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秧苗的管理問題
水稻秧苗的管理問題
大米,大多數(shù)人認為是餐桌上最古老的食品。水稻的種植可以追溯到約公元前5000年,本文通過介紹水稻的栽培管理的方法,和水稻秧苗插秧前后的管理,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培育水稻苗的資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到位培育水稻壯苗
為促進糧食生產(chǎn)高產(chǎn)高效,推動現(xiàn)代化大農(nóng)業(yè)更好更快發(fā)展,前鋒農(nóng)場積極鼓勵種植戶在水稻秧田管理工作中做好四項到位,確保高標準高質量的培育水稻壯苗。
通風煉苗到位:秧苗一葉一心期開始通風,促下控上,通風一般晴天在9~10時開始,14~15時閉膜保溫。煉苗從秧苗一葉一心期開始,與通風結合進行,并根據(jù)溫度情況,適當煉苗。
病害防治到位:在水稻1.5葉期、2.5葉期進行2次防病,防治立枯病可用3%甲霜惡霉靈每平方米苗床15~20毫升兌水5公斤,或30%惡甲(瑞苗青)水劑,每平方米苗床1~1.5毫升,對水5公斤,莖葉噴霧;綿腐病可用惡霉靈或可用0.1%硫酸銅溶液噴霧防治。
溫度調節(jié)到位:1葉1心期,溫度控制在25~28℃,超過28℃時就應通風煉苗。夜間要蓋好蓋嚴,防寒潮和霜棟危害秧苗。遇有霜凍預報,有條件的可往步道溝灌水保苗,好天將水排出。2葉1心期,床內(nèi)溫度應保持在20~25℃之間。
水分管理到位:一葉一心以前,由于苗小,棚外溫度較低,此時以密封保溫為主,在澆足苗床底水的基礎上,盡量不要開床澆水,如局部缺水,可少量噴澆。
水稻秧苗插秧前后的管理
水稻插秧前首先要整地。用旋耕機或水耙等整平田面,高差不超過3~5厘米。整地時間應根據(jù)插秧時間決定,沙壤土插秧前1天整地,壤土插秧前2~3天整地,粘土插秧前3~4天整地。整地時應將磷肥、鉀肥、硅肥做底肥與泥漿混合均勻。
日平均氣溫穩(wěn)定13℃時為插秧適宜期,插秧規(guī)格是行距30厘米,株距12~13厘米,每穴3~4株。株高穗大、分蘗力強的品種、雜交稻等可插2~3株。
在插秧時,要注意插秧質量,拉線插秧,行直穴勻,不缺穴不漂苗,插秧深度為2厘米。稻田地1~2厘米淺水時插秧,插秧后稻田立即進水護苗。
插秧后2~3天后灌水,灌水深度在4~5厘米,在苗高2/3處,這樣做可以防止卷葉發(fā)生,保護秧苗。一周后,換一次水。鹽堿地的稻田,需再換一次新水。10天以后,施返青肥,每畝施尿素5~8公斤。插秧返青期噴施敵稗、禾大壯、丁草胺、草克星、神鋤等進行除草。對少量特殊草類、難以化除的大草要人工拔除,最好在分蘗期結合耘田進行。
在防治病蟲害方面,要謹防“稻水象甲”。它的成蟲咬葉,幼蟲在水里咬根。防治它的方法是在整地時,噴灑菊酯類農(nóng)藥,如殺蟲單、象蟲凈、克百威等,噴灑在田埂雜草上,因為“稻水象甲”的幼蟲可能潛伏在雜草里。用量參照說明書,把農(nóng)藥噴灑在田埂上一次即可;如果在田埂上沒有噴灑農(nóng)藥,在插秧后,立即用上述農(nóng)藥在田里噴灑一遍。
水稻惡苗病防治方法
水稻惡苗病是四平地區(qū)水稻苗期主要病害之一,病菌在谷粒和稻草上越冬,次年使用了帶菌的種子或稻草,病菌就從秧苗的芽鞘或傷口侵入,引起秧苗發(fā)病徒長。帶病的秧苗移栽后,把病菌帶到大田,引起稻苗發(fā)病。
一、癥狀
惡苗病植株節(jié)間伸長,長得細而高,植株顏色較淡,稻桿內(nèi)生有白色的霉狀物,后變成淡紅色,有時是黑色的小點。發(fā)病的植株抽穗較早,穗子較小,谷粒少或成為不實粒。病死的植株表面有淺紅色或白粉霉狀物,谷粒谷殼的內(nèi)外穎閉合,著生有淺紅色霉層。
二、防治措施
1、做好種子消毒。浸種時用強氯精、米酰胺等藥液進行種子消毒,消嚴種子上的病菌,減少侵染機會。
2、及時拔出田間病株。在秧田對病株進行拔出,惡苗病病株在秧田能明顯看到,它的植株細高,比正常苗高三分之一至一半,發(fā)現(xiàn)病株后及時拔掉減少田間再侵染。
3、病稻草要深埋或燒掉。病稻草不能隨便亂扔,也不能堆放在田邊地頭,可集中高溫堆漚,或用火燒掉。
看了“水稻秧苗的管理問題”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