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文化的論文欣賞
日本茶文化推崇樸素的“閑寂”茶風,“在不引人注目的外表之下暗含著無價的寶物,在貧困之中深藏著難以言盡的恬靜的喜悅”,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日本茶文化的論文欣賞,一起來看看。
日本茶文化的論文欣賞1
從日本吸收外來文化的特征看中日茶文化交流
[摘 要]世界上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日本民族是一個善于吸收外來文化的民族,日本文化就是一種攝取融合外來文化并不斷學習發(fā)展的混合文化,日本在主動吸收外來文化的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征。本文試從中日之間的茶文化交流著手,來闡明日本對待外來文化的態(tài)度。
[關鍵詞]中日;茶文化;交流
日本是一個國土狹小的國家,這樣一個國土狹小、人口眾多、資源匱乏的國家,在經濟上取得的驚人成績讓世人刮目相看,經濟上取得的成就與其自身文化特色有很大關系。對日本文化的研究,實際上就是研究它吸收融合并不斷學習發(fā)展外來文化的過程?!皪u國的地理位置給日本提供了與外界交往的自主性。”日本在很早就開始了吸收外來文化的歷程,并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特征,這一點,賈華在《雙重結構的日本文化》中總結道:“(一)積極主動學習、吸收世界上最先進的文化……(二)選擇性地攝取、兼容外來文化……(三)對外來文化具有強烈的融合性……(四)保持和傳承本民族固有的傳統(tǒng)文化”。作為與日本隔海相望的近鄰中國,也與它有著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內容豐富、影響深遠的文化交流。中日之間的文化交流,對日本在對外交流中體現出的這些特征多有表現,本文試圖以茶文化為例,說明日本吸收外來文化的這些特征:
一、積極主動學習、吸收世界上最先進的文化
日本的文化發(fā)展特色與其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是密不可分的。四面環(huán)海,面積狹窄的沖積平原分布在沿海地區(qū),內部短而急的河流縱橫交錯,生存空間相對狹小封閉。擁有險山、急流、洶涌大海這樣的天然屏障,不僅使日本免于外族入侵,還使得文化不發(fā)達的日本在選擇外來文化方面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一接受外來文化原則前,日本只取前者,并將它實踐為“只取其精華”。
滕軍曾將日本的茶道史分為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受中國唐朝的餅茶煮茶法影響的日本歷史上的平安時代。第二個時期是受中國宋朝的抹茶沖飲法影響的日本歷史上的鐮倉、室町、安土、桃山時代。第三個時期是受中國明朝的葉茶泡飲法影響的日本歷史上的江戶時代?!睆倪@三個時期來看,日本所選擇的對中國茶文化的吸收時期,正是作為茶源地的中國,茶文化繁榮發(fā)展的時期。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隋唐時期中日互派使者出訪過程中,“當時日本政府遣使隋唐的主要目的是學習隋唐文化,但還有另一個重要的目的,那就是通過使節(jié)來獲取大陸的物品。所以,負此重任的來華日使臨走時要選擇最有價值、最令日本天皇滿意的物品帶回國,并敬獻給天皇”,而這些遣唐使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正處于世界領先水平的茶文化帶回日本敬獻天皇。
