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的商業(yè)模式如何設計
企業(yè)直播的商業(yè)模式如何設計
組織模式;企業(yè)如何建立先進的管理控制模型,比如建立面向客戶的組織結構,通過企業(yè)信息系統(tǒng)構建數字化組織等。這里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直播的商業(yè)模式如何設計,方便大家學習了解。
直播的商業(yè)模式如何設計
1.直播的盈利方式主要還是廣告、打賞、電商、內容售賣等;
2.在直播領域,直播的內容是更受重視的;
3.垂直內容仍是投資的重要方向;
4.要做出比較好的直播PGC內容需要專業(yè)的條件,在互動的設計上既要有技術上的腦洞,也要有模式上的腦洞;
5.進入直播以后,綜藝的邊界在發(fā)生著改變,公益、體育、個人表演等都是其拓展的領域;
6.在互動方式上,直播需要有更多的探索;
7.流量是否是直播的核心要視內容的類型而定,不同的內容對流量的依賴程度不同;
8.直播的所謂資源在于能夠得到平臺的配合,要以自身能夠帶來的價值去說服平臺提供更多的技術或其它支持。
下面是演講實錄:
今天主要是對直播這樣一個業(yè)態(tài)做一個簡單的分享,我們的團隊花了點時間在公開資料上找到一些數據,也是希望在這個領域里面從我們的角度,從投資人的角度,分享一些,同時投資人的角度對創(chuàng)業(yè)者相對來說也有一定的價值,在什么方向,有什么機會,希望在梳理的過程中能夠找到一些未來可以探索的領域。
市場概況其實這些都是比較簡單的數據,基本大的市場規(guī)模來看2015年的數字是100億元,我們看到有2-3年翻好幾倍的。
整個行業(yè),其實直播這個事最早2006年的時候都是秀場的模式,秀場發(fā)展到現在是占據整個直播里面最大的一塊,是70%左右,但是從今年上半年開始這樣的模式發(fā)生了比較快的變化,秀場模式的占比開始比較快地進行減少。其他方式的一些,尤其在直播的領域變成了去中心化,或者是非常生活類的直播,獲得了非常大的快速的發(fā)展,所以整個收入的結構也比較快地進行了變化。
競爭格局這個圖是一部分,大家都看到過,據說近200家的平臺,但是大大小小,各種各樣的都有,我們把它放進來這個市場就這樣,這個市場短短的在不到一年多的時間,半年多的時間就發(fā)展成這樣了,這是在我們行業(yè)里面看到的時候,討論里面這個行業(yè)是比較嚇人的一件事,另外也是比較震驚的一件事,其實這里面我們查到的,有非常多的公司拿到了錢,這是我們比較驚訝的一件事。
我們也有投資過平臺,我們這個基金最開始就是從內容角度來看文化娛樂行業(yè)的,讓我們驚訝的是有這么多直播平臺拿到了這個錢。
下面是一個數據,是競爭格局的表述,排在前面從平臺來看最核心的數據就是DAU打開市場,這是比較核心的數據,這個是比較有影響力,價值比較高的地方?,F在YY比較靠前,因為它畢竟比較老牌,它現在的DAU是比較不錯的,但是從趨勢上來看它的地位會受到后面的這些沖擊。這是我們查到的數據,當然還有很多,這個行業(yè)現在的狀況比較明顯的是這幾家排在前面,然后是映客、熊貓、花椒往上沖,整個趨勢是這樣的。
商業(yè)模式現在來看,直播這件事大家都看得比較熱,而且比較快地進入這個行業(yè),就是因為它變現的通路比較短,現在來看商業(yè)模式很簡單,主要的我們認為四個大的種類,一個是廣告,一個就是打賞,還有電商導流的分成,還有所謂的內容做的比較好有可能把內容做一次售賣的,基本上從變化的方式來說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基本上就是這四大類。廣告收入會在一半以上,這邊是電商導流的,這個是粉絲經濟,還有內容的消費,內容消費就是節(jié)目售賣,包括還有會員的收費,這是小的內容,這其實也是電商的一種,所謂的社群經濟還是跟運營粉絲有關的收入,我們把它歸到這里。
