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在線閱讀>讀后感>

一百個人的十年讀后感

時間: 木蘭832 分享

  馮驥才寫的一百個人的十年。大家在讀書時有何感想?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一百個人的十年讀后感,一起來看看。

  一百個人的十年讀后感篇一

  歷史永遠是活著的,有些歷史頑疾只有不斷吃藥才不會發(fā)作--馮驥才

  作為80后,我出生時“”已經(jīng)結束,因此對這段歷史并無直觀認識。以前對它的印象,也僅限于父母對于知青經(jīng)歷的回憶,以及以梁曉生為代表的知青作家對上山下鄉(xiāng)故事的描述,再有就是《孽債》這類知青題材的電影、電視劇。然而,那十年間究竟發(fā)生了哪些事情,對個人的影響究竟有多大,是我以前不曾了解和想象的。馮驥才可以說是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優(yōu)秀作家,他通過對大量經(jīng)歷過“”的普通百姓的訪談,整理出了這部可看作紀實文學的《一百個人的十年》。

  因為是整理口述材料再加以文學加工,所以每個故事都顯得樸素近人,真實可信。需要說明的是盡管書名是一百個人的十年,書中一共也就30個左右的故事,為了保護講述者的隱私,作者盡量將地點人物模糊化,但完全不影響代入感。每每讀到動情處,總會忍不住眼含熱淚。

  分享三個給我印象深刻的故事吧。

  “拾紙救夫”。一個小學語文老師,因為講了毛主席在水溝中躲避偽軍搜索的故事,被認定為損害主席形象的現(xiàn)行反革命而投入監(jiān)獄。老師堅稱他講的故事是從書上看來的是有據(jù)可依的,可就是想不起從哪看到的無法為自己伸冤。他的愛人是文盲,自此開始了到處撿拾有字的紙片的生涯:每天拿著成堆的各種紙片讓別人讀給她聽,期望有天能讀到那個故事。在漫長艱苦的讀字生涯中,女人和孩子死于一場火災。直到八年后他刑滿釋放,才找到了故事的出處——來自謝覺哉的《秋收起義和我軍初創(chuàng)時期》里的瀏陽遇險。為了一樁冤案,他家破人亡,失去了一切,這些損失由誰來彌補呢?

  “我到底有沒有罪”。她是醫(yī)生,父母是資本家,“”一來,家被抄,父母被紅衛(wèi)兵批斗和毆打,后來他們實在忍受不了,決定一起自殺。但在當時的形勢下,自殺也不容易。于是他們商量著,因為她是醫(yī)生,熟悉人體構造,就由她割開父母的喉管,然后她再自殺。這樣解決了所有人的痛苦。然而,當她手刃了父親時,卻被紅衛(wèi)兵們發(fā)現(xiàn),不得已她和母親選擇了跳樓…由于她是殺人犯,醫(yī)院便救活了她并把她投入監(jiān)獄,她的母親卻因未得到及時救治而身亡。多么震撼的故事!本來救死扶傷的醫(yī)生,卻不得不把手術刀當作兇器去殺害自己的親人,而且是“為了他好”!在那種時代背景下,人性被扭曲到何種程度!讓人不寒而栗!

  “失蹤的少女”??谑稣呤且晃蛔骷?,一次他去外地出差,在車站等車準備返程的功夫,遇到一個20歲的少女。女孩的父母都在“”斗爭中喪生了,只有她一人無依無靠的在鄉(xiāng)下插隊。由于她身體不好,干不了重活,在農(nóng)村實在無法忍受,就從鄉(xiāng)下偷跑了出來,茫茫然來到車站,也是舉目無親,不知往哪里去。這時一個40多歲的男人與她主動搭訕,他說自己在新疆一個工廠做采購員,全國各地出差,年紀大了一直沒討到媳婦,如果女孩愿意,他可以娶她為妻,幫她落上戶口和糧食關系——這在當年可是一個城市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沒見過世面的女生迷茫了,看這位作家面善,像是正派有學問的人,就來找他拿主意。作家也不知道該怎么辦,這可是要決定她的一生啊!他問了采購員一些問題,覺得他對答如流,講的情真意切,又問女孩的意見很愿意跟去,于是女孩當下就坐火車跟采購員走了。但作家一直不太放心,趁著出差的機會去了采購員當時信誓旦旦說的自己的老家,卻發(fā)現(xiàn)查無此人!也就是說,那人很可能是個騙子!而這個女孩的命運如何?也是永遠的未知了。