隋唐時期作為中國的鼎盛時期之一,理所當然地被日本當作吸收其文化的對象。中國的茶葉及品茶法就是在這個時期傳到日本。在傳播途徑上更是與眾不同,“歷史上中外文化交流有許多途徑。官方派遣使節(jié)、學生、樂舞團體等,贈送各種禮品(包括手工藝品和動物等)及書籍,是一條通常的渠道。宗教和貿易,是另外兩條重要的途徑……在這三方面之外,文化交流還有意外的渠道,為當時的人所意想不及的,即戰(zhàn)爭與掠奪也會造成文化交流的機會?!倍腥罩g的茶文化交流的途徑是“通過佛教和僧人”,其中比較有名的有空海(774~835)、最澄(767~822)、榮西(1141~1215)、村田珠光(1422~1502)、武野紹鷗(1502~1555)、千利休(1512~1591)。無論是留學僧還是請益僧,他們在唐期間開展佛教活動時,周圍活躍著許多愛茶、飲茶、頌茶的中國詩人學者,耳濡目染了中國當時先進的飲茶文化,帶回茶籽,傳到日本。南宋時,中國茶文化高度發(fā)展,日本遣宋使中主要以榮西禪師為代表。他在中國期間遍訪江南名剎,后移居天山景德寺。榮西除了致力于佛教鉆研外,也充分利用江南茶園遍布,飲茶之風盛行的優(yōu)勢,加深對茶的研究,并于第二次回國后的1192年寫成了主要以宋代《太平御覽》為參照的《吃茶養(yǎng)生記》,開篇便寫道:“茶者,養(yǎng)生之仙藥也,延齡之妙術也。山谷生之,其地神靈也。人倫采之,其人長命也。天竺唐土同貴重之,我朝日本亦嗜愛矣。古今奇特仙藥,不可不摘也?!?。即便到了明代,倭寇盛行時期,中日之間也“想方設法”進行交流,尤其日本,派出的遣明使一般都是由通曉漢文的高僧來擔任,這在客觀上促進了中日之間的進一步交流,這個時期,“正是日本茶道驟形成的期間”。
二、選擇性地攝取、兼容外來文化
日本在積極吸收世界上先進文化時,從不全盤吸收,而是有選擇地攝取,根據本國的國情來兼容外來文化。
日本原本沒有茶樹,也沒有喝茶的習慣,更談不上創(chuàng)造與茶有關的茶文化。自從遣唐使們將茶文化從中國傳入后,中國茶文化的發(fā)展歷程就開始伴隨著日本茶文化的延伸發(fā)展。圍繞日本茶道史三個時期看,當中國的唐朝經濟文化臻于繁盛之時,作為未完全擺脫氏族制殘余的日本,對中國文化的吸收更是趨于全方位的。平安時代的日本,社會混亂,憂世憂天的沒日思想濃郁,與此同時的中國,茶文化在禪宗大力提倡飲茶以及陸羽《茶經》的大肆鼓吹下興起,很多人通過接觸禪開始了飲茶的習慣,茶也從南方傳到北方?!恫杞洝沸媪酥袊栉幕某闪ⅲ谷?、道、佛等中國文化的精髓與飲茶過程結合,這些,被崇尚佛教并且出于佛教研究目的來到中國的日本使者所吸收,根據當時日本國內的社會狀況,民眾普遍存在的情緒,人們的精神面貌等,尤其對中國的禪宗思想進行了攝取,“日本的茶道在形成的過程中明顯可感受到中國文化的痕跡,禪宗的精神就是直接來自中國”。室町時代末期的村田珠光、武野紹鷗提倡受禪宗思想的引導而產生的“空寂茶”,茶從奢華之風中解放出來的過程,與村田珠光參透禪并決心將禪與茶結合有莫大關系,后來,茶室面積按照自己的實際需要也不斷縮小,不講求世俗的尊卑高下,不斷拉近主客之間的距離,日本的茶道也逐漸從禪與茶的融合中確立了“敬、靜、寂、和”的茶道精神。
另外,在茶具,點茶等方面也是有選擇地吸收。例如,可上溯到中國宋代的點茶技法,“其茶刷的形狀、茶碗的形狀都與目前日本茶道中使用的相似。但唐宋時的中國點茶技法重視色、香、味,重視茶與水的比例,對點茶時的姿勢、拿茶刷的方法等并沒有什么規(guī)定?!?。另外,在茶碗的選擇方面也有所體現。宋代,浙江、安徽一帶聚集了許多日本留學僧人,他們接觸了中國的茶具,并作為紀念品帶回日本,因為當時的日本人為之取名曰“天目茶碗”的飲茶工具,相對于當時日本國內的茶碗而言,更顯端莊秀麗。 三、對外來文化具有強烈的融合性
日本對外來文化表現出的強烈融合性是值得我們認真學習的?!昂<{百川,有容乃大”來形容日本民族對待外來文化的態(tài)度是不為過的。它以極寬容的態(tài)度接納來自各方的先進文化,經過選擇性的攝取,兼容后,使這些外來文化最終為日本本民族服務。