成本這塊現在來看有兩大類就是基于PC端的直播和移動端的直播,PC端是最大的成本,其次就是購買或者簽約這樣一些內容占30%左右,帶寬的成本是所有PC端或者移動端,移動端是PC端成本大概1/2-1/3,是這樣的成本,這是運營的成本,這邊是推廣。
我們在這里面放了一些類型,但實際上這些類型歸納為了兩類,一種是綜合類的,還有一種就是垂直類的。綜合類的就是和直播相關的,所有各種各樣的綜合類內容,垂直類的比如說斗魚,更多的在游戲領域,還有體育方面,還有直接直播導購,還有美妝,直接播音樂,音樂演唱會類的,財經類的,直接在現場直播各種各樣股票行情的講解,教育類現在正在走一定的下坡路,這個現在來看因為購買端,購買的決策其實跟直播的內容結合比較脫節(jié),購買端比較火,這塊相對走下坡路,但擺線不是特別好。另外還有一些明星類的,新聞類的,我們看到比較好的也是這一個,這是直播新聞的,但是它是有真正的資源,是跟新華社,跟官方類的媒體做的這個事。
基本上就是這樣,主要是兩大類?,F在比較明顯的特點,突然火起來的時候,大家看到直播這件事非常簡單,每個人做什么事情都可以通過手機把它直播出去,而且也有人看,而且也有人跟你互動,這使直播變成了隨身的事情,相當于在原來的邊界里面邁出了一大步。其實直播本身比錄播邁出了一大步,錄播是180度的視角只能看到180度的東西,它是演給你看,你要坐在這兒看,而直播的話完全是把180度視頻的邏輯打破了,它就相當于是隨時隨地,各種角度都可以要求去看,而且你看的東西是能夠參與的,你能夠跟你正在看的東西,看的人,看的事情發(fā)生直接的互動,而且這些互動是有結果的,有一定的回應,這個可以讓觀眾有興趣,這個是“我在成為內容的一部分”。
因為我們主要看內容,我們也沒有頭名,所以我們在直播這樣的領域里面更多的是從內容的角度來看,包括現在大家對直播的內容反映也是一樣,這只是一個調查,大部分人認為這樣的內容比較低俗,這邊是對直播平臺的認知,兩種不同的調查,基本上會在一半以上認為直播內容質量比較一般。
現在大家對直播內容的看法,這是相對比較明確的劃分,現在我們看到直播內容的類型有這樣一些。其實我們說在直播所有類型的內容里面,有很多都是在做探索。我們在去年年底的時候開始有這樣的一些想法,因為我們一直看內容,作為早期投資機構,可能見的早期項目比較多,對市場的感覺相對來說早一點。所以我們去年開始的時候感覺到這樣一個直播的熱潮,我們把我們的想法跟我們見過所有來找我們聊過的創(chuàng)業(yè)團隊都說,我們這樣一個投資就是這樣一種合作方式,我們對一些新的領域的一些探索,一些想法,我們會跟我們所有創(chuàng)業(yè)團隊來說,這樣我們希望他們去實現,他們幫助我們一塊探索,然后我們當然會選擇比較好的創(chuàng)業(yè)團隊來投。
去年年底的時候我們有這樣一個想法,我們在移動,包括現在直播的內容方面我們覺得可以探索,所以我們當時找了人來聊這個事情,來做這樣的嘗試。我們覺得直播的內容狀況是那樣的,內容比較一致化,但是直播這個平臺,包括直播這件事本身會更容易的貼近用戶,而且會更容易的拿到用戶關注的時間,所以我們覺得在這個里面其實應該由真正專業(yè)團隊在做的PGC的內容。
其實我們在這樣一個領域里面,這個也算是一種嘗試,這都是我們在直播這個領域里面進行的一些嘗試。
