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讀后感
先秦散文有著敘述豐富的歷史事件,有著鮮明的情感表達等特點。讀完后,大家得出哪些感悟呢?來看看學(xué)習(xí)啦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先秦散文讀后感,希望你有所收獲。
先秦散文讀后感篇一
不是《莊子》里所有的文章都一定是莊子本人所做,大家要正確看待,讀《莊子》要用心去領(lǐng)會,考別人教的話,頂多是他人消化過的看法,我們要先有一定的理解,再結(jié)合各種觀點去更好地領(lǐng)會其中的奧妙。
再說這本書又要翻譯,《莊子》原文內(nèi)容又多,怎么可能是全本呢,選的時候自然要注意。很多人喜歡拿歷史人物的局限性來詬病他們,切不可如此,試想再過2000年有誰能保證后人不拿我們的局限性來詬病我們呢當(dāng)當(dāng)網(wǎng)上古來談?wù)軐W(xué)以老、莊并稱,談文學(xué)以莊屈并稱。”同時,聞一多認(rèn)為,莊子具備了一個杰出文學(xué)家和詩人的基本素質(zhì):“他那嬰兒哭著要捉月亮似的天真,那神秘的惆悵,圣睿的憧憬,無邊無際的企慕,無崖際的艷羨,便使他成為最真實的詩人。”
其次,莊子是一個文學(xué)家,那么《莊子》的文學(xué)性何在?聞一多說:“南華的文辭是千真萬確的文學(xué),人人都承認(rèn)??墒恰肚f子》的文學(xué)價值還不只是在文辭上。實在連他的哲學(xué)都不像尋常那一種矜嚴(yán)的、峻刻的、料峭的一味皺眉頭,絞腦子的東西;他的思想本身便是一首絕妙的詩。”這里聞一多以詩人特有的多情與靈敏,體悟到了《莊子》文章中詩性特征:一是其抒情性,莊子“是一個抒情的天才”。聞氏引述了明人吳世尚對《莊子·則陽》中“舊國舊都,望之悵然”的評論:“莊子妙得于詩”,并補充道:“這里果然是一首妙絕的詩--外形同本質(zhì)都是詩。”聞一多不僅于莊子情感外露的地方看到了詩意,而且在玄妙莫測的哲理中悟出了莊子的深情。如他對“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的理解:“莊子仿佛說:那‘無’處便是我們真正的故鄉(xiāng)。他苦的是不能忘情于他的故鄉(xiāng)。”聞一多在莊子哲學(xué)中探究到的情感趨向,讓人感到莊子對生活體驗的深刻和情感的濃烈,并進……
拓展閱讀:先秦散文曹劌論戰(zhàn)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guì)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jiàn)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fú)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遍,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bó),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fú),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戰(zhàn)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shì)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fú)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fú)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拓展閱讀:先秦散文孟子·梁惠王下
莊暴見孟子,曰:“暴見于王,王語暴以好樂,暴未有以對也。”曰:“好樂何如?”古
孟子曰:“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齋
他日,見于王曰:“王嘗語莊子以好樂,有諸?”主
王變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樂也,直好世俗之樂耳。”知
曰:“王之好樂甚,則國其庶幾乎,今之樂猶古之樂也。”古
曰:“可得聞與?”齋
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主
曰:“不若與人。”知
曰:“與少樂樂,與眾樂樂,孰樂?”古
曰:“不若與眾。”齋
“臣請為王言樂。今王鼓樂于此,百姓聞王鐘鼓之聲,管龠之音,舉疾首蹙額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樂,夫何使我至于此極也?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今王田獵于此,百姓聞王車馬之音,見羽旄之美,舉疾首蹙額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獵,夫何使我至于此極也?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此無他,不與民同樂也。”主
“今王鼓樂于此,百姓聞王鐘鼓之聲,管龠之音,舉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今王田獵于此,百姓聞王車馬之音,見羽旄之美,舉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田獵也?’此無他,與民同樂也。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主
齊宣王問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諸?”知
孟子對曰:“于傳有之。”古
曰:“若是其大乎?”齋
曰:“民猶以為小也。”主