“中國唐、宋、明代都對日本茶道以深遠的影響,可以說,日本茶道的歷史是隨著中國茶文化的歷史發(fā)展而發(fā)展的。日本民族是善于學習和吸收外來文化養(yǎng)料的,正是長期和多方面的學習和借鑒中國茶道的精神、程式及技巧,并與其本民族的特色和文化相融合,才創(chuàng)造出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日本茶道?!痹谡劶叭毡緦ν鈦砦幕膹娏胰诤闲詴r,“茶”文化是最有說服力的內容之一。明治維新之后的日本,在與其他國家展開的文化交流中,首先推薦介紹就是日本的茶道。如今,在國際上久負盛名的日本茶道已被很多國家作為課程學習,茶道也早已成為日本先進文化的代表,而這一切,都與中日茶文化交流有著莫大的關系。在唐代,被文人墨客愛不釋手的茶被日本平安時代的貴族們帶著一種崇敬之意效仿,開創(chuàng)了日本的飲茶之風;鐮倉時期,榮西的《吃茶養(yǎng)生記》大談茶在中國驅睡意,以及救世救民,大有與唐代陸羽《茶經》出世后類似的功效,日本茶文化進一步發(fā)展;茶從使用走向藝術是在室町時代,以后又逐漸融入從中國吸收來的禪宗思想。在日本茶道形成的過程中,日本曾經出現過將外國文化與日本民族的文化相結合的思潮,為此,珠光也曾在這種背景下主張過反對自以為是思想,要主動接近有能之人等,此外,他還將地爐導入茶室,在很大程度上推進了源于中國的飲茶文化與本民族固有文化融合的進程。與地爐導入情況相類似的是風爐。風爐在唐代陸羽《茶經》中有詳細記載,它在室町時代傳入日本,日本茶道中的風爐有一些仍保留了中國風爐的模樣,但是,日本隨后又在中國風爐的基礎上發(fā)明了泥風爐、鐵風爐等等。
同風爐地爐一樣,中國的茶文化在日本從無到有,從開始的近乎全部的吸收到不斷篩選,再到與本民族文化結合,經過長時間的發(fā)展,最終形成符合自身發(fā)展又促進自身發(fā)展的茶道文化,這與對外來文化的強烈融合性是分不開的。
四、保持和傳承本民族固有的傳統(tǒng)文化
日本文化是多種文化的混合體,但是作為在日本漫長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形成的日本傳統(tǒng)文化始終是日本文化的主體。今天我們看日本文化,也許能對日本的任意一種文化找到它的本來歸屬國家或者地區(qū),但是,我們也清楚地認識,隱藏在日本文化背后的,卻是日本固有的宗教意識、道德倫理意識、生活習慣等。
日本在對外文化交流中的這一特性在中日茶文化交流史上也有很多體現。例如,《日本茶道文化概論》中,在描述門茶時提到,“門茶初期,以辨別本茶非茶為主,即嘗出尾茶(本茶)與其他茶(非茶)的區(qū)別就可以了。這里受到了中國宋代門茶中的辨別皇室專用的北苑茶(正焙)和其他的茶(外焙)的影響。不過,日本的門茶將宋代的門茶大大升級,更加游戲化、系統(tǒng)化、復雜化、”接著,書中又解釋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比起中國宋代的門茶來,室町時代的門茶更富有游藝性。這是由日本文化的特點決定的。日本文化追求人與自然和諧、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與儒家的君子文化不同,具有明顯的結座性。喜歡大家湊在一起做點什么。在座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平等的。有了平等的前提才產生了游藝?!比毡救说挠嗡囆陨钌钣绊懼毡静璧烙嗡囆?,使門茶源于宋代卻有別于宋代。
日本還將和歌藝術理論導入茶道,將素淡典雅的日本獨有文化融入茶道,還有第一個按照日本茶道理念專門設計的茶碗―樂窯茶碗。另外,日本人愛洗澡,茶道文化中自然少不了沐浴方面的元素,日本在舉行茶會時常常有沐浴的活動,這是中國茶文化中所沒有的。表層文化背后的日本傳統(tǒng)文化的例子還有很多,這里不再一一贅述,最終使日本茶道文化深入人心的,并不是它停留在表面的外國文化的影像,而是日本民族深層次的傳統(tǒng)文化。
日本民族是一個不簡單的民族,日本民族的很多方面值得我們借鑒學習,從中日之間的茶文化交流便可見一斑。它在攝取吸收外來文化的過程中不僅沒有迷失自己,始終保持和傳承本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在吸收先進文化時始終堅持有選擇,有目的。這些都是國家發(fā)展和個人發(fā)展值得借鑒的經驗。
參考文獻:
[1]賈華:《雙重結構的日本文化》,中山大學出版社,2010年.