  其他人的故事,還包括從小被叫狗崽子的兒童,研究核導彈卻多年無法正常工作的專家,根正苗紅卻當了多年右派的老紅軍,與右派父親劃清界限的女兒,相濡以沫不離不棄的工人夫妻……每個故事都尤其特色和代表性,但是我個人對書里后半部分講紅衛(wèi)兵,造反派,嚴刑拷打之類的事情沒那么感興趣。

  我非常欣賞馮先生的歷史觀:

  歷史不僅存在于文獻和史書中,在博物館內(nèi),在一天天遠去而模糊的歲月里,也存在于我們的觀念、話語、行為、習慣、下意識中,不被我們察覺。比如“”的否定一切,懷疑一切,斗爭哲學,破壞欲,非理性的盲從,躁狂癥,反文化及反文明,在當今充滿博弈和網(wǎng)絡化的時代,依然在被表現(xiàn),演釋和傳承。

  我們也看到,這些故事中,無論是右派,左派,知識分子,普通工人,知識青年,還是紅衛(wèi)兵,造反派,軍代表,都在控訴和揭露“”的罪惡,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受害者,雖然始作俑者是一人,但所有的冤情推到他一人身上也不合適吧!那些作惡的人,甚至在“”結束后依然當權,依然活的很好,對那些蒙冤的人,只用一句“你的冤案是_造成的,現(xiàn)在_粉碎了,你也得到了平反昭雪,繼續(xù)好好工作吧”就把人家打發(fā)了…和作者一樣,我也在思考:為什么鮮有懺悔的人,或者說,那些作惡的人是否有過覺醒和良知呢?

  直到最近1,2年,才有個別的名人陸陸續(xù)續(xù)為“”中的所作所為公開道歉,雖然這道歉也許來的太晚,但遲到總比不到強。在當今--也許和“”隔得還不夠久遠吧,受到種種限制,可能沒辦法客觀公正的去看待這段歷史。我贊同作者所說的:不管什么樣的歷史,只要正面和誠實的去面對,本質的去追求,科學的去認識,負面的歷史就會成為未來有益的告誡,成為我們自信根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這個角度看,馮驥才的這本書幫助我們銘記那段歷史,警戒今天,告誡未來,意義重大;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有些歷史頑疾只有不斷吃藥才不會發(fā)作!

  一百個人的十年讀后感篇二

  在延綿不絕的歷史時間里,十年不過是眨眼的一瞬。但對于一代中國人有如熬度整整一個世紀。如今四十歲以上的人,幾乎沒有一個人的命運不受其惡性的支配。在這十年中,雄厚的古老文明奇跡般地消失,人間演出原始蒙昧時代的互相殘殺;善與美轉入地下,丑與惡肆意宣泄;千千萬萬家庭被轟毀,千千萬萬生命被吞噬。無論壓在這狂浪下邊的還是掀動這狂浪的,都是它的犧牲品。哪怕最成熟的性格也要接受它強制性的重新塑造。堅強的化為怯弱,誠實的化為詭詐,恬靜的化為瘋狂,豁朗的化為陰沉。人性、人道、人權、人的尊嚴、人的價值,所有含有人的最高貴的成分,都是它公開踐踏的內(nèi)容。雖然這不是大動干戈的戰(zhàn)爭,再慘烈的戰(zhàn)爭也難以達到如此殘醋——靈魂的虐殺。——馮驥才

  這是一次沉重的閱讀經(jīng)歷。沒有音樂的渲染,沒有圖片的補充,只有發(fā)自心底的文字與標點在吶喊,但它給我的心靈沖擊卻是任何悲傷的電影、任何慘痛的畫面也替代不了的。作為一個晚輩面對前人所受的苦難而升騰起一種對世道的怨恨和怪罪也許是不理智不成熟的行為,我絲毫不否認自己的不成熟,這本已無所謂。我更想在自己的不成熟中無所畏懼地質問一句:那些像狗一樣積極掀起“”浩劫的人們,你們懺悔嗎?這聲音太微弱,也許根本就沒人聽聞。但我相信一定會有這樣的勇者帶頭向那些逝去的靈魂懺悔。

