能到達高峰。一旦起步,繼續(xù)前進就不太困難了。工作越是困難或不愉快,越要立刻去做。如果他等的時間越久,就變得越困難、可怕,這有點像打槍一樣,你瞄的時間越長,射擊的機會就越渺茫。
我永遠也忘不了做我第一份工作——簿記員的經(jīng)歷,那時我雖然每天天剛蒙蒙亮就得去上班,而辦公室里點著的鯨油燈又很昏暗,但那份工作從未讓我感到枯燥乏味,反而很令我著迷和喜悅,連辦公室里的一切繁文縟節(jié)都不能讓我對它失去熱心。而結(jié)果是雇主不斷地為我加薪。
收入只是你工作的副產(chǎn)品,做好你該做的事,出色完成你該完成的工作,理想的薪金必然會來。而更為重要的是,我們勞苦的最高報酬,不在于我們所獲得的,而在于我們會因此成為什么。那些頭腦活躍的人拼命勞作決不是只為了賺錢,使他們工作熱情得以持續(xù)下去的東西要比只知斂財?shù)挠鼮楦呱?mdash;—他們是在從事一項迷人的事業(yè)。
老實說我是一個野心家,從小我就想成為巨富。對我來說,我受雇的休伊特-塔特爾公司是一個鍛煉我的能力、讓我一試身手的好地方。它代理各種商品銷售,擁有一座鐵礦,還經(jīng)營著兩項讓它賴以生存的技術(shù),那就是給美國經(jīng)濟帶來革命性變化的鐵路與電報。它把我?guī)нM了妙趣橫生、廣闊絢爛的商業(yè)世界,讓我學會了尊重數(shù)字與事實,讓我看到了運輸業(yè)的威力,更培養(yǎng)了我作為商人應具備的能力與素養(yǎng)。所有的這些都在我以后的經(jīng)商中發(fā)揮了極大效能。我可以說,沒有在休伊特-塔特爾公司的歷練,在事業(yè)上我或許要走很多彎路。
現(xiàn)在,每當想起休伊特和塔特爾兩位先生時,我的內(nèi)心就不禁涌起感恩之情,那段工作生涯是我一生奮斗的開端,為我打下了奮起的基礎,我永遠對那三年半的經(jīng)歷感激不盡。
所以,我從未像有些人那樣抱怨他的雇主,說:”我們只不過是奴隸,我們被雇主壓在塵土上,他們卻高高在上,在他們美麗的別墅里享樂;他們的保險柜里裝滿了黃金,他們所擁有的每一塊錢,都是壓榨我們這些誠實的工人得來的。“我不知道這些抱怨的人是否想不定期:是誰給了你就業(yè)的機會?是誰給了你建設家庭的可能?是誰讓你得到了發(fā)展自己的可能?如果你已經(jīng)意識到了別人對你的壓榨,那你為什么不結(jié)束壓榨,一走了之?
工作臺是一種態(tài)度,它決定了我們快樂與否。同樣都是石匠,同樣在雕塑石像,如果你問他們:”你在這做什么?“他們中的一個人可能就會說:”你看到了嘛,我正在鑿石頭,鑿完這塊我就可以回家了。“這種人永遠視工作為懲罰,在他嘴里最常吐出的一個字就是”累“。
另一個人可能會說:”你看到了嘛,我正在做雕像。這是一份很辛苦的工作,但是酬勞很高。畢竟我有太太和四個孩子,他們需要溫飽。“這鐘人永遠視工作為負擔,在他嘴里經(jīng)常吐出來的一句話就是”養(yǎng)家糊口“。
第三個人可能會放下錘子,驕傲地指著石雕說:”你看到了嘛,我正在做一件藝術(shù)品。“這種人永遠以工作為榮,工作為樂,在他嘴里最常吐出的一句話是”這個工作很有意義“。
天堂也地獄都有由自己建造。如果你賦予工作意義,不論工作大小,你都會感到快樂,自我設定的成績不論高低,都會使人對工作產(chǎn)生樂趣。如果你不喜歡做的話,任何簡單的事都會變得困難、無趣,當你叫喊著這個工作很累人時,即使你不賣力氣,你也會感到精疲力竭,反之就大不相同。事情就是這樣。
約翰,如果你視工作為一種樂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視工作為一種義務,人生就是地獄。檢視一下你的工作態(tài)度,那會讓我們都感覺愉快。
愛你的父親
November 9,1897
洛克菲勒名言:
1、我們勞苦的最高報酬,不在于我們所獲得的,而在于我們會因此成為什么。
2、如果你視工作為一種樂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視工作為一種義務,人生就是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