[2]滕軍:《日本茶道文化概論》,東方出版社,1992年.
[3]滕軍:《中日茶文化交流史》,人民出版社,2004年.
[4]周一良主編:《中外文化交流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
[5]古田紹飲譯注:《吃茶養(yǎng)生記》,講談出版社,2000.
[6]徐靜波:《東風從西邊吹來―中華文化在日本》,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
[7]余悅:《中日茶文化交流的歷史考察―以茶道思想為中心》,《歷史學》,2009.10.
[8]余悅:《日本茶道的源頭與當今茶人的學風》,《農業(yè)考古》,1998年
日本茶文化的論文欣賞2
淺談日本茶道文化
摘要:中國茶道是日本茶道的祖先,但是日本茶道卻擁有自己的特色。它擁有自己的的發(fā)展過程及獨特內涵。日本茶道必須按照一整套規(guī)定程序來進行,它不只是一般的是社交手法,更是通過品茶和茶道來達到陶冶情操,抒發(fā)情感的目的。
本文從日本茶道的創(chuàng)立及形成入手,通過對日本茶道中茶具及茶室布置等方面的分析,來簡單探討日本茶道中所體現的日本人傳統(tǒng)審美意識以及其蘊含的禪宗精神。
關鍵詞:日本茶道、審美意識、茶具、茶室、和敬清寂
一、日本茶道的建立和發(fā)展過程
日本茶道是日本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環(huán)。中國茶道是日本茶道的源頭,茶道由中國傳入日本后,經過發(fā)展、變化、融合形成了具備大和民族韻味的日本茶道。
唐代中期,派遣來中國的日本僧人最澄將中國的茶葉盒種子帶回日本,并種植在大阪一帶。茶葉剛剛出現在日本的時候屬于貴族用品,只有權貴、少數高級僧侶才可以享用茶葉。茶道被當作一種特殊的有品位的文化活動僅局限在權貴的身邊。
但到了鐮倉時代,受《吃茶養(yǎng)生記》的影響,茶道有權貴和僧侶發(fā)展到了平民中間。等到了室町時代,以種茶為生的茶農開始對茶葉進行品評和開辦品茶會,逐漸的這樣的集會變成了平民的娛樂活動,并由此發(fā)展成為了日本最早的茶道。
對于“茶道”這個名詞,最早則是由和尚村田提出來的。他把對佛法中的領悟融匯到了茶道之中,它起源于“佛法存于茶湯”的道理,并借由此發(fā)展成為了最具自然氣息和樸素的茶風。
日本戰(zhàn)國時代的千利休則把日本茶道進行改進并提高到了藝術層次。千利休把室內富麗堂皇的的裝飾簡化到了非常樸素的程度,讓日本茶道脫離了物質因素的糾纏,讓日本茶道更易于被大眾所接受。與此同時千利休還特別要求“本心”的重要,并提出簡化茶道的特殊動作,要隨意的品茶并放棄外界的形式操縱,來達到用心體會茶道的高深意境。
二、傳統(tǒng)日本茶道中的審美觀念
在伊藤古鑒所著的《茶與禪》中,把日本的傳統(tǒng)茶道分為了三個層次:品茶技巧、品茶禮儀、茶“道”。
日本人的審美觀和品茶觀完美的體現在其中。品茶技巧就是茶人怎么挑選合適的茶具、怎么放置屋內的盆景和裝飾品、怎么點茶、怎么調配茶后甜點;品茶禮儀就是主人和賓客間的禮貌問題。主要方面就是主人對房屋的打掃和茶會上的表演節(jié)目;第三點茶道,就是品茶人在喝茶的過程中對人生的領悟、最終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下面我們就分別從這幾個方面來深入的走進日本茶道文化,領悟其精髓,感受其文化。
(一) 茶具和裝飾品