綜藝類的比較普遍,或者綜藝類我們覺得它變現和互動這樣一種形式是在現在的品牌上相對比較容易的模式,當然我說的相對比較容易是和所謂電商的導購,包括直播購物是有區(qū)別的,我們說這樣的一些內容本身它是在吸引用戶的注意力,而且用戶在整個參與過程中會獲得樂趣,而且他有可能會留下更多的東西。比如直播購物,直播化妝這樣的東西,我們留下更大的價值,讓這個內容能夠持續(xù)起來。相對比較弱一些而像PGC的,綜藝類的有可能會沉淀更大的價值,這是已經做完的,在YY平臺上做的這樣一些綜藝類的節(jié)目。
形式我們看到網紅類的,這是戶外的?!痘ㄑ笈捞荨穭偛沤榻B了是VG娛樂,《飯局的誘惑》是未來傳媒做的,《Hello女神》是芒果娛樂類的,還有《出征》是未來看到有可能要出來的。其實都能看到現在這樣的一些綜藝類的節(jié)目,我們說直播類的綜藝節(jié)目其實在這樣的發(fā)展中需要借助原來在秀場模式下形成的這樣一些觀念,形成的現場特點來做一些新的創(chuàng)新,就是你不能完全脫離秀場的模式,因為畢竟現在來看這些直播平臺的觀眾相對來說還是原來那樣一些觀眾人數,屬性比較強,所以現在在這樣的階段你希望能夠做出更大的變化,更突破的內容,相對來說你的觀眾不一定更容易接受。
現在你再看這些內容的時候,基本上像選秀、網紅類的比較多,但戶外其實也會是一個比較好的內容形式,但戶外這件事做起來相對來說難度大一點,我們說難度大是說它做好,如果做的互動設計比較好難度比較大,當然這是一個另類,我們希望看到的東西。
當然比較簡單的是脫口秀的,還有我們看到個人的脫口秀節(jié)目,這些比較容易一些,如果做的好是可以獲得比較大的關注量。
前面是行業(yè)的簡單介紹,這是在綜藝類之外,我們投的公司里面,我們大概數了一下有將近10個這樣的公司已經開始在直播這樣的領域進行嘗試了,這是一個專業(yè)的團隊在做的PGC電影,還有一些是在做直播劇類的探索,因為這是一個做動漫人物的,他們做一些直播劇的嘗試,真正的演戲然后互動。然后還有一些演唱會,演唱會是比較成熟的類型,不過它這里面是可以加各種各樣互動的,而這種互動是可以直接變現,直接就商業(yè)模式的。它是在電影之前做的,但是它最開始做的《老炮兒》演唱會的直播,它的互動是可以直接賣電影票的,而且可以有這樣一些,通過刷屏的禮物也好,直接把它賣到品牌上。
包括王老師我們也聊過,他們在直播這個領域里面也有非常多的嘗試,因為他們之前在映客上做了一次,這個時候在線人數比較大,但那個是游戲類他們第一次嘗試,沒有任何商業(yè)上的思考,現在所謂《飯局的誘惑》也是一個嘗試,但是這個東西在直播的平臺上沒有互動,它不需要互動,因為它這個東西是要賣給視頻平臺的,賣的意思是說它通過每周一期這樣的一些直播內容,直播大概十期、二十期以后剪出一整套視頻賣給直播平臺,而且已經賣了,這是基本上現在的形式,包括我們做的一些探索,其實更多的在這個領域跟大家做一些探討。
我們其實在很早的時候也在想這件事,我們說直播平臺已經有這么多了,這上面垂直的內容相對比較少,垂直的內容是不是一個投資的方向,或者說是不是一個創(chuàng)業(yè)的方向,我們的思考到現在覺得是,但是這里面會分各種各樣的類型,真正你要做出比較好的直播PGC的內容需要的條件確實是專業(yè)的條件,而且在互動這個方向上的設計要既有技術上的腦洞,也有模式上的腦洞,這個可以有突破的,現在在技術上有些限制,因為你表演沒有辦法,這樣的直播互動如果在其他的形式上,包括綜藝類的,我覺得探索空間非常大。