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猶以為大,何也?”知
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芻蕘者往焉,雉兔者往焉,與民同之。民以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問國之大禁,然后敢入。臣聞郊關(guān)之內(nèi)有囿方四十里,殺其麋鹿者如殺人之罪,則是方四十里為阱于國中。民以為大,不亦宜乎?”主
齊宣王問曰:“交鄰國有道乎?”知
孟子對曰:“有。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是故湯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為能以小事大,故太王整事獯鬻,勾踐事吳。以大事小者,樂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樂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國?!对姟吩?‘畏天之威,于時保之。’”知
王曰:“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古
對曰:“王請無好小勇。夫撫劍疾視曰,‘彼惡敢當(dāng)我哉!’此匹夫之勇,敵一人者也。王請大之!主
“《詩》云:‘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篤周祜,以對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古
“《書》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曰其助上帝寵之。四方有罪無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恥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知
齊宣王見孟子于雪宮。王曰:“賢者亦有此樂乎?”古
孟子對曰:“有。人不得,則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為民上而不與民同樂者,亦非也。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知
“昔者齊景公問于晏子曰:‘吾欲觀于轉(zhuǎn)附朝儛,遵海而南,放于瑯邪,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觀也?’齋
晏子對曰:“善哉問也!天子適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諸侯朝于天子曰述職。述職者,述所職也。無非事者。春省耕而補不足,秋省斂而助不給。夏諺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為諸侯度。’今也不然:師行而糧食,饑者弗食,勞者弗息。睊々胥讒,民乃作慝。方命虐民,飲食若流。流連荒亡,為諸侯憂。從流下而忘反謂之流,從流上而忘反謂之連,從獸無厭謂之荒,樂酒無厭謂之亡。先王無流連之樂,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景公說,大戒于國,出舍于郊。于是始興發(fā)補不足。召大師曰:‘為我作君臣相說之樂!’蓋征招角招是也。其詩曰,‘畜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齋
齊宣王問曰:“人皆謂我毀明堂,毀諸?已乎?”主
孟子對曰:“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王欲行王政,則勿毀之矣。”知
王曰:“王政可得聞與?”古
對曰:“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祿,關(guān)市譏而不征,澤梁無禁,罪人不孥。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文王發(fā)政施仁,必先斯四者。詩云,‘哿矣富人,哀此煢獨。’”古
王曰:“善哉言乎!”齋
曰:“王如善之,則何為不行?”主
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貨。”知
對曰:“昔者公劉好貨,《詩》云:‘乃積乃倉,乃裹糇糧,于橐于囊。思戢用光。弓矢斯張,干戈戚場,爰方啟行。’故居者有積倉,行者有裹囊也,然后可以爰方啟行。王如好貨,與百姓同之,于王何有?”主
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知
對曰:“昔者太王好色,愛厥妃?!对姟吩?‘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來胥宇。’當(dāng)是時也,內(nèi)無怨女,外無曠夫。王如好色,與百姓同之,于王何有?”主
孟子謂齊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則凍餒其妻子,則如之何?”古
王曰:“棄之。”齋
曰:“士師不能治士,則如之何?”主
王曰:“已之。”知
曰:“四境之內(nèi)不治,則如之何?”古
王顧左右而言他。齋
孟子謂齊宣王,曰:“所謂故國者,非謂有喬木之謂也,有世臣之謂也。王無親臣矣,昔者所進,今日不知其亡也。”知
王曰:“吾何以識其不才而舍之?”古
曰:“國君進賢,如不得已,將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與?左右皆曰賢,未可也;諸大夫皆曰賢,未可也;國人皆曰賢,然后察之;見賢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聽;諸大夫皆曰不可,勿聽;國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見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殺,勿聽;諸大夫皆曰可殺,勿聽;國人皆曰可殺,然后察之,見可殺焉,然后殺之。故曰,國人殺之也。如此,然后可以為民父母。”齋