  書中有這樣一句話“不是怕死,而是怕活,這便是那個時代的荒.唐。”螻蟻尚且偷生,而“”期間的人們卻用盡手段來結束自己的生命。自殺成功的人尚可如愿永別這個充滿人性殺戮的世界,而自殺未遂的人兒就沒有這樣幸運了,他們不僅要重熬人間地獄般的生活,還得背負“畏罪自殺”的罪名。一個時代的人都在畏懼生存與明天,那該是怎樣的不可思議。

  更不可思議的是那些受難者所背負的“罪狀”,一則莫須有的告發(fā)便可將人不分青紅皂白打入牢獄從青絲坐到白發(fā),將幸福美滿的家庭撕裂成家破人亡的殘影,將含情脈脈的眷侶分割為陰陽兩地……而那些告發(fā)的人有的是拜過把子的兄弟,有的是談天說地的朋友,有的是默默無聞的鄰居,有的是尊崇過自己的學生,也有的是結過梁子的對手。在那個時代告發(fā)一個人無異于做了一回英雄,每個人都對周邊的人保持著高度的警戒和肆意的懷疑與栽贓,“”這雙罪手生生撕裂了人與人之間的溫情面紗。

  書中的第一個故事《拾紙救夫》現(xiàn)在還記憶猶新:講述了一鄉(xiāng)村老師,課堂上向小朋友講述毛主席當年在瀏陽被白軍追得趴在水溝里藏身,最后機智脫險的故事。后被人舉報故意歪曲毛主席的偉大形象。老教師稱自己是在一本書上看到的這個故事,奈何怎么也想不起是出自于哪一本書,于是以“特大現(xiàn)行反革命案”被打入獄中。他的妻子是個農(nóng)村婦女,不識字,堅信他是冤枉的,利用一切機會找這本書、這段話。她整整拾了八年紙,可是在她丈夫刑滿前半年的一天夜里,家里著了大火,這女人和孩子活活被燒死了。老教師聽聞后悲痛欲絕,幾度都自殺未遂。讀完這個故事,“”的殘忍與不近人情已了然在目,因一句話而家破人亡的人不計其數(shù),這與當年的文字獄又有何區(qū)別呢?荒誕的不止這一個例子,還有一個故事更是光怪陸離:當他熬度了二十二年的苦難日子終于等到揭曉自己為何而坐牢的真相時,領導告訴他原因竟然是他所在的市被江青批評為批斗成果落后與其他市,上級為了提高“政績”故意給他捏了一個罪名以填充數(shù)量上的不足。這樣的冤案數(shù)不勝數(shù),少數(shù)在“”結束后被平反,而更多的是直至今日也未得到正名。偉大的領袖劉少奇,文學家老舍、楊朔,彭德懷元帥等,也未能幸免此鬧劇。有人說,“”期間受迫害的人沒有一億,也有千萬。其中不乏社會政界、商界、文化屆等各界精英的隕落,民族的脊梁被活生生地削掉一片精骨。除此之外,“”這場由文化領域肇始的“大革命”,對教科文的摧殘尤其嚴重,無數(shù)的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chǎn)遭受浩劫。還記得書中一個敘訴者所講,家中由父輩保存下的大量珍貴書籍、名畫由于被扣留于潮濕的地下室,被無知的學生們撕下當作了廁紙。多么教人可惜和可恨。

  雖然好多故事不可思議,但訴說者找馮驥才顯然不是為了述說他們的奇遇。使他們渴望訴說的,是深藏于心時時使他們感到不安的屈辱、義憤或悔恨等等。有一個訴說者說,當她回憶完這段塵封于內(nèi)心深處的歷史時,整整病了一個月。許多人都不愿去回想這段不堪的歲月,因為每次記憶之門的打開都將剝掉他們一層皮肉。今天,我們已經(jīng)進入了新的世紀,“”已成為一段歷史塵封在人們的記憶中,對于十年動亂似乎漸漸被淡忘,這不能不說這是一種悲哀??床坏侥谴┲l(fā)白舊軍服帶著紅色袖標的驕傲年輕人,沒有那據(jù)說鋪天蓋地的紅寶書,也找不到那些滿口階級斗爭的人們,他們都消失了,但是他們都存在過。他們哪兒去了?是否在滿面笑容得享受生活?那些曾經(jīng)作惡的軍代表、政協(xié)委員、紅衛(wèi)兵,他們是否為自己瘋狂殘暴的行為悔恨過?

