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知識大全 > 知識百科 > 百科知識 > 什么是利潤利潤的特性

什么是利潤利潤的特性

時間: 謝君787 分享

什么是利潤利潤的特性

  利潤包括收入和費用的差額,以及其他直接計入損益的利得、損失。那么你對利潤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學習啦小編整理關于什么是利潤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利潤的實質

  簡介

  利潤不僅在質上是相同的,利潤的本質,利潤是企業(yè)盈利的表現形式,而且在量上也是相等的。利潤所不同的只是,是對可變資本而言的,利潤是對全部成本而言的。因此,收益一旦轉化為利潤,利潤的起源以及它所反映的物質生產就被賺了”(《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56頁),因而就具有了繁多的賺錢形式。在資本主義社會,利潤的本質就是:它是資本的產物,同勞動完全無關。

  公式

  如果以W代表商品價值,k代表成本,以p代表利潤,那么,隨著錢轉化為利潤,則資本主義條件下商品價值的構成,即W=c+v+m=k+m,就進一步變成W=k+p,亦即商品價值轉化為成本價格+利潤。

  剩余價值這個范疇明顯地反映了資本同勞動的對立,因為它是可變資本的增殖額并被資本家無償占有的;而利潤這個范疇,似乎意味著資本自身就能夠創(chuàng)造出一個新價值來。這種顛倒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必然產物。首先,因為資本家生產商品所耗費的不變資本+可變資本(c+v)轉化為成本價格,從而掩蓋了不變資本(c)同可變資本(v)之間的本質區(qū)別;其次,因為勞動力價格轉化為工資,表現為勞動的報酬,所以剩余價值就轉化為利潤,實質上同勞動者的勞動要素無關,而只是預付總資本的產物;最后,剩余價值轉化為利潤,以剩余價值率轉化為利潤率為前提,即借助于利潤率,才把已轉化為成本超過額的利潤,進一步轉化為預付成本在一定周轉期間內超過它自身價格的余額。在現實生活中,產業(yè)廠商通常也是從既定的利潤率水平出發(fā),然后以利潤率乘預付成本得出預期的利潤量,而它并非主觀幻覺之物,而是客觀上完全有可能實現的東西??茖W的論證和實踐表明:這個利潤量其實是由可變成本所帶來的增額。總之,利潤是內在的本質或實體,而剩余則是外在的現象或形式。

  商品價格

  商品價值轉化為成本價格+利潤(k+p)之后,就包含著利潤同剩余價值相偏離的可能性。因為利潤作為超過成本價格的余額,而成本價格又小于商品價值,這就為單個資本家提供了在成本價格以上而在價值以下出售商品的可能性,從而使實現了的利潤同商品中實際包含的剩余價值在數量上并不一致。資本家無不利用商品價值同成本價格之間的差額,作為市場競爭中的一個推動力。隨著不同生產部門之間的競爭和資本的自由流動,促使不同的特殊利潤率均衡化為平均利潤率或一般利潤率,從而使利潤進一步轉化為平均利潤,實現等量資本取得同量利潤。在通常的情況下,平均利潤和剩余價值在量上是不一致的。平均利潤的多少,僅僅與預付總資本量的多少成正比,而不與單個資本所支配的活勞動量成比例。這又造成一種客觀事實,本質上利潤是資本的產物,它同勞動完全無關,這樣,資本對雇傭勞動的賺錢與被賺的關系,就被進一步表現出來了。

  利潤結構基本合理有以下幾層含義

  (1)企業(yè)的利潤結構應該與企業(yè)的資產結構相匹配。

  (2)費用變化是合理的、費用在年度之間沒有出現不合理的下降。

  (3)利潤總額各部分的構成合理。

  企業(yè)的利潤總額是由營業(yè)利潤、投資收益和營業(yè)外收支差額三個主要部分構成。

  利潤質量較高的含義是指:企業(yè)具有一定的盈利能力,利潤結構基本合理,利潤具有較強的獲取現金的能力。

  重新修訂并于2007年1月1日開始實行的《企業(yè)會計準則-一般準則》相關條款規(guī)定:

  第三十七條 利潤是指企業(yè)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

  第三十八條 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是指應當計入當期損益、會導致所有者權益發(fā)生增減變動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利得或者損失。

  第三十九條 利潤金額取決于收入和費用、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金額的計量。

  第四十條 利潤項目應當列入利潤表。

  利潤的特征

  利潤的質量特征:

  (1)一定的贏利能力。它是企業(yè)一定時期的最終財務成果。

  (2)利潤結構基本合理。利潤是按配比性原則計量的,是一定時期的收入與費用相減的結果。

  (3)企業(yè)的利潤具有較強的獲取現金的能力。

  (4)影響利潤的因素較復雜,利潤的計算含有較大的主觀判斷成份,其結果可能因人而異,因此具有可操縱性。

  利潤的特性

  神秘性

  商業(yè)利潤的神秘性

  剩余價值是雇傭勞動者在直接生產過程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但必須經過流通過程把商品轉化為貨幣后才能實現。至于商品能否賣掉,以及按什么樣的價格出售,從而利潤能否實現以及實現到什么程度,將取決于供求關系和市場競爭的具體狀況。特別是,商品資本從產業(yè)資本的運動中獨立化出來成為商業(yè)資本,專門執(zhí)行實現商品價值和剩余價值的職能,并相應地取得商業(yè)利潤,使關系更為錯綜復雜,更易造成神秘化。在流通過程中,有些因素會制約生產過程,或與之相交錯,或把資本同勞動的對立,轉化為資本同資本之間,單純的買者同賣者之間的關系等等,這一切都會掩蓋生產過程同流通過程之間的區(qū)別,更容易把成本價格看成商品真正的內在價值,把利潤看成高于商品價值出售的結果,從而商品價值中所包含的剩余價值在流通過程中實現,卻被顛倒表現為是從商品出售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因為,商業(yè)利潤原來是產業(yè)資本在生產過程中所剝削來的剩余價值的一部分的轉化形式,卻被看成是在流通過程中通過賤買貴賣產生出來的,或由消費者支付的讓渡利潤。于是階級關系也被歪曲了,商業(yè)利潤原是體現商業(yè)資本家通過產業(yè)資本家對雇傭勞動者的對立關系,這種剝削與被剝削關系也被掩蓋起來,而歪曲地表現為資本家同資本家之間、甚至資本家同消費者之間的純粹商品買賣關系。

  分割性

  利潤分割為利息和企業(yè)主收入

  隨著資本主義信用制度的發(fā)展,產業(yè)資本家和商業(yè)資本家不僅使用自有資本,而且大量使用借入資本。借貸資本對職能資本所起的作用日益增大。由于使用借入資本必須支付利息,于是產業(yè)利潤或商業(yè)利潤又會在量上再分割為利息和企業(yè)主收入兩個部分。按其本源來說,二者都是剩余價值的轉化形式??墒牵@種純粹量的分割又會轉化為質的分割,即表現為資本所有權同資本使用權的分離,或所有權資本同職能資本的分離。結果,利息被歪曲表現為純粹是資本所有權所帶來的果實,似乎價值增殖是資本或貨幣的天然屬性。另一方面,企業(yè)主收入又被歪曲表現為似乎同資本完全無關,純粹是職能資本家組織生產經營和指揮監(jiān)督勞動的報酬。即使完全不靠借入資本的職能資本家,也同樣會把自有資本進行質的分割,起著一身二任的作用,作為所有權資本,他取得利息;而作為職能資本,他又取得企業(yè)主收入。這樣一來,資本對雇傭勞動的剝削就被完全掩蓋起來。

  再轉化性

  農業(yè)利潤和資本主義地租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先從工業(yè)發(fā)展起來并取得統(tǒng)治地位,再逐步向農業(yè)擴展。由于在農業(yè)中存在著兩種壟斷,即對土地的資本主義經營的壟斷以及土地私有權的壟斷,因而它不具備如象在工業(yè)中那種自由競爭的條件,從而阻礙著利潤率的平均化。因此,農業(yè)中的超額利潤便轉化為地租。一是由土地產品的個別生產價格低于社會生產價格而產生的級差地租;二是由土地產品的價值超過社會生產價格而產生的絕對地租。這兩種地租的實體,都是農業(yè)雇傭勞動者所創(chuàng)造的剩余價值的一部分,它體現了土地所有者通過農業(yè)資本家共同剝削農業(yè)工人的生產關系??墒窃诒砻嫔?,地租卻被歪曲表現為土地自身的價值增殖,或自然界的恩賜,從而把真實的階級關系完全掩蓋起來了。

  由此可見,剩余價值是利潤的內在本質,而利潤則是剩余價值的現象形態(tài)。剩余價值轉化為利潤,以及利潤再轉化為平均利潤等等,層次越多,就愈是從抽象逐步上升到具體,就愈是接近資本主義社會的現實和資本關系當事人的意識;這樣一來,它們離開自己的本源或始基卻越來越遠,從而資本關系就愈來愈神秘化。資產階級經濟學家為了替資本主義剝削制度辯解,竭力否定剩余價值的存在,否定資本同雇傭勞動之間的對立,把利潤說成是資本本身的產物,說成既是生產過程又是流通過程的結果。所謂利潤(利息)、勞動工資、土地地租的三位一體公式,就是資產階級庸俗經濟學最露骨、最典型的辯護論調。馬克思關于利潤是剩余價值的轉化形式的理論,深刻地揭示了利潤的實質及其來源,以及利潤進一步再轉化的各種具體形式和它們所體現的錯綜復雜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及其階級表現,從而為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反對資產階級、爭取解放的革命斗爭提供了銳利的理論武器。
看過“利潤的特性”的人還看了:

1.中國最暴利的行業(yè)排名

2.中國七大高利潤行業(yè)排行

3.利潤最高的不起眼行業(yè)

4.2016年高利潤行業(yè)最新排名是什么

5.2016年十大高利潤和暴力行業(yè)盤點

6.2016暴利行業(yè)排行榜

167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