我覺得綜藝是一個比較傳統(tǒng)的叫法,因為在傳統(tǒng)的市場內容我們叫它綜藝,其實在直播上面,綜藝也好,劇情也好,它的概念可能會發(fā)生一些變化,或者它的邊界會變,我們其實和創(chuàng)業(yè)者討論的時候也在想這件事情。它的發(fā)展方向到底有哪些探索,至少我們現在的探索在于公益直播的.一些事件,還有一些戶外的活動,體育的活動,還有個人的表演,當然這個表演也可以往綜藝這個角度報。
我們投過的公司里面體育類的也在做直播,演唱會類的也在做直播,做綜藝的比較直接,還有就是做直播劇情的。直播劇情這件事本身也是可以進行比較大的探索,只不過要在互動方式上,互動的變化上要有一些比較多的方向的探索。我說的這些垂直的直播內容更偏PGC一些,沒有說那些更多的比如說像新聞類的,像導購類的,可能是以新聞類、導購類為主的,新聞類、導購類是強調一些真實,當然新聞類有一些紅線,但是導購類的可以,現在美妝類的和海淘類的比較多。
在做材料的時候我們也想,很多人說流量這件事在直播的市場上仍然是一個比較核心的的坎兒,如果流量是一個問題的話,你的平臺,包括你上面的內容,包括價值都會打一個折扣。所以大家現在都會比較多的關注流量這個比較高的層面上,實際上我們覺得是會有,但是我覺得會分類,你看什么樣的東西需要什么樣的流量。我們說如果是我們在做的這樣一些PGC類的內容,它肯定是需要流量的,它的內容可能更多的是到流量比較大的平臺上,因為其實到那個平臺上更容易對內容,對產品本身產生價值,會沉淀下來,但是其他類型不一定。導購類的也好,新聞類的也好,戶外某些垂直領域的內容也是有可能的,因為其實在這樣的領域里面還沒有打流量戰(zhàn),所以對于比較細分的領域里面,內容的直播還是有可能的,這是我們的一個看法。我們更關注在PGC直播內容各種各樣方向的探索上。
其實剛才說的一些是我們跟創(chuàng)業(yè)者探索的時候比較實際的問題,一個是互動方式上的問題,還有一點也是品牌的,我們覺得所謂的資源就是你能夠讓平臺配合,或者說你能夠說服平臺給它帶來更大的價值,它愿意投入技術也好,資源也好,來幫助你做PGC的內容,新形式的內容嘗試這個有可能需要,但也可能不需要,就是看你真正提供給它的內容是什么。
商業(yè)上的變現其實是需要在最開始的時候考慮的,我們做直播劇這方面的時候也找人聊了一下,他們也有做這方面的打算,但是最明確的感覺,這個收入還是來源于廣告,對現在這樣一個階段來說還是來源于廣告的收入,直接互動在直播劇這塊的探索還沒有找到比較好的方式,但是我只是舉個例子,在這個里面商業(yè)變現的方式想的比較清楚,這跟投入的資源是有關系的,如果你看好直播互動打賞這樣的方式來變現,但是如果實際的效果牽扯到廣告,那么投入是會有問題的。還有就是更多的在一些活動,或者在演唱會、體育賽事各方面,這種互動會更多,商業(yè)類的,廣告類的和直接銷售類的都是很多。
我們其實在這個領域的探索,剛才在講內容的過程中也做了一些介紹,我們因為主要投的更多是內容的,我們都在鼓勵他們在直播這個領域進行探索,包括我們也在把我們的一些想法在跟新的各種各樣的團隊都在聊,我們也希望他們進行探索,所以這也是我們的投資方向。因為我們投早期,所以如果在某個領域看的相對深一些,或者有一些想法,我們希望把我們的想法貢獻給找我們聊的商業(yè)團隊,讓他們更多的嘗試,然后我們希望能夠用我們能夠用的資源,哪怕資金也好,哪怕企業(yè)也好,市場方面的幫助也好,能夠幫助他們成長做出一個好的東西來。
APP商業(yè)模式優(yōu)劣勢及后期發(fā)展策略
App 商業(yè)模式的優(yōu)點
App 產品與 SaaS 產品類似,都有“會員”,并有潛力形成大型的社團。如果單個 App 在合適的時間找對了市場,那么它也會賺得盆缽滿金。有些 App 會獲得數百萬美元的收益。