  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我都無法從《一百個人的十年》的黑暗中走出。由于高中學的是理科,對于“”的了解只停留于它的表象,如今了解到它的真實面貌,觸目驚心之余是一種集悲憤、難受、同情為一體的復雜情緒。我常常在想,要是我生長在那個年代,是否也會被卷入被“妖魔化”的反“右”思潮,做出違背人格與人性的事情?我不敢肯定。因為一個人的思想一旦被另一種思想洗腦,就會堅信與這種思想相排斥的都是罪惡,以至于黑白顛倒,是非混淆。這讓我想到了幾個月前發(fā)生的麥當勞慘劇:一個女子在麥當勞用餐時因拒絕給一位陌生人她的號碼,結果遭到了該名男子及其同伙的毆打,致該名女子死亡。致使這幫人對手無縛雞之力的女子忍下此狠手的原因是,他們信奉邪教,堅信這位女子的拒絕行為是一種惡劣行徑,必須將其鏟除掉,以至于他們絲毫沒有認為自己做錯。我想說,人的思想一旦被控制是非??膳碌?,那類似于軟性“囚禁”—— 一切與此有關的行為都出自于自我意識?!啊焙平俚膶V普邆兟斆髑页晒Φ貙⒋蟛糠秩说乃枷敫鼡Q。

  對于我們這些“”后出生的人來說,“”期間的慘絕人寰是我們永遠無法體會到的。隨著科技的飛速發(fā)展,文化精神的富足豐腴,幸福指數(shù)的快速攀升,人們漸漸淡忘掉這段歷史,它只存在于老一輩或老幾輩們不堪回首的嘆息中。“忘記歷史就等于背叛”,我不知道列寧的這句話在這里是否仍然成立,因為悲痛的歷史還是少回憶好?;蛘哒f讓專制者和后人們回憶,一個懺悔自己的罪行,一個為了不重蹈覆轍;受難者們還是選擇忘卻吧,活下來已不容易,忘記得越干凈重生得才越徹底。

  “”過去近38年了,曾有人憑借個人良心建立了中國首個““”博物館”,十多年來勉強維持,困難重重。也許是受難者的不愿提及,也許是作惡者來自良心的壓力,也許是整個社會的集體失聲,那沉重的記憶區(qū)間長時間地隱藏在看不見的角落。歷史終究屬于過去,民族的奮發(fā)圖強必須凌駕于苦難之上清醒地面對未來,正視過去才不會重犯錯誤。源于一個作家的良知與責任,馮驥才的這本著作歷經(jīng)十年,收集敘述者的信件4000余封,采訪數(shù)百人,其中包括農(nóng)民,教師,學生,紅衛(wèi)兵,干部等等,觸角伸向社會的各個層面,從中選取互不雷同,具有典型意義的故事。閱讀這部書是需要充滿正義和良知的立場。馮驥才有意創(chuàng)造這種閱讀角度,在篇目安排上,把幾篇富于沖擊力的放在前邊,以使全書具有震撼力。有意將不同文本基調和不同的敘述節(jié)奏,相互穿插開來,間隔開來,保持亢奮,不感到沉悶,使得閱讀空間更加廣闊。這本書的發(fā)行距今正好十年,這也是少有的以最真實的觸角揭露“”的書籍之一,書本不重,卻極具分量。

  直到今日,曾經(jīng)的作惡者緘口不提以往的罪行,受難者們在痛苦中默默地老去或者死去。他們其實都是那個匪夷所思年代里的犧牲品。

  當?shù)聡讵q太人死難者紀念碑前,誠懇的跪下時,他們走出了二戰(zhàn)。我們什么時候能走出“”……

一百個人的十年讀后感

馮驥才寫的一百個人的十年。大家在讀書時有何感想?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一百個人的十年讀后感,一起來看看。 一百個人的十年讀后感篇一 歷史永遠是活著的,有些歷史頑疾只有不斷吃藥才不會發(fā)作--馮驥才 作為80后,我出生時文革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146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