在日本的茶道文化當中,我們要深入的了解下其茶道文化的精髓,就要首先了解下其茶道文化中的重要的一個方面,即:茶具和裝飾品。
日本茶道中的品茶工具、書畫文字、盆景等飾物,體現了日本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從日本傳統(tǒng)茶道的祖先村田珠光開始,日本人在查到中找到了寂靜和質樸,來探索平淡生活中的點滴趣味。
在日本的名流中,也不乏在茶具和裝飾品中有自己特有要求的,他們中具有代表意義的是:茶道鼻祖村田珠光。村田珠光追求的是質樸,村田珠光自己就經常選擇質樸的茶具,反對鋪張浪費,提倡節(jié)約簡樸。他認為大和民族的黑色陶器顏色暗淡,但卻擁有有簡譜、寂靜的美麗。使用這樣的簡約茶具,情真意切地待客,既有品茶的樂趣,對道德情操養(yǎng)成和鍛煉也大有用處。
再挑選和物的基礎上,應當多多選擇用淡色系的朽葉色、淡青色茶具和適應寂靜分為的茶具。茶道鼻祖村田珠光說‘正是這種以嚴峻、淡然、悠閑寂靜為美的審美觀點,才能讓人把握到生活的樂趣,來達到靈魂上的追求。
自主獨立的品茶地點、露天場所、石頭燈籠等的設立都是千立休提出來的。品茶地點雖然簡約淡然,喝茶的人卻讓茶具茶室干凈整潔。只有喝茶周圍的環(huán)境干凈整潔才能“進入自悟之道的境界,和美、寂靜有佛家的氣氛才是最正宗的茶道。對于茶道的鑒賞千利休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也正好是日本人對傳統(tǒng)審美觀的具體表現。
(二) 茶室周圍的布置
在布置品茶地點周圍的環(huán)境方面,品茶的人所看重的就是喝茶時的虔誠心情,對周圍大自然的美特殊的重視。插花對于日本茶道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必須選用應季的花草樹木,必須看重大自然之美,順應花朵枝干的自然之勢,不要求奢華,只需要簡約自然,讓人怦然心動,讓他們所呈現的大自然的魅力,要和茶室中與季節(jié)、書畫遙遙響應,真正意義上的靠近生命的本質。
從這里看出,這就是日本人傳統(tǒng)的和大自然和諧相處的自然理念?!恫柚畷分幸蔡岬健盎ㄆ康温涞那逅鋵嵅⒉恍枰右阅ㄈ?,因為它暗示著露水一般的純凈與清爽”。同樣體現了日本茶道中的人當與自然相融合,在茶道環(huán)境的布置與高深技術中,重視大自然,輕慢人人之間的鎖事,注重生命最本真的和諧。
(三)和敬清寂
17世紀前期,16世紀末期,千利休用“和敬清寂”四字囊括了日本傳統(tǒng)茶道的精神理念,建立了日本最正統(tǒng)的茶道?!昂途础敝饕淼氖侨巳酥g的和睦相處用心交流,萬萬不能妄自尊大;“清寂”指的是冷靜嚴肅、淡然、悠閑的審美觀點。
在舉辦品茶聚會之前,品茶人必須先打掃周圍的環(huán)境,保持室內整潔,茶具的干凈,茶葉必須經過精心的加工碾碎,茶具要反復清洗干凈一塵不染,插花也要根據賓客的不同和季節(jié)的變換來選擇。
茶人品茶時的動作符合規(guī)范迅速敏捷,“既要讓人產生舞蹈時的節(jié)奏感和飄逸感,又要精確規(guī)范”。因為這樣賓客才能感覺到主人的重視和尊重,展現了主人待客的真誠。在茶會上,賓客們的穿著也非常重要,因為要與茶會的背景相互協(xié)調,身份再崇高的貴族都必須爬跪進入。入座之后也不能喧嘩保持安靜,并需要向著主人放置在王床間的畫行禮致敬。這樣才能體現出人與人交流的“和敬”氣氛。
到了室町時代中期,伴隨著時代和經濟的發(fā)展,城市慢慢變的奢華和喧鬧。很多人開始厭倦了這種喧鬧的生活,把寂靜、淡然、悠閑為美,他們期待著過上隱居的生活,來達到心靈上的安慰。茶道之茶稱為“佗茶”,“佗”有是幽遠寂靜”、“閑適”的含義。一邊喝茶一邊和朋友談天說地,不問世事,修養(yǎng)身心?!扒寮拧敝缽倪@個時期得到廣泛的流傳。 (四)禪茶之緣