App 背后的潛力很大。很多 App 可以持續(xù)數月、數年產生收益,只有當 iPhone 或 Android 的系統(tǒng)版本更新時,才需要對App 進行更新,其他時間需要做的工作很少。
App 的另一個優(yōu)勢是它存在于移動設備中,如今人們大部分時間都會花在移動設備上,這樣就會有很多營銷優(yōu)勢。例如,很多 App 都會借助 臉譜網 App 的廣告位尋找目標受眾,受眾點擊廣告后,就會立刻在手機上下載廣告中的 App。
App 商業(yè)模式的劣勢
自從 App 出現以來,App 市場的競爭程度越來越激烈。
僅2016年1月,就有19,130 個游戲 App 登上iTunes 商店。這種激烈程度可以用“慘烈”來形容。這意味,如果你想從 App 中獲利,你需要確保產品的質量,并且有完美的營銷計劃,這樣才能讓 App 運行起來。
開發(fā) App 的費用比較高。如果要想獲得成功,你需要花大價錢聘請優(yōu)秀的開發(fā)人員。一般情況下,廉價的開發(fā)者開發(fā)的 App 上線后會出現很多問題,而這些問題需要花費昂貴的價錢才能解決。如果你聘請到了優(yōu)秀的開發(fā)者,可以從零開始開發(fā)出很棒的App,你仍然需要聘請別的程序員,增強用戶體驗。
有些用戶下載 App 之后很少打開使用,這是很關鍵的一步。只有提升用戶體驗才能提高用戶參與度。如果你的用戶界面非常差,那么用戶也很有可能不會打開你的 App。
如果你有充足的資金,與 App 的盈利潛力相比,這些前期的投資資金是九牛一毛,在選擇 App 商業(yè)模式之前,你仍然需要考慮創(chuàng)業(yè)公司的`成本。
發(fā)展策略
推進 App 發(fā)展的方法很多,當你想把 App 業(yè)務拓展到下一個階段時,你可以考慮以下方法。
創(chuàng)建郵件
創(chuàng)建郵件是 App 商業(yè)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郵件是你和用戶進行溝通的另一個渠道,是增加用戶粘性的一個完美的平臺。如果用戶卸載了 App, 通過郵件告知他們新的功能,可以讓用戶重新下載郵件。此外,郵件也可以幫助你推廣下一款 App,甚至可以提供盈利的新機遇。
為多個 App 創(chuàng)建品牌
如果你想創(chuàng)建一個 App 帝國,你可能想在同一個利基市場(如游戲)為所有的 App 打造一個品牌。通過這種方式,用戶會對你的品牌有一定的認知,當他們聽說你的新App上線時,會激發(fā)他們的興趣,立刻下載新的 App 進行體驗。此外,你也可以在你最成功的 App 中推廣其他的相關 App,讓用戶同時下載你的多個App。
使用 臉譜網 的廣告位
臉譜網 的廣告位是促使用戶下載 App 的重要方式。你可以針對受眾競價,如果某個推廣計劃可以帶來轉化,可以加大該計劃的推廣力度。在 臉譜網 上做推廣之前,你需要了解每個用戶的 ROI 和客戶的終身價值。
設定 CPA
在游戲市場這一點尤為流行。App 開發(fā)商會在廣告聯(lián)盟中設定 CPA (每次行動花費),由于游戲開發(fā)商了解消費者的生命周期價值,他們更愿意按每次下載付費。訪客每次通過廣告聯(lián)盟下載 App 后,廣告主才會向廣告聯(lián)盟支付一定的費用。當然,首先你要有一個很好的轉化渠道。
商業(yè)模式和優(yōu)秀團隊是成功融資的因素
林代聯(lián):關注高成長性和高回報率產業(yè)
我們篩選項目的標準,概括起來就是“兩高六新”。早在去年7月,優(yōu)勢資本就發(fā)起在兩江新區(qū)成立了私募股權基金重慶優(yōu)勢佰納,目前已經投資了4家重慶企業(yè),投資總體規(guī)模為3億元。這四家企業(yè)分別屬于現代制造業(yè)和新材料行業(yè)、現代農業(yè)、IT新技術行業(yè)。
