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隨筆》的26道題
《培根隨筆》是英國隨筆文學的開山之作,以其簡潔的語言、優(yōu)美的文筆、透徹的說理、迭出的警句,在世界文學史上占據(jù)了重要的地位,“讀之猶如聆聽高人賜教,受益匪淺”,被譯成多種文字出版,至今暢銷不衰。1985年被美國《生活》雜志評選為“人類有史以來的20種最佳書”之一;同年入選美國《優(yōu)良讀物指南》的推薦書目。
1,《培根隨筆》為(英國)十七世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jīng)驗主義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所著.
2,本書分為:( )( )( )( )( )( )( )等多篇隨筆. 《論求知》,《論美》,《論善》,《論真理》,《論健康》,《論家庭》,《論友誼》
3,(《新工具》)是培根的主要哲學著作之一,首次發(fā)表于1620年.
4,從 《培根隨筆》的 “論真理”、“論死亡”、“論人的天性”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 )的培根. 熱愛哲學
5,從《培根隨筆集》“論高官”、“論王權(quán)”、“論野心”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 )的培根. 熱衷于政治,深諳官場運作
6,從《培根隨筆》“論愛情”、“論友情”、“論婚姻與獨身”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 )的培根. 富有生活情趣
7,從《培根隨筆》“論逆境”、“論幸運”、“論殘疾”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 )的培根. 自強不息
8,從《培根隨筆》“論作偽與掩飾”、“論言談”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 )的培根. 工于心計、老于世故
9,培根隨筆 內(nèi)容簡介:
本書亦以大地萬物為主角,呈現(xiàn)人們百態(tài).通過精煉的語言、緊湊的情節(jié)、貼切的比喻將深刻的哲理寓于淺顯的故事之中,使人獲取借鑒,受到啟迪.
10, 《培根隨筆》在《論求知》中,培根說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nèi)说拿\),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
11,《培根隨筆》在《論友誼》中,培根說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說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
12,《培根隨筆》在《論猜疑》中,培根說道:“當你產(chǎn)生了猜疑時,你最好還是有所警惕,但又不要表露于外. 這樣,當這種猜疑有道理時,你已經(jīng)預先作了準備而不愛其害.當這種猜測疑無道理時,你又可避免因此而誤會了好人.可見在人生中猜疑,是人的思想在做亂.
13,培根的主要建樹在哲學方面.他自稱“以天下全部學問為己任”,企圖“將全部科學、技術(shù)和人類的一切知識全面重建”,并為此計劃寫一套大書,總名(《偉大的復興》),雖然只完成1、2兩部分,但已造成重大影響.
14,《培根隨筆》體裁以及類型:哲學散文隨筆集.(也可以稱為“論文集”)
15,《培根隨筆》主要內(nèi)容:涉及(中學)、(倫理)、(處世之道)等,其中多數(shù)與個人省會密切相關(guān),比較集中地表達了作者的“(人生哲學)”.
16,《培根隨筆》中《談美》:這是一篇(論美)的文章,作者主要闡述了“美德比美貌更重要”的道理.短文筆墨不多,但卻十分精彩,說理透徹,且語言優(yōu)美.他在培根的隨筆中頗有代表性,集中體現(xiàn)了培根善于用詩話的語言闡述精辟的哲理的特點.
17,《培根隨筆》中《論拖延》:這是培根談?wù)?“時機”于“拖延”)的哲學小論文.作者用舉例子、作比喻的論證方法,告訴我們要善于當機立斷、迅速行動,不要拖延時間而延誤機會.文章論述層次清晰,表達手法多樣,語言簡潔有力、形象生動,體現(xiàn)了培根論說文的又一特點.
18,《培根隨筆》中《談讀書》:這是培根談?wù)?讀書的作用)的一篇議論文.作者在文章中明確指出:“讀書足以悅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并指出:“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shù)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論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19,《培根隨筆》共有(58)篇.
20,主要藝術(shù)特點以及成就:
1)、這些散文關(guān)注現(xiàn)實,其中議論官場生涯的篇章和探討修身持家的文字都得力于他深入的觀察和親身的體驗.他力圖以不帶先入之見的“客觀”態(tài)度來審視和考察各種現(xiàn)象和行為,很少從傳統(tǒng)的宗教道德觀念出發(fā)簡單化地評判是非.
2)、從培根的散文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文藝復興時期的思想者是如何在舊的社會結(jié)構(gòu)和思想體系日趨瓦解之際,致力于探討并樹立新的信念、規(guī)范和道德.
3)、培根的散文,為我們留下了許多關(guān)于知識、人生的至理名言,對我們有多方面的啟發(fā).如“知識就是力量”等.
4)、培根的散文結(jié)構(gòu)嚴謹,論證合理,語言形象生動;常常采用以小見大的手法,論說通俗易懂.對我們寫作議論文有一定的啟發(fā). 只找到20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