齊宣王問曰:“湯放桀,武王伐紂,有諸?”主
孟子對曰:“于傳有之。”知
曰:“臣弒其君,可乎?”古
曰:“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wù)D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主
孟子見齊宣王,曰:“為巨室,則必使工師求大木。工師得大木,則王喜,以為能勝其任也。匠人斫而小之,則王怒,以為不勝其任矣。夫人幼而學(xué)之,壯而欲行之,王曰:‘姑舍女所學(xué)而從我’,則何如?今有璞玉于此,雖萬鎰,必使玉人雕琢之。至于治國家,則曰,‘姑舍女所學(xué)而從我’,則何以異于教玉人雕琢玉哉?”知
齊人伐燕,勝之。宣王問曰:“或謂寡人勿取,或謂寡人取之。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五旬而舉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齋
孟子對曰:“取之而燕民悅,則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悅,則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豈有它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熱,亦運而已矣。”古
齊人伐燕,取之。諸侯將謀救燕。宣王曰:“諸侯多謀伐寡人者,何以待之?”齋
孟子對曰:“臣聞七十里為政于天下者,湯是也。未聞以千里畏人者也?!稌吩?‘湯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東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歸市者不止,耕者不變。誅其君而吊其民,若時雨降。民大悅?!稌吩?‘徯我后,后來其蘇。’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為將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若殺其兄父,系累其子弟,毀其宗廟,遷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齊之強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動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謀于燕眾,置君而后去之,則猶可及止也。”齋
鄒與魯哄。穆公問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誅之,則不可勝誅;不誅,則疾視其長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則可也?”知
孟子對曰:“兇年饑歲,君之民老弱轉(zhuǎn)乎溝壑,壯者散而之四方者,幾千人矣;而君之倉廩實,府庫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殘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無尤焉!君行仁政,斯民親其上,死其長矣。”知
滕文公問曰:“滕,小國也,間于齊、楚。事齊乎?事楚乎?”古
孟子對曰:“是謀非吾所能及也。無已,則有一焉:鑿斯池也,筑斯城也,與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則是可為也。”主
滕文公問曰:“齊人將筑薛,吾甚恐,如之何則可?”知
孟子對曰:“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去之岐山之下居焉。非擇而取之,不得已也。茍為善,后世子孫必有王者矣。君子創(chuàng)業(yè)垂統(tǒng),為可繼也。若夫成功,則天也。君如彼何哉?強為善而已矣。”主
滕文公問曰:“滕,小國也;竭力以事大國,則不得免焉,如之何則可?”知
孟子對曰:“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事之以皮幣,不得免焉;事之以犬馬,不得免焉;事之以珠玉,不得免焉。乃屬其耆老而告之曰:‘狄人之所欲者,吾土地也。吾聞之也:君子不以其所以養(yǎng)人者害人。二三子何患乎無君?我將去之。’去邠,逾梁山,邑于岐山之下居焉。邠人曰:‘仁人也,不可失也。’從之者如歸市。”古
“或曰:‘世守也,非身之所能為也。效死勿去。’”齋
“君請擇于斯二者。”主
魯平公將出,嬖人臧倉者請曰:“他日君出,則必命有司所之。今乘輿已駕矣,有司未知所之,敢請。”古
公曰:“將見孟子。”齋
曰:“何哉,君所為輕身以先于匹夫者?以為賢乎?禮義由賢者出;而孟子之后喪逾前喪。君無見焉!”知
公曰:“諾。”古
樂正子入見,曰:“君奚為不見孟軻也?”齋
曰:“或告寡人曰,‘孟子之后喪逾前喪’,是以不往見也。”主
曰:“何哉,君所謂逾者?前以士,后以大夫;前以三鼎,而后以五鼎與?”知
曰:“否,謂棺槨衣衾之美也。”古
曰:“非所謂逾也,貧富不同也。”齋
樂正子見孟子,曰:“克告于君,君為來見也。嬖人有臧倉者沮君,君是以不果來也。”知
曰:“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所能也。吾之不遇魯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
先秦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4.名著讀后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