這也印證了我們的主要投資方向就是除房地產和礦業(yè)以外的高成長型、高利潤回報企業(yè)。特別關注的六大新興領域則包括新服務業(yè)、新生物制藥、新農業(yè)、新能源、新材料和新商業(yè)模式。
除了企業(yè)本身具有良好的成長性外,企業(yè)家的管理風格和團隊執(zhí)行力也是PE重點考察的對象。那些只想讓PE投錢,不想讓PE管事的企業(yè)家,是多數PE都不會認同的。所以,對于想吸引PE的渝企來說,首先要做到管理規(guī)范。
核心競爭力可以是在行業(yè)內擁有的領先技術,也可以是一項知識產權或者發(fā)明創(chuàng)造,還可以是產品質量帶來的良好口碑。而管理規(guī)范則包括了企業(yè)是否建立起了現代企業(yè)管理制度,團隊管理是否規(guī)范等。要想得到PE投資,一定要做好4~6個月的談判準備,別想剛接觸馬上就能得到巨額投資。
我們在篩選項目時發(fā)現,一些具有高成長性潛質的企業(yè),往往因為是家族式合作創(chuàng)業(yè)或者同學合伙創(chuàng)業(yè),公司管理很不規(guī)范,需要花時間去治理和培育。優(yōu)勢資本發(fā)現CYE這一現象后,已經開始著手解決。比如,從今年開始,優(yōu)勢資本就將在全國推出“財富中國上市服務計劃”,對暫未達到投資門檻的目標客戶先進行免費培育,包括派駐專業(yè)人士梳理財務報表,公司法人結構治理等,幫助完善公司規(guī)范管理,等到達到投資門檻后再進行投資。同時,優(yōu)勢資本還將發(fā)起設立第二只股權投資基金,這只創(chuàng)投基金的資金規(guī)模預計將達3億元,主要專注于投資創(chuàng)業(yè)初期的團隊和項目。
楊繼瑞:找風投要做好付出高額成本的準備
重慶工商大學校長楊繼瑞表示,對于需要融資的中小企業(yè)來說,找風投就必須要做好承擔其高門檻和財務費用的準備,理性地尋找風投融資。
“對于盲目趕時髦追逐風投的中小企業(yè)主,我要先潑盆冷水。其實找風投融資所付出的'財務成本是很高的。排在福布斯財富榜前幾位的中國富豪,都是沒有融資的。做互聯(lián)網的陳天橋、丁磊等,也都是在企業(yè)做到一定規(guī)模后,僅在上市前做了小小的融資?!睏罾^瑞說。
當中小企業(yè)由于應付賬款和應收賬款之間的不平衡,有短期融資需求時,可以通過抵押找銀行貸款。有的甚至可以不用抵押物,僅憑無形資產和聲譽做擔保,就可以從銀行獲得短期融資。
楊繼瑞表示,與銀行相比,風投的財務費用其實是比較高的。他們大多希望在未來幾年獲得50%左右的回報才會投資。此外,風投還要求有一個規(guī)范的董事會架構、透明的財務報表,對企業(yè)約束較多。
對于急需融資出擊資本市場做大做強的企業(yè),楊繼瑞說,風險投資對“人”的關注往往超出對項目本身,他們認為項目的缺陷和不足可以由團隊從商業(yè)模式、營銷管理等方面來彌補。這就要求團隊必須熟悉自己的創(chuàng)業(yè)領域,并有一定的經驗,而且注重商業(yè)道德。尤其是一些本身做技術的創(chuàng)業(yè)者,特別要注意商業(yè)規(guī)則,“有了好的商業(yè)模式,更需要一個能將這個模式執(zhí)行下去的團隊。一個好的團隊能將二流的模式做成一流?!睏罾^瑞說,很多風投機構都認為,背景多樣、具有豐富管理經驗的團隊才能令好項目最終帶來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