日本的傳統(tǒng)茶道是必須按照一定的流程規(guī)范來完成的一種藝術。并且日本茶道的根本精神,正是包含在這些看似復雜繁多的程序中。而這些繁雜的工序
并不是要讓品茶人的注意力從茶本身上移走,而是要茶客細心體會整個品茶的過程,從而把品茶人從世俗的喧囂、和生活的瑣碎中解脫出來。
茶道中禪的意義,就是通過繁瑣的品茶程序和規(guī)則來鍛煉人們的本心,當這些繁文縟節(jié)不再使品茶者苦惱,當飲茶人隨意之間就能表現出茶道的禮儀規(guī)范,才算領悟了茶道本身的真諦。
茶道的最高境界就是把精神修養(yǎng)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通過茶會本身的形式,賓客和主人之間的相互配合,在寂靜淡然的品茶環(huán)境中,以喝茶、欣賞茶具、賓主間天天說地的形式,以此來達到修身養(yǎng)心的目的、還能讓我們潔身自好,擁有更加的完美意識和品質。這也就是禪宗里的“勿使染塵?!焙汀氨緛頍o一物”的兩個境界。
在整理中,我們發(fā)現:人們只有通過不停的反問自己的內心,才能最終令塵埃無可染之處。日本茶道,是用一種儀式來向人講述禪的思想,是日本文化的結晶,是融佛教、道教、儒家學說為一體的一種精神文化。領悟了這些方面才能更好的領悟日本茶道文化的內涵。
三、結語
日本茶道其基本精神被日本學者概括為“和、敬、清、寂”四個字,主張通過在茶室中舉行茶會的方式來了悟禪法,參透本心。日本茶道推崇樸素的“閑寂”茶風,“在不引人注目的外表之下暗含著無價的寶物,在貧困之中深藏著難以言盡的恬靜的喜悅”,這種意境被日本茶人奉為美的極致。“閑寂”的美學理念不僅顯現于茶具、茶室、茶儀等諸多外在形式之中,更深深滲入了茶人的內心世界,成為日本茶道藝術最為鮮明的個性特征之一,對整個日本民族的審美情趣構成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以上所說的,日本茶道不僅僅是單純的娛樂、和業(yè)余活動,它讓人們在謹慎的品茶過程中養(yǎng)成認真、并遵守社會公德的習慣。同時,其實茶道本身已經成為了大和民族對對大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并將日常生活行為與宗教、哲學、倫理和美學熔為一爐,成為一門綜合性的文化藝術活動。
參考文獻
[1]村井康彥.茶道思想[J].日本研究,1990(1):79.
[2]千宗室.茶道文化的特點及其在日本的發(fā)展[J].日本學,1995(5):273.
[3]千宗室.〈茶經〉與日本茶道的歷史意義[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2:25-26.
[4]錢樸.茶道淵源初探[J].農業(yè)考古,1995(38):51.
[5]鈴木大掘.禪與日本文化[M].北京:三聯出版,1989.
[6]鈴木大拙.禪與藝術[M].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1988.
[7]吳平.禪趣人生[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8]趙天相.〈茶禪一味〉尋蹤有感[J].農業(yè)考古,2000(58):126.
日本茶文化的論文欣賞相關文章:
3.日本茶道的論文